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諸葛偏愛的是魏延而不是姜維,魏延還長壽的情況下,季漢會更早還是更晚滅亡?

時間 2021-05-14 11:00:40

1樓:人菜癮大與民同樂

首先要分兩方面,你是說演義還是正史……

其實無論演義還是正史,諸葛都很偏愛胃炎了,從側面兩件事你細品,丞相是否偏愛胃炎?

演義中胃炎踏進中帳,熄滅七星燈,諸葛也就嘆了一句天意如此啊,大哥,這燈滅了,意味著諸葛就要死啊,這都不治他的罪,你說還不夠偏愛嗎……你說胃炎是無心之失……你無不無心,反正害死丞相了,治你死罪有毛病嗎???

再說正史,正史中諸葛不讓胃炎去子午谷,就是不想讓他去白白送死……走子午谷真的是有去無回……

曹真走了半道,乙個月大雨,沒辦法,撤軍回去就病死了……

後世東晉恆溫北伐,派司馬勳出子午谷,被人包了餃子一鍋端……

再後來明朝闖王高迎祥,用了十五天走出子午谷,結果被孫傳庭俘虜,凌遲處死……

36年西安事變時,王耀武想走子午谷古道,勤王救駕,在谷中走了三天,找不到水源,又聽說西安事變已經和平解決,於是回軍了……可是他不知道張學良早就在谷口布置重兵,王如果不回軍,只怕下場也好不到哪去……

綜上所述丞相不讓胃炎走子午谷,難道不算偏愛嗎?你此去九死一生,生即可成就大業,但我們蜀漢不能賭,因為實在是沒人了啊……

2樓:寡人無疾

胃炎作為二把手,還不夠被偏愛和重用嗎?

他的死是他自己造成的,剛愎自用反害了性命。

團隊裡少了統御中場,坐鎮四方的指揮官,像胃炎這種B鍵已摳的頭鐵上單,送人頭都是輕的,說不定還會帶崩全場。以上。

3樓:幽魂

三國志裡,諸葛亮死前,軍方二號人物就是魏延,這還不夠重用的?

三國演義裡,諸葛看出魏延腦後有反骨,但劉備堅持用魏延的情況下,他也沒給別人穿小鞋吧。五丈原把諸葛的續命燈踢爆了,諸葛也沒叫人砍死他,最後撤退讓他殿後。打仗撤退殿後的那都是能力強素質高的,沒誰會放個定時炸彈殿後吧。

4樓:saintzeustm

首先戰爭本質上較量的是實力(其他事情何嘗不是),其次魏延的計畫非常具冒險性,就算得手,後續怎麼維持並擴大,都不好說,就算不這樣,次次都能保證麼?鄧艾滅蜀也是冒險,比魏延更冒險更風險巨大,但為什麼一得手蜀漢就開始瓦解了,巨大的心理震撼衝擊突破的背後是強大的實力在那呢!你那麼強實力還出其不意,還怎麼好玩的。

而實力不足只會讓人震動驚慌一下一時

5樓:海東侯孔方

答案寫在最前面:這個問題其實歷史本身就是答案。

歷史上諸葛亮確實偏愛魏延,而魏延活得比諸葛亮久而且沒有證據表明會很快自然死亡,所以也算一定程度上的長壽。這種情況下作死小能手魏延把自己作死了。

首先,正史中諸葛亮就很偏愛魏延。

《魏延傳》記載魏延的性格「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唯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

這段性格描述和《張飛傳》裡描述的關羽很像:「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

但人家關羽再傲,也頂多想和馬超爭一下高下,不忿於黃忠與自己同列,但劉備、諸葛亮、費詩勸解後就不在意了。

反觀魏延,同楊儀勢同水火,毫無大局觀。

《費禕傳》記載:「值軍師魏延與長史楊儀相憎惡,每至並坐爭論,延或舉刃擬儀,儀泣涕橫集。禕常入其坐間,諫喻分別,終亮之世,各盡延、儀之用者,禕匡救之力也。」

魏延直接和楊儀拔刀相向,這還有點同僚之義嗎?而且從「每至並坐爭論」「禕常入其坐間」來看,魏延和楊儀鬧到不可開交不是一次兩次,費禕居中調停也不是一次兩次,魏延一點也沒有收斂。現在很多人說關羽傲慢,但和魏延一比,還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但是魏延如此傲慢凌人,對同僚拔刀相向,一向執法公允的諸葛亮卻睜乙隻眼閉乙隻眼。

