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史料記載劉邦把全軍交給韓信?蕭何憑什麼認可韓信?

時間 2021-05-06 12:29:55

1樓:掉哪嗎頂硬上

很多人看歷史的時候,很少關注時間這個問題!劉邦是什麼時候把全軍託付給韓信的?

上邊這個問題回答好了,問題就簡單多了!韓信在定三秦是漢軍統帥嗎?韓信在彭城大戰是漢軍統帥嗎?

彭城大戰前韓信是否領兵作戰?那韓信在率軍擊魏前是否有軍事組織能力和指揮經驗?看這句「信復收兵與漢王會滎陽,復擊破楚京、索之間,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這是韓信最早獨自領兵記錄!組織能力,指揮能力都有了。

淮陰侯滅魏克代破趙降燕平齊,算是偏師,劉邦的全軍在滎陽成皋跟項王死磕!

2樓:願無歲月可回頭

首先你要明白,當時的形式是劉邦怎麼都打不過項羽,轉念一想,反正自己都打不過,還不如給韓信,總好過自己去打,死馬當活馬醫,結果沒想到人家這麼厲害

3樓:

劉邦:信,你到底有什麼本事?

韓信:公,未來幾千年的歷史上會有四大名將的傳說。

劉邦:哪四個?

韓信:韓白李衛。

劉邦:那現在都沒有這些人阿。沒有信白的,信李的,信衛的。

韓信:。。。有信韓的。

劉邦:韓王信我認識,你不要弄個大新聞。

韓信:乃腐,是我。

劉邦:真的嗎?

韓信:奀。

劉邦:爸爸!

4樓:戰爭野豬

韓信搞得又不是什麼理論物理學。他幹的是實際工作。有沒有本事,誰都能知道,夏侯,蕭何知道,劉邦也知道,項羽當然也知道。

項羽正是認可才會給了韓信乙個足夠值錢的崗位,我們錯覺韓信有點委屈只是和劉邦的驚天手法相比而已。

而項羽之所以無法效仿劉邦的用人策略,並非個人對韓信能力的評價不同,更多的是兩個團隊的組織形式有別。

項羽團隊是由原先的楚地貴族發展而來,團隊是聯盟性質,一把手是盟主。這樣的團隊,在人事變動時更多的需要考慮家世背景等等因素,而非能力。

劉邦團隊則是純粹的流民集團,人事上,完全可以摒棄原有的人生關係。更容易實現誰行誰上的用人策略。

5樓:寇天

在我看來這兩位都是有才能的人,他們第一是會看人,能看見能力,第二是有膽識,敢為自己的眼光賭一賭或是認為賭輸的後果自己能承受,之後的發展也說明他們決策的正確,他們還具有很多才能,才能遠遠蓋過缺點,這就是最後他們勝利的原因

6樓:夜涼秋如水

不用長篇大論來解釋一下這個問題的原因:

1. 蕭何的識人能力超群,他對韓信的考察絕不是一天兩天,結合他本人的經驗,判斷韓信確實是帥才,可以統帥全軍。

2.劉邦對蕭何的信任。這個信任是全方位的,不僅管理能力——糧秣後勤完全交給蕭何,而且還有參謀能力,選拔人才的能力。劉邦相信蕭何不會搞個草包忽悠他。

3.劉邦的領導藝術。劉邦深知,跟隨自己的起兵的那幾位將領,無一可以擔當統帥,而且如果其中一人擔當統帥,會引起其他相同資歷、相近能力將領的不服,難於管理。

拜韓信為大將軍,說偏一點,也是引起一條大個鯰魚,這人不是跟你們一起的,沒有你們的資歷包袱。後世孫權拜陸遜為統帥,也是同樣道理。劉邦也藏了後手,韓信沒有資歷,那麼如果他能力不行,可以隨時擼掉他,不用擔非議。

