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為什麼要退位當太上皇?

時間 2021-05-13 02:57:35

1樓:歷史環遊記

早在雍正十三年(1735 年)九月初三舉行登基大典時,乾隆便為自己設定了退休時間。

他當時昭告天下是這麼說的:「昔皇祖御極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蒼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壽躋八十有五,即當傳位皇子,歸政退閒。」

那一年,他才 25 歲。

縱觀中國歷朝君王,壽達耄耋之年者,屈指可數。乾隆雖口頭上說不敢超越他祖父康熙皇帝的在位時間,但他能不能活到這個歲數,當時誰也不知道。這或許只是乾隆給自己設定的乙個壽命目標。

從內心上講,他還是很希望自己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

然而,他的這番巨集願到了乾隆六十年(1795 年)居然成真的了。此時退位的問題,對於 85 歲高壽的乾隆來說,卻如鯁在喉。

1796 年 2 月 9 日,這一天是農曆大年初一,也是乾隆約定好要退位的日子。

乾隆一生共有 17 個兒子,或許是自己壽命太長,很多孩子都沒能看到乾隆垂垂老矣的樣子。到要準備退位時,他身邊只有永璇、永瑆、永琰、永璘四個皇子。

這四個皇子在乾隆看來,似乎都不是繼位的最佳人選。畢竟永璇是跛子,沉湎酒色,不思進取;永瑆為人吝嗇,沉迷書畫;永璘更是文不成,武不就;唯有永琰平庸無奇,綜合實力比較均衡,作為皇位候選人,倒也不至於讓人感覺難堪。

最終,乾隆決定傳位於皇十五子永琰(顒琰),是為嘉慶皇帝。

關於此次禪讓儀式,乾隆在心中早已演練過無數遍。但對於即將要退居二線,將帝國的最高權柄拱手相讓,他還是感覺惶恐不安——從古至今,沒有哪一朝的皇帝退位成為太上皇之後,日子是過得舒心的。無論是高壽如宋高宗還是睿智如唐明皇,成了太上皇之後,他們都失去了往日的光輝,等待他們的是難以適應的冷清,而結局基本都是抑鬱而終。

對於掌朝 60 年,每天早上起床必喝一碗冰糖燉燕窩,四時按節氣服用滋補食材,極注重養生的乾隆來說,抑鬱而終絕不是他所希望的退休生活。乾隆永葆長青的源泉,正是他緊握在手裡數十年的權力。

於是,在大清國歷史上唯一一場在世皇帝傳位給新皇帝的登基大典上,退位的乾隆明確表示,將那些因自己年事已高而無法勝任的瑣事雜務、祭祀禮儀等通通交給嘉慶,而軍國大事及用人行政方面都是重中之重,自己豈能不問?「朕歸政後,仍當躬親指教」。

同時,他還要求:「嗣皇帝(嘉慶)朝夕敬聆訓諭,將來知所秉承,不至錯誤。」

也就是說,成為新皇帝的嘉慶,實際上仍是空有皇帝之名的儲君。

根據乾隆的指示,軍機大臣也相應安排了高於傳位儀式規格的退位儀式,以彰顯乾隆的貴重。並規定太上皇對大臣訓話時仍可使用「朕」自稱,凡遇奏摺行文涉及太上皇的,均需排在皇帝前面,以示尊重。所有即將上任的文武百官在離京赴任前,除了需要到皇帝跟前聆聽訓話外,還需要面見太上皇,「享受」第二輪帝王訓話。

總之,只要乾隆還沒斷氣,他的規格永遠都高於嘉慶。因此,剛繼位的嘉慶,連住進養心殿的資格都沒有,他只配居住在歷來屬於清朝皇子居所的毓慶宮。

不過,對於自己能如願活到 85 歲,公升級為太上皇,乾隆還是心情不錯的。正如他在乾隆六十年的除夕夜以皇帝的身份最後一次作詩時所寫:

此日乾隆夕,明朝嘉慶年。

古今難得者,天地錫恩然。

父母敢言謝,心神增益虔。

近成老人說,六十幸能全。

對此,時年滿 35 周歲的嘉慶皇帝也並沒有表示太多的「不爽」,畢竟自己的皇位還是乾隆給的,萬一老頭子不高興,廢了自己也未嘗不可。至此,乾隆爺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太上皇生活拉開了帷幕。

乾隆退位後的頭等大事,就是為慶祝其禪讓而舉行的「千叟宴」。

2樓:雪中行客

嘉慶比乾隆小五十多歲,選擇嘉慶是乾隆的無奈之舉,嘉慶一直沒班底,直接接在位六十年的老皇帝的班,有很高的風險。乾隆退位當太上皇可以確立嘉慶帝位,幫其樹立威信,保證權力穩定交接,最後還給嘉慶留了和珅立威。所以嘉慶後來不斷寫詩讚揚他爹是很清楚乾隆用意的。

3樓:平歌

乾隆這個太上皇和李淵那種可不一樣。名義雖然變了,但乾隆的權利可沒有縮水。

這個太上皇當的,既成全了不超過康熙的名聲,又保住了自己的權利。

4樓:

乾隆:老子批了幾十年的奏摺,每天起的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平常最大的娛樂也就那三大愛好抽菸喝酒…哦不,泡妞旅遊寫詩。

現在到了七老八十了連玩也玩不動了,你們還不讓我退休!我大清老齡化還不至於此吧!