看看隔壁廖立,也是恃才傲物,不把其他人放眼裡。

《廖立傳》記載:「立本意,自謂才名宜為諸葛亮之貳,而更遊散在李嚴等下,常懷怏怏。後丞相掾(李郃)〔李邵〕、蔣琬至,立計曰:

『軍當遠出,卿諸人好諦其事。昔先(主)不取漢中,走與吳人爭南三郡,卒以三郡與吳人,徒勞役吏士,無益而還。既亡漢中,使夏侯淵、張郃深入於巴,幾喪一州。

後至漢中,使關侯身死無孑遺,上庸覆敗,徒失一方。是羽怙恃勇名,作軍無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後數喪師眾也。如向朗、文恭,凡俗之人耳。

恭作治中無綱紀;朗昔奉馬良兄弟,謂為聖人,今作長史,素能合道。中郎郭演長,從人者耳,不足與經大事,而作侍中。今弱世也,欲任此三人,為不然也。

王連流俗,苟作掊克,使百姓疲弊,以致今日。』」

廖立這作死小能手不服李嚴就算了,還把自劉備、關羽以下的季漢君臣都罵了一遍,其中還不乏後來《出師表》裡提到的人物。這得罪人的本事也是夠絕的。

於是「亮表立曰:『長水校尉廖立,坐自貴大,臧否群士,公言國家不任賢達而任俗吏,又言萬人率者皆小子也;誹謗先帝,疵毀眾臣。人有言國家兵眾簡練,部伍分明者,立舉頭視屋,憤吒作色曰:

『何足言!』凡如是者不可勝數。羊之亂群,猶能為害,況立託在大位,中人以下識真偽邪?

』」於是廢立為民,徙汶山郡。

廖立只是嘴上說一說,就被流放;魏延連刀都拔出來了,諸葛亮也不加罪。廖立心裡估計有句娘想罵。這種肉眼可見的偏愛足見魏延在諸葛亮心裡的位置。

另外,劉琰作為早期跟隨劉備的老臣,官拜車騎將軍,他與魏延起衝突後諸葛亮直接將其從漢中前線趕回成都。其中偏護魏延之意也是十分明顯了。

其次,魏延也還算長壽。

史書沒有記載魏延的年齡,所以魏延是否長壽很難有乙個客觀判斷。但是如果以諸葛亮為參照進行對比的話,我覺得魏延應該還算是長壽吧。

史書記載魏延是義陽人。東漢無義陽郡,義陽郡當設定於魏晉時期。《太平寰宇記》說:

「晉太康元年置義陽郡,居新野縣,屬荊州。」即新野在西晉時是義陽郡的郡治所在。而劉備到荊州時,劉表就讓他屯兵新野,因此我推測魏延可能就是在劉備屯兵新野時投入劉備麾下。

而《諸葛亮傳》也記載:「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

『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原見之乎?』……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由此可知,諸葛亮也是劉備屯兵新野時招募的。

也就是說,諸葛亮和魏延加入劉備麾下的時間差不多。而後主建興十二年諸葛亮去世時,魏延還絲毫沒有要自己去世的意思,反而還很歡實的和楊儀內鬥。

因此,雖然無法確鑿的說魏延很長壽,但是至少魏延比諸葛亮長壽,而且也沒有證據表明他會在諸葛亮去世後不久就自然去世。

那麼以諸葛亮為參照,兩人差不多同期加入劉備陣營,魏延活得比諸葛亮久,這也算是一種長壽了吧。

綜上,正史中諸葛亮和魏延的關係和《三國演義》完全不同,演義中因為羅貫中結合魏延歷史上作死的結局想突顯諸葛亮的多智,故意設計了魏延叛降和諸葛亮指責魏延反骨的橋段,於是在書中營造了兩人不和的感覺。

