「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怎麼理解?

時間 2021-05-29 22:55:01

1樓:chenc

中中國人相對其它中國人來說有乙個重要的點就是相對不教條不極端。

等級制度有合理性,它通過獎勵為了社會做出更多貢獻的人,激勵我們為此目標努力。直到今天,其實還是「刑不上大夫」的。比如乙個公司,普通員工和中層幹部每天需要考勤打卡,高管以上不需要打卡。

等級制度又不可太過,過度獎勵做了較多貢獻的人,反而會打消大家的工作積極性,或者自暴自棄或者起來反抗或者開始走歪門邪道,結果就會影響到社會效率。

2樓:陳聖

就是維護等級制度。不論怎樣曲解,都不能改變這個事實。高讚的分析明顯避重就輕。現在有些人,總是想推翻些什麼。

言不請而擅行此五者,大夫既自定有罪名矣,而猶不忍斥,然正以呼之也,既而為之諱,所以愧恥之,是故大夫之罪,其在五刑之域者,聞而譴發,則白冠釐纓,盤水加劍,造乎闕而自請罪,君不使有司執縳牽掣而加之也。其有大罪者,聞命則北面再拜,跪而自裁,君不使人捽引而刑殺

大夫可以「不使有司執縳牽掣而加之」,「不使人捽引而刑殺」。庶人呢?庶人就可以。

按照當時法律,不可能大夫與庶民同罪。不僅不同罪還要給這些特權,這就是要貴賤有別,尊卑有序。

所謂禮不下庶人者,以庶人遽其事而不能充禮,故不責之以備禮也。

重點在於,這是誰的禮,我站著,你跪著的禮。不要求你完全符合規定,因為你是下等人,跪著就好,至於怎麼跪,跪的好不好看,就不要求你了。

3樓:

首先,要了解西周禮制形成的時代背景。

西周禮制的內容和規模空前發展,上至國家政權組織制度,下至社會成員的衣食住行,都與禮密切相關,受到禮的嚴格制約,禮被認為是「經國家,定社禝,序民人,利後嗣」的最主要規範,所謂「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雖然春秋戰國時期周禮逐漸喪失了其規範社會的作用,但西周禮制的許多內容尤其是其所倡導的「孝」「忠」觀念仍為後世儒家繼承和發揚,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並深刻影響著整個東方世界。

其次,要了解古代禮與刑的含義、區別。

古代的禮有兩層含義:

(1)抽象的精神原則。

(2)具體的禮儀形式。

作為抽象精神原則的禮,寓於具體的禮儀形式之中;具體的禮儀形式則以抽象的精神原則為指導。西周禮制之中,抽象的精神原則主要可歸納為「親親」與「尊尊」。

親親:要求在家族範圍內,人人皆親其親,長其長,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義、婦聽,每個人都應按自己的身份行事,不能以下凌上,以疏壓親。而且,「親親父為首」,全體親族成員都應以父家長為中心。

尊尊:要求在社會範圍內,君臣、上下、貴賤應該恪守名分,所有臣民皆應以君主為中心,即所謂「尊尊君為首」。在「親親」「尊尊」兩大原則之下,又形成了忠、孝、節、義等具體的精神規範。

但比較而言,忠高於孝,國重於家。

西周時期的禮儀內容可分為五個方面,通稱為「五禮」,即吉禮、凶禮、軍禮、賓禮、嘉禮。

(1)吉禮是祭祀之禮,古人認為祭祀鬼神、祭祀祖先能給自己帶來福祉,故稱祭祀之禮為吉禮;

(2)凶禮是喪葬之禮;

(3)軍禮是行兵打仗之禮;

(4)賓禮是迎賓待客之禮;

(5)嘉禮是冠婚之禮。

此外,還有「六禮」「九禮」之說,劃分則更為詳細。

「禮」與「刑」的關係幾乎貫穿中國古代法制史的始終,西周時期兩者的關係更為密切,可謂互為表裡,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上古法制的完整體系。但是禮和刑的作用並不相同,禮是要求人們自覺遵守的積極規範,側重於預防;刑則是對犯罪行為的制裁,側重於事後的處罰。正所謂「禮者禁於將然之前,而法者禁於已然之後」,禮強調道德教化,刑則著重於懲罰制裁。

若道德教化不成,對於嚴重違禮的行為則要適用刑罰,即所謂「禮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禮則人刑,相為表裡者也」。

