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對漢文化的破壞有多大?

時間 2021-05-11 19:16:39

1樓:五柳先生

元朝的關漢卿寫出了《竇娥冤》,馬致遠寫出了《天淨沙·秋思》,你看看這兩部作品的文筆和內容,是那些在草原上到處放牧的游牧民族能夠寫出來的?

2樓:

蒙古族元取代宋是大勢所趨,落後就會挨打不是嗎?人類歷史本來就是血腥的。

元代是中國最偉大的朝代之一!

現代的漢文化不是狹隘的而是廣義的,落後腐朽的不再是新的漢文化

3樓:[已重置]

相對於滿清,蒙元在文化上的確算不上心,因此破壞也相對有限。

但是,「不上心」不等於沒有,參加我以前在貼吧上發的帖至於破壞雖然有限,但也不是沒有。舉乙個比較惡劣的:如果你是文科生,下面這張圖應該在高三刷題時見過吧

我記得題目裡對這張圖的描述是「根據汪盼玲《中國婚姻史》中統計的歷代節婦烈女人數繪製的柱狀圖」

看樣子蒙元的數量比明朝少得多對吧。然而,蒙元只存在了八十九年,而明朝是二百七十六年。

4樓:jerry

最大的破壞,就是通過四等人的設定,引導人口構成的改變,從而引起文化被替代和篡改。這才是真正的殺人誅心,雖然比亡史改宗要差點,但比滿清的剃髮易服要厲害多了。不是只有在文教上的破壞才叫破壞,換血才是最恐怖的。

很多答覆的認識太狹隘了,盯著詩詞歌賦不放。

5樓:前進

元朝真的是對漢人知識分子認識世界最好的時期,很多漢人工匠都去中亞,東歐了,估計金字塔都見了。但漢族的知識分子大部分沉浸在漢文化完了的悲痛,都沒人開眼看世界。有也是沒什麼影響。

如果那個時候有十幾個人去歐洲,去中亞,埃及,雖然那些地方當時不怎麼樣,但起碼能開眼認識世界吧,倒是很多其它地方的人跑到中國來了,當時的知識分子都沒考證這些人從哪來的,雖然人家是統治者,但當時也有漢人當官啊,多問問他們哪來的,不就是認識世界第一步嗎?!然而大多數漢族知識分子把他們統一起了個名字叫色目人就一邊哭去了。這個時代過去後,就越來越閉關鎖國,最後直到百年恥辱。

6樓:南客居士

先來個直觀的。

這便是與趙孟頫並稱「南趙北巎(nao,上聲)的康里巎巎的草書真跡。康里巎巎,蒙古康里部人。其書師法虞世南、王羲之,善以懸腕作書,行筆迅急,筆法遒媚,轉折圓動。

草書號稱「得鐘王筆意」。不知那些「漢文化」的「正統衛士」,有幾位的漢字書法能與這位康里公相比?

木蘭花慢-彭城懷古([元]薩都剌)

古徐州形勝,消磨盡、幾英雄。想鐵甲重瞳,烏騅汗血,玉帳連空。

楚歌八千兵散,料夢魂、應不到江東。空有黃河如帶,亂山回合雲龍。

漢家陵闕起秋風,禾黍滿關中。更戲馬台荒,畫眉人遠,燕子樓空。

人生百年如寄,且開懷、一飲盡千鍾。回首荒城斜日,倚欄目送飛鴻。

薩都剌這位「夷狄兒」的詞賦本事,是否在毀滅漢文化?又不知「漢衛士」諸公詞賦立意筆力,高於薩都剌否?

再來幾首元曲中非漢籍作者的作品。

[正宮]醉太平(阿里耀卿,西域色目人,民族不詳)

寒生玉壺,香燼金爐,晚來庭院景消疏,閒愁萬縷。胡蝶歸夢迷溪路,子規叫月啼芳樹,玉人垂淚滴珍珠,似梨花暮雨。

[雙調] 蟾宮曲(阿魯威,蒙古人)

東皇太乙前九首以楚辭九歌品成

穆將愉兮太乙東皇,佩姣服菲菲,劍珥琳琅。玉瑱瓊芳,烝餚蘭藉,桂酒椒漿。揚枹鼓兮安歌浩倡,紛五音兮琴瑟笙簧。日吉辰良,繁會祁祁,既樂而康。

雲中君望雲中帝服皇皇,快龍駕翩翩,遠舉周章。霞佩繽紛,雲旗晻藹,衣採華芳。靈連蜷兮昭昭未央,降壽宮兮沐浴蘭湯。先戒鸞章,後屬飛簾,總轡扶桑。

湘君問湘君何處翱遊,怎弭節江皋,江水東流。薛荔芙蓉,涔陽極浦,杜若芳洲。駕飛龍兮蘭旌蕙綢,君不行兮何故夷猶。玉佩誰留,步馬椒丘,忍別靈修。

湘夫人促江皋騰駕朝馳,幸帝子來遊,孔蓋雲旗。渺渺秋風,洞庭木葉,盼望佳期。靈剡剡兮空山九疑,澧有蘭兮沅芷菲菲。行折瓊枝,發軔蒼梧,飲馬咸池。

以上的書法、散曲這些都是「對漢文化的破壞嗎」?請「拼此殘年以續漢文化」之諸公能達成於十一,可否?

