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的健身知識偽科學率是多少?

時間 2021-05-06 03:01:15

1樓:胖過兒

首先說明一點,知識是不斷更新的,特別是現在的網際網路時代,大家能獲取不同角度的知識方便太多,可能現在大家推崇的再過五年就會是另外乙個樣子。所以不能說某乙個觀點就是錯誤的吧,任何東西都可以從中得到新的想法。

健身這個領域在中國最近開始真正興起,還處於起步的階段,百家爭鳴很正常同時也有利於促進健身行業的發展,可以說很多大牛的文章具有一定的權威性,但不能說他們就一定是完全正確的,除了大牛,也有很多接觸了一段時間健身的小白,他們大多知識是從大V那獲取,好一些的會看書同時再加上自身的實踐。魚龍混雜的產業不好說哪種觀點就是正確的,需要時間來檢驗。

但要說兩點,

一,最不合適的就是Po出一些自己的訓練方法,然後告訴大家照做就能怎樣怎樣。每個人身材比例不一樣,健身目標也是不一樣的,有的人想提高運動表現,運動表現也分速度和耐力,有的人想要身型好看,好看也得看每個人的審美,有喜歡筷子腿的,有喜歡緊實大腿支撐翹臀的,翹臀也分渾圓和只求屁股不塌的。。。更不要說做動作時候有沒有標準,標準才能使得想要好看的部位得到應有的鍛鍊。

第二個,忽略核心的重要性,忽略全身的整體協調性,一心追求腹肌(有腹肌不代表核心強),翹臀這些速成的部位來鍛鍊,多少看起來有腹肌的瘦子手臂上肉一捏一把,翹臀美女有嚴重的骨盆前傾。鍛鍊是為了更好看,更有活力,但不是拍照那一秒好看,而是60歲的時候依舊沒有贅肉,依然有能力做burpees。

2樓:張一飛

不邀自來

從我在網際網路上整理碎片知識時的一些經歷回答下:

其實知識和科學是有很大區別的,你在網際網路或者各種營銷號上所了解到的「知識」可能是口口相傳的心得,可能是某本書作者的見解,甚至有可能是某個學外語而從沒健過身的大專生翻譯的某歌搜尋出來的文章。本身就會含有很大的主觀性。雖然這些知識的提供者本身可能是理解了一部分真理的,所以才能有體系的把問題解答出來,可新增了主觀的理解後,出來的知識就不一樣了,但這個區別不能以「偽」來標記。

健身是一門涉及很廣的科學,從人體構造、生理內分泌,到練習動作、完成百分比,再到營養學和計畫執行度,每一環的變數都將直接導致結果的不同。

而現階段你得到的絕大部分知識都是熱心的健身「傳教士」通過他們的實踐把真理解釋的過程,他們可能從未進行過任何嚴瑾的科學實驗去控制變數,而是憑感覺把他們覺得「應該」是對的內容分享給你,效用如何見仁見智。而切莫把這樣的知識先冠以「科學」的名頭去判斷真偽。

他們不是在傳授「科學」,只是在分享「知識」而已。

3樓:牛男NeoNan

每個人的健身經歷或者說是學習到的經驗是不同的,所以就造成了你看到的如此大的差異

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制定出的方案也不同,可能他覺得先做這個動作好,另乙個覺得先做其他動作比這個強,這要看每個人的體質來制定。

再來就是人體是最神秘的東西,有些連醫學都不能解釋,比如癌症突然痊癒,被車撞飛還能站起來。

所以不能說沒有科學性而是沒有那麼深而已。

4樓:小南

有時候不是偽科學的問題而是世界變化太快,單從營養飲食方面看。之前的觀念是血糖上公升後刺激胰島素分泌,加速糖->脂肪轉換。但是最近又有聲音說,這說法錯了,最新研究表明過量碳水化合物不會轉脂肪,只是妨礙脂肪酸供能。

以前書上分明寫著蛋白質要分解成氨基酸才能完成腸道吸收,前段時間發現變了,新研究表明小肽鏈也可以吸收。最近發現又變了,部分大肽鏈都可以直接吸收了...