另一方面,禮與刑的適用原則不同。《禮記·曲禮》中說「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體現的是宗法體制下的等級特權制度,也是法律的重要原則。

禮不下庶人:

(1)庶人「遽於事而不備於物」,即忙於生產勞動,不具備貴族的身份和禮所要求的物質條件,因而不可能按貴族的禮儀行事,禮也主要不是為他們設立的。

(2)這絕不意味著庶人可以不受禮的約束,任何越禮的行為都要受到懲罰,對庶人更是如此。

《地官·遂人》:「凡治野:以下劑致甿,以田裡安甿,以樂錯擾甿,以土宜教甿稼穡,以興耡利甿,以時器勸甿,以彊予任甿,以土均平政。」

除了庶民外還有奴隸,奴隸定位很明確,做「煩辱之事」。

《秋官·司隸》:「司隸掌五隸之濱,辨其物而掌其政令,帥其民而搏盜賊。役國中之辱事,為百官積任器,凡囚執人之事。

邦有祭祀、賓客、喪紀之事,則役其煩辱之事.掌帥四翟之隸,使之皆服其邦之服,執其邦之兵,守王宮與野舍之厲禁」。

刑不上大夫:

(1)刑罰的目的主要不是針對貴族,而是防範和制裁庶人;

(2)貴族犯罪在適用刑罰上可以享有減免特權,一般犯罪能夠獲得寬宥。貴族若有嚴重犯罪,一般不適用肉刑;也可被放逐乃至賜死,但處死不在市朝行刑,以體現貴族「可殺不可辱」的尊嚴。

最後,要理解西周時期禮與刑制度的意義。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周初統治者注重從商朝敗亡的歷史經驗中汲取前車之鑑,認為天命是會改變的,天命總是歸於有德者,天意總是通過民意表達出來。從夏商時代的神權法思想,發展到對人的關注,提出「以德配天」的民本思想,並將「德」這一抽象的倫理道德準則落實到現實統治之中,形成了「敬天保民」的政治思想和「明德慎罰」的法律思想。

西周統治者主張要用「德教」的辦法來治理國家,通過道德教化使天下人民臣服;因此在制定法律、實施刑罰時應當寬緩謹慎,而不應一味地用嚴刑重罰來迫使臣民服從,這就是「明德慎罰」。但這並非削弱刑罰的威懾力,而是為了更有效、更準確地施用刑罰,防止因濫刑而激化矛盾。「明德慎罰」較天罰,具有更強烈的政治號召力和更廣泛的社會滲透力,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西周的立法真正形成了「禮」與「刑」相輔相成的結合。

由夏商時期的專任刑罰,發展為注重德禮教化、慎用刑罰以及因時制宜地制定和適用刑事政策。這是古代法律思想史上的重大進步,為後世「德主刑輔」法律思想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4樓:

給你搬個乾隆皇帝的解釋。

禮:父母去世後,兒子要守孝,3年內不得婚娶。如果有身份的人違反了這個,那就不得了了,被全世界唾棄。

但是,如果是平頭百姓,貧民,父母中一人去世,他要是不娶媳婦,家裡沒勞力,甚至父母中活著的那個病臥在床沒人照顧,你禁止他娶媳婦,你這是不對的。小民不用受這個禮的束縛。

禮是乙個制度,遵守它,要付出制度成本,小民付不起,就別遵守了。

5樓:羊巨集飛

禮的主要內容是各種祭祀,禮樂文化裡君子制禮作樂,樂以導民,也能從樂來採集民風,從而達到治理百姓的目的。 大夫是統治階層,他們參與禮樂祭祀各種貴族活動,這個是不帶老百姓玩的,庶人,庶,多的意思,就是老百姓,怎麼制禮作樂,不需要庶人來管,庶人也不懂。刑罰,是對於觸犯法律的一種手段。

這個手段只對庶人執行。因為老百姓可能只知道什麼該幹,什麼幹了就不行會受到懲罰。而大夫這層貴族,他們在知道刑罰之外,上面還有一層家族禮法,這個禮是貴族之間的聯絡紐帶,如果違禮,就會受到相應的懲罰,這還沒有到刑的地步呢。