5樓:Black Bob

弘曆崇拜爺爺康熙帝的文韜武略,登基時曾經默默許願,如果能活到乾隆六十年就退位讓賢,決不超過爺爺的六十一年,本來這件事只有他自己知道。然而,繼后輝發那拉氏不廢而廢,乾隆帝不立太子、中宮虛設,民間屢有不怕死的狂生上書進諫,以求富貴。乾隆四十三年(2023年)東巡,錦州生員金從善上書請立皇后、太子,乾隆大怒誅之,明發上諭,表示「早在乾隆三十八年已經秘立儲君,如果到乾隆六十年就退位讓賢,朕都快七十歲了還立什麼皇后,不怕天下人笑話嗎?

」,於是天下皆知皇帝六十年退位的flag,君無戲言,再不情願也只能退位。

6樓:

總體而言,乾隆退位當太上皇,直接因素是他個人的原因。有史記載,乾隆繼位後,為表自己對康熙的尊敬,曾在祖廟前焚香許願:「昔皇祖御極六十年,予不敢相比。

若邀彎蒼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壽躋八十有五,即當傳位皇子,歸政退閒。」所以當自己在位60年的時間一到,好大喜功的乾隆為了避免落人口實,在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他當眾宣布立皇十五子為皇大子,並定次年行傳位大典,兌現了自己當初的承諾,開啟了太上皇生活。

乾隆退位總結起來有以下幾個原因:

1、因為康熙在位61年,乾隆曾說過他不會超過康熙的在位時間,君無戲言;

2、乾隆皇帝選擇了比較平庸的嘉來慶作為太子,進而繼承大統。想要放手,卻捨不得放手,在決定將皇位傳給嘉慶的時候,乾隆依然要再做三年「父自皇帝」。「

3、乾隆年齡確實也大了,掌握大權不需要年齡,但處理瑣碎的政務,身體也確實不允許,有乙個嗣皇帝幫他處理政務,既是鍛鍊也是分擔。

4、乾隆以史為鑑,所以在退位之前明確宣稱,軍國大事及用人行政諸大端,仍當躬親指教。權力面前無父子,乾隆為了完人這個稱呼奮鬥了一輩子,他不允許有任何失誤的地方。

乾隆雖然早年很勤政,但他確實太累了,也沒興奮感了,所以晚年的時候,才會重用和珅等人。但就算這樣,乾隆依然很累。要想不太累,又要保住他「完美皇帝」的名聲,他唯一的辦法,就是「假禪讓」。

也就是說,「禪讓」了,但權力不變。

7樓:蘇幕丨遮

其中的原因還得從乾隆的乙個許願說起,而這個許願則與康熙分不開。

乾隆對於康熙特別的崇拜,他不僅學習康熙的南巡、千叟宴,就連陵址選在了康熙所在的清東陵,而不是父親雍正所在的清西陵,由此可見他是打心底喜愛這位爺爺的。乾隆之所以崇拜康熙,個中原因在於康熙對乾隆特別的寵愛,那麼康熙對乾隆有多寵愛呢?

《李朝實錄》中曾如此記載,「康熙在暢春苑病劇,召閣老馬齊曰:『第四子雍親王最賢,我死後立為嗣皇。他的第二子有英雄氣象,必封為太子。

」也就說康熙心裡早就認定乾隆適合作為太子,繼承大清的基業。乃至有人說雍正之所以繼位,其中正是有乾隆的乙份功勞。乾隆在自述裡也承認道「特被恩寵,迥異他人」,當初康熙還因為乾隆射箭時五發全中而特賞一件黃馬褂給他,可見康熙對乾隆之厚愛。

乾隆繼位後,為表自己對康熙的尊敬,曾在祖廟前焚香許願:「昔皇祖御極六十年,予不敢相比。若邀彎蒼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壽躋八十有五,即當傳位皇子,歸政退閒。

