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對劉邦忠心嗎?

時間 2021-05-07 05:53:08

1樓:攖寧

不忠酈食其已經勸降齊國。

韓信是搶功攻打齊國導致酈食其身死,使高祖少了乙個能人。

然後像當時還是漢王的高祖請假齊王。

但當時漢王也只是王不是皇帝。

韓信在要假齊王的時候就沒有忠心可言了。

2樓:

淮陰侯完全對得起高祖,是邦哥和呂雉對不起他。

淮陰侯真正對不起的,是鍾離昧。

「公非長者!」

為臣,淮陰侯夠忠;為友,淮陰侯不義。

3樓:懷月

再說下韓信請封假齊王和受詔不至兩件事情。

首先假齊王這個我覺得見仁見智,他自己的說法是「齊偽詐多變,反覆之國也,南邊楚,不為假王以鎮之,其勢不定。原為假王便。」我個人認為於情於理都說得通,況且他就算是真的有私心,請封的也只是假王而非真王。

第二個就是漢五年沒有及時跟劉邦會師。

漢五年,漢王乃追項王至陽夏南,止軍,與淮陰侯韓信、建成侯彭越期會而擊楚軍。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會。

這一點曹相國世家有清晰的記載:韓信為齊王,引兵詣陳,與漢王共破項羽,而參留平齊未服者。

這就是說剛被打下來的齊國尚未被完全平定,各中反抗力量仍然比較強大,這種情況韓信怎麼可能抽得出身?顧頭不顧尾嗎?前腳剛去會師,後腳齊國就丟了。

直接上史料好了

項羽派人來勸韓信反,韓信的原文是這樣「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親信我,我倍之不祥,雖死不易

幸為信謝項王!

雖死不易這句話的分量有多重還需要多說嗎?即使是死也不會背叛劉邦,韓信最有名的典故之一,一飯千金,他絕對不是劉邦那種嘴上說一套心裡想一套的人

4樓:久作無端客

得理解何為「忠心」。

史記·刺客列傳

豫讓曰:「臣事範、中行氏,範、中行氏皆眾人遇我,我故眾人報之。至於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

三國志關羽傳

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

而後……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剌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及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若滅楚後劉邦集團還以國士相待,韓信安能反?

至少通篇史記讀出來的味就一句話,狡兔死,良狗亨……

君如何待我,我如何待君,憑啥我無條件的「愚忠」。

史記,豫讓國士,韓信,國士無雙。

關羽,忠義代表,他也沒有反叛曹操,曹公如何待他,他就如何回報曹操,這就是義士。、

韓信他放棄三分天下,是因為劉邦以國士待他,他稱假王是因為他認劉邦為知己。

他最後有造反的意圖或行為,那是因為劉邦不以國士和知己待他了。憑啥我當你是大哥,你卻把我當「孫子」???

5樓:

不忠心。

第一,要求劉邦封張耳為王。

韓信明知當時的漢是合夥辦的,卻還要求劉邦封張耳為王,導致權利再分散;同時也是試探劉邦的態度,為自己將來封王做準備。

乃遣使報漢,因請立張耳為趙王,以鎮撫其國。漢王許之,乃立張耳為趙王。

第二,擅自發動歷下之戰。

本來在酈食其的努力下齊國是要加入漢聯盟的,結果韓信因為嫉妒他的功勞而發動歷下之戰,不僅害死了酈食其,還促成了齊楚聯盟,導致劉邦的戰略規劃被打亂不得不派出十幾路大軍支援韓信。

信引兵東,未渡平原,聞漢王使酈食其已說下齊,韓信欲止。范陽辯士蒯通說信曰:「將軍受詔擊齊,而漢獨髮間使下齊,寧有詔止將軍乎?

何以得毋行也!且酈生一士,伏軾掉三寸之舌,下齊七十餘城,將軍將數萬眾,歲餘乃下趙五十餘,為將數歲,反不如一豎儒之功乎?」於是信然之,從其計,遂渡河。

齊已聽酈生,即留縱酒,罷備漢守禦信因襲齊歷下軍,遂至臨菑。齊王田廣以酈生賣己,乃亨之,而走高密,使使之楚請救。韓信已定臨菑,遂東追廣至高密西。

楚亦使龍且將,號稱二十萬,救齊。

(注:懶得上劉邦支援韓信的史料,太麻煩了)

第三,固陵之戰時作壁上觀。

因為劉邦沒有答應自己封王的要求就作壁上觀,再次打亂了劉邦的戰略規劃,延後了統一的時間。

漢四年,遂皆降平齊。使人言漢王曰:「齊偽詐多變,反覆之國也,南邊楚,不為假王以鎮之,其勢不定。

原為假王便。」當是時,楚方急圍漢王於滎陽,韓信使者至,發書,漢王大怒,罵曰:「吾困於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

