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家和物理學家思考方式是什麼?

時間 2021-05-05 14:46:01

1樓:林光爵

從假設、如果、猜想開始。

(1)相似歸類: 這現象和哪些現象相似?可歸為一類

(2)由簡而繁: 這些相似的現象裡,有哪乙個特別易懂?拿來解釋其它的現象

(3)又猜又試: 猜某現象是A類,它有A類其它特徵嗎。若猜B類,它有B類其它特徵嗎?

(4)虛擬補缺 :解釋不來的現象,就想像另有未知的東西在干涉,由間接證據猜測未知物特徵。

(5)轉換觀點:若某人站著看到一現象,走路的人也應看到同一現象,闖紅燈的人也應看到同一現象。若不同,也要有乙個轉換觀點的方法。

若有乙個觀者看到的現象甚簡明,就拿他看到的現象轉換成我看到的。

(6)定海神針:在變動的現象中,尋找不會變化的現象。

(7)內補外延:

已知1a則1b ,已知3a則3b ,當遇到2a ,則猜2b為果。

已知1a則1b ,已知2a則2b,當遇到3a, 則猜3b為果(誤:小樣本以管窺天 )。

已知1a則1b ,已知2a則2b,當遇到3b, 則猜3a為因(誤:倒果為因) (辯:因果同生)。

以上是物理學家和數學家的共同思考法

以下是數學家不屑的思考法。

(8)動手思考:頭腦思考不出來,做個裝置觀察看看,要會動,就插電。沒有被插頭電過的稱作數學家。

2樓:喪也是一種文化

數學家:嗯……這個東西我不懂,哎,我把他轉換成已知的東西,ok我用已知的東西解決了我不會的問題。

物理學家:嗯,我不懂,不懂什麼就學什麼,多得一點也不學。

3樓:

這下面的回答看得都累...

我的感覺, 物理和數學家共同的思考方式, 就是第一性原理.

作為乙個First Principle Foundamentalist, 我把任何一門建立在第一性原理上的科學稱之為Foundamental Science.

比如說, 聽到任何乙個概念, 乙個數學家的反應就是, 定義是什麼? 如何定義自然數? 皮亞諾公理.

然後用自然數和皮亞諾公理定義加法, 定義減法, 定義整數, 再定義有理數. 這就是標準的第一性原理的思考過程: 用最少的前提, 每一步完全依賴於絕對正確的定義和證明.

物理雖然很多人說是猜的, 但是發展路徑也差不多. 如果真空中的光速對任何參考係都是定值, 那麼會引發出什麼結論? Light Clock這樣的思想實驗就出來了, 洛倫茲變換也就出來了.

當然, 物理和數學還是有區別的. 數學不需要去解釋任何現實世界的事情, 或者說, 數學的定理和結論不需要去「擬合」現實世界的實驗和現象. 但是物理就需要, 而且不允許任何乙個實驗無法被解釋.

4樓:張三

數學系的外行說下自己的邏輯思維吧。

我要做a事,嗯,好像需要先解決b,就能完成a,咦,要完成b,好像要c步驟,那我先做c,

不對,c的話,那我是不是可以用d。。。。

身邊人受不了。。你是不是忘記你最初要做什麼了?

我一臉懵逼,我沒忘啊,不是一直在做著麼。

5樓:Duc Liu

思考方式暫且不說。

我想說說數學家與物理學家的一些區別。

高中水平應該知道,氫原子的輻射光譜條數是客觀世界的乙個自然規律它是按照一定順序排列的一列數,即數列。

物理學家通過實驗找到了氫原子的輻射光譜,並且為線狀譜。

呈現出了1、3、6、10、15……的規律。(第一項從基態吸收能量躍遷到軌道2的激發態開始)

數學家要做的就是找到這個規律(數列)的通項公式。

不難知道,由觀察法可以得到該數列的通項公式是n(n﹣1)/2 n≥2

雖說這個自然規律的通項公式不難得到,但是由小見大,像Balmer公式(表示氫原子譜線波長的經驗公式)、廣義巴爾末公式(賴曼系、帕刑系等線繫)的推導似乎就考驗數學的能力了。

6樓:

