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郃和張遼誰更強一些?

時間 2021-05-12 08:24:20

1樓:江州司馬

前期張遼更強,後期張郃更強,三國演義裡就是這麼個節奏,但我覺得總體來看張郃更強一些,張郃打了不少敗仗,有段時間特別慫,所以經驗和抗壓能力應該不錯。

夏侯淵一死,張郃的影響力更是起飛了,指揮大兵團作戰,是名副其實的大將。

再加上同行襯托的好,街亭白給,諸葛丞相也沒啥辦法,如果說丞相有忌憚的對手,張郃算乙個。大將比的不是個人勇力,比的是誰更穩,誰棋高一招。

張遼連上下級關係都處理不太好,有一定的缺陷,可以稱為勇將,比張郃的境界略低一些。

只不過時勢造英雄,英雄也造時勢,讓張遼去防禦蜀國,可能未必就比張郃差,龐德只是個投降的無名小將,有了機會不也抬著棺材大戰關羽一箭把戰神關羽射傷了嗎。有此一戰名傳天下。

這兩員大將都是極好的,倘若歷史還未發生,當時誰又敢去分出高下?但現在看來,我選張郃更強一些。

2樓:

張遼善始善終。

昔從屬丁原、董卓、呂布。及呂布敗亡,歸曹操。遼隨曹軍征討,戰功累累。

與關羽同解白馬圍,降昌豨於東海,攻袁尚於鄴城,率先鋒斬烏丸單于蹋頓於白狼山,又討平梅成、陳蘭等賊寇。曹操赤壁敗退,獨任張遼引李典、樂進等守合肥,以禦孫權。後孫權引軍入寇,張遼率隊迎擊,以八百之眾襲孫權主力,使敵軍十萬退卻,更差點活捉孫權,威震敵國,名威天下,為操拜為征東將軍。

曹丕踐祚,仍令張遼守禦孫權。黃初二年,張遼屯雍丘,染病。黃初三年,抱病退吳將呂範。

遼病篤,卒於江都,諡剛侯。卒年五十四歲。

「成敗之機,在此一戰,諸君何疑?「李典亦與遼同。於是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饗將士,明日大戰。

平旦,遼被甲持朝,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衝壘入,至權麾下。權大驚,眾不知所為,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遼叱權下戰,權不敢動,望見遼所將眾少,乃聚圍遼數重。

遼左右麾圍,直前急擊,圍開,遼將麾下數十人得出,餘眾號呼曰:」將軍棄我乎!「遼復還突圍,拔出餘眾。

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自旦戰至日中,吳人奪氣,還修守備,眾心乃安,諸將鹹服。權守合肥十餘日,城不可拔,乃引退。

遼率諸軍追擊,幾復獲權。太祖大壯遼,拜徵東將軍。

張郃死因不明(?)。

曹操部下「五子良將」之一,先從韓馥,後投袁紹,在與公孫瓚的交戰中多有功勞。官渡之戰時,張郃受郭圖陷害,率眾投降於曹操,得以重用,隨曹操平定北方,遠征烏桓,平馬超,滅張魯,多有戰功。後來,張郃隨夏侯淵駐守漢中,在夏侯淵被殺後暫代主帥,維持敗兵。

魏明帝時期,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張郃奉命救援隴右,在街亭大敗蜀將馬謖,導致諸葛亮撤兵;諸葛亮第四次時,張郃隨司馬懿前往相拒。後諸葛亮糧盡退兵,張郃追至木門,與諸葛亮軍交戰,被飛矢射中右膝而亡《通鑑,三國志,晉書 》

劉備屯陽平,合屯廣石。備以精卒萬餘,分為十部,夜急攻合.合率親兵搏戰,備不能克。

其後備於走馬谷燒都圍,淵救火,從他道與備相遇,交戰,短兵接刃。淵遂沒,合還陽平。當是時,新失元帥,恐為備所乘,三軍皆失色。

淵司馬郭淮乃令眾曰:「張將軍,國家名將,劉備所憚;今日事急,非張將軍不能安也。」遂推合為軍主。

合出,勒兵安陳,諸將皆受合節度,眾心乃定。太祖在長安,遣使假合節。太祖遂自至漢中,劉備保高山不敢戰。

太祖乃引出漢中諸軍,合還屯陳倉。

諸葛亮出祁山。加合位特進,遣督諸軍,拒亮將馬謖於街亭。謖依阻南山,不下據城。

合絕其汲道,擊,大破之。南安、天水、安定郡反應亮,合皆破平之。詔曰:

「賊亮以巴蜀之眾,當(力虎)虎之師。將軍被堅執銳,所向克定,朕甚嘉之。益邑千戶,並前四千三百戶。

」司馬宣王治水軍於荊州,欲順沔入江伐吳,詔合督關中諸軍往受節度

張遼比張郃強啊!

