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半球和北半球看到的星空一樣嗎?

時間 2021-05-29 22:44:53

1樓:小夜

完全不同。全天星空就好像地球上各大洲各大洋一樣。北半球輕鬆看到的大熊座仙后座,在南極看不到。南半球容易看到的船底座杜鵑座,北極看不到。

2樓:

不同緯度地區看到的星空都不相同,以北極星為例,北半球看到的北極星高度約等於當地緯度,而南半球看不到北極星。

北斗七星裡,搖光在天球座標系裡最靠南(赤緯+49°33'57.3"),天樞在天球座標系裡最靠北(赤緯+61°39'50.3"),所以在南半球能看到天樞的最高緯度大約是 90° - 61° = 29°,能看到搖光的最高緯度大約是 90° - 49° = 41°。

也就是說,29°S 以北的地區在合適的時候都有可能看到完整的北斗七星,29°S 到 41°S 的地區有機會看到北斗七星的一部分,41°S 以南的地區完全不可能看到北斗七星。

南北半球的高緯度地區看到的星空差異會非常大,比如南半球常見的半人馬座(三體人老家)、船底座、船帆座、船尾座、南十字座等等,在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都看不到,反過來,北半球常見的大熊座、仙王座、仙后座等等,在南半球也難以得見全貌。

另外,南半球有肉眼可見的大小麥哲倫星雲,非常漂亮。

3樓:尞祡

."恆顯圈"與"恆隱圈"

地球上不同緯度的地區,所能看到的星座是不一樣的。對於某一地點,有些星座是永遠也看不到的;反過來呢,有些星座在那兒一年四季都看得見。對於乙個地方來說,到底哪些星座能看到,哪些星座看不到呢?

這裡有乙個小竅門,假設乙個地點的緯度是φ,那麼赤緯小於-(90°-φ)的天體在這裡就永遠看不到。反之,凡是赤緯大於(90°-φ)的天體,在這裡就總能看到。 因此,在天文學上,赤緯(90°-φ)稱為這一地區的"恆顯圈",而赤緯-(90°-φ)叫做該地區的"恆隱圈"。

比如在北京,赤緯50°就是北京地區的"恆顯圈",位於赤緯50°以上的星星老是在天上,永遠也不會落到地平線下面去。而赤緯-50°叫做北京地區的"恆隱圈",位於赤緯-50°以南的星星在北京就永遠也看不到。

而在赤道上(緯度為0°),即使赤緯是+90°和-90°的天體也能看到。 也就是說,赤道上沒有"恆隱圈",在赤道上各個位置的天體都看得見。反之,在地球的南北兩極,則始終只能看到半個天空,另一半天空永遠看不到,這兩處擁有地球上最大的"恆隱圈"。

北斗七星,在南半球的低緯度地區是可見的。中高緯度就不行了。

為什麼南半球的季節和北半球的季節相反?

Joooooel Bo 準確的來說,根本原因是因為地球的赤道 南北半球的界線 對於地 日的公轉軌道水平面來說是斜的!所以季節 也就是溫度 不是由地球公轉離太陽的距離遠近決定的,而是由太陽直射的地點決定的。太陽直射的地點當然是最熱的,所以與太陽直射點同一緯度的地點溫度都是最熱且相同的 忽略地貌和環境因...

和北半球相比,生活在南半球有哪些不同感受?

Kevin Lee 季節與北半球相反是最明顯的。這就導致有時候回國需要路上準備特別多的衣服。比如夏天的澳洲,氣溫30 如果此時回國 山東 氣溫 10 溫差40 另外,南半球沒幾個國家,強國更少,因此 南半球第一 比較容易拿到。比如雪梨塔貌似就是南半球最高。所以某錘手機應該來爭當南半球第一! 伊卡魯斯...

我們看到的地質面貌和古人看到的一樣嗎?人類活動對地質面貌的影響有多大?

人類的直接活動是不太可能改變地質面貌的,至少沒動機是不可能的 地質面貌是板塊運動等內部能量活動與長期外力 風力 水力等 導致的磨損與沉積所致。就算是人類修造了京杭大運河,從南方往北方運送物資,後來還是受到了基本地質特徵北高南低的影響,使得運河淤積泥沙。在人類的直接活動方面,現代科技就厲害了,掃平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