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到的地質面貌和古人看到的一樣嗎?人類活動對地質面貌的影響有多大?

時間 2021-05-06 16:13:59

1樓:

人類的直接活動是不太可能改變地質面貌的,至少沒動機是不可能的……地質面貌是板塊運動等內部能量活動與長期外力(風力、水力等)導致的磨損與沉積所致。就算是人類修造了京杭大運河,從南方往北方運送物資,後來還是受到了基本地質特徵北高南低的影響,使得運河淤積泥沙。

在人類的直接活動方面,現代科技就厲害了,掃平一座丘陵,在平原挖個大天坑,是有可能的。但是,沒有社會的動機(利益、科研),基本上不會去做,就算古代人吃飽了撐的,也是義務破壞地質環境,只要堅持個上千年,很多大型地質外貌,也會遭到人為破壞。但是人類以直接活動改變地質外貌最厲害的技術還是核技術,甚至可能直接毀掉整顆地球。

另外,人類的間接活動,也可以製造一些改造地質面貌的結果。但是是有限制的,比如黃土高坡就是典型,人類通過破壞植被,導致了水土流失與氣候變化,不僅造成了黃土高坡的地質外貌,另外,也通過造成黃河淤積泥沙、改道等影響了下游的地質外貌,但是總體上影響不是特別大。

總之,人類的直接活動與間接活動只能對地質外貌進行一些小規模的改動,類似與風力、水力對地質外貌的改動。但是有一項技術,讓人類這方面的技能值爆表,那就是核彈。

2樓:

下面這個例子是去陽山碑材進行地理新生研討課實習的時候老師跟我們說的。

這裡發生過印支運動及在它其後的燕山運動,由於這兩次造山運動使底層受到擠壓,原來的海底是平的,由於受到水平擠壓,地殼抬公升,露出水面,形成山。南京附近的幾座山都是在這兩次造山運動之間形成的。形成後,地面凹凸不平,任何物質露出地表,風吹日曬雨淋,會有生物,這些後生的風雨作用力及生物得到作用就會使高山上的石頭破碎,向低平的地方移動。

比如我們現在這個地方陽山,它也不會一直存在,因為有這些作用。假如這個情況一直延續下去,再過若干年,這裡還會變成平地。變成平地之後,這塊就會有個水平面,這個水平面叫夷平面。

海洋,造山運動,隆起,形成山,風化作用,被剝蝕,再驅平,這個平面就是夷平面。

可以看出,隨著時間推移,(如果這一塊地殼不抬公升)山會被削平的。此外,還有人為因素。如下圖:

3樓:小站

文學的角度回答就是,滄海桑田。

哲學的角度回答就是,時過境遷。

童話的角度回答就是,愚公移山、精衛填海。

心理學的角度回答就是,天翻地覆。

地質學的角度回答就是,構造運動、岩漿活動、沉積活動 。。。

4樓:

大家說的夠好了,來打個醬油吧。

巫山雲雨之後就是滄海桑田,於地球,於人都是一樣,就是哲學上講的人不可能踏進同一條河流。

其實對古人來說,是龐貝城嗎?

對於今人來說,是南海島礁嗎?

5樓:

那肯定啊,人類活動:開礦挖(炸)山,截流灌溉,開闢荒地,填海造地,擴建城市....太多太多了,雖然人類對於大自然仍然很渺小,但是水滴石穿啊!

要相信人多力量大!人民群眾的力量是偉大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地大每年都要組織學生去周口店實習,乙個月爬山涉水看地質露頭,地層出露,構造現象等等,然而周口店那邊還在開山挖煤(記不清了?),當時我們去看乙個構造石香腸的時候,只有一公尺寬的路,旁邊就是開山造成的懸崖,老師嘆息,再過兩年,這個露頭就看不了了,眼看馬上就要被礦業公司挖掉了。

色弱看到的顏色是怎麼樣的?我們怎麼看到色弱看到的顏色?

liamlu 色弱來親自回答一下。我輕微色弱,高中生物課之前從來不知道自己是色弱,都怪那頭鹿!但我本人並未感覺有任何不適,好像小的時候視力在同齡人中稍微偏下,但肯定也是能看到5.2的。大概,主要是我辨別東西的能力有點差,比如地裡面有只兔子,別人都在說,我沒看到。或者一堆亂糟糟的東西裡面,我很難找到我...

如果人眼能看到所有波長的電磁波,我們看到的世界會是怎樣的?

逆鱗 首先,這也分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將整個可見光譜對映到電磁波譜中,然而結果就是可見光只能分到很小一部分 也就是一種顏色,那麼你看到的世界將變得全是單色 濾去你原先看不見的那些之外的 那麼物體只會有輪廓 經過某些會被反射折射的波比如微波會被金屬反射 而沒有顏色 大部分連輪廓也不會出現,天知道你是怎麼...

無光的地方我們看到的是什麼?無聲的地方我們聽到的是什麼?

SCP 擬鳥鳳蝶 黑暗的時候我偶爾會整個視野變綠再變紫再變綠這樣迴圈,白天有時候會出現淺色的動態分形圖,這些東西都是仔細看就沒了,不仔細看它又來了。安靜環境有時候會聽見持續的難以描述的蜂鳴聲,跟耳鳴又不太一樣。我以前一直很害怕這些東西,越怕它越出現。後來想通了,因為不論是視覺聽覺還是嗅覺觸覺,它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