陳壽:「郃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

陳壽:「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3樓:司馬懿

比較大魏雙壁我喜歡, @友盟李飛 總結的就很好。

歷史上,張郃以巧變聞名,所謂「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 雖然除了街亭之外,張郃沒有什麼太多光輝的勝仗,被人記住更多的還是木門道『膝蓋中了一箭』的英雄末路,但是只要主將帶著他,往往就能發揮出很好的效果。「自諸葛亮皆憚之」也說明了張郃的實力,所謂來自對手的褒獎是最好的褒獎。

所以呢,張郃的用途更廣泛,無論在身份局、國戰、還是4V4都有很好的發揮,挪兵移樂,玩獅子定閃電,可謂花樣百出。尤其是國戰,雙將合璧配合往往發揮出乘法而非加法的效用,比如張郃郭嘉、張郃甄宓,張郃曹丕、張郃司馬、乃至於張郃曹仁都是很不錯的配合

相比之下,曹丕給張遼的評價是『此亦古之邵虎也』。無論是天柱山狹路相逢,列柳城居高臨下,還是逍遙津以寡擊眾,都凸顯了張遼的剛猛無儔和對戰機的把握能力。之前寫過一篇逍遙津戰役的答案專門讚過張遼 中國歷史上最讓你感到蕩氣迴腸,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的一場戰役是什麼?

- 知乎,這裡就不細說了。

所以張遼的突襲是非常有威懾力的。早期標風的時候,所謂『得張遼者得天下』,對身份局孫權的克制更是設計良好的契合歷史的典範。到3V3裡面更是位列四神。

但是後來在4V4中跌落塵埃,國戰中整體表現也不如張郃,主要是太獨,在需要『一波帶』的節奏中,和其他武將的技能只是簡單的加法,很難有化學反應。

乙個比較好的配合是張遼和李典,這一對逍遙津的搭檔,到了國戰上依然有很好的配合。李典先恂恂,如果看到好牌就摸,如果看不到就控下家的判定或者手牌,然後發動張遼的技能突襲,張遼和李典的配合起到了諸葛亮小觀星的作用,而其對周泰的克制更是神來的契合之筆。兩個武將的設計相隔數年之久,應該是沒有考慮到這一點的,但是逍遙津的搭檔居然能有如此配合,也算是意外之喜吧。

4樓:文長

張合在大西北打的都是猛人,從年輕時在韓、袁工作就是河北四庭柱,跳槽直到到三國後期一直活躍,雖然戰績不好看,但好歹屬於以強對強。

張遼跳槽後自從官渡打顏良文醜表現出很吃力的樣子,到合肥之戰幹敗孫權(孫權打黃祖的江夏都打了好長時間才艱難的在劉表死的時候幹下來,然後在文聘那關都沒過去過)所以張遼雖然戰績很好看,但也屬於虐菜雖然菜鳥帶的人多,而且張遼「放水」,從呂布那就開始了,所以老曹把他安排在東邊。

5樓:Robert Cheng

真的是很難比較。張遼獨當一面擊敗孫權,甚至差點殺了孫權本人。張頜的對手是諸葛亮,顯然更強,但堅守到了司馬懿的援兵。

唯一能比較的是個人武力。這可是按照《三國演義》來的。張遼敗給了文醜,文醜被關羽所殺,所以張遼《關羽。

而關羽跟曹操說自稱不及張飛(操曰:"將軍真神人也!"關公曰:

"某何足道哉!吾弟張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操大驚,回顧左右曰:

"今後如遇張翼德,不可輕敵。"令寫於衣袍襟底以記之。)就算謙虛好了,關羽≈張飛。

而張頜是和張飛大戰不分勝負的(山上矢石如雨,郃不能上山,乃單槍匹馬衝出重圍,無人敢擋。諸葛亮嘆息道:「 昔日張郃大戰張翼德,吾不信。今日始知其勇。」)張郃=張飛。

所以,張郃=張飛≈關羽》張遼。以上。

6樓:友盟李飛

齊名的五子,政治這項不談及。先談統率,將軍最重要的是領軍,若只看計謀,是否能認為荀攸的軍事能力曹仁、張遼、張郃輩強的結論呢?個人武勇若是帶頭衝陣、提公升士氣,當然是其統兵的表現,否則李世民有何必親自衝陣呢?