但歷史上魏延是劉備部曲出身,諸葛亮也從未指責過魏延,反而頗多偏袒,要說不和根本無從談起。因此,題主根據《三國演義》的劇情反向提出的「如果諸葛亮偏愛魏延」的假設,恰恰是歷史真實。

而魏延比諸葛亮活得久而且沒有證據表明會不久後就去世,那麼寬泛點說,題主假設的魏延長壽也算是一種歷史真實。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被諸葛亮偏愛而且活得比諸葛亮久的魏延(符合題主題意),在諸葛亮死後迅速把自己作死。

因此,歷史本身就是題主問題的答案。

6樓:

就魏延那跟關羽乙個樣的臭脾氣,沒丞相護著,早讓人給陰死了。

丞相一去世,就算他魏延老老實實服從安排,也不過是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沒了諸葛亮護著他,遲早完蛋。

7樓:古人肉

首先,滅亡的本質不在於魏延當政還是姜維當政。丞相選定的姜維都沒做到的,魏延要做到,也挺難的。

因為,是劉禪權力在握。只要它寵信黃皓的事實不改,丞相也回天乏術。

(小聲bb:因為知乎不喜歡重複,所以你可在這篇回答下,看看後世對劉禪的評價)

古人肉:如果李世民附身於劉禪,蜀漢可能翻盤嗎?

你想想,江山會敗在劉備那一代嗎?會敗在孔明主事的階段嗎?都不會!他們不會滿足於偏安一隅的苟且,狼行千里是吃肉的!

而劉禪,無謀略之雄,無用人之才,又無戰功加持。憑藉父叔輩打下的江山,還渴望權力,這樣的君主能一統天下???

丞相對他再好,也免不了他的懷疑和猜忌,何況姜維魏延??因此,歷史只會重演。

8樓:「已登出」

題主的意思可以理解為:如果魏延當了蜀漢主帥會怎麼樣?我的看法是,無論是從演義看還是從史書看,魏延根本就不適合當一國統帥。下面單就演義說一說。

首先,魏延反覆無常不可信。魏延先是反了劉表,後來又反了韓玄,諸葛亮死後在馬岱的假意鼓動下又準備殺入成都以圖大事。當然,這是作者的醜化,但論演義就得遵守作者的設定。

要讓魏延這樣的人做主帥,早晚得尾大不掉,舉兵造反也不是不可能。

其次,魏延志大才疏。要說魏延沒才能,這是冤枉他,但他的才能再出眾,也明顯匹配不了他的野心。演義裡魏延整天抱怨諸葛亮不重用他,但他自己哪有拿的出手的過硬戰績?

魏延的大部分戲份就是詐敗誘敵,再者就是依計行事打打醬油。但凡魏延自做主張想立點功時他必失手,跟黃忠爭功時是這樣,跟陳式搞事情時還是這樣。諸葛亮死後,魏延錯誤地認為自己能搞點大事,結果眾叛親離,死了個糊里糊塗。

就魏延在演義裡的表現,他根本沒資格當一國主帥。

最後,魏延人際關係能力太差。一國主帥可不是看誰能打就能當的,他得有一定的人際協調能力,來取得皇帝的信任、政界的配合和軍方的擁戴。就魏延那狂妄自大的性格,他根本勝任不了。

他跟楊儀火併時,根本沒人站在他這邊,眾人用腳投票,表示群眾意見不通過啊。

當然,如果諸葛亮偏愛魏延,事情會有所不同。魏延可能會立更多功,威信也會更高,但除非徹底改變魏延的性格設定,事情不會有根本的變化。但如果從根本上改變了魏延的人物設定,那這個人物就不是魏延了。

9樓:奔跑的馬哥

沒有如果,魏延必須死。

對於魏延,不存在什麼偏愛不偏愛,簡單來說,只是蜀漢國小人才少,蜀漢高層喜歡的只是魏延的才,僅此而已。

從襄陽記中孫權問董允說:楊儀和魏延都是牧豎小人,只有諸葛亮能鎮得住他們,諸葛一死,必定為亂,為什麼諸葛亮還用他們?這難道就是為他們子孫安排好的事情嗎?

