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兩朝都重文輕武,為何感覺明朝軍隊很強,宋朝軍隊卻很弱?

時間 2021-05-05 20:23:29

1樓:申曉銘

看你輕武是指什麼吧。如果是單純的武將的話,唐朝以後武將就成丘八了。但是如果是打仗的文官的話,明朝確實強的很,成化的王越、正德的王陽明還有嘉靖的楊博等等。

也許是兵備道制度為明朝培養了大量的人才吧,圓嘟嘟就是寧前道起家的。

2樓:電視裡的神

宋朝重文輕武到了骨子裡,不僅蔑視武將,也蔑視武功兵法。宋朝的文人基本不會打仗,也就寥寥幾個范仲淹,虞允文。

到了明朝,顯然是吸取了宋朝的教訓,武將地位稍微提高了些,雖然領兵大將還是文官,但明朝的文官可是乙個比乙個能打。從於謙開始,到王守仁胡宗憲譚綸王崇古以及明末的孫承宗袁崇煥盧象公升孫傳庭都是能打仗的,有明一朝還真不缺能打的文人。

3樓:

很經典的問題...... 大宋千萬人養百萬軍隊,脫產比例十一。

統一王朝千萬人乃至億人也養幾十萬到百萬,脫產比例百一。

現在知道什麼叫冗兵了嗎......

當然..... 這只是經濟上,還有很多問題,但是學藝不精,答不動,不過宋朝軍隊一定不能打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就是了。

4樓:

受到宋朝的教訓,明朝絕對不敢弱化軍隊,只不過變成了文官指揮軍隊罷了。事實上,很多文官也是很能打的,比如王陽明。換宋朝試試看。

5樓:伊壁鳩魯主義者2

首先,因為火器大量裝備明軍,對周圍形成了技術代差

明軍可以排出車陣,在木板的掩護下安全開炮。這在15~17世紀被歐亞大陸各國所廣泛證明對付騎兵最優方法。

即使對付以步兵為主的南方土司叛亂,使用大量火炮進行有生殺傷和壓制也對戰況起到了決定性的效果

這正所謂,夷狄畏中國者火器也

而宋朝沒這樣的技術,對付北方渾身重甲的騎兵只能靠人力硬扛,一輪衝鋒下來步兵陣的損失都很大,即便不死也是脫臼骨折,而騎兵可能只是換幾匹馬而已,所以才有黑韃事略裡的,左衝右衝,一旦敵動則萬方俱進,雖十萬不能支。

再者,洪武大帝太給力,一代人打下幽燕遼東河西,把同草原相臨農業區全拿了下來,導致新興的游牧政權沒有足夠的實力挑戰中原王朝,無論瓦剌還是俺答汗都沒有足夠人力去南下,遠非遼金之鑄

6樓:Alzheimer's

因為明軍在明末已經有了事實上的軍制退化,將領,用100個家丁帶領1000個農兵衝鋒,不眼熟麼?那不就是春秋時期,100個小貴族帶著1000個其治下的中國人衝鋒麼?

當然後金軍在軍制上看上去沒有制的變化

但是,後金軍的軍制其本質就是戰國秦的軍功爵制,是比明軍有制度的提公升的明清戰爭,其實是又一次的秦一統六國的過程

7樓:「已登出」

騎兵,燕京。

黑宋的從來不讓提這倆,然而這倆就是主要原因。

對付北方游牧,只能靠騎兵懟。

宋因為丟了長城,讓遼背靠燕京,隨時隨地可以騎兵長驅直入,宋兵因為缺乏騎兵,缺乏機動能力,然後後勤就容易被截對方機動騎兵截斷,導致前方缺乏補給崩盤。

而且因為機動能力,對方很容易形成多打少的局面,宋兵贏了只是擊潰戰,輸了就是全軍覆沒。

順便說一下,宋兵很能打的,宋重步兵無敵。

8樓:哥倫比亞火槍手

其實在看過一點書以後,我自己也得出來了一些不一樣的心得。

其實明朝與宋朝不同,明朝尤其是明中後期其實並不是重文輕武,事實上明朝人是頗為武德充沛的,以至於講武論兵竟是一時仕林風尚。

嘉靖以來,名公如唐荊川中丞、趙大洲閣老、趙浚谷中丞,皆巍科大儒,士林宗仰,然俱究心武事,又皆出詞林,足為文人生色,今上初年,如馮仰芹(子履)、於完朴(達真)二大參,俱真正邊材,惜乎不及大用。其次則沈少林狀元、董伯念禮部,並有聲藝苑,亦好談兵,但厄於年,齎志以沒。唯二十年來,如顧衝庵(養謙)、葉龍潭(夢熊)、萬邱澤(世德)、李霖寰(化龍)、梅衡湘(國楨),皆因四方多事,各從簪筆吮毫,時伸其彎弓擊劍之技,俱正位司馬,延世金吾,頓令措大吐氣。

若穆宗朝楊虞坡、譚二華、王鑒川、劉帶川輩,又未易指數。又如今上丁亥,有一鄖撫,其人素講學兼文武才,至以王文成自命,忽為部卒譁亂,備極窘辱,既而逃入襄陽,尋冒功事發,詔徵入獄,則真尿汁諸葛亮也。

