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裡面荀彧這個角色是不是有問題?

時間 2021-05-05 17:31:22

1樓:皇阿瑪他是天子啊

之前很喜歡在某牙直播看新三國,看彈幕發現很多人都對令君前後不一的反差行為感到困惑和不理解。在這裡我分享我個人的理解

經過了黃巾起義,董卓、李榷郭祀之亂,漢廷已經搖搖欲墜,猶如一艘千瘡百孔的破船,天子實際上已經沒有能力掌控局面了。眾諸侯你方唱罷我登場,誰也不把皇帝放眼裡。而其中真正想扶漢且有能力扶漢的諸侯寥寥無幾,這個時候作為穎川名士出身的荀彧看準了曹操,事實證明他的眼光是很不錯的,曹操的確是個很有才幹的人,且是個能打破世俗常規的雄主。

荀彧先後給曹操推薦了很多的謀臣,比如戲志才、郭嘉等等,為曹操的勢力提供了大量的人才支援。我個人認為荀彧心裡一直是向著漢朝的,所以他會給曹操指條明路——攜天子令諸侯。這樣就有一石二鳥之用:

1把天子掌握在自己這邊,相當於扛起了一面大旗,天下雖亂,但也有不少人內心深處還是有漢朝情節的,這樣做可以吸引很多有能力的士族們和百姓投入到曹操的陣營,壯大力量。2給曹操立牌坊。你曹老闆所作所為都是代表著大漢天子,你是為復興漢室而奮鬥終身的大忠臣大棟樑啊!

古人重視孝道和名聲,你既然打著漢朝的名號去縱橫天下,那你就有義務去維護天子,這其實也變相保護了漢獻帝。哪怕你以後變心了,你也不能拿天子怎麼樣。

我個人覺得荀彧心裡是向漢的,但時局逼迫他必須作出抉擇,因為他不是創業者,也不具備創業的資質,他只是個謀臣~當時比較出名的諸侯:袁紹袁術兩兄弟,曹老闆,孫堅,公孫瓚,張繡,陶謙,劉表,劉焉劉璋(劉備此時還在打工呢)等等,已經看過歷史的我們都知道這其中大部分都算不上雄主,既沒心思也沒實力匡扶漢室。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有潛力有才華的boss跟著,在輔佐的過程中再慢慢灌輸自己的思想主張……

時間來到了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中原戰場上只剩下曹孫劉三人在下棋了。曹操已經一統北方,實力最強。他手下的人便開始慫恿他稱王甚至稱帝。

曹操心裡也開始嘀咕著:漢廷現在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了,可以撤了,不然一直任它籠罩頭上反而受牽制束縛,現在的自己無論是實力還是聲望都配的上當皇帝了吧。但曹操最後並沒有取代天子做皇帝,只是封自己為魏王……雖然對於滿朝文武百官而言,他就等於皇帝~但我認為曹老闆心裡是覬覦著帝位的,只是他自己不能做,因為已經立過牌坊了,此時的曹老闆已經年老,心境不同年輕時候,他重視後世史書的評價,並且這也算他和以荀彧為代表的漢臣們潛意識的約定吧,再加上天下尚未一統……所以他就把這項任務交給了自己的兒子曹丕——「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

曹老闆選擇退而求其次,當個王總可以吧,誰想到荀彧急眼了,站出來公然反對,這讓曹操心裡很傷心,多年的友誼怕是要走到盡頭了吧。於是給了荀彧一碗空盒,暗示他無漢食可祿……最後荀彧自盡

秉忠貞之志,守謙退之節。這是對荀彧最好的評價了吧,他一直在為復興漢室奮鬥,只不過局勢讓他選擇了他以為可能承擔這種責任的曹操。在與曹老闆創業的過程中,他也目睹過曹老闆的暴行——殺害貴妃,國舅,排除異黨~他默許了曹操的這些與他主張不合的行為,因為他認為這次小小的容忍是為了以後更好的保護漢室。

他試著相信曹老闆,這些只不過是他為了更好的成就霸業的一種手段而已吧,只有保住曹操才能保住天子!所以荀彧帶著有些天真的理想主義跟隨曹操大半輩子。最後曹老闆稱王,他內心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雖然天子還在,但他知道此刻再也沒有能力挽救形勢,大漢早晚會被曹家取代了。

自己為之奮鬥大半輩子的夢想破滅,荀彧無法接受,選擇以死明志……

綜上,我認為荀彧是個既現實又理想的人,他知道自己追求什麼,也計畫了怎麼去實現它;他也知道曹老闆的野心,但為了大局也不得不去勸自己繼續相信他。最後魏王撕破了自己的偽裝,令君心裡僅存的乙份希望曙光被黑暗的現實吞沒……

2樓:靈藥

從他青梅煮酒之後想殺劉備,我就覺得這人從開始就不是忠心漢室,以我們普通人的思維都知道扶持乙個異姓打天下遲早會篡位的,荀彧能不知道?還要去殺漢朝後裔,就算劉備篡位,也沒啥兩樣,天下還是姓劉,還是漢朝。我覺得荀彧後來跟曹操兩立八成是後來不知道怎麼的幡然醒悟了,開始忠心漢室了。

3樓:王若洋

作為令君粉前來嘗試回答一下。

首先從近幾年的趨勢看似乎更偏向由結果推前因。例如曹操最後稱了王,他從一開始就有這樣的野心;司馬懿最後掌了權,從出生那天後走的每一步都是為了取代曹家。但人的心理是會跟隨權利的增大而膨脹的,不能僅由最後的決定揣測其當初的想法。

題主的問題恰恰反應了這種觀念——荀彧最後反對了曹操稱公——他心存漢室,一開始不應該幫助曹操——他一開始竭盡全力幫助曹操,這人有問題啊?

