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史上,紙上談兵 誤軍誤國的除了趙括之外,還有哪些人物或故事?

時間 2021-05-09 00:38:15

1樓:風溫2019

這個問題不成立,趙括打殘了秦國,還把白起打成廢人,怎麼看都不像紙上談兵。

據史記記載,趙軍45萬人,40萬投降,死了五萬,也就是九分之一,而白起說「秦卒死者過半」,秦軍死了一多半。紙上談兵可以吊打戰神是不爭的事實。對吧?

2樓:

題幹限制得太嚴了。

能紙上談兵,要求此人深諳作戰理論,卻沒有實際戰果;

要誤軍誤國,要求此人身居要職,指揮的戰爭意義重大;

然而能夠同時滿足這兩個要求的,無非是三種人:一種是掌權者家族的重要人物,或者乾脆說是實權人物的二代三代;第二種就是亂世裡名滿天下但還未出山的高人或者著名的謀士;第三種就是國家到了無人可用的程度,必須推上去撐著局面的人。何故?

若不是這三種人,要想得到指揮一場關係重大的戰爭的機會,必然是已經證明過了自己,又怎能用紙上談兵來評價呢?比如說苻堅的,說許世友的,看看他們的戰功,怎能叫紙上談兵?真要這麼說,每乙個打了敗仗的人都成了紙上談兵了。

現在選擇範圍縮小到了這三類人。看第一類:趙括太有名了;李景隆可以提名,但是看他後來的待遇,很難說他是真不行還是假不行。

第二類:特點就是出謀劃策厲害,真帶兵打仗草包,是個謀士,但不是將才,偏偏給自己定錯了位,馬謖算是傑出代表。第三類,應該沒有人會苛責他們了。

宋以後,以文官節制武將,客觀上為這種型別的失敗創造了條件,但是從現在的觀點來看,這個鍋都是朝廷來背,這些文官們,躲過了被釘在恥辱柱上的下場,比起趙括馬謖幸運太多了。

紙上談兵終歸淺,何解?

ANDYSUN 意思是 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淺薄的,未能理解知識的真諦,要真正理解書中的深刻道理,必須親身去實踐,方能學有所成。出自南宋詩人陸游 冬夜讀書示子聿 原詩為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白話譯文 古人學習知識是不遺餘力的,終身為之奮鬥,往往是年輕時...

Numberphile 紙上談兵之撞車

我和你一樣,題主。當乙個曾經朝夕相伴的人突然從你的世界裡消失而且告訴你你們再也沒有瓜葛了,這是件難以接受的事情 我心裡每乙個人都有獨特的位置,當ta走了,那裡就空了,而且這個位置再也無人可取代。留一塊傷疤,經常隱隱作痛。分手過後短時間裡我總是在心裡責怪她的種種,每日每夜睡不好覺,看到任何與她有關的東...

趙括到底真是紙上談兵那麼簡單還是確有本領,能找到書中出處嗎,白起對趙括的評價又出於哪本書呢

啥都不會 趙括的本領其實根本不需要從書上查閱,原因很簡單一場戰爭的勝負影響因素太多!趙國本來可以堅守不出耗走秦國,為何非要決一死戰?說白了國力還是不行,旱災一來沒糧食跟秦國耗了!而且長平之戰才開始的時候趙國無論兵力,地勢,後勤都是佔據上風,面對長途跋涉後勤供給不足兵力尚未集結完畢沒有什麼優勢的秦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