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劉備得到臥龍與鳳雛,也沒能收復天下,反而最早滅亡?

時間 2021-05-05 21:22:13

1樓:傾盡所洧呮為你

老有這樣的見解也是醉了,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即可得天下這種說法是說的他們能力,有安邦定國之才,並不是說得了就一定得天下,這種如同很多皇上對手下的大將說的得人勝過十萬雄兵,難道真的是這個人能當十萬人用?這只是對乙個人的能力一種肯定罷了,現在回顧一下就被得臥龍的時候是啥樣的,兵不過幾千。將不過關張趙,連地盤都是劉表送的,在茅廬中諸葛亮就已經為這個時候的他規劃了大業的基本路線,而劉備也按照這條路線一路高歌猛進,直到關羽把荊州丟了,荊州這塊地加上關羽以及他手下的精銳在這一場灰飛煙滅,蜀漢自此已經砍掉了雙腳,而劉備的執意伐吳讓蜀中的精銳也盡失於此,然後兩腿一登讓諸葛亮繼續。

這跟得了臥龍為啥不能安天下有直接關係嗎?此時的蜀漢窘境在諸葛亮的治理下能有了北伐的能力已經很難得了,鳳雛就別說了完全死於意外,可以說鳳雛的死有很大原因早就了蜀漢的現在,因為蜀漢的沒落完全在於荊州的丟失加上夷陵之戰的潰敗,而諸葛亮的隆中對中荊州就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後面北伐的困境也體現了荊州的重要性,諸葛亮的能力也是不用多說,而他的步驟也沒有多大問題,但是他畢竟不是跨步數的那種人,而是教人走路得人,而走的那個人不聽也沒辦法

2樓:saintzeustm

本質奈國力不濟,一兩個牛哄最多小區域性拗不過大氣候,初一十五

兩個人在軍事上又不是天成型天創型,乙個保守過穩,乙個略迂腐,忽而又激進,不穩重不穩定

還有,所謂臥龍鳳雛屬於區域性小圈子小炒作出來的名號,並不是舉州公認,更別說天下,曹操從荊州吸納的人才也不少,為什麼沒聽聞並吸納過他們,當時的情況是時人認為諸葛亮是自己吹牛,儘管事後證明諸葛亮的大才,那是另一回事

3樓:hjh

我認為所謂臥龍鳳雛,不過都是別人在他們出山之前評價的,所以他們的實際作戰能力應該要靠打仗體現,龐統死了可以說是他自己學藝不精,就算熟讀兵書,作戰中還有運氣成分在。

4樓:張斌

乙個國家的存亡,看的是這個國家的根基,看的是這個國家的底蘊,乙個國家沒有經濟、人才、軍事實力,就算某個人再厲害,等待的也是亡國。

劉備是擁有臥龍鳳雛這樣的的人才,水鏡先生也說了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只能說臥龍鳳雛很有才華,他們的才華得到了文壇大佬的認可,並不能證明他們憑藉個人之力就可以讓他們侍奉的君主得到天下,歸根結底還是劉備的根基太淺。

東漢末年天下三分,曹魏佔據三分之二,孫劉合佔據剩下的三分之一,而劉備在這三分之一之中佔據的還不到一半,這樣的底蘊他不先亡,誰先亡。

曹操官宦世家出身,十八路諸侯反董卓的倡導者,一封招賢令引來大量的人才來投靠,滅袁紹,平遼東,佔據北方,同時又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的政治、軍事、人才、經濟,可以說是天下最為雄厚的。

孫吳,孫堅、孫策、孫權,父子三人,收攏江東人心,得到北地士族門閥的擁護,長期處於守勢,也積累了大量的金錢和軍事實力。

蜀漢,劉備買草鞋的出身,曹操討伐董卓的時候,他在公孫瓚收下打工,曹操討伐袁紹時,他在袁紹收下聽令,曹操攻占荊襄之時,他在劉表帳下聽用;與孫吳聯合打下了荊襄之地,後來又被孫吳政權奪了回去,劉備稱帝的時候,他的地盤也不過是益州之地,劉備死後諸葛亮又連年北伐損耗大量的錢財和人力,使得本就不富裕的蜀漢政權,更加弱小,諸葛亮由事必躬親,是的蜀漢的大量人才得不到很好的鍛鍊,照成後繼無人的局面,軍事將領只有乙個姜維稱得上是將帥之才,後期姜維繼承質量的遺志,繼續北伐,就讓蜀漢的政權更加雪上加霜,乙個如此極弱的國家,他先滅亡誰先亡。

5樓:鸚鵡兒

兩漢人才選拔制度是察舉制,士人們為了名聲相互吹捧是常規操作,八駿八友之類的,按現在話說就是製造話題搞流量營銷。更何況南陽士人遠離中樞,不往大了吹誰理你?又不是潁川士人,人家就在洛陽門口,中樞只要不是瞎子聾子就不會看不見。

6樓:aligoodisme

因為這只是司馬徽的廣告台詞

他是乙個聽人家說死了兒子他說好,妻子罵他也說好的人(好好先生的典故)所以他推銷自己人跟劉備說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結果劉備信了都收最後卻沒實現匡了劉備和大漢這沒有什麼問題吧...