高數老師在講轉化思想時候給我們講過乙個乙個笑話。

乙個數學家的房子著火了。

他找來乙個物理學家幫忙將火撲滅了。

第二天他發現房子裡的天然氣洩漏了。

他毫不猶豫地點燃了房子。

在醫院,物理學家問,你為什麼要這樣做。

數學家望著天花板平靜地說,這樣以來,問題就被轉化為乙個已經解決了的問題。

很極端哈,大家樂一下就好了,別較真哈~

7樓:「已登出」

數學其實我覺得不算科學。

算藝術。

這世上唯一一門極其嚴謹而可以運用在各個學科的藝術,它的「正確」具有鮮明的一元性。

也正是這種絕對正確的性質使它可以用於各種科學的工具。

物理上的東西可能有些匪夷所思,無法一眼看到事實。

但是只要轉化成模型,這就變成了乙個數學問題。

不需要管它原來是什麼,只要求出結果就行了,具體哪個數字的量綱也好意義也罷,這些什麼的不是我的事。我只管得出乙個結果。

唯有這個得出的結果,才是具有現實意義物理學家需要的。過程其實他並不關心。

乙個是嚴謹的美學思維,乙個是實用的現實主義藝術家和實業家的區別。

所以考物理許帶計算器,考數學不讓。

8樓:少刷手機多看書

我最大的感觸就是: 物理只是拿著數學當成一種工具, 算出的數和試驗得到的結果差不多, 就行了.

物理學家: 我不需要關心物理公式的數學上的嚴密正確性, 只要它算出的數和實驗資料大致相同, 就行了.這就是為什麼你會看到物理學家對於任何函式都敢使用微分和積分, 對於物理家來說, 任何物理公式都不是金科玉律的真理, 因為它們只不過是真實世界的近似, 牛頓力學第二法則是描述運動的粗糙近似, 因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可以更加精確的描述運動, 但就算是相對論也不一定多麼精確, 未來可能會有比相對論更精確的物理定律.

再比如說: 引力一定就是和距離的平方嚴格成反比嗎? 不見得.

但對於數學家來說, 推導出來的定理一定是真理, 數學定理完美的刻畫了世界, 沒有一點瑕疵.最後舉個例子, 乙個織女星系的數學家和地球上的數學家會發現他們的定理一模一樣, 但是織女星系的物理學家和地球上的物理學家得到的物理學定理, 可能就不太一樣了. (你可以認為愚蠢的織女星人只研究出了牛頓第二定律, 而聰明的地球人卻掌握了狹義相對論)

9樓:Dirac

物理的:先看看別人的研究成果,再建個模,抓住主要矛盾,什麼地方近似,如何近似很關鍵。

數學的:直接演繹,要得到什麼所以接下來要求什麼。寫的時候歸納,由什麼可以推出什麼。

10樓:solosenor

A,B 相距8m,A 的速度2m/s,B的速度1m/s 。問A追上B共走了多遠?

物理:V 相對=1m/s 。L =tv 。t= 8s 則,s= 2*8=16 m.

數學:A走了8m,B走了4m,此時相距4m.

A走了4m,B走了2m,此時相距2m.

A走了2m,B走了1m,此時相距1m.

A走了1m,B走了1/2m,此時相距1/2m.

S= 8+4+2+1+1/2+1/4+丶丶丶=16 m。

11樓:「已登出」

數學推導是非常嚴密的邏輯推理,由一塊磚構建乙個龐大的摩天大樓,但即使這樣依然產生了數學危機。物理就差遠了,模型和實驗資料是混的,物理的推導不一定全是靠邏輯,有時推導前幾步是數學,但突然就換成了客觀事實或實驗資料,對於習慣邏輯嚴密推理的人來說很痛苦。

12樓:滾雪球

對於數學家的思維我的確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了解過,不過對於物理從業者,這思維的確跟常人差別挺大的。

我現在正在學習的是屬於物理的工科專業,與材料、機械等早已不屬於物理的專業不同,我們可以說仍然還在物理系的範疇內,不過更著重於實驗實踐,而且獲得的是工科學位。(不過我本科是理科物理系的)

前邊鋪墊了這麼多,我想說的事情很短。是乙個真實的事情,幾個月前剛發生的。

全組同學第一反應不是跟著感嘆,而是幾乎所有人在第一時間都發現了同乙個問題:你少算了兩天的閏年!

回家用家母訴說此事,家母表示,太較真了吧,誰閒的沒事往這想。

13樓:茫然又一歲

物理學家研究的目的是所有的理論最終都能統一在同乙個理論體系內,而數學家的理論卻不斷的在向各個方向發散,二者就像生物學家和化學家一樣

14樓:zhuhongrui

看過乙個笑話

一名物理學家一名數學家一名天文學家坐火車經過蘇格蘭某地看到乙隻黑色的羊.