」張良、陳平躡漢王足,因附耳語曰:「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為守。

不然,變生。」漢王亦悟,因復罵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

」乃遣張良往立信為齊王,徵其兵擊楚。

韓信的能力還算傑出,但是人品真不行,韓吹就別洗了。要不是夏侯嬰和蕭何賞識他,劉邦重要他,他算個什麼?結果韓信非但不知感恩,有點實力就飄了,為了一己私慾什麼都幹的出來。

想通過韓信沒有三分天下來證明韓信忠心的韓吹可以醒醒了,就問你韓信憑什麼三分天下?

憑這個?

還是憑他那劉邦支援過來的三十萬大軍和進十個劉邦的心腹?搞笑。

6樓:小奇

這個答案寫的很好。

知乎使用者:楚漢爭雄時,韓信為何不擁兵自立?

不造反,分成忠心不想造反,以及沒能力造反。

連豐沛元從的蕭何都被劉邦忌憚鉗制,要把全族老小送到劉邦手裡。

韓信作為項羽手下叛逃過來的,差點被自己殺了的,驟得高位的乙個人。

劉邦掏心挖肺的信任他,把自己的軍隊交給他,然後不聞不問,任他發展掌控這支部隊。

所以韓信是有能力造反的。

如果你信,那沒什麼好說。這就是女頻文劉邦韓信真愛cp的節奏了,最後也是因為情變才讓他倆相愛相殺。

7樓:

他不是忠不忠的問題,他是在不忠的邊緣瘋狂試探,在反與不反之間反覆橫跳,該忠的時候不忠,不該忠的時候瞎忠,而且還覺得自己可忠了可委屈了可該當齊王了

8樓:「已登出」

歪個樓段奕巨集版韓信被處死前回過頭對蕭何說:"蕭大人,保重。"真的很扎心。把韓信內心的無奈和委屈都表現出來了。

9樓:250的他媽西

我覺著還行

當時靠譜的老闆就倆,你瞅瞅對面那個項羽,劉老闆開工資不要太大方劉邦對韓信的信重也沒得說,親自幫你扛著項羽讓你負責偷家但TM清算來的太突然,就像龍捲風…

10樓:烏有先生

問題問錯了,韓信是呂后瞞著劉邦弄死的。呂后是最大收益人,老撤劉邦進來幹嘛?劉邦是特麼事後才知道的,別亂蓋帽子。

而且呂后殺韓信這件事兒,跟韓信和劉邦的關係存在必然聯絡嗎?想當然的提問可不好。

11樓:淨吾

談不上忠心。

首先,韓信對劉邦的知遇之恩是感念的,有機會三分天下的時候也放棄了。

其次,韓信膨脹的很厲害,他不願意三分天下,卻願意成為彭越、英布那樣的合作者,等於自絕於劉邦集團,如果韓信不稱王,蕭何是他的引路人,他在功臣集團中地位會很崇高,也不會有性命之憂。從這點來看,說忠心也不忠心,他覺得自己立下赫赫戰功,給我個王位坐坐應當應分,完全沒有君臣之義。

第三,他受到劉邦的牽制很大,表面上看他是一方諸侯,實際上他的軍隊未必真的效忠於他,劉邦能夠多次溜進他的大營奪他的兵權,證明韓信對軍隊的控制力不行,乙個主帥稀里糊塗就被奪了兵權,可見軍隊不效忠於他個人。底下的將領八成都是劉邦的眼線。韓信是業務天才,並不是人際高手。

他若背叛,成本會有點高,甚至死於亂軍之中。直到他成為楚王,底下人還勸他去雲夢見劉邦,我可以說韓信底下到處是二五仔。韓信不是項羽那種具備濃厚個人領導氣質的人,真的只是個業務人才,直到貶為淮陰侯,都沒有建立忠實於自己的班底。

可以說論背叛的能力,韓信還遠不如英布。

12樓:「已登出」

漢代以前的人

我們是不能拿現代觀念看的

畢竟什麼傻子決策都做得出來,什麼天才戰術也能冒出來可以看看司馬遷吐槽劉邦的一些決策

一部分都是讓謀士軍師勸回去了

韓信對劉邦忠心嗎?

