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為什麼要攻擊襄樊?

時間 2021-05-11 10:28:20

1樓:何心患

關羽攻樊,時漢水暴溢,于禁等七軍皆沒,禁降羽。仁人馬數千人守城,城不沒者數板。羽乘船臨城,圍數重,外內斷絕,糧食欲盡,救兵不至。

羽急攻樊城,樊城得水,往往崩壞,眾皆失色。

我覺得這是很大的機會了,換我上我也打。等下次,等天下有變?誰知道下次是什麼時候,天下怎麼變?

2樓:

襄樊這個地區很重要,有多重要呢?

曹魏掌握了襄樊,無論是佔據荊州的蜀漢,還是佔據荊州的孫吳,想要進攻曹魏腹地的宛城、洛陽、長安一帶,都要先打襄樊,而襄樊非常難打。

在這種兩城隔江而望的防禦體系下,無論是南方北伐還是北方南征,如果在襄樊遭遇對手的防禦,基本上沒有靠強攻打下來的可能,最好的解決辦法是派足夠多的人去圍城,圍到城裡崩潰為止——關羽正是這麼幹的,但沒成功。

而圍城也有難度,無論北方還是南方要實現圍城然後破之的目的,除了要圍之外,還要打,南方佔據襄樊,可以從江陵、江夏持續不斷的支援襄樊,北方佔據襄樊,可以從宛城、洛陽甚至許昌持續不斷的支援襄樊。

換句話說,要打下襄樊的難度比天還高,要困死襄樊的難度也就比天低那麼一丟丟。

要打下這個幾乎堅不可摧的防禦體系,不僅要兵力足夠多,而且要戰鬥力足夠強,圍住之後還能擊潰不斷來援助的軍隊。

這是襄樊的防禦能力,實則這個防禦體系還不完整。

完整的荊州防禦體系是襄樊+江陵+江夏。

在同時握有這三個防禦重心的時候,荊州體系可以實現攻防一體化。

從東往西能打進益州,從西往東能打下揚州從北往南能蕩平荊州+交州,從南往北能兵鋒直指中原。

但這個體系的核心關鍵是襄樊。

關羽打襄樊時候的背景是蜀漢佔據江陵、孫吳佔據江夏、曹魏佔據襄樊。等於三家把荊州體系的三個重心瓜分了。

關羽打襄樊的目的,後世人都說是要攻擊曹魏中心區,實則有另一種可能性——打下襄樊或者破壞襄樊的出擊能力之後,攻打江夏。然後順江南下攻打孫吳佔據的揚州地區。

關羽攻打襄樊至少是經過劉備默許的行為。

215年,孫吳和劉備集團出現了關於荊州南郡歸屬權的爭執,最後一湘水劃界完結,經過湘水劃界之後,蜀漢實際掌握荊州的南郡、零陵、武陵三郡,而孫吳則實際掌握江夏、長沙、桂陽三郡。