董允語塞,董恢接上說:蜀國地小才少,應該先唯才是舉。諸葛亮聽說之後非常贊同,回到蜀國幾天之後就給董恢公升官了。

(憑記憶翻譯)

這麼一看也證實了董恢說的沒錯,對於這兩人,諸葛亮喜歡個屁,只不過沒得用沒辦法,矮子裡面拔高個子,管他什麼品德。

而在三國志魏延傳裡面有一段記載也很蹊蹺

亮病困,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

魏延作為乙個假節封侯身居征西大將軍的重臣,為什麼在諸葛亮病倒的時候沒有被秘密召見

「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

這個字是精髓(所以說看書還是看原文的好υ()υ),按理來說官位如此之高之人史官記載不可能這麼敷衍,肯定是按官職大小排列下來記。

而後面的只是傳令讓魏延斷後

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

哪有當面召見,魏延也在場的情況下告訴大家,假如魏延這個兔崽子不從命你們就各自領軍回去,不要管他。這豈不是當面點名道姓說魏延不遵將令嗎?所以這場秘密的召見群臣,魏延必定沒有參加。

綜合來看,羅貫中還是很細,從這麼幾句話就看出了丞相確實對魏延有特殊安排,然後後面潤色安排了一波魏延,所以別在說羅貫水了,再刷一遍三國演義的感受就是羅貫中比90%的史學家要更懂三國。

而對於魏略這句話:

(注)魏略曰:諸葛亮病,謂延等雲:"我之死後,但謹自守,慎勿復來也。"

裴松之都說了都是敵國傳聞之言,不得與本傳爭審。

所以回到題目上,我說魏延必須死是有道理的,諸葛亮一開始就是只是用他的才而已,劉封都可以殺,何況乙個跳來跳去的反骨仔。

如果你是諸葛亮,你會如何調和魏延與楊儀的矛盾?

和風流地 要警惕右,主要防止左 魏延在北伐問題上是沒有問題的,說他背叛革命是委屈了。但是為人太偏激孤傲,這是左。不用他做主帥,但是拴著鍊子重用。沒問題。右的話,保守主義投降派。是誰不多說了。這倆人的任用問題上,葛公的操作是正確的。巧婦難為無公尺之炊,出問題是早晚的事。 尤娜Yuna 魏延的三觀就季漢...

如果你處在諸葛亮的位置,當魏延提出分兵一萬出子午谷奇襲長安的建議,你會採納嗎?

edwardy 打個不恰當得比喻,本來你方經濟差就落後較多,裝備也落後對面乙個兩個大件,然後要靠好幾撥好的團戰才能扭轉,結果前期要打團的時候你的ADC便說我去偷塔,然後對你說我血量低扛不動塔我再帶走乙個輔助扛塔 魏延的補給線 這盤能翻盤除非對面段位是黑鐵或者人機。關鍵對面段位還比你高,連尼瑪輔助都是...

如果當時諸葛亮同意魏延的子午谷奇謀,那他能在中原援兵趕來之前占領潼關,關門打狗嗎?

宋鵬飛 1947年8月7日,劉鄧過隴海路命令下達以後,他們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幾個縱隊全體建制都到達大別山區嗎?所以這道命令下了嗎? 段辰光 半道餓死了,三國時期打仗。人數多少不取決於動員能力,取決於有多少糧食,也就是能帶10個人,最終只能帶三個,因為糧食只夠三個人吃。諸葛亮帶兵打仗,糧食就沒富裕過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