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我用聰明杯衝咖啡什麼味道也喝不出來

時間 2021-06-07 11:34:03

1樓:蛋蛋IN北京

一、我在家也很經常使用聰明杯,您的水粉比1:15~17我覺得都可以,到1:20就太大了~可以放棄這這個粉水比。

二、聰明杯的浸泡式萃取,和杯測的方式是很接近的。如果您的磨度沒有問題,我建議你靜置(你說的悶蒸吧?)可以延長到四~五分鐘。

如果你注完水之後有拿東西進行攪拌,你可以在二分鐘把水放出來。

三、以上如果還是不行,你可以帶回去店裡請店員幫你用你買的豆子煮一回嚐嚐。

以上~《萃取和品鑑在咖啡裡是可以系統學習的》

2樓:昨天的Barista

我覺得問題有可能出在研磨度上。

我也是用Encore的磨豆機,慣用研磨度是13-14,16可能有點粗。如果用聰明杯,在沒有攪拌的情況下,萃取率可能有點低。

我個人覺得粉水比1:14-1:15蠻穩定的,建議不用將粉水比定得太高,1:20的話,中淺烘培的豆子會很淡。

建議答主固定水溫、衝煮方式、1:15的粉水比,然後衝一杯16研磨度和13研磨度的做比較,看看是不是研磨度的影響,再作調整。

3樓:Peter Tam

你給出的資料,只有研磨粗細不清楚。咖啡磨的刻度值不能確定粗細。

一般來說,滴濾咖啡的製作沒那麼複雜,也不至於完全做不出咖啡味(什麼是咖啡味)。這種情況我懷疑你買到手的豆子與店裡用的豆子不是同乙個。

可以考慮帶一部分豆子到店裡,讓店裡人給你做一杯嚐嚐。

4樓:flamedust

首先磨粉、水溫和水粉比應該都沒有什麼明顯問題。

有可能造成風味不同的原因我覺得可能會是以下兩種:

第一:萃取方式

店裡應該用的是手沖的濾沖式萃取方式。

聰明杯主要是前期浸泡式萃取,後期濾沖式,而且這個濾衝和手沖的濾衝也是不一樣的,粉層結構完全不同。

兩種萃取方式的不同會造成風味表現不同。

第二:萃取時間

我不明白你說的悶蒸兩分鐘是什麼意思。

首先我認為悶蒸是手沖才需要用的,聰明杯完全不用。

悶蒸是先在咖啡粉中注入少量的水,讓粉與這少量的水結合排氣,同時在粉與粉之間形成均勻的微小通道。核心在均勻二字,因為不均勻的粉層可能讓手沖時注的水集中往某個「通道」下去,通道以外的咖啡粉就萃取不到了。

而聰明杯的萃取方式完全和手沖不同,也沒有所謂的「粉層」,何必要悶蒸?

而且你說的悶蒸兩分鐘,卻沒有說浸泡時間,這感覺有點不合理。

如果是表達錯誤,你沒有進行悶蒸,其實是加了所有水,浸泡了兩分鐘就直接下水了,那應該是這個浸泡時間太短的問題。對聰明杯來說,一般來說有攪拌的話浸泡三分鐘,沒有攪拌的話浸泡5分鐘比較合理。

第一次用聰明杯做手沖咖啡,買的深烘,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嘛

蛋蛋IN北京 研磨的稍微粗一點,把水溫降低,大約84 86度,粉水比1 16,注完水後把蓋子蓋上,4分鐘放出咖啡液。你只要注意時間,選擇乙個時間流出來的咖啡液,你覺得最好喝的就行。當然了,前提是你購買的咖啡豆好喝。 Celesta 主要是可以學習怎麼使用聰明杯。注意聰明杯是以浸泡萃取為主。調整研磨顆...

用V60製作手沖咖啡的時候,手沖完成後濾杯裡的咖啡粉壁是什麼形狀是比較理想的狀態呢?

司徒子 我今天磨了個極粗的瑰夏 出來了超級無敵平整的粉,瞬間感覺一片舒坦 千萬別這麼磨,出品跟星巴克加了3份水的美式那麼淡,但是的確有甜味而且不酸 小妮NONO 衝出來渦好看的一定很好喝,但是衝出來渦難看的也不一定難喝。所以也不要一味追求手法,手沖本來就是一件愉悅身心的事情,越去糾結反而衝不出好喝的...

求解,為什麼手沖咖啡要濾紙要貼合濾杯?

河馬 習慣而已,以前的質量差的濾紙或者原木濾紙你不燙它基本上都有紙味,燙了就盡可能全貼合嘛。肋骨不是為了有空氣上下流通,kono也沒有虹吸效應這一說法。不提前潤濕濾紙來沖會出現,濾紙會吸取掉一部分最開始的咖啡液,使得整體風味更加平緩,用較低溫的水來潤濕濾紙會使得濾紙的下水速度略微減慢,所以你可以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