7樓:奕成快印

諸葛亮太強調領導個人能力,而不是太強調制度、大眾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對和氏族的關係一直比較緊張,甚至把原來領地上的氏族滅了。曹操就收到更多的氏族支援。

太強調諸葛亮,關羽,張飛等少數人才的能力,說明不能吸引到更多人才。

8樓:小幸運

我們先來看看劉備的頂級謀臣給他規劃的戰略路線:

選自隆中對,諸葛亮: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

然操遂能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諸葛亮已經講明了當時的情況:曹操不可與爭鋒,孫權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劉備只能奪取劉璋張魯劉表之地,也就是益州漢中荊州三地,這就是三足鼎立的局。

那麼劉備為什麼不能一統三國呢?

第一,地理劣勢的限制。

劉備取得了益州之地,雖說是天府之國,易守難攻,但是也很難從川中出擊。蜀地和中原的隔離程度,就連黃巾起義都沒鬧到蜀地,可見這是乙個什麼地方,真正的世外桃源啊!劉備後來又取得漢中,漢中作為益州門戶,也只能保護益州安全,要出兵北伐也還是有難度的。

荊州倒是用武之國,但是從蜀地到荊州還是比較遙遠,蜀地的後勤很難支援到荊州軍,因此荊州和大本營不能成為乙個整體,從荊州出擊也不容易。

相對來說,北方的曹操,東南的孫權,其地盤都能連線成為乙個整體,輸出武力就比較容易。

上圖:入川難,出川也難啊!請配合現代中國地形圖來解讀。

第二,外來政權,執政根基不穩。

劉備集團的核心人物都是來自中原的士族,劉備入主益州之後,必然面臨益州本土勢力的反抗。這樣的困境也一直困擾著東吳的孫權。所以劉備和孫權的大後方其實都不是很安穩,幾乎沒有傾巢而出的條件。

一旦大軍出征,朝中空虛,就可能發生內部叛亂。劉備為了安撫益州本土人士,提拔重用益州士人李嚴,但是李嚴和諸葛亮之間也不是太融洽。李嚴曾經在諸葛亮出征北伐時故意斷糧,造成此次北伐失敗。

第三,人才劣勢難以改變。

大家看三國演義,肯定會不禁感嘆:三國的牛人都在劉備手下啊!什麼五虎上將,什麼臥龍鳳雛。

其實如果看三國志,就會明顯看到,人才最多的是曹魏,而不是蜀漢。三國志是紀傳體史書,按人物傳記的方式記述史實。我大概統計了一下,三國志魏書27卷,蜀書15卷,記載魏中國人才的篇目20卷,記載蜀中國人才的11卷,而且諸葛亮單獨成一捲。

這說明實際上蜀國的人才是遠遠比不上魏國的。

大家比較熟悉的張遼徐晃張郃等人,在魏書中列在第十七,曹家將(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等)列第九。荀彧荀攸賈詡列在第十。而蜀國的一桿主要人物,只一捲蜀書六就寫完了,諸葛亮單獨寫在蜀書五中。

僅僅從三國志人物傳記的數量差就可以看到,魏國一流人才數量比蜀國多,二流人才更是遠遠多於蜀國。治國不能僅靠幾個大才包打天下,而是需要靠大量的基層人才的。

到了三國後期,蜀中國人才嚴重青黃不接,所謂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樣的說法,反應的正是蜀國後備人才不足的窘境。

相比之下,曹操曾三次頒布求賢令,唯才是舉,求才不求德,可見對人才的渴求程度。而劉備是重德不重才的。大家有沒有發現,劉備重用的人,在品德上都比較突出,那些有才能卻品德不佳的人,都沒有太好的發展。

劉備就說過: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諸葛亮追求的是完人,可是世界上哪有那麼多完人呢?

