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為什麼要把皇位傳給十五子顒琰?乾隆的皇子們有沒有過類似於康熙皇子的紛爭?

時間 2021-05-08 22:57:38

1樓:歷史環遊記

乾隆一生共有 17 個兒子,或許是自己壽命太長,很多孩子都沒能看到乾隆垂垂老矣的樣子。到要準備退位時,他身邊只有永璇、永瑆、永琰、永璘四個皇子。

這四個皇子在乾隆看來,似乎都不是繼位的最佳人選。畢竟永璇是跛子,沉湎酒色,不思進取;永瑆為人吝嗇,沉迷書畫;永璘更是文不成,武不就;唯有永琰平庸無奇,綜合實力比較均衡,作為皇位候選人,倒也不至於讓人感覺難堪。

最終,乾隆決定傳位於皇十五子永琰(顒琰),是為嘉慶皇帝。

其實,早在雍正十三年(1735 年)九月初三舉行登基大典時,乾隆便為自己設定了退休時間。

他當時昭告天下是這麼說的:「昔皇祖御極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蒼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壽躋八十有五,即當傳位皇子,歸政退閒。」

那一年,他才 25 歲。

縱觀中國歷朝君王,壽達耄耋之年者,屈指可數。乾隆雖口頭上說不敢超越他祖父康熙皇帝的在位時間,但他能不能活到這個歲數,當時誰也不知道。這或許只是乾隆給自己設定的乙個壽命目標。

從內心上講,他還是很希望自己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

然而,他的這番巨集願到了乾隆六十年(1795 年)居然成真的了。此時退位的問題,對於 85 歲高壽的乾隆來說,卻如鯁在喉。

1796 年 2 月 9 日,這一天是農曆大年初一,也是乾隆約定好要退位的日子。

關於此次禪讓儀式,乾隆在心中早已演練過無數遍。但對於即將要退居二線,將帝國的最高權柄拱手相讓,他還是感覺惶恐不安——從古至今,沒有哪一朝的皇帝退位成為太上皇之後,日子是過得舒心的。無論是高壽如宋高宗還是睿智如唐明皇,成了太上皇之後,他們都失去了往日的光輝,等待他們的是難以適應的冷清,而結局基本都是抑鬱而終。

對於掌朝 60 年,每天早上起床必喝一碗冰糖燉燕窩,四時按節氣服用滋補食材,極注重養生的乾隆來說,抑鬱而終絕不是他所希望的退休生活。乾隆永葆長青的源泉,正是他緊握在手裡數十年的權力。

於是,在大清國歷史上唯一一場在世皇帝傳位給新皇帝的登基大典上,退位的乾隆明確表示,將那些因自己年事已高而無法勝任的瑣事雜務、祭祀禮儀等通通交給嘉慶,而軍國大事及用人行政方面都是重中之重,自己豈能不問?「朕歸政後,仍當躬親指教」。

同時,他還要求:「嗣皇帝(嘉慶)朝夕敬聆訓諭,將來知所秉承,不至錯誤。」

也就是說,成為新皇帝的嘉慶,實際上仍是空有皇帝之名的儲君。

根據乾隆的指示,軍機大臣也相應安排了高於傳位儀式規格的退位儀式,以彰顯乾隆的貴重。並規定太上皇對大臣訓話時仍可使用「朕」自稱,凡遇奏摺行文涉及太上皇的,均需排在皇帝前面,以示尊重。所有即將上任的文武百官在離京赴任前,除了需要到皇帝跟前聆聽訓話外,還需要面見太上皇,「享受」第二輪帝王訓話。

總之,只要乾隆還沒斷氣,他的規格永遠都高於嘉慶。因此,剛繼位的嘉慶,連住進養心殿的資格都沒有,他只配居住在歷來屬於清朝皇子居所的毓慶宮。

不過,對於自己能如願活到 85 歲,公升級為太上皇,乾隆還是心情不錯的。正如他在乾隆六十年的除夕夜以皇帝的身份最後一次作詩時所寫:

此日乾隆夕,明朝嘉慶年。

古今難得者,天地錫恩然。

父母敢言謝,心神增益虔。

近成老人說,六十幸能全。

對此,時年滿 35 周歲的嘉慶皇帝也並沒有表示太多的「不爽」,畢竟自己的皇位還是乾隆給的,萬一老頭子不高興,廢了自己也未嘗不可。至此,乾隆爺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太上皇生活拉開了帷幕。

乾隆退位後的頭等大事,就是為慶祝其禪讓而舉行的「千叟宴」。

2樓:LEE

本質和雍正選擇乾隆一樣...

不是這個繼承者有多優秀

是沒得選...

乾隆估計是知道自己老爹子嗣艱難

活著的兄弟都不出彩

從爹選角度吹不長臉

於是乾脆說自己是爺選..甚至自己爹能贏是因為爺爺看重自己一下子就高上大了

嘉慶也一樣...等乾隆晚年...可供選擇的皇子已經不多了...

只能矮子裡面拔高個....

至於乾隆朝皇子為什麼沒爭儲

乾隆朝各項制度已經非常完善了...秘密建儲~軍機處等等秘密建儲~候選人不公開~皇子不知道該和誰爭...軍機處禁止皇子擔任職務~禁止軍機大臣結交皇子~皇子不能在朝堂建立自己力量...

沒法爭另外~乾隆自己公開過~說自己建儲像是詛咒

選誰誰死...搞得自己喜歡的兒子死個精光

這樣的情況下...誰願意去爭取儲君之位啊...哈哈

3樓:

乾隆的兒子,其實是很奇妙的乙個群體

乾隆的長子永璜雍正六年出生,長孫乾隆十二年出生比乾隆的第八子小一歲,比乾隆的第十五子永琰大13歲乾隆活了89,而他的兒子大多不長壽

這就決定了乾隆實際上不像他爺爺一樣有很多選項乾隆立儲是乾隆三十八年

這一年乾隆63歲,他立儲不是因為別的

而是因為,他已經很老了,說不定什麼時候一口氣上不來就沒了再不立儲,就會出問題

那麼乾隆38年,他有多少個選項呢

乾隆共計有17個兒子,但是活到乾隆三十八年的只有皇四子,皇六子,皇八子,皇十一子,皇十二子,皇十五子和皇十七子。

而且,皇四子和皇六子出嗣,不可能即位。實際上這兩個人即使不出嗣,也不可能即位。因為他倆死的早,沒活到嘉慶元年。

皇十二子是繼后的兒子,到死連個爵位都沒有,也不可能即位。而且他也死在了乾隆的前面。

皇八子腿腳不好,又經常挨罵,乾隆對他評價很低,也不是能即位的人。

皇十七子當時還小呢,乾隆不會選他當儲君

也就是說,乾隆能選的不是永瑆就是永琰

永瑆是那種優點很突出的人,書法造詣很高,文學水平也不差但是這個人不擅長弓馬,跟文人關係很好

對於乾隆來說,這是很大的缺點

而且永瑆很摳門,甚至有點病態

相比之下,永琰最大缺點就是沒有突出的優點,最大的優點就是缺點不突出其實這兩個人都不算優秀,但是手上沒有選擇的餘地了,只能矬子裡拔將軍乾隆當了60年皇帝

立嫡,孝賢皇后兩個嫡子早死,繼后的嫡子不被待見立長,前七個兒子沒有活過他的,皇長子乾隆十五年就死了立賢,皇五子永琪死在了乾隆三十一年

乾隆最後真的是沒有好的選擇了,所以才選了不出色的永琰

4樓:

乾隆八十多歲,自己的兒子們年齡也相差巨大。

而且最重要的是,乾隆的兒子很多活不過乾隆,導致乾隆經常白髮人送黑髮人。

到了最後,根本就沒得挑了。

當然也不能怪兒子們身體不好,兒子們健康差,通常都是當爹的逼的。動不動打罵罰,鞏固自己的皇權。結果皇后死了,還以不孝罪名賠上乙個兒子。

5樓:萬紫茾

高宗諸子沒有出現奪嫡之爭,可能和兒子們年齡相差較大有關係二皇子和三皇子相差五歲

八皇子和十一皇子相差六歲

十一皇子和十五皇子相差八歲

雍正和胤禩只相差兩歲

6樓:

乾隆控制欲很強,兒子在他眼皮底下只能老實呆著,乾隆對兒子們的教育不像康熙那樣,加上秘密立儲,誰特麼還作死。乾隆早期把年長的阿哥廢掉,不給競爭資格,中期把兩個阿哥出繼,純妃的兩個孩子都失去資格,加上純妃出身真的很一般,漢民入宮幾年才入旗,娘家沒啥人在宮內當官,完全是白手起家,人家令妃祖上從清兵入關的時候家族就被皇太極抬入旗了,祖父在雍正時期也是當過二品官,父親也是五品官,祖母和母親都是當過宮裡的女官宣冊,基本都懂滿漢雙語。純妃的出身決定她當不了皇后,還有純妃的肺病是有遺傳的,永璜和公主都得肺病死的,剩下永瑢就把他出繼當閒散王爺,還有出繼永城,可能覺得他適合當閒散王爺吧。

剩下永瑆,永琪,永璂,永琰,永璘太小不說,永璇有腳疾,形象上就不合格,剩下四個,永瑆藝術水平不錯,書法大咖,人雖然摳,但藝術家不太適合當皇帝,宋徽宗藝術水平高吧?治理國家咋樣?永琪學習好,全靠自己奮鬥努力爭取到乾隆的好感,完全沒有靠母親,可惜愉妃真的不得寵,當初乾隆可能想寵幸一次,算是對得起雍正賜給自己的格格了,結果人家一次就懷孕了。

生下永琪也沒能讓乾隆對愉妃有半點疼惜和關愛,否則永琪也能早早地立儲,不用觀望那麼久了。永璂地位最高的皇子,作為嫡子毋庸置疑,皇位少不了他,可是乾隆對繼后的感情沒有孝賢那麼好啊,不然永璂出生沒多久就應該立了,但乾隆沒有啊,繼后為什麼要剪髮跟立儲有很大的關係,不然為什麼要連累兒子,害得他年紀輕輕就鬱鬱而終。永琰,母親後來成為宮裡地位最高的妃子,在宮裡比起一般的妃子也是比較受寵的,這點比永琪有優勢。

為人厚道,學習也努力,關鍵乾隆也挑不出他什麼毛病,就選他了。不要再說嘉慶撿漏了,乾隆自己選擇的,他要是想更多選擇,就不要把孩子出繼啊,是他選擇把範圍縮小的。雍正當時也沒幾個可以選,這麼說乾隆也可以算是撿漏。

7樓:alpha234

乾隆的問題不是爭奪儲位,而是兒子太少,都早死了,活著的他乙個都不滿意

最後不過是矮子裡面拔高個,勉強找個兒子繼位而已,嘉慶果然是個平庸的皇帝。

8樓:于佳鑫

想接他的班都活到他最終退位、實際上乾隆的立太子詔書是改過好幾次的,至於爭鬥當然沒有、整個清朝也只有康熙朝有,在康熙前太祖自己打下的江山、太宗和順治是被大臣擁立、順治晚期一堆小孩還啥都不懂呢怎麼爭,康熙後秘密立太子、可問題是既然是秘密我為什麼不認為就是我自己?我為什麼要吃飽了撐的害別人?他比我賢明就一定是他嗎?

