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是否存在作者的個人情緒和偏見,或者存在被後人改編的可能?

時間 2021-05-11 21:25:06

1樓:吃 山不高

現在的《史記》比司馬遷那時候的《史記》字數居然多了不少,這肯定被後人改編過。比如漢武帝的《漢武本紀》這個就是拼湊版的,原來的已經失傳了。

司馬遷也是個人,肯定有個人的情緒,只不過他是創歷史的先河,他已經以盡可能比較公正的態度去對待這個歷史。比如陳勝,他起兵不過才半年就死了,把他列入了本紀,漢書的作者就不能理解司馬遷。

還有他寫遊俠列傳刺客列傳,這都是破天荒的,以前的都喜歡寫王侯將相,對於這種小人物最多只是稍微描寫一下,他卻專門開兩個列傳給他們。

總而言之司馬遷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史學家,他寫的可能有一定的情緒或者偏見,還有就是他收集了部分史料不正確,但不影響他的偉大。

2樓:旭烈兀

《史記》當然存在很多的問題,但還不至於說」看史記去了解歷史有點不準確「。

《史記》當中最大的乙個bug就是商王的稱號。

商王的稱號始終是」王「,而不是」帝「。

但由於到了秦漢之際基本所有人都已弄不明白上古時代商周尊號的區別,比如說「帝乙」,司馬遷想當然的以為第乙個字「帝」所指代的是商王乙的尊號。但他又不明白為什麼殷商時期天子稱「帝「而周天子卻稱」王「。

所以只能胡亂猜,所以就有了

於是周武王為天子,其後世貶帝號,號為王。

但其實我也挺不能理解為什麼司馬遷會這麼寫,因為在《商君書》和《周禮》裡就曾經寫過關於上古夏商周天子尊號的事情。

「三代不同禮而王。」《商君書 · 更法》

「惟王建國。」《周禮 · 王官》(案:干寶注」王,天子之號,三代所稱也。「)

至於」帝「這個稱謂,確實有這個稱謂。但指代的並不是天子。在商代,只有商王稱呼自己爹和稱呼天神才會用」帝「,其餘的一概不用。

你能在甲骨文卜辭中看到帝乙、帝辛、帝甲,但你絕對看不到」帝庚「。

也就是說,在殷商時期,」帝「這個字更多的是用在區分殷商宗室的嫡庶之別。

我覺得這應該是我能發現的唯一乙個可能帶有個人情緒的偏見,因為更早的文獻裡曾經解釋過天子稱號的問題。

《史記》有再多的錯誤也絲毫不能影響《史記》是一部偉大的史書。

至於所謂的」不準確「,你可以選擇在讀完《史記》之後再去看各代史學家對於《史記》的校注。

讀歷史書,其餘的都可以或多或少的略過去,但唯獨要讀完以及做精讀的是《史記》。(呂思勉先生說過的,想碰瓷的找他,別找我。)

《明朝那些事兒》是不是有作者的個人情感夾雜?

喜歡吃小蛋糕的晚 明朝那些事兒 明粉的 新聞聯播 老實說石悅的水平並不高,尤其是評價努爾哈赤那段,幾乎等同於網路上罵街,也可見他水平,也就是乙個低端網路噴子 明事 其實就是用大白話,把清朝修的 明史 給翻譯了一遍,然後把清修 明史 裡說明朝好的,都留下,再仔細渲染,大吹特吹一番,關於壞的,就裝看不見...

如何不受個人情緒影響,客觀的看待世界?

火星撞地球 情緒和行為本來就是相輔相成的,情緒影響著我們的行動,行動同時也反作用於情緒,所以如果要講情緒和行動完全分割那也是不可能的。讓你趕快行動起來的方法可能只有改善自己的情緒啦!擁有良好的心態和情緒才能讓你的行動積極起來。所以,先從改善自己的情緒開始吧! 多可愛 多看看哲學類書籍 看看那些哲學原...

「憤怒」的情緒是否有存在的意義?

黃弄 憤怒很重要,當你感覺到自己的邊界受到侵犯利益受到損害的時候,你全身的力量都被激發出來去激烈的反抗侵害捍衛自己 假如你的祖先在這個時候還無動於衷不緊不慢的,我想他們早就被吃掉了吧 現代社會在於人與人之間的情況會複雜很多,而且解決的方式也不一定需要立即暴起反抗 所以憤怒只是提醒我們,你被人欺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