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牛的科學家晚年卻痴迷於宗教等類似神秘玄幻的領域,牛頓 錢學森,貌似愛因斯坦也是?

時間 2021-05-08 21:09:15

1樓:閃楚人

在科學領域,大牛之所以是大牛,就因為他們不是科學主義者。在科學之外,他們還有別的興趣。

現在應試教育培養出來的理工男,我看至少90%以上都成了科學主義者。這些人做個996的碼農之類的工作還行,想獲得頂級創新能力,我看夠嗆。

2樓:

有人說,科學的盡頭是…… 。不過,這個世界確實很神秘,比如,我們知道有一組物理學規律在支配著我們這個世界的執行,你可以認為物理學規律就是上帝,它創造了這個世界。然而,物理學規律它本身又是誰創造的呢?

它是如何產生的呢?無解。

3樓:想飛的豬

有人向愛因斯坦請教他關於宗教的觀點:

1.您認為「科學真理」與「宗教真理」的出發點截然不同嗎?

愛因斯坦:給「科學真理」這一概念賦予乙個清晰的定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真理」一詞具有不同的含義,這要看它是涉及乙個經驗事實、乙個數學定理,還是乙個自然科學理論。

而就「宗教真理」這一概念而言,我根本無法想象出任何清晰的內涵來。

2.兩者是互相推動的關係嗎?也就是說,科學發現能夠改善宗教信仰、排除迷信,是因為宗教情感可以給科學發現以推動作用嗎?

愛因斯坦:科學研究科研通過鼓勵因果思維和提供全域性視野而削弱迷信的影響。我深信,所有細緻的科學研究工作都基於一種類似於宗教情感的、對理性或世界本身可認知性的熱誠信念。

3.教授先生持有何種「上帝」觀?

愛因斯坦:那種根深蒂固的信念,認為可認知的世界是超級理性的表現,就是我對上帝的理解。用通俗的方式來表述,可以稱之為「泛神論」(斯賓諾莎)

4.教授先生如何看待「救世主」?

愛因斯坦:我只能從歷史學和心理學的角度看待宗教傳統,除此之外,我與之毫無關係。

4樓:甜士多啤梨

貼乙個我在其他回答下的答案。

中中國人大部分都不是信徒,我也不是,但是以我對周圍宗教信仰者的理解,宗教信徒分為兩類,一種是懂得科學是什麼,了解科學方法。我接觸的國外一些科研工作人員也有這種問題。

另外一種是純粹為傳播信仰的。第二類不用說了,沒什麼好辯論的。我這裡想說一下懂科學的人為什麼也會有這種問題?

這其實是認知論的分歧,最早開始於中世紀的經驗主義empiricism和經院主義scholasticism辯論。

科學依賴於經驗主義,它的基本理論是所有知識都來自於感官,實驗。科學的目標是為了解釋和觀察和理解所觀察到的東西。對科學家來說,他的結論更有效是因為結論已經被觀察,測試,並且結果可重複,這是一種歸納推理。

神學的假設是所有東西都由更高的權利預先設計,在神學中,通常認為我們在辨別上帝已經揭示的東西。所以很多情況下,神學的任務就變成了對上帝本性,品格和本質等評估。

如果這種評估的起點來自於不可考證的宗教文字,我只能說打擾了。。 當這樣做的時候,就會對科學的經驗主義造成影響。這也不是那些懂科學的人做的事。

如果這種評估的起點來自於科學的經驗主義結果,以已經發現的結果來批評修改宗教文字,從而不斷修正人類對上帝的理解,這其實也算是一門科學,叫做文字批評Textual criticism。

相信那些科學家做的是後者,我們發現了自然定律,但是這個自然定律到底是不是神設計的呢?神是不是人格化的呢?有沒有可能通過理解神來理解更多的定律,更了解世界?

那麼多定律是不是巧合?科學的盡頭是不是通過研究神來認識世界?

誰也不知道。

PS。瑟瑟發抖,我不是信徒,這是和國外同事聊天的結果。

5樓:垃圾本

因為有神論者沒有理論依據。所以借科學家之口說出有神,這樣在最偉大的科學家面前,無神論口中的科學就不堪一擊。簡單的話來說就是,編故事誰不會,我還能說,釋迦摩尼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呢。

6樓:x東東槍k

這些歷史話語都是後人的闡述,我們大多數,或者說幾乎所有人都不會知道那個時代的幾位偉人到底在幹什麼。我們聽到的「煉金術」「宗教」這些詞彙,就像我們現在口中所說的「玄學」「神棍」一般摒棄。但是真實情況又是怎樣?

你們口中的「玄學」真的如你們腦海中想的那樣不堪?他們研究的「煉金術」真的就是你以為的「煉金術」?

你們不會懂的。永遠都不會懂的。你們只會沉浸在自己給自己的「科學理性」的光環裡面自以為是、有恃無恐的看待世界上的一切。

7樓:

牛頓在寫完《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之後曾陷入沉思:我已經看清了這個世界的規律,但是這世界為什麼如此有規律呢?