天文學家說:在蘇格蘭羊是黑色的.

物理學家說:在蘇格蘭某地有乙隻黑羊.

數學家說:在蘇格蘭的某一地區有乙隻羊至少有一半是黑色的.

15樓:

說一說自己的見解

物理學家主要是定性分析,跳躍於各種數學框架之中,主要思考不在於框架內的推導,而在於用物理圖景進行定性分析,最後再想著怎麼匹配上個數學框架(或者乾脆不想,等碰巧發現,反正數學框架只是對某一物理圖景的編碼方式,乙個好的數學框架也就是你記憶圖景的某個情況更高效一些,但對於要跳躍於不同框架之間,圖景經常發生變化的物理思考是沒什麼幫助的)。

我覺得最能體現這一點的是流體力學這樣的學科,可以有各種各樣一堆假設,思考全靠物理圖景本身,你基本沒什麼通用的辦法,在這裡沒有什麼人會迷信數學。

相比之下某些過於迷信數學的領域物理圖景已經很玄乎了。

物理圖景本身是靠對現實觀察出來的,如果是你現實中基本觀察不到的,也就形成不了對那個東西的經驗,思考時圖景也基本是空的沒法思考。

有時候,我們研究著研究著,會發現我們看到的幾種不同的現象背後可能是相同的物理圖景,只不過這是同乙個圖景的不同部位。

比如看似神秘而陌生的電磁現象其實和流體現象很接近,電磁學在創立之處搬運了很多流體力學裡的概念。但是我們最初接觸電磁學,看到的都是些閃電雷劈之類的現象,誰能意識到這其實是流體力學的某個肢體?

物理學經常會把看似無關的現象歸約為相同的物理圖景。

忽略不同現象之間看似巨大的差異,只要抽象的物理圖景相同就可以。

而數學的審美是另一套東西。數學有數學的圖景,通常我思考時的感覺是:我發現某種東西可以看為另一種東西,於是可以用第二種的方法來研究第一種東西。

如果因為什麼原因第二種東西獲得進展,就會順帶導致第一種東西獲得進展。

就這樣建立不同數學領域間的聯絡,每當乙個領域有進展時會同時牽動其他一堆領域進展。

有時某兩者之間的共同點太常見了,比起去給他們建立聯絡,不如乾脆把他們的共同點抽象成一種新的數學結構,其他情況都是這個抽象結構的某種具體表現方式。

總結一下,物理是對物理現象進行抽象,數學是對數學結構進行抽象。

其實雙方都是在做抽象,只是因為各自學科裡研究的「實體」不同,於是抽象的物件不同。

我們為什麼要抽象?因為希望乙個東西上的經驗能挪用到另乙個東西上,而抽象的東西上的經驗可以應用到所有具體的東西上。

威騰究竟是數學家還是物理學家?

Witten是個物理工作者更恰當。他學生時代是跟gross 做qcd,他大N展開的工作是這方面的經典。接著做二維孤子系統s矩陣精確計算,這時候還能感覺他研究工作比較稚嫩,相比較後來的工作,文章也短,系統性相對欠缺點,有些文章還是修補跟蹤別人的工作。接著做反常相關的工作!他這些工作應該都是純物理的吧!...

物理學家和物理老師的區別是什麼?

這麼說吧,很多物理老師都曾有著成為物理學家的夢,但是或許因為現實的原因,或是因為發現自己不適合科研才成為了專職的物理老師,期望著自己的學生可以屠龍。 周博士 舞台上的拳擊手和真實世界裡面的格鬥高手的區別。軍營裡面練習打靶的士兵和真實戰爭中狙擊手的區別。物理學家是解決真實問題的,物理老師至少在教學的時...

哲學家 數學家 物理學家一類的學者如果因為車禍或者摔倒等原因造成了腦損傷還能夠擁有學術研究的資質嗎?

Dirac 孩子心理健康是最重要的,職業選擇其實比較看個人興趣了。另外,盡量心態上不要讓孩子感覺出你的變化。做到父母家庭是孩子永遠的支援。 Naressi 很遺憾看到這樣的訊息,祝好。我非常非常確定,我看到過TED演講過的一位女科學家,她是出了車禍後,智力受損,但是仍然做出來了很多成績。但是我沒有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