4.減小對項羽的刺激。項羽帳前的乙個小參謀被漢王拜為大將軍,可見漢王無人。了解韓信能力的人,並不多。

當然,韓信本人也得給力才行。這個就是事後證明了。

7樓:民工

畢竟韓信是有工作經歷的人,跟著項羽雖然是執戟郎,但看史記能推算出韓信參與了項王很多戰爭,比如九戰九捷敗章邯、攻破函谷駐壩上。

他在項羽門下做執戟郎,看到了項羽集團高階階層的交接,也明白自己在項羽集團入不了核心。

在投靠劉邦手下後,韓信憑自己的知識和閱歷被夏侯嬰蕭何發現了自己的能力,而史書上另乙個人和韓信也很像,龐統投靠劉備前期也得不到重用,記得好像也是和誰暢談一宿後被引薦到最好領導那去的。

8樓:春雨貴如油

說明劉邦的自負,無能與幸運。

說明韓信正好有那麼一點能力,

這個故事和紙上談兵一樣,無非就是劉邦運氣好,韓信的能力好,運氣也好。

別說什麼韓信手下都是劉邦以前的人,古代的軍隊人虎符,不認人,韓信有了虎符,在軍隊中就有了生殺大權,誰不聽號令,說殺誰就殺誰,還什麼劉邦的人,其他的人。

劉邦就像乙個賭徒,這次運氣好,買個大,開了大。

9樓:隨便談裝修

2023年前,人類對於,戰爭,信任的看法,肯定和今天的看法有很大的不同,你用現代人的思維去思考乙個2023年前人的想法,沒有任何意義。

10樓:游擊

太史公對這件事的描述過於傳奇,並不完全可信。當然蕭何賞識韓信很正常。看看隨劉邦從沛縣起事的舊部都是些什麼人:

曹參是獄吏,周勃以織薄曲為生 , 樊噲是屠夫, 灌嬰販繒為業。這些人當中,能談談古兵法的可能都沒有。韓信好歹能對蕭何吹吹天下大勢、太公兵法什麼的。

雖然也只是紙上談兵,但那時劉邦周圍,能這樣紙上談兵的人怕也不多。如果蕭何那時遇到趙括,大概也會如獲至寶。

蕭何是很謹慎的人,他向劉邦推薦韓信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否直接推薦韓信當大將,劉邦是否只是聽了蕭何的話就直接任命韓信為大將就值得商榷了。《準陰候列傳》中記載,劉邦拜韓信為大將後,曾和韓信有過一番談話,韓信為他詳細分析了楚漢形勢,「 於是漢王大喜,自以為得信晚。遂聽信計,部署諸將所擊。

」這一番談話,有可能是發生在韓信拜大將之前。即劉邦對韓信事先進行了考察。劉邦是當得起「知人善任」這四個字的,他用人不拘一格,而且用人不疑:

「(陳)平遂至修武降漢,因魏無知求見漢王,漢王召入。是時萬石君奮為漢王中涓,受平謁,入見平。平等七人俱進,賜食。

王曰:「罷,就舍矣。」平曰:

「臣為事來,所言不可以過今日。」於是漢王與語而說之,問曰:「子之居楚何官?

」曰:「為都尉。」是日乃拜平為都尉,使為參乘,典護軍。

諸將盡讙,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與同載,反使監護軍長者!」漢王聞之,愈益幸平。

」《陳丞相世家》

趙堯年少,為符璽御史。趙人方與公謂御史大夫周昌曰:「君之史趙堯,年雖少,然奇才也,君必異之,是且代君之位。

」周昌笑曰;「堯年少,刀筆吏耳,何能至是乎!」 居頃之,趙堯侍高祖。高祖獨心不樂,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

趙堯進請問曰:「陛下所為不樂,非為趙王年少而戚夫人與呂后有卻邪?備萬歲之後而趙王不能自全乎?

