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理論和實際角度,人類的焦距極限可以多長?

時間 2021-06-03 04:17:08

1樓:許飛

焦距,是光學系統中衡量光的聚集或發散的度量方式,指平行光入射時從透鏡光心到光聚集之焦點的距離。亦是照相機中,從鏡片中心到底片或CCD等成像平面的距離。具有短焦距的光學系統比長焦距的光學系統有更佳聚集光的能力。

簡單的說焦距是焦點到面鏡的中心點之間的距離。

焦距由於攝影機鏡頭的光學透鏡(lens)而形成。攝影機或放映機的金屬筒容納了一組兩邊或一邊有弧度(凸或凹)的透鏡,組成乙個綜合鏡頭。從物體不同部分射出的光線,通過鏡頭之後,聚焦在底片的乙個點上,使影像具有清晰的輪廓與真實的質感,這個點就叫焦點(focus)。

所謂焦距(focal length),正是從鏡頭之鏡片中間點到光線能清晰聚焦的那一點之間的距離。

當將攝影鏡頭調整到無限遠時,其實是乙個有名無實的焦距。在設計上,是將透鏡的主平面與底片或成像感測器的距離調整為焦距的長度,然後,遠離鏡頭的影像就能在底片或感測器上形成清晰的影像。當鏡頭要拍攝比較接近的物體時,是鏡頭的實際焦距被改變了。

焦距通常使用公釐(mm)來標示,但仍然可能看見一些使用厘公尺(cm)或英吋標示的老鏡頭。視野的大小取決於鏡頭的焦距和底片大小的比例。由於最大眾化的是35mm規格,鏡頭的視野經常是根據這種規格標示的。

對標準鏡頭(50mm)、廣角鏡頭(24mm)、望遠鏡頭(500mm)視野都是不一樣的。對數位相機上也是一樣,它們的感光器比一般傳統的35mm底片還要更小,所以相對的只要更短的焦距,就可以得到相同的影像。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望眼鏡的觀察距離:

2023年3月4日,人類宇宙觀測距離記錄再次被哈勃望遠鏡重新整理,成功捕捉到了距離地球達134億光年的GN-z11星系發出的微光。

從心理學的角度,人們是否有助人的需求?

心理學方老師 助人行為是一種親社會現象,是促進人與人之間和諧關係的行為。助人並不是一種生活中需求,而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化的過程中積累的一種處理好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潛在技能,人類有這樣的乙個特性,就是只有幫助別人,別人才會給予你幫助。這一特性在 社會心理學 這本書中,給予了很好的解答,有空可以翻著看看。...

從哲學和科學的角度看,人類追尋「我是誰,從哪來,到哪去?」這個問題的答案走到哪一步了呢?

hdy 科學好比樹,哲學好比大地。樹看不到自己的生死輪迴,而大地看到了樹的生滅又生。科學 我是我,乙個真實的生命體。來自繁衍,勉強能證明死後去輪迴了。哲學 我是本我,生命只是乙個虛幻的載體 和宇宙同源 修德祛輪迴,回歸本源。 滄海浮萍 理論真知出自於對實踐的總結,觀察那些經久存在的事物,都能得到很多...

從生理學的角度,人為什麼越長大越容易哭?

飛蛾 人是乙個感情豐富的高階動物,既有七情六慾,又有喜怒哀樂。人的一生道路從來就不會一帆風順,在前進的道路上總會遇到坎坷不平。因此,人在堅強的背後隱藏了許多辛酸困苦,這些情感一旦到了崩潰的邊緣,就會不由自主地從內心發洩出來,而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就是乙個人暗地裡傷心落淚,讓心中的憂傷和憤滿隨著淚水流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