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翻譯文章是否多少都會有「這是篇翻譯文章」的感覺?

時間 2021-05-30 22:35:02

1樓:

目前 @曹夢迪 排名第一的答案已經比較明確了(那個笑話簡直是隱晦炫耀哈哈~),學渣就補充點個人淺見吧,還望能拋磚引玉~

開宗明義:這取決於譯者的對兩種語言的掌握水平和翻譯技巧。

嚴格來說,一篇翻譯文章很難做到100%沒有」翻譯腔「,但是語言水平,翻譯技巧高超,經驗豐富的譯者確實更能做到將文字譯得如同用母語寫就一般。

至於如何訓練,我想除了加強對語言的熟悉度以外,不斷積累翻譯經驗,學習翻譯理論,也是非常重要的。

@曹夢迪所說「一篇文字的作用大致有三種:述實、達意、傳情。」 這讓我想到,Katharina Reiss的功能翻譯理論:按主題交際功能將文字劃分為:

資訊型文字(informative Texte):它以傳遞資訊為目的,包括訊息,知識和事實。這類文字的特點是以傳遞資訊為目的,坐著的態度中立,紀實性強,語言求實;如商務信函等。

對應翻譯原則:以傳達資訊為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忽略源文格式。

使役性文字(operative Texte):它以引導受眾行為和態度立場為目的,突出號召鼓動性,文字特點是作者的立場鮮明,語言具有激情,句式豐富。對應翻譯原則:

要喚起受眾興趣或引發坐著所期望的行動。目的語受眾的社會文化特點對譯文的內容和形式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表現性文字(expressive Texte):以用文學藝術表現手法達到感染受眾和娛樂消遣為目的,文字中的敘述、描寫和抒情相互交融,表達生動,語彙豐富,富有感染力。對應翻譯原則:

先關注的是美學效果,」力圖塑造相似的文體效果「,打動讀者,對譯本內容和格式都有要求。

(以上理論部分摘自《新德漢翻譯教程》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樓:禿頭兔子精

從語言學角度看,全球二百多種語言各有各的語法特點。尤其是漢語,語法體系與西方語言有巨大差別(馬建忠的《馬氏文通》借鑑了西方的語法體系來分析漢語,結果出現很多問題)。以英語為例。

英語說明文中習慣使用從句來造長難句,漢語翻譯時為了保證準確性,也會翻譯成長難句,但是中中國人在用漢語寫文章的時候是不習慣用長句的。所以,在看由外文翻譯過來的作品尤其是說明文時會有翻譯感,這是不同的語法體系語法習慣決定的。ps:

中中國人用英語寫的文章翻譯過來的時候感覺會舒服一點,因為畢竟母語是漢語。題主可以去翻翻趙元任的《漢語口語語法》感受一下,是趙老先生用英語寫成,呂叔湘老先生翻譯的。翻譯感很小很小幾乎沒有。

3樓:湖溪

我覺得帶不帶所謂「翻譯味」,是完全可控的。相比之下,我更不喜歡帶有濃重個人風格的譯本;略有陌生化,接近原著的語言特色比較好。

比如梁實秋和朱生豪的莎劇,梁的要近中文風格些,但是感覺奇怪。

做俄語翻譯文章有前途嗎?

俄語人小肥肥鵬總 不光是俄語,所有的外語類現在要想純翻譯文章 也就是筆譯 都是行不通的,畢竟現在需要綜合類人才也就是不光要掌握語言還得有技能,只翻譯的話除非是搞翻譯研究的,那就是做學術了 雅羅 做過幾次就不想再做了,有很多原因,例如,你是否打算將筆譯作為吃飯的活,如果只是偶爾掙外快,兼職選擇可以遠不...

大家是如何看待有些譯員在翻譯文章時,先機翻,然後在機翻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和潤色?機翻是否可取呢?

YuwDu 可以,像Trados和MemoQ之類的CAT裡普遍都有MT外掛程式,先過一遍MT,然後用自己手裡的,或是顧客提供給你的TM和TB修改。是否機翻的判斷依據,是TL最後的質量而不是你獲得TL的方法。 劉小文 不僅可以接受,也是未來的趨勢,現在很多翻譯公司和客戶都主動提供了MT服務。有些客戶鼓...

請問韓素音翻譯大賽有多少含金量?

阿pp 中國翻譯協會是正規合法的機構。韓賽含金量的問題見仁見智,不過比賽的知名度有限是事實。有的譯員不知道有這個比賽,有的譯員雖然知道這個比賽,但並沒有參賽的興趣。我在筆譯行業混跡六年多來,看過的譯員簡歷少說有幾百份,其中只有一名譯員在簡歷上註明自己曾獲得過 韓素音翻譯獎 簡歷上沒有註明等級,查詢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