再說,君子和庶人是不能用同等方法去對待的,不然庶人還怎麼尊重君子呢?不尊重君子。。統治合法性就不在了,老百姓深知這點。

在中國歷史上,老百姓造反是非常少的,造反的都是貴族,統治階級內部,而大家看到的感覺好像是老百姓造反,其實帶人投是某個貴族。我記得羅馬帝國當時內亂,有人說了這麼一句話,為什麼馬略能造反而他們不能,所以這個開了乙個壞頭,後面就各種篡位,換王,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制禮作樂,沒有限定誰是老百姓,誰是統治者,他們那裡只有兩種,一種是公民一種是奴隸,而我們國家周朝有三種人,一種是貴族,一種是庶人,還有一種是奴隸,後來奴隸被自然而然的廢掉了(商鞅變法鼓勵戰功換身份)。他們的民主可能不僅僅是因為英國那邊的大憲章才有的,是他們的人民從上古時代就已經具備了民主的潛質。

沒有各種規定的誰是主誰是民,換句話說就是沒有乙個可以長期穩住的統治合法性,所以想和平共處怎麼辦,只能合作,民主,商量。

說回來「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這句話就給我們上下2023年的統治合法性構成了乙個非常堅實的基礎。雖然現在大家都生活在現代化憲法國家,都是公民。你跑到單位,說白了你單位老闆也是個普通人跟你一樣。

但是。。單位裡他是老闆,你是員工,這點本質上不會改變(極少數的公司有合夥人機制,是真的合夥,不是把你看做或者叫做合夥人)。在國家,城市層面,也可以自行腦補。

6樓:空明御淵

我理解為:

大夫自刑,庶人自禮。

不以刑罰責難大夫,

大夫犯下過失,

使之自請其刑。

不以禮法約束庶民,

庶民渴求秩序,

使之自學其禮。

反過來說,

就是大夫必須合乎於禮,

禮是高貴的象徵,

庶民就會效仿;

庶民必須受到刑罰的約束,

刑是庶民的是非,

大夫就必須成為表率;

同時,君王是大夫的權威,

大夫是庶民的權威,

這種做法也保全了權威本身的尊嚴和合理性。

7樓:迷途書僮

《白虎通》:刑不上大夫何?尊大夫。

禮不下庶人,欲勉民使至於士。故禮為有知制,刑為無知設也。庶人雖有千金衣幣,不得服。

刑不上大夫者,據禮無大夫刑。或曰:撻笞之刑也。

禮不及庶人者,謂酬酢之禮也。

8樓:孔子易學堂

「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本不是孔子本義,在明清儒學則被宣揚為公理,這個當代社會官本位、特權主義是一樣的,都是特定勢力維護自身利益所宣揚主張的立場文化。比如「殺身成仁」也被後來者宣揚為某種立場或主義勇於獻身,這都不符合孔子的本意。殺身成仁,應是成仁殺身,比如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唯仁者殺身是仁,這個殺身包括犧牲自己的生命,也包括殺罪大惡極之人

9樓:逍遙自在

他的實際真實意義不重要,在現代如何解釋才重要。古代的思想文化對現代來說大部分可能都不符合現代思想,但是不能不繼承,必須有乙個緩慢的損益,證明是連續的,這是名分。

名不正則言不順,古代思想的成色如何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這桿大旗很重要。

民事案件審理中,法官發現了不告訴不處理的刑事責任,這該誰去報案?

不告訴不處理,當然不需要,也不能報案啊。所謂不告訴不處理,就是純自訴案件,只有受害人可以到法院立案,公安機關都不能去處理的。 我覺得還可以搶救一下 不告訴不處理,在民事案件中向民庭法官告訴,不是法律上的告訴。告訴指的就是提起刑事自訴,你提起民事訴訟不是告訴,民庭也不負責處理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就是民事...

乙個不孝 不悌 不忠 不信 不禮 不義 不廉 不恥等等占全了的人,會是什麼樣子的?

野人唄 還能是什麼樣子 周文王笑而不語 把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占全的人是不存在的,哪個人真正占全了,也就成聖人了。乙個人一輩子能佔上一條從一而終,就已經是了不得 dei3 的人物了。說白了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都是文明教化的產物。特別需要注意 是 教化 不是 馴化 教化 是把原有的珍貴品格重點引導 培...

輕傷二級不諒解可以判實刑嗎?

李青利 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一款規定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者管制。刑法 第七十二條 緩刑的適用條件 對於被判處拘役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宣告緩刑,對其中不滿十八周歲的人 懷孕的婦女和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應當宣告緩刑 一 犯罪情節較輕 二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