所以當自己在位60年的時間一到,好大喜功的乾隆為了避免落人口實,在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他將皇子皇孫、王公大臣召於殿前,當眾取出藏在乾清宮「正大光明」牌匾上的建儲密旨 , 宣布立皇十五子為皇大子,並定次年行傳位大典,兌現了自己當初的承諾,開啟了太上皇生活。

不過乾隆的太上皇生活可不似其他太上皇一樣清閒,他曾於乾隆四十四年 ,在御製的《題樂壽堂》一詩的批准中寫道: 「高宗未及耄期,急圖內禪,意在避事偷安,餘深鄙之」可見,乾隆對宋高宗退前退位,選擇悠然山水的做法甚是鄙夷,而貪戀權利的乾隆自然也不可能真的當個清閒太上皇。

乾隆宣布退位後,他依舊把控著軍政大權和人事權,根據乾隆的指示,軍機大臣在擬定傳位事項時,令太上皇的禮儀規格和實際權利都遠遠大於皇帝。不僅公開表示軍國重務和用人行政大端仍由自己掌控,文武大臣離職和就任都得請太上皇恩訓,而且一直居住在養心殿、還鑄乾隆通寶及宮中仍用乾隆時憲書,在禮制上也永高嘉慶帝一級,比如皇帝的生辰稱為萬壽,而太上皇則為萬萬壽。用乾隆自己的話說:

「朕雖歸政 , 大事還是我辦」

那麼嘉慶能做什麼呢?嘉慶唯一能做的,除了定時向他匯報勤政情況和接受訓政外,主要任務就是按期參加各種祭祀、經筵、耕藉、大閱等禮儀活動。簡單的來說,實權還是在乾隆手裡,但是那些累人的形象工程就交給嘉慶嘉慶去做了,嘉慶就相當於是皇帝形象大使。

除此之外,乾隆壓制嘉慶權利的另外一張牌就是——和珅。在乾隆宣布退位後,如果說乾隆才是真正的皇帝,那麼和珅就相當於是二皇帝了,就連嘉慶對於和珅都頗為忌憚,甚至是唯唯諾諾的恭敬道:「「朕方倚相公理四海事,汝等何可輕也?

」表示自己親政後還得仰仗和珅的幫助。

當然啦,乾隆雖然依舊是清帝國最高的實權統治者,但他也得給自己找一些理由辯解,比如一般皇帝繼位後固定場所是乾清宮、養心殿兩處。乾隆當初也是修好了寧壽宮等作為自己太上皇的住所,可是在傳位後他依舊居住在養心殿不走,對此他這麼解釋道:「 子皇帝初登大寶,用人理政,尚當時加訓誨 ,何忍即移居寧壽宮,效宋高之自圖安逸耶」意思是新皇帝開始行政,但還是有很多不熟練的地方,還需要乾隆輔助一下,自己也不想當個宋高宗那樣的皇帝,只顧自己玩樂而不助新皇。

於是乾隆一直住在養心殿裡對嘉慶進行訓誡,無奈的嘉慶只好仍住在毓慶宮,而乾隆直到駕崩都沒搬離開養心殿。

古今中外的皇帝和國王活著時退位除了太上皇以外還有別的尊號嗎?

宋齊梁陳 一般實際做過皇帝的人退位後會稱 太上皇帝 特別一些的會是 上皇 而 太上皇 再公升級就會加尊為 無上皇 而繼位皇帝一般會在原尊號上單獨加字,比如宋徽宗是 教主道君太上皇帝 而不用太上尊號的也有,比如北周宣帝 武曌 唐玄宗 宋欽宗 宋孝宗退位後使用的尊號分別為 天元皇帝 則天大聖皇帝 上皇天...

既然乾隆諸子資質平庸,乾隆為什麼不立皇孫為帝?

不吃胡蘿蔔 明太祖之所以立孫,是因為建文的父親本就是太子,嫡傳嫡符合禮制。乾隆諸子尚在,哪有越子立孫的道理,康熙喜歡他,也只是立了他父親雍正,便於他日後繼位罷了。更何況,清代傳位詔書要等山稜崩了才能從正大光明匾後取出,如果發現旨意是立孫,皇帝又已不在,諸王怎麼可能心甘情願擁護。 肖亮 1.立子為儲是...

乾隆為什麼要把皇位傳給十五子顒琰?乾隆的皇子們有沒有過類似於康熙皇子的紛爭?

歷史環遊記 乾隆一生共有 17 個兒子,或許是自己壽命太長,很多孩子都沒能看到乾隆垂垂老矣的樣子。到要準備退位時,他身邊只有永璇 永瑆 永琰 永璘四個皇子。這四個皇子在乾隆看來,似乎都不是繼位的最佳人選。畢竟永璇是跛子,沉湎酒色,不思進取 永瑆為人吝嗇,沉迷書畫 永璘更是文不成,武不就 唯有永琰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