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為什麼不去輔佐周天子?

時間 2021-05-12 13:34:19

1樓:吳金銘

周朝制度仍然是以世襲制度為主,大部分的職位都是由本國大家族世襲承擔,周天子的下臣大多數也都是諸侯舉薦的。也就是孔子想要成為周天子的大臣需要魯君舉薦,否則就不符合禮。孔子是自己辭職的,是對魯君不滿,因此不可能獲得舉薦。

沒有諸侯舉薦就不可能輔佐周天子,只能去各國自薦。

2樓:酸齋腐儒

按照公羊學家的看法,周代已經是前代了,魯國才是現在的朝代,孔子寫了一本書,叫《春秋》,這本書是新王,周天子也就下崗了,《春秋》雖然是一本書,但也需要乙個國家乙個平台來施展拳腳,所以魯國就是這個平台,這就叫做黜周王魯,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春秋》裡頭但凡僭越周天子的,都被孔子罵了,所以實際上並不是真的黜周,否則《春秋》不就成了犯上作亂的教科書了嗎,所以實際上這種解釋呢,是公羊學家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而做的,我們可以和古文學家對比一下。在鄭玄看來,孔子是作為素王而存在的,也具有相當的政治意味。但比較之下,我們發現,鄭玄指出孔子作為素王並沒有「位」這一條件,因此他的禮法制度只能等待後世明君。

在《六藝論》中,鄭玄表示:「孔子既西狩獲麟,自號素王,為後世受命之君制明王之法。」同樣在《禮記·中庸》中記載:

「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今天落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雖有其位,苟無其德,不敢作禮樂焉。

雖有其德,苟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鄭玄由此表達了乙個重要思想,即「作禮樂者,必聖人在天子之位」,《禮記》所謂「今天落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鄭玄認為乃是孔子自述:「今,孔子謂其時」。

但實際上孔子之時禮崩樂壞,並不存在同軌同文同倫,因此在這裡實際上是在強調孔子雖有聖人之德,而無天子之位。在鄭玄的解釋體系下,今王有位無德,導致禮崩樂壞,而在與本文所述章同一篇中,鄭玄也借孔子之口表達了世無明君的論斷,子曰:「聖人吾不可得而見之矣」,鄭玄注曰:

「疾世無明君也」。因此,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世道險惡禮崩樂壞,孔子雖有聖人之德,但無天子之位,因此只能作為素王,體現了春秋之時孔子深深的無奈。反觀劉逢祿和戴望二人對於論語的解釋,孔子黜周王魯,變文從質,體現了極大的政治活性,在注「鬱鬱乎文哉,吾從周」這一章時,鄭玄說:

「周官夏之事,其禮法兼備。」鄭玄注「殷周之道,不勝其敝」時說「殷周極文,民無恥而巧利,後世之政難復」,因此鄭玄所說「官夏之事」,也就是說在鄭玄看來,孔子認為周應向夏學習借鑑,損其文而益其質,則禮法兼備矣,在鄭玄這裡只是乙個構建出來的想法和建議。而劉逢祿說:

「夫子制春秋,變周之文,從殷之質」,可見,在清代公羊家這裡,通過抬高《春秋》的地位,賦予孔子以政治實踐的背景,跳出了古文學家的壁壘。

簡單來說,如果你比較積極,想要在政治上有所發展,不妨跟公羊學家學學。

但是並不是說古文學家就認為孔子輔佐周天子了。因為鄭玄剛才也說了,說現在沒有賢明的君主了,而且他也說孔子從周實際上是在周禮的基礎上進行損益了,另外在論語「文獻不足故也」這一章,鄭玄作注說杞宋二國國君實在是不行,我孔子不想管這兩國的爛攤子,那麼周天子也不行,孔子是否願意管這個爛攤子呢?鄭玄認為不想,畢竟君子之道費而隱(按照鄭玄的解釋引用的),我孔子已經製作禮樂,為後世立法了,你周天子我懶得管了。

我覺得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了吧。

3樓:

皇天無親,唯德是輔。

孔子沒有像後面秦始皇那種萬世一系的皇權觀。

在孔子看來,天子是老天爺選來管家的兒子,這個當家的不行,在兒子之中再選乙個行的就是,沒必要一棵樹上吊死。

所以孔子提倡君臣義合,不合則去。沒必要要生要死的。

為什麼周天子最後被秦朝殺了,而日本的天皇雖經動亂卻始終無人敢動。最深層的原因是什麼呢?

周天子並沒有被秦國殺害,末代周王姬延死後秦國進入洛陽,收走九鼎,末立新的周王,至此周王朝滅亡。西元前249年,秦國滅亡東周公國,不絕其祠,以陽人地賜周君。秦莊襄王將陽人聚賜給周室後裔以奉周祀。 白醋大兄弟 我覺得總結一下我自己看的不是外亂。就是自己的問題。內部自己人槓。我記得我看過乙個古代軍書好像?...

為什麼孔子對於臣子輔佐君王的看法不同於後世的為臣死忠?

流浪漢 你覺得孔子是一根筋的人嗎?凡是聖人,他的心事,透徹明亮而清淨的。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因為事情的不一樣,會有不同的表現,我們一般人只看到了外在,而很少深入去看本質內涵。 王樂平 不論前世後世,都有為臣死忠者。分為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為臣死忠者,並不是簡單的為君王,實際是為了天下百姓,豈不聞 ...

為什麼井田制的瓦解使周天子的地位受到衝擊?

鹽選科普 牛耕 鐵製農具被大力推廣,大家開墾私田幹得更帶勁了。這樣一來,給天子產糧的公田全荒了。歷史的路不好走,周王朝走著走著,嘎嘣一聲,裂成了兩段 春秋和戰國。諸侯開始忙著打仗,沒閒工夫搭理老百姓,老百姓一瞅,改變的機會來了。當然,主要是經濟生活的改變 春秋戰國的經濟大變革。想搞懂那時候的經濟,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