這樣的局面就很有意思了。等於是劉備集團在荊州的實力被砍掉一半,而且南郡這個核心區直接面臨來自曹魏的北面威脅和來自孫吳江夏的東面威脅以及長沙、桂陽的東南面威脅。

在這樣的局面之下,實則諸葛亮所規劃的隆中對戰略已經不可能施行,因為南郡所面臨的風險已經很高,防守是相對進攻更為重要的任務。

然後219年春,劉備在漢中打敗了曹操,自封漢中王,這時候等於是分疆裂土,脫離原本的東漢朝廷單幹了。

但由於劉備打的旗號還是漢朝旗號,所以集團的終極目標還是統一天下。

統一天下這個目標本身就包含了對於江東的領地要求——等於這個時候,劉備集團至少在戰略上,已經把孫吳集團視作是必須消滅的對手了。

漢中之戰之後沒多久,劉備派使臣來到荊州,宣布了關羽的任命,同時給了關羽假節鉞的權力。

有意思的正是這個給與假節鉞的行為。

看過史書的朋友們,都知道假節鉞的許可權是什麼。

然後關羽就開始北伐,攻擊襄樊。

實則這個時候攻擊襄樊絕對不是什麼好主意,雖然說劉備剛剛在漢中擊敗曹操,並且斬殺了夏侯淵,但曹魏的實力並沒有遭到重大打擊,不等於說曹魏就沒有防禦能力了。

同時,雖然孟達、劉封也佔據了東三郡,但他們總共也才萬餘兵力,想從東三郡再向東打到襄樊一帶絕對是實力不足的。

而且東三郡是迫於劉封孟達的兵力直接投降的,本身實力並未受損,人心未能歸附,當地大族也時刻準備作亂。想要在這個時候實現佔據襄陽,然後繼續北進的目標簡直是痴人說夢。

所以三國志記載關羽攻擊襄樊「威震華夏」,我覺得一方面是襄樊被圍確實形勢很緊急,另一方面,很可能曹魏根本沒人想到關羽會在此時攻擊襄樊。

而且關羽的軍隊很值的仔細研究一下,他北伐的主力是水軍,是帶著大船逆著漢江往上游而去的。

水軍對於攻擊襄樊又很大幫助,但對於攻擊曹魏腹地就很難了。

因為過了漢水,北方總體是平原多河流少。

水軍有可能攻下襄樊,但攻下之後最多也就是個駐守,何況關羽的兵力也只有三萬多一點,面對曹魏腹地的層層重兵布防,三萬多人根本不夠看。

所以關羽襄樊之戰的直接目的就是攻占襄樊,然後派兵駐守,駐守的話,倒是不需要很多兵力,曹仁當時在襄樊城內的兵力也不多——水淹七軍的三萬人是於禁帶來增援的部隊。

打下襄樊,然後駐守,江陵就安全了。

這時候劉備集團可選擇的路線就多了起來。

繼續北伐,就要從益州增兵荊州,然後固守江陵襄樊。若要是順江東下,攻擊孫吳佔據的揚州,則只需要集中荊州優勢兵力,因為兵鋒所向,身後已經全是自己的領地了。

而且關羽手中是有一支強大的水軍力量的,只要水軍乘船順著長江東下,打下江夏之後,前面就是孫吳的核心區:建業、吳城、會稽一帶了。

而且當時的形勢是上庸、房陵已經被孟達劉封佔據,只要打下襄樊,劉備集團在荊州地區可以說是毫無後顧之憂,可以安心對東面的孫吳作戰。

史書上並未記載關羽攻擊襄樊的最終目標,但後世關於此次戰役的目的,都說是執行隆中對的策略,所謂「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

實則當時算是天下有變嗎?

曹魏雖然丟掉了漢中、房陵和上庸,但其西北防線幾乎完好,只是失去了進取益州的橋頭堡,進攻能力沒有了,防禦能力還在。隆中對之後的「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是完全無法實現的事情——首先佔據漢中並不等於能夠出兵北伐,其次當時劉備剛剛打下漢中,軍隊疲憊不堪,至少兩三年之內沒有能力出兵進攻「秦川」。

但關羽對襄樊的進攻又明顯是經過劉備授意的,最起碼,也是劉備默許的。

這就很難解釋的通了。

所以我認為,至少有50%的可能性,關羽進攻襄樊地區,是為攻擊孫吳做準備。

而攻擊孫吳的目的,至少也是拿到江夏,拿回長沙桂陽,實現對於荊州的全面佔據。

相比在當時並不太現實的兩路出兵攻擊曹魏,劉備集團當時更缺的是地盤和人口,如果能夠實現荊州+益州兩州的全面佔據,那無論是戰略縱深還是人口數量,劉備才能有和曹魏一拼的本錢。

如果能夠順手吞併了孫吳的揚州地區,那就更好了。

諸葛亮的隆中對雖然是乙份出色的戰略規劃,但其中並未過多考慮孫吳的情況,劉備在有了益州根據地之後,所面臨的形勢已經大大不同,此時,先擴充實力然後對抗曹魏,還是忠實執行隆中對,兩路北伐,我猜劉備不會那麼傻不懂得變通。

3樓:許有或

我個人傾向關羽北上進攻襄陽,類似於劉封都是對東三郡攻略的支援。關羽北上可能最初目的就是策應孟達從秭歸北上進攻房陵上庸,牽制襄樊難救。

4樓:小蝦漢斯

按照隆中對原文,襄陽是北伐前的必取之地,因此呂思勉說關羽取襄樊是執行諸葛亮隆中對策之說其實是很有道理的。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說得很明白了,第一進攻目標是南陽(宛城),然後是洛陽,襄陽是「天下有變」時早已預設拿下的目標,就像漢中一樣。而這獨當一面的「一上將」考慮到關羽在劉備集團的地位,基本也就只能是關羽了。

此外還有乙個大家耳熟能詳的觀點,那就是荊州、益州相隔太遠不利於相互支援,確實,蜀漢之後,再沒有乙個割據政權能同時據有川蜀和兩湖之地,但是,之前卻有一例,那就是秦國西元前278年,白起率軍順漢水而下,一舉攻破楚國首都郢都(即後來的南郡治所江陵),此後,秦國同時佔據了關中、巴蜀和湖北一帶(南郡貌似本來就是秦國設立的),最終一舉統一天下。

那麼白起為什麼能一舉拿下郢都,此後秦國也能在遠離統治中心的情況下,非但保住了湖北,還牢牢壓制住了擁兵數十萬的大國楚國,使其無力反撲,最後還順江而下滅亡楚國完成統一,就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了。

答案很可能是,秦國牢牢控制了漢水的中上游,並且在白起遠征之後保證了漢水的全線暢通。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萬,此霸王之資也。