這方面五子中就只有樂進能與張遼比劃。

統率不能只看軍紀,否則會得出於禁比關羽為高的結論。關羽強在於其善待士卒、得軍心,這兩點恰恰就是司馬遷筆下的李廣模式(另乙個是重軍紀的程不識模式)。合肥之戰中張遼再次殺入陣中救回餘眾,你既拼死相救,士卒也才甘願為其死戰吧?

張郃在漢中之戰的率親兵搏戰,相比之下還是有所遜色,而且劉備若攻克張郃,又怎能把主帥夏侯淵引誘出來呢?這不得不讓其成色有點折扣。

至於軍紀,張郃的「善處營陳」屬於程不識模式,可惜具體效果是怎樣,再無明確記載,其難度也較張遼一句軍令平亂為低:一般士卒沒有張遼的冷靜,驚恐中不動只是執行軍令如山的軍令,這點倒與曹操巡視被讚有周亞夫之風的徐晃時,其將士沒有軍令下,不敢妄動相近。如果還算上張遼在烏丸山被授麾而指揮張郃、徐晃、曹純等、天柱山時督張郃這些御名將的表現,張遼在統率一項中是較張郃為高。

「郃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陳壽是這樣評價張郃的,其中「善處營陳」算是其統兵表現,見上段;「識變數」和「巧變」應該是指同一件事,是對其一生中的總結,應該是一些記略極其簡短的勝仗中所體現出來的表現;料戰勢地形,戰勢一事可見諸葛亮二伐中,張郃料其將會糧盡退兵,無法佔陳倉;地形一項,渡江佔江陵中洲和於街亭斷水敗馬謖便是代表作。不過也有敗筆時:與張飛對峙時,為其從他道出,導致首尾無法兼顧而敗。

張遼呢?巧變就不太像其作風,但應對突發事件時,張遼還是能稱得上冷靜,並能火速處理:

出征荊州前軍中有謀反者作亂,張遼乃傳令軍中,讓不反者安坐,結果士卒因軍令而安靜下來,很快就拿下謀反者。

地形和戰勢卻也不是沒有表現,先談地形:《讀史方輿紀要.南直八.北硤山條》雲張遼築壘硤石南而還,謂之南硤戍。日後石亭之戰賈逵據夾石,擊退欲斷曹休後路的吳軍,所以顧祖禹稱此山為:

「控扼要口,北距廬、鳳,南指江、黃,此為通道」,證明張遼有一定的地理常識,看出這是必家必爭之地;同卷《廬州府條》記載,藏舟浦在廬州府(合肥)城西北隅,張遼御孫權鑿此以藏戰艦處。能收藏戰船而不為孫權軍察覺,是其對自己駐地附近環境的了解。

戰勢方面,張遼在合肥戰前得知曹操教令後,理解其遠在漢中,只能先衝陣挫孫軍氣勢、提公升己軍士氣,才能久守。但也有錯估形勢時:攻濡須時為先鋒,正遇大雨,敵船稍進、將士不安,己軍形勢稍不利下欲暫退,但經臧霸相勸後沒再堅持己見。

這三部份兩人各有亮點,也有不足,算是平分秋色。

戰略層面方面,其實不算是將軍的本職,應是二荀輩之事。這方面張郃是略勝:張遼在徵烏丸前諫曹操,劉備有可能乘機偷襲,劉備確實也這樣勸劉表,不過劉表一如郭嘉所料,不讓他北伐。

另外還真有人密謀打算襲鄴城,只是始終沒成事(見《涼茂傳》);

張郃在官渡戰前,勸袁紹不宜正面交鋒,可遣輕騎抄絕曹操後方,這點與沮授大同小異。諸葛亮四伐時,張郃曾建議司馬懿大軍屯於祁山堡,分兵出其後,饒勝文先生在《大漢帝國在巴蜀》第十六章就解讀為:「威脅蜀軍原本就脆弱的補給線」。