荀彧的能力在此不多說,王佐之才人所共知。這裡個人先反駁一種似乎流行的觀念:荀彧只是曹操的合作者,他和老闆只是相互利用,荀彧利用曹操復興漢室,曹操利用荀彧控制漢室。

個人以為:荀彧從來且至終都是曹操的人

我想大多數人看了荀彧傳記都能得出乙個結論,荀彧和曹操的關係,或者說早期曹操的關係一直是亦師亦友,即既是君臣,亦是朋友。曹操的老窩一直都是由荀彧看著,當郭貢大軍壓境荀彧為了老闆單馬赴會,生死置之度外(也許令君有很大程度把握,但只要有百分之1可能送命我想很多人就不願意幹了,更何況是為了別人)。曹操在官渡心裡防線快崩潰的時候,不是依靠在官渡的公達奉孝,而是給遠在許都的荀彧寫信,因為在心裡崩潰的邊緣需要得到最信任最知心朋友的支援。

孟德和文若絕對是親密無間的合作而不是互相利用。

所有很大程度上,荀彧提議迎天子,有為了復興漢室的緣由嗎——有,但更多的是為了曹操的大計而做的。證據:董承衣帶詔事件。

這個事件本身不少疑點,但有一點基本可以肯定,就是獻帝已經不滿,要麼密詔要麼默許(這也是曹操跋扈的一大證據:在董卓等人手下熬了那麼久的獻帝都忍不了了,曹操的跋扈可見一般。但我認為恰恰相反,曹操恐怕是對獻帝太溫柔了。

在李傕郭汜手下的獻帝會有反叛的念頭?有飯吃就不錯了。在曹操手下吃飽喝足後動了恢復帝權的念頭,只能理解為得寸進尺了)。

大智慧型的荀彧自然不會不知道獻帝的不滿,他是如何做的呢——官渡喂曹操吃定心丸,徵劉表時盡心盡力,堅定的站在了曹操一邊。至少說明,在天子和曹操之間他是站在曹操一邊的。

但曹操稱公時,他是結結實實潑了一盆冷水。這件事有個細節,這次談話是曹操派董昭秘密暗示荀彧挑頭,而荀彧又秘密回覆董昭的。當然,回覆董昭自然就是回覆曹操,但荀彧並沒有在朝堂之上公開反對,沒有給曹操設什麼下不來了台階。

荀彧為什麼要反對曹操稱公?我覺得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1、正如他所說,曹操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

不要忘了自己當初的理想;2、天下未定,曹操這幾年戰功越來越少,爵位倒越來越高。這個時候稱公,實權沒有任何提公升而只會令自己樹大招風。這個時候的曹操稱公對自己弊大於利,那曹操為什麼要這麼做,恐怕一是晚年的曹操對虛名的渴望,二是近年的失利需要曹操用稱公來掩飾自己內心的空虛。

而他的摯友荀彧敏銳地觀察到了這一點,對董昭也就是對曹操說的那番話讓我真真實實地感受到了對自己已入歧途的老友的勸阻。3、對曹操說的話也是對自己對自己的要求,他也不忍心看著漢室改姓。荀彧是不是絕對地站在漢室而反對曹操呢,個人以為不是。

乙個佐證:荀攸可是帶頭推舉曹操稱公的,他和荀彧一內一外輔助曹操,又是叔侄,荀彧要是真心反對荀攸怎麼都不應該挑這個頭(對荀攸人品表懷疑的就不反駁了),所以我認為這只是荀彧對於曹操做錯誤的選擇的勸阻。

然而曹操卻讓他失望,也讓大多數人失望。曹操對荀彧的處置堪稱曹操一生最大的黑點——不管曹操送沒送空食盒,曹操對荀彧的態度已經變為了:不信任。

曹操面對荀彧回答的想法,也是很多人看到這個答覆的想法——令君你現在還和我一條心嗎?他所想的不是這是老友的建議,而是政治路線的反對。荀彧必定是極度鬱悶的,我當初為你出生入死,你的家當一半都是我搞定的,在你最艱難的時候我一直在支援你,就在你胡搞的時候對你私下提出意見,你就不信任我了?

以憂薨三個字恐怕更能體現出荀彧的心境吧。

4樓:zhangyi

挾天子以令諸侯,逼死董貴人,這些再傻的人都能看出來曹操有不臣之心,也有不臣之舉。當然我說的是新版的電視劇集三國,就是陳建斌演的那個。不是說真是的歷史。

劉備是不是三國時期三大君主裡面,最貪財的乙個?

已登出 我記得齊王芳的紀裡有一段,宮女70了,拉到市場上賣了。居然還被稱為德政,多麼恐怖。更恐怖的是,就這麼乙個所謂德政,還沒有執行 兔子的珍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

三國裡面最神秘的武將陳到,究竟是不是趙雲的真身?

frankx 不知道這個問題的出處,有何根據?願聞其詳。目前所流傳趙雲事蹟,主要出自 三國志趙雲傳 以及裴松之注中,引用的 趙雲別傳 此原書已經失傳,沒有流傳下來,可惜得很 部分。三國演義 基本參考的也是這些。 本因坊道的 這個問題起源是 季漢輔臣贊 叔至名到,汝南人也。自豫州隨先主,名位常亞趙雲,...

三國殺荀彧有什麼特別的技巧或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一路木風而行 說兩點吧 荀彧只能和血量不少於自己的玩家拼點 所以如果要和某個角色拼點,一定要注意是先拼點,還是放aoe,還是先殺,很有可能乙個南蠻就導致場上沒有符合拼點要求的角色。如果荀彧也在拼點角色的攻擊範圍內,也可以讓自己受到一點傷害 所以一般情況是先出牌,後拼點,以防止掉血後無法補牌,當然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