乾隆十七個兒子晚年只剩下

八、十一、十

二、十五、十七,八和十一同母但是瘸子、十二母親是廢皇后、十五和十七同母當然得立大的,乾隆晚年只能選十一或十五。乾隆本來想立皇后所生,立

二、二早夭、追贈了個太子名分,立

七、七又早夭、皇后也在連喪兩子後死了,於是乾隆不立嫡子立了五、因為大和三他明確說了不立而四和六已經過繼出去了、沒錯五就戲說劇還珠格格裡和趙薇貪戀愛那個、然後五也死了

9樓:肖亮

沒有1.乾隆年間限制宗室親王,乾隆的兒子雖然貴為皇子,卻不能進權利的核心層,很難像康熙年間的皇子在朝廷那樣形成強大的實力。

2.皇子紛爭一般在皇帝晚年時期,康熙八歲即位,晚年時兒子們大都年富力強(大阿哥也只是四十多),競爭激烈,乾隆二十四歲即位,乾隆皇帝生涯的晚年時,乾隆的大部分兒子都去世了,只有四個在世,競爭並不激烈。

3.秘密建儲,即使被立為儲君的皇子,詔書沒有公布之前,儲君沒有相應的權力和名分,詔書公布後也就立即即位了,無法對皇帝權力構成威脅,也使其他皇子失去爭鬥的目標,總不能與所有兄弟鬥吧。

嘉慶屬於矬子裡拔大個,乾隆本身也並不怎麼滿意,嘉慶之前,乾隆立過老二當儲君,決定立過老七和老五(未及寫詔書,兩位皇子便去世),只是乾隆晚年只剩四個皇子,才選擇了嘉慶,其他三個他更不滿意。

乾隆皇帝在決定立永琰為太子時,曾在冬至這天的祀天大典上,用了十分惡毒的語言向上天禱告:「所立皇十五子永琰如其人賢,能承國家洪業,則祈佑以有成;若其不賢,亦願潛奪其算,毋使他日貽誤,予亦得以另擇元良。朕非不愛己子也,然以宗社大計,不得不如此,惟願為天下得人,以繼祖宗億萬年無疆之緒。

」  後半段,就類似於詛咒了,都立為太子了按理應該是誇,什麼定能光大祖宗基業啥的,突然來這麼一套,看樣子乾隆對嘉慶信心也不高。

如果說康熙是因為選項太多煩惱的話,乾隆恰恰相反他是為選項太少而煩惱(且質量不高),如果此時有乙個皇子表現的比嘉慶強,能和嘉慶爭,乾隆巴不得呢。

古代按照宗法制度皇帝要把皇位傳給嫡長子,那要是皇后一直沒生兒子怎麼辦?

解決辦法三個 1 換皇后,然而皇后輕易是換不得的。2 皇后收養妃子所生庶子為養子,如秦國華陽夫人收養嬴子楚 明德馬皇后收養漢章帝劉炟 丁夫人收養曹昂 郭皇后收養曹叡 將各自養子的地位抬成嫡長子,成而解決問題。被收養的庶子就成了嫡長子有了繼位的資格。3 立庶子,庶子生母和皇后二人並尊皇太后,二宮並立,...

武則天為什麼不考慮把皇位傳給國老狄仁傑?

古代皇權社會,確立皇帝權力最重要的不是皇帝個人能力,而是皇統正當性 就算武則天敢給,狄仁傑也不敢接 ps,有說給太平公主的,應該也不大可能!首先如果給太平,那麼太平公主死後權力交接棒給誰,在武則天這可能糾結大周統序是給李家自己兒子還是給武家子侄的問題!至少李武這兩條線都是她的嫡系,給了太平,將來太平...

為什麼乾隆四十年以後,乾隆皇帝開始漸漸喜好奢侈。

Alex 乾隆一直都是很奢侈,網上說他晚年奢侈,無非是晚年戶庫存銀大規模減少了。但明清,皇室與國家用度是分開來的。所以實際並不能得出戶部存銀減少,就說他奢侈的結論。乾隆時期,不僅僅戶部存銀很多,而且內務府庫的存銀也極多。滿清皇帝是經營小能手,內務府的收入一直比較穩定,甚至存銀一度超過千萬兩。這個小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