7樓:cg1234

元朝差不多就是個大個頭的軍頭組織,特點就是定期搜刮,不給錢就砍人,對知識分子沒什麼破壞,因為這幫蠻子壓根就看不起知識分子,在他們眼裡那幫只會口嗨的書生根本毫無威脅能力。

8樓:SINOON

元朝對漢文化幾乎沒有破壞……但是相對的也沒有任何提公升,或許在戲曲方面確實提公升了一些,因為文人都被打到底層去賣唱了……

元朝是個非常奇葩的朝代,所謂的統治階級完全不理「四等漢」,重心全都放在征服和內鬥上

9樓:max

啥叫漢文化啊?請解釋。

難道你覺得現在的文化還不夠好嗎?

那沒有元朝,延續到現在的文化是什麼樣子的?確定是元朝乙個朝代的原因?確定那種文化真是好的不得了嗎?

即使沒元朝沒清朝這樣的異族入侵史,我們自己的文化也進入不了現代文明,從秦皇漢武到1840,幾千年的封建極權,科學上無所建樹,只搞四書五經,無論朝代如何更迭,無論是胡是漢,生產力上就沒多大進步,基本上是古代農耕文明小步挪移。若繼續下去,就是死路一條,永無開化之日。幸虧及時開啟門戶,搞洋務運動,學習引入西制,移風易俗,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終於成為世界強國之一。

10樓:布魯斯·喵

大,非常大,中華文化差點就斷了,元朝之後皇上都不以裹腳為美了。

你看那朱元璋老婆,那個大腳喲,

沒有了裹腳布,也就失去了做女人的資格,他朱元璋不去跳上四回井,也算不得真男人。

幸好大明後來及時懸崖勒馬、重新拾起了裹腳布、在大明的英明領導下重開了大宋的日月天,又將大宋之美傳承了個幾百年。

11樓:

雖然殺的人有點多但真沒破壞多少,反而從某種角度上保護了中華文明的傳承。

記得是全球通史裡說的,可能記憶模糊有誤,以下也不是原句:蒙古帝國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伊斯蘭文明的東進,從而讓中國的文化得以傳承。

12樓:馬銳1986

2023年,離朱元璋建立大明朝還有20年,此時,一種被稱為「黑死病」的瘟疫開始在歐洲各地擴散。而在中國,這個時候正是元朝文化異常繁榮的時代。中華文明,曾經被認為會在蒙古馬隊的鐵騎下灰飛煙滅,而實際上,中國的戲劇卻正是在這個不足百年的朝代中獲得了崛起的機會。

這一天,玉山腳下有名士、有醇酒、有美姬、有良辰、有佳景,水軒風荷,曲聲再起。而這樣的聚會,在元末的崑山,一再上演。

13樓:深灰色

元朝對漢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的破壞,個人感覺是,有,但並不是特別嚴重(某些方面甚至有發展,畢竟元曲還是挺有名的)。不說那麼多,只說一點,一百年時間,兩三代人,很多東西滅不掉,忘不了。而且元朝時期內,民族抵抗大大小小也一直有,蒙古分成幾部分,很大精力在於拓邊,遠征,並沒有很大規模的文化侵略。

相比起來,清的很多行為,政策,真是喪心病狂啊,一切以維護滿清統治服務,凡是阻礙,一律消滅。

漢文化真的有很大的包容性?為什麼?

知乎慣例,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我認為,漢文化,而不是中華文化在古代就表現出相對更大的包容性是成立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判斷敵我的標準。古中國起源於中原,也就是中國現在的陝西,河南周圍。中原文化的特殊之處在於,更願意以文化道統而非血緣紐帶來判斷敵我。孔子曰 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

漢服該如何傳承?漢服對漢族或漢文化究竟意味著什麼?身為漢族人,該如何使漢服走入民眾

拉不動Hoyt 乙個現象 某些漢服圈人的文化傳承責任感過於拔高,在很多人看來屬於 戲多 上頭,不同意就當我沒說好了哈哈 總想著用高大上的詞彙搭配自己的想法來佐證其正確性 這件事其實就像推銷一樣 很多朋友,像我,是不太認同其中的某些觀點的然後就被各種花式攻擊,扣帽子,開除漢籍,上綱上線到乙個民族叛徒的...

漢文化和先秦的楚文化是一脈相承的嗎?

猿某人 漢朝文化主體是繼承秦文化和齊魯魏晉文化,比如前期呂后和竇太后推行的黃老學說,是田齊治國思想,是稷下學宮的官方約束,戰國時期,整個中國文化中心就在齊國,代表就是稷下學宮,也因為田齊陳氏來自陳國 後被楚占領 老子是陳中國人,而陳田是黃帝後裔,所以尊黃老之術。秦漢時期海外求仙之風盛行,以燕齊方仙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