萬曆野獲編卷十七》

可見嘉隆萬年間,文武雙全的文官是很受推崇的,間或有裝逼玩脫了的還會被毫不留情的嘲諷(尿汁諸葛亮五個字笑了我一晚上)

明朝會給人重文輕武的印象,更多無非是因為很多時候明朝武人的地位低下、且行動處處受到文官的節制。其實這些現象應該說是重文人輕武人比較恰當,而非傳統的重文輕武。

而武人的地位低下,被文官處處壓制乃至欺凌,這些也不是文人政治的錯,問題更多出在武將們自己的身上。說白了,造成這種現象的直接原因就是因為武將階級的無能表現,使得朝廷一次又一次地對這些丘八們感到失望,進而發現讓那些經歷過戰爭歷練過的文官帶兵,比讓那些純武將出身的人帶兵要香得多。

而根本原因就涉及到明代軍制的弊病了。明代以勳貴武將指揮軍隊,低階衛所世襲武官撐起作戰中堅的軍隊體制,一方面由於勛貴腐化墮落逐漸不堪一用;另一方面中下級軍官由於地位低下及階級固化所導致的「文盲化」使得培養出來的中下級武官很難再進一步跨入高階勛貴階級、即便跨入了也是素質低下難堪大用。故而造成了軍隊高階指揮層的空白,那就只好讓那些文官來替補了。

而恰巧明朝文官由於兵備道等制度的存在,往往文武雙全頗具邊才,讓這些人指揮軍隊倒不失為一件好事。

9樓:小呂同學

重文輕武是中國古代的慣例,並非宋朝一家獨有。其次關於宋朝軍隊戰鬥力,蒙古人應該會有客觀的評價。宋朝國家軍隊的主要任務是對內維穩,給像水滸傳中的好漢編制。

但是宋朝軍隊的實力也足夠在皇帝不犯大錯的情況下維護國家主權。即使遇上蒙古人也能互有勝負,很難說宋朝的國家軍隊就很弱。

10樓:xhxz

主要原因是明朝的對手不夠強,宋朝的對手,清一色的封建化國家,唐朝的好學生,有完備的動員體系和完整的軍工體系。而明朝呢,他的對手不是孤懸海外長期動亂就是被蒙古長期壓制,政治經濟組織能力和明朝根本不在乙個層面,後來出了個後金,組織能力和軍工能力直追金國,體量還不如金國,結果大家都看到了,明朝硬是拿人家沒辦法。

11樓:小辣雞

直觀上看:

宋:在巔峰時期,被游牧民族追著屁股跑,皇帝都被擄走了,一幫大臣抓住乙個逃難出來的王爺當了新皇帝,然後砍了能為自己擎天保駕、建不世功勳的大將。

明:在巔峰時期,追著游牧民族的屁股跑,皇帝也被擄走了,換上來的皇帝把身邊所有的軍隊都交了出去,賭上性命陪著自己的大將守城,然後又擊潰了游牧民族的大軍。

文治武的策略:

宋:弄上來一幫刀都沒拿過、兵書都沒看過幾本的酸腐文人去管武將、治軍。

明:想進兵部就要先去北境的軍隊呆上兩年,了解兵事。武官有武官的考核招錄標準,內行人幹內行事兒,外行人管好賞罰、公升遷的事兒就行了。

另外,明朝內臣武將之間很忌諱扯關係,叫什麼內臣結交邊將,按謀反算的。所以明朝的常年駐紮在外的武將,實際權力相當大。

但是也不能說宋朝這麼做就是弱雞,只是明朝在宋朝後面而已。宋朝為後面的封建王朝打了樣兒:「看見沒,照我這麼幹,你也會被游牧民族追著屁股跑。」

宋明兩朝軍隊的戰鬥力為什麼低?

侍奉佛祖的桂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明軍主力如果能集結起來打正面可以把八旗打成翔可以血虐蒙古鐵騎 但是很可惜明軍幾十萬邊軍分布在幾千公里的九邊上常態是幾萬幾千來搶劫的蒙古人女真人打幾百幾千明軍等明軍主力集結的時候就跑的影子都沒有了 知道明成祖北伐嗎幾十萬明軍主力在漠北經常連個鬼都找不到知道為什麼薩爾滸兵分...

明宋都飽受少數民族襲擾,但是明朝卻很少像宋朝那樣進貢妥協。是什麼原因使這個王朝的統治階層這麼做的?

Ling 看看大明北邊都是些什麼貨色,何德何能讓大明妥協?遼可不是什麼弱雞游牧,人家主體契丹照樣用漢人,宣稱中國正統,要不是宋抓緊統一了南邊外交手腕又還不錯,怕是就沒什麼北宋南宋了 因為明朝的很多政策是不自覺的以離他們最近的漢人王朝 宋朝為參考的,宋朝一味的服軟結果還是避免不了滅亡的命運,明朝統治者...

宋明兩代文官帶兵是否利大於弊?

羅納河上的星月夜 文官帶兵避免了軍閥集團的形成,地方上沒有了造反的基礎。代價則是軍事力量的極度退化,守雖可行但攻不足 利弊這種東西,其實後人都是站在吃瓜角度上瞎起勁。當世的皇帝大臣對這種制度的利弊一清二楚,他們既然這麼選了,必然有他們的考量 曾楊清評論 那要從哪個方面看了。對於封建王朝來說,維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