以楚之強,天下弗能當。白起,小豎子耳,率數萬之眾,興師以與楚戰,一戰而舉鄢郢,再戰而燒夷陵,三戰而辱王之先人。

《史記.范睢蔡澤列傳》:楚地方數千里,持戟百萬,白起率數萬之師以與楚戰,一戰舉鄢郢以燒夷陵,再戰南並蜀漢。

從史記的相關記載來看,白起此戰動用的兵力並不多,也就幾萬而已,與當時的楚國相比,可謂真正的孤軍深入。能取得如此驚人的戰果,除了白起用兵如神之類的套話之外,可能還有兩點原因,其一,秦人素來擅長平原野戰,白起突然從漢中山區沿漢水乘船東下,可能大大出乎楚人意料;其二,下游一般河道遠比上游寬闊,險峻程度大減,所以掌握了上游就對下游壓制力很強的說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白起攻克郢都之後,秦國也就同時打通了整條漢水,隨時可以通過水運從陝西向荊楚輸送援軍,所以看似是幾萬秦軍向幾十萬楚軍的腹地打入了一顆釘子(白起打完之後的駐軍有沒有幾萬都不好說),楚國卻無法將其拔掉。

如此一看,諸葛亮在當時的條件和情緒下為何認為劉封一無是處,就多少可以理解了。如果關羽圍攻樊城時,剛剛攻下上庸的劉封、孟達堅決東下,則很有可能一舉攻破襄樊,漢水全通,漢軍就掌握了絕對的機動自由,正可謂「漢事將成」(後出師表)。

再不濟,襄樊沒有一波攻下,但是保住了上庸,則蜀漢仍可以不斷從上庸發兵攻擊荊襄,保持無限的東山再起的機會,結果劉封竟然因為和孟達內訌把上庸也丟了。此後,再想從魏國嚴密防範下拿下深處山區、水道狹小、易守難攻的上庸地,就難了(蔣琬提出過此方案,因群臣均認為過於冒險而作罷)。

也就可以發現為什麼到了襄樊搖搖欲墜的時候,孫權比曹操都急——因為此時,位於丟掉郢都後的楚國的地理位置上的也就是東吳了。而對於劉備集團來說,割讓荊南二郡本來就是為了穩住孫權——畢竟秦國統一前,湘水以東的長沙等地也還一直都是在楚國手裡的,秦楚當時也是隔湘水對峙。如果失荊南而得襄樊,對於蜀漢一方而言戰略上是可以接受的。

5樓:莫陌陌

其實就算關羽在這之前不打襄樊,但七月那場大雨使得襄樊二城都被淹了。

是個人都肯定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原本平地高城,成了海上威尼斯

換做是你,你不派你最擅長的水軍搞事情?

至於打襄樊的戰略意義,老實講,沒啥好說了。襄樊互為掎角,且是南北的交通樞紐,水運發達,至今都是一座戰略重城,而襄樊離許昌多遠?300公里。

插在曹操心臟上的一把尖刀。

我們來看結果,很多人說,徐晃擊退,孫權背刺。所以二爺無功,真的無功嗎?

襄樊二城經此一役後,大損,使得曹魏將整座城市搬空(孫權入駐,最後又被人打跑了)

搬空,什麼概念?相當於把心臟裸露給敵國,敵國駐紮你就睡不好,你把敵國打跑了,敵國也無所謂,裸露著的又不是敵國的心臟,圍繞這一點,在軍事上和政治上可以做的功夫就有很多。打援,離間,修築工事,把其他城池的人搬過來,好多好多,可惜,東吳幹不來……

那麼,條件呢?正如我最上面說的

天下有變,兩座最難打的戰略重城都被水泡成海綿了,還不是天下有變?

天予不取,天必咎之。

可惜,被二五仔搞了

關羽為什麼要打襄樊?

眾推風雲榜 瀉藥 歷史上的說法是策應劉備打漢中,而且曹操調兵防範孫權打合肥,襄樊空虛,所以趁機攻打。演義中的說法是曹操看劉備稱王十分不爽,和孫權勾肩搭背要搞劉備,諸葛亮為破敵人的聯合讓關羽攻取樊城,讓敵人膽寒進而瓦解聯盟而起兵攻打。 就知道玩遊戲 這是當初隆中對就定下的戰略啊 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

關羽為什麼發動襄樊之戰?

杏花疏影 從目前的史料上看,襄樊戰爭還不一定是關羽發動的,有可能是曹魏先發動的。三國志武帝記 早在建安二十三年前,曹仁討關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圍宛。二十四年 秋七月,以夫人卞氏為王后。遣於禁助曹仁擊關羽。倘若這個記載沒有問題,那麼有可能是曹仁討關羽,吃了虧,軍隊折損過大,這才派於禁相助,結果又來乙個...

關羽發動襄樊戰役的時候諸葛亮為什麼不阻止

小豬快跑 首先,打襄樊本來就是關羽自己說了算的事,畢竟曹仁目標就是討伐關羽,關羽主動北上襄樊還能發揮水軍優勢,總比窩在江陵跟曹魏在江漢平原上對沖來的好吧。其次,打襄樊打成全力北上,這肯定是在劉備規劃之外的,畢竟如果是劉備的部署,他沒道理不北進策應下,做視曹操回援洛陽,但是你讓蜀中的劉備如此細微的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