未必,時而忠心,時而異心

韓信作為偉大戰略家,軍事家,低情商家

是很會計較利益的,為了他的利益,能拋卻情商的存在可以說楚漢爭霸,唯一和他媲美情商的也就是霸王了韓信很在乎出身,很瞧不起別人,這是他身為臣子時候的表現但如果等他發現,當了皇帝,一切自己煩惱就能迎刃而解他會不會為這個目標,再一次的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我們大家都明白做秀二字,可其實這個詞彙也是從兵法衍生出來的出自《孫子兵法.間篇》中的反間

13樓:愛德蒙

王翦空國中之兵伐楚之前也是多為自己請求賞賜來取得秦王的信任,韓信滅趙亡齊,其勢已經騎虎難下,不如求個齊王的位子來表示對劉邦的忠心。所以,我認為單從這一點來看,韓信是忠心的。最起碼不能說明他不忠心。

至於後來勾結陳狶謀反,我覺得純屬無中生有的抹黑,就是給呂后殺他找個藉口而已。

14樓:陳聖

韓信國士無雙。

豫讓曰:「臣事範、中行氏,範、中行氏皆眾人遇我,我故眾人報之。至於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

韓信曰:「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向利背義乎?」

15樓:武漢加油

在我看來是忠誠的。

韓信的性格形成跟成長經歷密不可分,他小時候經常被鄙視嘲諷,特別的窮卻不擅長勞動總吃不上飯,長大了長期醬油,所以他對別人的好記得很多,對別人的壞也記得很多,睚眥必報。

他智商很高,情商卻很低,比如對待以前多次請自己吃飯的人,只給了一百錢,顯得毫無風度。又比如嘲諷樊噲,甚至嘲諷劉邦。

性格決定命運。

人總是需求他缺少的東西。

所以韓信想要的東西很明確,錢,地位以及最重要的東西~面子。

所以他大張旗鼓的給了那請他吃飯的老婦金報答,給了侮辱他的流氓乙個好職位,為的就是面子。

在當時的思想中,大部分人還是那一套舊的分封制的思想,項羽是這麼想的,韓信也是這麼想的。這些地盤,什麼三秦,趙國都是韓信的功勞拿下的,他理所當然的把自己想的跟項羽的英布一樣,這是當時人們普遍的思想問題。

綜上,問題很簡單,看的就是兩點,邏輯。

根據韓信的性格,他的邏輯很簡單,錢,地位,面子以及感恩,還有他的報復心。

所以他拒絕了三封天下的遊說,他如果想背叛這時候是最有可能打下天下的。

所以他毫無情商去嘲諷樊噲,因為他對自己專業充分自信,他覺得自己王者樊噲乙個青銅居然一起。

所以他嘲諷劉邦,知道劉邦白馬之圍是多麼菜雞的表現。

如果他要反的話,他會去嘲諷嗎?在他實力不夠的時候,他都是忍的,比如胯下之辱比如別人不給飯吃,比如最後當了持戟郎(我嚴重懷疑樊噲鴻門宴絕對把他擊飛了),這些他都選擇了忍耐,因為他知道,他沒有報復反殺的機會。

所以,韓信是忠誠的,因為如果他想反,他絕對會忍氣吞聲。

至於為什麼拋棄了鍾離昧呢?因為他放不下擁有的面子,錢,地位,這就是人性。

劉邦如果不殺韓信,韓信真的會造反嗎?

呂自明 事實已經是劉邦不殺韓信而韓信謀反了 陳豨拜為鉅鹿守,辭於淮陰侯。淮陰侯挈其手,闢左右與之步於庭,仰天嘆曰 子可與言乎?欲與子有言也。豨曰 唯將軍令之。淮陰侯曰 公之所居,天下精兵處也 而公,陛下之信倖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 再至,陛下乃疑矣 三至,必怒而自將。吾為公從中起,天下可圖也。...

劉邦為啥拜韓信為大將?

關東 因為能打,不然還能是什麼?至於為何韓信最後死那麼慘,那是因為太能打了。戰亂時能打是好事,可以活下去。太平時能打是壞事,功高震主,懷璧其罪。 孤鴻揚帆 因為劉邦給蕭何面子,認真看過史書就知道,劉邦在封韓信為大將之前根本沒跟韓信見過面,是蕭何力薦,劉邦看在蕭何面上直接冊封,然後才有問策韓信一事。 ...

項羽為什麼敗給劉邦?是因為韓信嗎?

superak47 因為他太理想主義。我以為,劉邦是充分踐行了現實主義的代表,這一點在當時無人可敵。譬如韓信問他要大王做,他是很憤怒的。但是張良 還是蕭何不記得了 在旁一提醒,立馬改口說要做就做真大王。為什麼?因為這時候不能把韓信推向對立面啊。逃難的時候,幾次三番把孩子老婆推下車。夏侯嬰勉力救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