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期的旗人還講滿語嗎?

時間 2021-05-07 18:01:35

1樓:錬金術師

我是湖北西南部地區的漢族,就說說本地我見到的一些情況吧。本省是有一些旗人後裔,基本不講滿語,母語全替換為漢語西南官話了,但有特例,是一位講土家語的旗人後裔。

先說說湖北省滿族和土家族情況

我省沒有世居滿族,本土少數民族主要是土家族和苗族,我省滿族均為明末清初滿人入關後駐守的旗人,主要集中在荊州滿城與省城武昌一帶,以【關】姓和【佟】姓居多。

我省土家族主要聚居於鄂西南恩施、宜昌等地,尤其是以前容美土司所在的五峰、鶴峰一帶,這個地區主要少數民族為講藏緬語的土家族,雜居部分苗族。在土家族地區,漢、苗、滿三族都屬於外來民族,但又有區別,土家族自稱【bizika】,目前解讀為【本地人】,稱苗族為【beka】,意思是【鄰居】,稱漢族和滿族一律為【paka】,意思是【客人、外來者】。我二十年前去鶴峰與湖南湘西接壤的古寨子裡見到了一位講土家語的老人,很奇怪他土家語顯然講的比漢語好,但他自稱是【paka】,我很不解,徵得同意後我看了他的身份證,民族一欄是【土家族】、但姓【關】,一般我們這邊土家族以【向】、【田】、【覃】、【彭】、【冉】這五姓居多,尤其是【向】、【田】兩姓,基本全是土家族,土家族【向】姓一說來自其巴人首領【向王天子】,而土家族【田】姓則是容美土司家族姓氏,來自其先祖【墨斯什用】之【墨斯】姓,該姓漢譯為【天王】,因為土家語【墨(me)】對應漢語【天】之意,後來這個容美土司逐漸漢化,把其【墨】姓變成【天】的諧音【田】姓,到第二代容美土司就叫【田先什用】了。

再回到這個【關】姓土家族,對於這位土家語還保留的如此好的老人,我當時就覺得是很特別的例子。後來詳細了解才知道,他祖上是駐守荊州滿城的旗人,改土歸流的時候因為和這裡的容美土司打交道較多,後來就留在了這裡,他正是其後人,因其母系是土家族,所以母語主要為土家語,與外界交流用漢語西南官話(本省也算是西南官話大省,本省西南官話在解放前猶如普通話一樣的地位)

後記:目前該老人已過世,謹以此紀念 ,其後人身份證均標記為土家族,有一女性後裔隨其母改為苗族,後人均已完全不講滿語、苗語以及土家語,僅講漢語西南官話。

及以上。

2樓:gggg

語言複雜除了裝逼以外,就是死路一條,滿語是死的比較早而已,沒什麼可惜的。

之所以那麼多人推薦使用白話文,就是為了讓大多數人能夠學習起來更方便。

3樓:德秀紫芝

廣州滿城的旗人說的是廣州話。

廣州滿城的蘇察哈爾燦父子

福州滿城的旗人說的是福州話。

開封滿城的旗人說的是開封話。

西安滿城的旗人說的是西安話。

杭州滿城的旗人說的是杭州話。

成都滿城的旗人說的是成都話。

別說清朝末期,而是清朝早期就被同化的說當地漢語了。你總要吃喝拉撒油鹽醬醋茶,那就要和本地人打交道。你和本地人打交道,你這一小撮人就要學本地話。

「已此百年久駐防,侵尋風氣漸如杭」,「今各省駐防旗兵,其清語率皆生澀,設令其漢語,則與本地漢人無異。」—— 乾隆《閱杭州旗兵》

4樓:雷健輝

滿語為何會消亡?承載的文明體量太小了 | 短史記https://

5樓:林懷谷

不太贊同「滿語在1950後云云」的說法,這經不起推敲。

滿語即便在黑龍江都是衰退最嚴重的語言,到現在黑龍江的達斡爾語、杜縣蒙古語都還有幾萬人在使用,雖然完全被東北話包圍,但是仍然有幾萬人。要知道達斡爾語在清代也是被折騰了200年,這個族群被納入跟滿洲人、錫伯人同乙個軍事集團,全國到處顛沛駐防。

而黑龍江的滿語作為日常交際語言只有2個村落的少數老人,這只能得出乙個結論,就是在清末,滿語人口就已經遠不如達斡爾語&杜縣蒙古語了。

這是2023年的《黑龍江社會歷史調查》,也就是2023年的時候,黑龍江就只剩2個村講滿語了,並且2023年以後出生的人是以東北話交際為主了。

這是2023年杜縣蒙古語的情況:

杜縣、梅里斯、富裕都在齊齊哈爾邊上,差別卻這麼大,只能說明,早在清末就已經完全不一樣。

我認為這個差異的原因在於:

清代的滿洲人即便在東北,也已經幾乎不存在如同杜蒙、達斡爾那樣的「原生社群」,清代東北的滿語社群,完全是按照交通線~駐防屯的需求重新組織過的。

在嫩江流域,滿語的歷史也只比東北漢語早100年,滿語本身就是「屯墾」的第一季。到第二季的時候,滿洲人的屯子由於交通便利,與冀魯漢人的交際是遠遠多於杜蒙/達斡爾與漢人。所以在語言上大批改講東北漢語也遠早於杜蒙和達斡爾,基本就是這樣的過程。

這讓我想到以前看過的腦洞「為什麼清代不推廣滿語」——即便在齊齊哈爾,滿語都無法同化達斡爾語、杜縣蒙古語,而且比後者還更早的衰退了。

6樓:大忠若屍

雍正元年(2023年),漢軍與漢人家奴壯丁共計44萬餘人,約佔當時八旗人丁總額的72%。

出旗後嘉慶元年(2023年)的再度統計,已降至總人口的43%。

這比例你要求他們講滿語,有點為難吧。

7樓:茜茜

講光緒朝之後應該就不了御批都是滿漢雙語的載灃記日記的時候不想讓人看到的內容就用滿文還有光緒朝的乙個旗人大臣因為寫錯了個字被皇上譴回去學滿文(沒記錯的話)

8樓:康健

我家爺爺輩分的說了一輩子滿語,三爺爺在2023年去世,父輩們只會聽不會說,可以說的很少,爺爺輩們相互說話從來不說漢話,去世在嫩江那面的農場,估計過個幾十年,滿族話真就是傳說中的語言了,就不說為啥了,你們懂悲劇二字

9樓:想變胖

講,極少數!也可以說是零星人還用。我的乙個不近也不遠的家族堂姐夫親眼見過。

時間大約是2023年左右,他曾見過乙個老人寫滿文,位址是今天遼寧鞍山,由此上溯到清末,在遼陽鞍山一些偏僻山村還有人使用!

再講句題外話,我母親見過留辮子的人,母親生於2023年,在母親七八歲時生過一場病,姥爺哄騙媽媽買糖,結果到了遼陽風水溝附近,見過乙個七八十歲的老人,據母親回憶,那個老人是北韓人,但我估計是生活在遼陽的北韓族。老者穿旗袍,留辮子,獨居乙個老房子,屋裡點著油燈,很瘦,這點給母親留下很深印象。

10樓:

根據目前的記錄來看,晚清各地旗人的主要生活語言跟當地語言有關,如內地直省駐防和東北盛京駐防,其地旗人在生活上主要使用漢語交流,而在雙方都是旗人的一些私下場合下,會使用滿語交流。當然,也有一些旗人由於教育的原因,滿語不流利,所以盡量避免用滿語交流的場合。而不在漢語區生活的旗人,似乎用滿語交流的情況比較多。

清朝漢族朝臣的滿語水平普遍如何?

Lucky Price 入關前部分滿清貴冑都不會講滿語。建州女真在入關前已經漢化的很厲害了,清朝皇帝從努爾哈赤開始,都會說非常流利的漢語 廢話,人家是明朝的朝廷命官 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滿族的漢化。和蒙元不同,從歷史記載來看還沒有見過哪個八旗貴冑不會講漢語的,即便是入關前也是。滿語最大的問題是脫離了...

有人了解清朝末期的西南首富李耀庭嗎?

李耀庭這個人,也許現在沒有太多的人了解他,但是他和重慶的乙個地名有很大的關係。李家沱位於重慶巴南區,它得名就是因為李耀庭曾經在這裡設立義渡幫助兩岸的居民渡長江。這位西南首富留下的軼事不少,其中也有不少創了 第一 的。他的公館位於現在的渝中白象街上,李耀庭公館又名 卜鳳居 1906年,在他70歲大壽的...

清朝滅亡後,各地的革黨有沒有對旗人進行大規模報復?

宇宙邊緣的大土豆 老舍有本書叫做 正紅旗下 皇城根正兒八經的護軍,足量足份 火耗少不了 的鐵桿莊稼。還窮成這個樣呢。那些沒補上旗丁,又不准自謀職業的旗人過的更慘。都是苦哈哈,有啥可報復的。 自昭明德 報復沒報復不知道,歷史也沒說,不過就我所知,很多滿族人最後上戶口的都改成漢族了。包括新中國成立後的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