」高祖曰:「然。吾私憂之,不知所出。

」堯曰:「陛下獨宜為趙王置貴彊相,及呂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憚乃可。」高祖曰:

「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誰可者?」堯曰:

「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堅忍質直,且自呂後、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憚之。獨昌可。」高祖曰:

「善。」於是乃召周昌,謂曰:「吾欲固煩公,公彊為我相趙王。

」周昌泣曰:「臣初起從陛下,陛下獨柰何中道而棄之於諸侯乎?」高祖曰:

「吾極知其左遷,然吾私憂趙王,念非公無可者。公不得已彊行!」於是徙御史大夫周昌為趙相。

既行久之,高祖持御史大夫印弄之,曰:「誰可以為御史大夫者?」孰視趙堯,曰:

「無以易堯。」遂拜趙堯為御史大夫 。《張丞相世家》

御史大夫是副丞相,三公之一,丞相缺出,慣例由御史大夫遞補,可以說地位極高。趙堯一躍而為御史大夫,屬於非常的破格提撥了。但劉邦任趙堯為御史大夫,應該也不只是賞識趙堯為自己棘手的家務事獻了一記良策,而是在心中已盤算良久。

高祖擊布時,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呂后迎良醫,醫入見,高祖問醫,醫曰:「病可治。

」於是高祖嫚罵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

」遂不使治病,賜金五十斤罷之。已而呂后問:「陛下百歲後,蕭相國即死,令誰代之?

」上曰:「曹參可。」問其次,上曰:

「王陵可。然陵少戇,陳平可以助之。陳平智有餘,然難以獨任。

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呂后復問其次,上曰:「此後亦非而所知也。

」 《高祖本紀》

韓信被任為大將後,並不是就指揮了漢軍全軍。和項羽直接對弈的,一直都是劉邦本人。韓信最大的功勞是定趙、齊,實際上很長時間內起的是偏師的作用。

外加韓信的部隊差不多是劉邦的新兵訓練營。

遇到劉邦,是韓信的幸運。即便沒有韓信,以劉邦的雄才大略,他戰勝項羽也是大概率事件。韓信的主要功績之一是平定齊國,但齊國之前已被劉邦派說客勸降成功了。

是韓信為了爭功,自已還硬要搶攻。張良、陳平這些人也不是不可或缺的,能遇到劉邦,也是他們的幸運。

但遇到蕭何,可能就是劉邦的幸運了。蕭何的治民、組織才幹,是劉邦大多數手下不具備的。在前線作戰時,劉邦最擔心的是鎮守大本營的蕭何有異心。對蕭何的功績,漢室是心知肚明的:

孝惠二年,相國何卒,諡為文終侯。後嗣以罪失侯者四世,絕,天子輒復求何後,封續酇侯,功臣莫得比焉。 《蕭相國世家》

11樓:伯光君

韓信這個人,其實一直是有才華的,也一直被人所認可。其次他也不是毫無實戰能力的,他原先就職於項羽,可以說,項羽的戰法,他也很是了解。

也就是說,這人,首先,很了解項羽的戰術,其次,本身就在項羽部隊中經受過大部隊的歷練。並不是沒有實戰經驗。不過是恰好項羽覺得自己手下大將太多,不肯重用他罷了。

你說這樣的人到了劉邦軍中,是不是要被人高看一眼?這樣的人,你不認可他,是不是有點沒道理?蕭何與他一聊,就說這人是天下俊才。劉邦一得到他的推薦,就信任他,把三軍給他。