牛頓研究了半輩子科學,半輩子神學。他想解開這背後的終極秘密。

以上當然是我杜撰的,牛頓真的有沒有問過自己那個問題我哪曉得。題主權當故事來看,或許可以解惑。

8樓:小周

愛因斯坦晚年都在研究量子力學,而量子力學哲學的一些思想和表現,與宗教和神學有一定的共通之處,所以他的研究自然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了宗教和神學。很多時候,他是為了駁倒我們所謂的唯心思想而在努力。

其實,很多科學家、哲學家努力了一輩子,結果發現自己這麼多年的領悟和成果,竟然都已經被前人總結過了,轉而研究起神學和宗教學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在他們眼裡,神學和宗教學是一本本厚厚的筆記本。

9樓:閃閃的紅星

你說是「晚年」才開始?其實我想說,這種「意識」貫穿著他們的每一次「發現」,每一次「靈魂出竅」,到了晚年只是做了乙個總結,千萬不要覺得是「晚年」才有這麼一出的啊。愛因斯坦十幾歲的時候就已經質疑「猶太教」了啊,後來又質疑了所有的「人格化」的「神」。

這絕對不是到了「晚年」才抖一機靈。

其實我覺得他們不是沉浸於「宗教」,因為「宗教」往往是加入許多「個人色彩」和「主觀意志」的。這是一種偉大的「感知力」,你從這種偉大的力量裡面能夠感受到自己的博大,同時也能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十分神秘,吸引人,讓你沉醉其中,難以自拔。可以說,這就是真正的「科學」,只是不是普通意義上我們證實了的「科學」,所以人類會覺得「沒有安全感」「玄」。

但是這恰恰是最大的「安全感」,「科技」給不了的「安全感」和「歸屬感」。別忘了,科學家也是「人」,不是靠著「理性」就能成為「坦爺」。

科學家在「發現」的過程中其實經歷了一場「感性」的變革,但是因為這些「感性」的部分我們沒辦法知曉,所以我們一直覺得科學就是「公式」和「結論」。

就像是探險家走進了乙個神秘的森林,因為怕迷路,所以沿路做了標記,這樣好原路返回。這些「標記」串在一起就像是我們的「公式」和「結論」,實際上這大自然哪有什麼「公式」?哪有什麼「結論」?

這些都是「人們」怕「迷路」所做的「標識」罷了。但是在「探險」的過程中,探險家感受到了一股強大的力量,這種力量深深的吸引著他,讓他差點忘記做「標記」,差點就回不去了。(這種神奇的力量就是「感知力」)

我們往往對我們「獲益」的東西深信不疑,就比如說「科技」。

但是,往往有一些人,天姿過人,他們「獲益」的東西就遠不只是我們能看見的「科技」。他們往往能透過現象看本質,發現「科學」的本來樣子。

可以說我們還在感嘆他們的「發現」深奧偉大的時候,其實他們早已感嘆「真正偉大的東西」了。

我們覺得推理出來的結論就是「科學」,實際上,這只是乙個被「人類」給貼上標籤的「作品」,科學,往往更加神秘和迷人。我們看到的是公式,他們「看到的」卻是一種奇妙的心靈體驗。

所以,不要覺得看見的,被證實的就是「科學」,那只是「o」(具有神秘色彩的力量)透出一點風聲逗我們玩玩罷了,永遠不要說自己有多了解科學,說出來,「o」肯定笑了。

我們只是「科學」的搬運工,並不是我們創造的「科學」,但往往是「發現」越多,「未知」就越多。這種「未知」,不是空洞的,而是偉大而又神秘的。

當你得益於這種力量帶來的巨大的衝擊和滿足的時候,那你很有可能成為又乙個偉大的人。

比如說,坦爺。

其實,哲學,藝術,科學,本就是一棵樹上的葉子。愚蠢的人類非要把他們分開來看,結果「科學」狹隘了,「藝術」狹隘了,「哲學」也苟延殘喘了。

10樓:秦白

有這樣一種說法,天文學的盡頭是物理學,物理學的盡頭是數學,數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神學。若是乙個人在自己的領域登峰造極總會觸控到哲學的境界,在哲學中走一回,就發現神學並非在愚昧的那一邊。

為什麼覺得學物理做科學家是件很牛逼的事情?

Politics is for the present,but an equation is for eternity.Albert Einstein 政治是為了當下,但方程卻是永恆的。阿爾伯特 愛因斯坦 為什麼一顆鑽石可以比一輛豪車更加昂貴?因為鑽石恆久遠。 yuki nagato 做物理已經很窮...

宇宙是立體的,為什麼科學家探索宇宙的方向卻只是朝著前後左右呢?

如果針對題主所專指的方向的話,我的回答是 太陽系的 上 與 下 是未知的 甚至被否認的 探索 上下 遠不如 前後 有意義。而且在我的印象裡,人類實際發射的探索衛星就四個,旅行者1號2號,還有另外乙個系列的哥倆,人類對宇宙的探索還在最初的起步階段,先向一知半解的領域探索才是在進步上最實際的探索方式。如...

為什麼科學家對外星生命的標準很侷限化?

謝風雷 這些問題,科學界當然是有過相應的研究的。我以前也一直抱有相同的以為,為什麼必須要有合適的溫度,為什麼要必須有水,等等,甚至我一度覺得我比那些科學界要聰明,但現在我不會這麼想了。同乙個宇宙,基本的物理規則,物質性質總是一樣的,不同的元素有不同的性質,不是所有的元素都適合構成生命體,或者說,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