張郃兩次都欲遣兵抄糧,可惜皆為主帥否決,無法實行體現實戰效果。不過張郃的戰略也不能說從沒部份實踐,《三國志.任峻傳》就記載任峻護糧前,被袁軍數次鈔絕糧道,但當任峻護糧後袁軍再無法得逞;官渡之戰後期,曹操更遣曹仁破欲鈔絕西道的韓荀,故真實成效也不宜估計過高。

兩人的差別,恐怕就是張遼的進取與張郃的謹慎。

張郃的謹慎能體現在:應先救烏巢而不是攻已有防備的曹軍本營、諸葛亮四伐退兵時,料其有伏兵。兩次都不幸言中,最遭糕的一次是被迫執行司馬懿追擊之令,戰死沙場。

由於沒有文獻記錄能證明,司馬懿是有意藉故殺掉張郃,排除這陰謀論,從另乙個角度上可說是智勝司馬懿,當然對張郃來說,根本無意義。

但過度謹慎也會失卻擴大戰果的機會:饒勝文先生引用了《三國志.王平傳》、《三國志.趙雲傳》注引《雲別傳》、《三國志.明帝紀》注引《魏略》,認為街亭戰後蜀軍已崩潰;王平在馬謖敗後,鳴鼓自持,張郃疑是伐兵故不追擊,讓其能收諸營敗兵而還。

張遼的剛膽本色,可見於隻身至三公山說降昌豨、張遼觀察孫權軍後率眾追擊,斷橋(見《建康實錄.太祖上》)、數重圍(見《太平御覽》卷359 引《江表傳》)困孫權。看出昌豨有降意是有識人之明,先派使者確認有降意後,再動之以利,最後先拜會其妻子以示親密。或問假若失敗呢?

還有同行的夏候淵,不會導致全軍群龍無首。曹操事後的責備,更像是關懷不欲就這樣失去愛將般。反過來說,通過上述一系列行動,卻不能說張遼是毫無準備就直接勸降。

《甘寧傳》已明文肯定張遼是先觀察敵情,有把握下才追擊。要知道呂蒙、甘寧等將時在孫權軍中,若有人看出危機,勸諫如同李典於博望,是會被記錄於本傳內。若沒有,那就應該是料不到,張遼可說是智勝呂蒙、甘寧等。

只可惜張遼不認識孫權本尊,再加上其騎術不錯,越過斷橋致讓其逃脫。

兩人同時參與的戰役中,天柱山之戰有相當的參考價值。當時孫權領軍救陳蘭、梅成(於禁中偽降讓讓其逃往陳蘭),臧霸已與韓當等交鋒,時間所餘無幾,如何迅速強攻恐怕是唯一的方案。但問題出於此山高峻約有二十餘里,道路險狹,怯是人之常情。

安眾之心成為關鍵,張遼以一與一勇者勝作總結,結果他沒說大話,親自平定,張郃等人拿不出更好的計策為好。

故戰術層面中,張遼沒吃虧,且成績比張郃漂亮。總體來說,兩人在智謀中算是平分秋色,最多也只是伯仲之間。

肉雞和faker誰更強一些。?

時間讓我更加真切的明白了,在天才和祖上冒青煙的普通人中,人們對他們的評判標準有如天塹,本質也是因為二者天生有天塹,既然差一歲,那就比較一下同年齡的成績 辰曦 faker的巔峰期是S3,S5,S6,S7最後一把致命失誤之前,現在雖然沒有之前那麼可怕的壓制力了,不過你看看現在新中單裡有幾個能單殺他的,很...

《一人之下》張之維和張懷義誰更強?

馬超 年輕的時候明顯張之維強。老了之後,沒打過,不知道。而且炁體源流張懷義已經死了,不太可能再有老年版張懷義VS老天師了,感覺很可惜,這個要是畫出來,應該是 一人之下 最高水平,也是最精彩的打鬥了。 返回梵蒂岡 乙個點,隨便哪個十佬,甚至各派掌門都沒怕過八奇技,他們貪圖,他們覬覦,他們圍追堵截,他們...

劉備和劉邦 誰的能力和魅力更強一些?

笑盡一杯酒 以儒家視角來看,劉備魅力強,仁義愛民。然而以道家視角來看,劉邦魅力更強,張良一句天授,直接捧到天上去。魅力比較主觀,各有各說。但憑能力,劉邦完勝。 漢征西大將軍魏延 額,先主還是別跟高祖比了 先主魅力強一方面是有高祖之風,弱化版的劉邦,另一方面真的是同時代的襯托。尤其是有孫家和司馬家這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