韓信的問題不是沒有人賞識他,恰好相反,而是他脾氣太大,一般的賞識他看不上。

「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韓信所求的,不僅僅是三軍統帥,而是主君的絕對信任。

可惜當天下之勢,除了他自己當皇帝。不然怎麼可能有人真的信任他呢。這是韓信最令人感傷的地方

12樓:菜鳥李二黑

最近在讀《資治通鑑》,看了前面幾個答案,覺得都沒有抓住重點。

首先,反對題目中韓信沒有實戰經驗的說法。韓信很早就從軍了,但在拜將之前都默默無聞,因此我並不反對說他沒有戰績。

及項梁渡淮,信杖劍從之;居麾下,無所知名。項梁敗,又屬項羽,羽以為郎中;數以策干羽,羽不用。漢王之入蜀,信亡楚歸漢,未知名。

為連敖,坐當斬;其輩十三人皆已斬,次至信,信乃仰視,適見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與語,大說之,言於王

王拜以為治粟都尉,亦未之奇也。

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漢王至南鄭,諸將及士卒皆歌謳思東歸,多道亡者。信度何等已數言王,王不我用,即亡去。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

《資治通鑑》

韓信一開始從軍,在項梁手下,項梁死了,歸屬項羽。在項羽手下當郎中,類似侍衛官吧。因為屢次建議項羽不被採用,考慮到沒有發展前途,就跑路了。

投奔劉邦後,擔任倉庫管理員一類的小官。因為受牽連判了死刑,後來監斬官夏侯嬰「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並推薦給劉邦。劉邦命他當治粟都尉,糧食督察一類的小官。

不久覺得不受重用,又跑路了。接下來,蕭何追韓信,大家就都知道了。

我猜這時候蕭何是韓信的上司(未考證)。「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韓信不止一次和蕭何聊天,蕭何的反應是「至為欽敬」(柏楊先生語)。

為什麼?因為發現了個三軍統帥啊!!這樣的人,能讓他跑路了嗎?

不能!!!

再聯絡上面「數以策干羽」,說明什麼?

說明韓信是乙個有能力的人,乙個腦子裡有「硬貨」的人。加上兩次跑路的經歷,說明韓信是乙個有見識,有抱負的人。

這樣的人能不受重用,拜大將嗎?

至於後面和劉邦會面時,揭項羽老底,提出先佔三秦的策略,只不過是印證了夏侯嬰和蕭何對韓信的看法。

所以結論是,韓信是乙個有抱負,有見識,有一套治兵謀略的人,他正是要把這套東西售與帝王家。

蕭何發現了這一點。

劉邦認同了這一點。

完。最後忍不住吐個槽:

重點不是蕭何、劉邦慧眼識珠,是人家夜裡打著燈籠深怕大家看不見呢,可偏偏有人看不見。

有沒有關於高梁河之戰的具體史料記載?

喪心病狂劉老溼 新生代宋吹如此之可怕,以至於上來就否認趙光義同志驢車漂移,不禁讓我大呼刺激 咱大宋,有希望了!好了,說正經的,三十萬之數顯然不可信。漆俠先生估計,宋軍在幽州攻城戰中投入的總兵力不會超過15萬 1 曾瑞龍先生的估計也是十餘萬,但在具體人數上就不好說了。實際上由於宋朝對這事諱莫如深的緣故...

劉瑾受凌遲的記載?

安公子 瀉藥,劉瑾的下場,武宗實錄中記載為凌遲處死,行刑時間長達三日 明史卻記載為磔刑,也就是分屍,後又被梟首示眾.我個人傾向於明實錄的說法,原文如下 皆謂瑾罪大惡極反形已具當寘重典獄上命徇於市凌遲三日不必覆奏仍以招情並處決圖狀榜示天下行刑之日仇家每以一錢易一臠有得而生啖之者海內聞之莫不踴躍相賀 明...

是哪些原因導致西周時期史料記載不多,而在春秋戰國時期史料突然豐富起來

John 首先,確實存在。商周的官方史書,按理是曾經有過的。惟殷先人,有典有冊。禮記 也說 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其次,長什麼樣?記事的,大概率是,簡潔如魯 春秋經 魏 竹書紀年 也許會另外配套有如 左傳 這樣的詳細解讀版。記言的,可能是一些政令檔案選集,則流傳下來了,如 尚書 最後,為何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