9樓:小白白

我沒看過,三國演義,也沒看過三國志,只玩過三國殺和學過三國茅廬,哈哈哈,盲猜是劉備的團隊確實優秀,大概就是太優秀,讓人忌憚,所以都默契的想先把最大的對手乾掉,他再強也是二打一,勝率還是很低的;再說他這個團隊,真的是優秀的天衣無縫嗎,肯定不是,沒有哪個人是沒有私心的;最後大概就是劉備真的是沒有一統天下的命吧,沒等天下統一,他已經駕鶴西去了。

運氣這個東西真的是不能用常理解釋的

正月十五的月亮,(ω)hiahiahia

我的回答純屬虛構,認真學歷史的小朋友不要當真哦,要好好看書,認真分析呦。

10樓:風雨雲台

這句話的出處是,司馬徽對先主劉備說"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你認真看看這句話「二人得一可安天下」,這句話的重點是「二人得一」。也就是說安天下的前提條件是臥龍、鳳雛二選一,記住是「有且僅有乙個」才能安天下。

我皇叔當時可是把臥龍、鳳雛都得到了,所以嘛,物極必反。不僅沒有得到天下,反而早亡了。唉,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11樓:天才小能貓

因為世人口口相傳的,不一定是真實的,也有可能是營銷號放出來的煙霧彈。臥龍鳳雛是有真本事,但是也不至於真的到得一可得天下。當時沒有科舉考試,酒香也怕巷子深,所以想要施展抱負,有平台,就得靠這些營銷號,營銷號嗎,張口就來的,不可全信。

12樓:ankia

天下大勢不是一兩個人能決定的,甚至連國家民族都不能。拿破崙,三德子全民不是萬眾一心,還不是被打成狗?天意,非人力可以阻擋

13樓:一命的

演義看多了吧?你這個問題是對歷史原因問的還是演義情節問的?歷史上可沒有的二人就得天下,那個年代閃亮的人多了,演義裡不過就是裝飾他們,強行加了很多有的沒的,在怎麼加最後的結果歷史早寫好了,演義只是轉個圈不敢改歷史結果而已

14樓:你的健康你來養

這其中有太多的原因了。

其一,鳳雛龐統死得太早了,他的才能還沒來得及施展就死在了落鳳坡。

其二,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關羽死後,劉備為兄報仇,出兵東吳,這明眼人都知道這是乙個錯誤決斷,可他偏偏就做了。關鍵是你出兵就出兵,還不帶上諸葛亮,你當人家東吳是吃乾飯的嗎?

其三,阿斗,扶不起的阿斗,阿斗身在那麼乙個優越的環境,沒有兄弟爭皇位,還有諸葛亮的一心輔佐,奈何是真的扶不起來呀。

其四,諸葛亮太操勞了,一些很小的事情明明可以讓手下去做,偏偏要親歷親為,導致自己五十四歲就去世了。

其五,諸葛亮七出祁山,哪怕有一次成功,漢室也會那麼快覆滅。

真是嘆哉惜哉呀!

為什麼臥龍鳳雛一詞現在成為了用來譏諷別人的話語呢?

社會文化生活的開放對詞語不莊重的結構以及娛樂行業的惡搞所致。比較早的在網際網路時代產生影響的就是被六批的周的大話西遊。還有比如同志小姐等等詞彙!有人說了這詞不就是被一喜劇電影什麼西紅柿首富給重新結構了嗎! 廢柴養殖家 並不是,這得看語境 幾個朋友之間開玩笑的時候,臥龍鳳雛肯定是譏諷嘲笑的意味更多在正...

臥龍和鳳雛本來就不是同級的稱號為什麼會拿來並稱?

無敵的寂寞 臥龍 鳳雛是指有才華沒有得到施展的人。東漢末年,龍戰於野,群雄逐鹿中原,而南陽臥龍崗有一條臥龍。荊襄之地還有乙隻雛鳳等待展翅翱翔,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這是何等的政治評價。得此二者之一即可安天下。劉備真正擁有安身立命的資本從得到臥龍鳳雛開始。 馬小虎沒尾巴 這就是傳說中的內捲嗎...

為什麼劉備老是讓孔明守家,帶著法正鳳雛出去打仗

熊貓人銅鬚 守家除了諸葛亮,還能是誰?打仗輸了還能撤,老家沒了徹底玩完。正常情況下應該是劉備守家,關羽帶兵出征。守家放法正這批西川人肯定不行,放老部下糜竺又能力不夠,荊州派領頭就是諸葛亮,你說呢 愛吃肉的嗶嗶 因為對於劉備來說,除了關張之外,最信任的人就是諸葛亮。無論是工作能力還是忠誠度,對諸葛亮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