不止如此,美國膳食指南甚至WHO的觀點也是幾年一大變,2015的美國指南突然就不限制膽固醇了,說新的科學研究不支援攝入膽固醇和心臟病之前的關係,魷魚突然變成了完美的健康食品(WTF!!)

2010版指南建議有心臟病風險的人,食鹽攝入量限制在每天1.5克。但是2023年乙份報告,沒有明顯證據證明每天攝入食鹽小於2.3克可以得到益處,(WTFx2!!)

5樓:紐伊斯特

簡單的分析一下因果關係。游泳運動員到底是因為游泳健了身還是因為他身材好適合進行競速游泳專案,很多想當然推倒出的結果其實是不合乎邏輯的。

6樓:門口

偽科學不好說,有些人可能理論知識好,所以說的非常明白,有些人雖然說的不好,然而人家長期訓練,不斷總結,實際效果很強,而且健身這個東西涵蓋的東西非常的廣,對於飲食,睡眠這些東西都有很高的要求,並且要結合你訓練的量,最重要的是這個量不是不變的X3!!!需要你去不斷的調整,而那些真正說的好的做的好的都是對於自身而言,(如果說真的想去用科學這個詞來賦予健身的話感覺有點裝逼)個人認為哈,不喜歡的別噴我

7樓:段叨

健身說到底還是更個人化的,身體各方面指標並不能做到完全量化,並不能通過某些測試來明確得出你力量67耐力72速度73云云這種資料,所以身體素質的標準還是難以度量,導致你現在所使用的健身方法科學與否難以判斷。

就比如一套相同的健身方法,AB同時試用同樣的時間,A一身疙瘩肉六塊腹肌人魚線都有,整個一勵志的典範。而B可能只有很少的成效累死累活才能擠出四塊腹肌。 畢竟人與人之間,生陳代謝,肌肉率,骨骼特質,基因乃至於天賦 (沒錯就是天賦,不是每個人用施瓦辛格的訓練體系都能達成那樣) 都是不同的。

所以我想說的是,你要做的,不是去驗證其科學性,而是通過不斷地摸索,制定適合自己的鍛鍊體系。畢竟用幾個月的時間,來換得一套能受益終生的方法,是很划得來的。更不用說短短幾個月的摸索,跟你以後所用正確方法堅持的幾年,十幾年乃至幾十年比起來,根本算不得什麼。

最後送你一段話

記得我第一次接觸健身的時候。

我朋友和我說:我估計你堅持不了3個月。

當我堅持3個月步入正途的時候。

又來了另外個聲音:你這麼瘦再怎麼練也練不出來。

當我稍微有一點肉的時候。

又有個人和我說:手臂太細。就是有點腹肌而已。

當我終於有點型的時候。

又有人說:你練了1年了?練這麼久。我半年就可以到達這個水平。

當我終於開始讓人羨慕的時候。

健身房的大胖子大塊頭對我說:你練2年。不及我1年的力量。看臥推誰厲害。

當我力量終於不算落後於普通人大塊頭的時候

健身的瘦子對我說。要這麼大幹什麼。不能練了再下去要變成麻將牌了。你應該走韓版路線適合你。

這麼長的時間。在經歷諷刺和打擊中慢慢長大。我已經不是以前的我。而他們還是原來的他們。

陳駿共勉。

8樓:倪堯

並不是偽科學很多。

是整個大環境下,爭議本身就很多。

有些訓練法十年前流行。

五年前研究說有害。

今年突然某個研究又說沒影響可以練。

身為體育生和業餘健身愛好者。

我覺得好慚愧。

科學道理我都懂。

但,我訓練時別跟我談科學。

知乎上,知識淵博的人有權 侮辱 來知乎提問的求上進的人嗎?

雖然看得不怎麼懂,但是我覺得有時候也許不用去爭執,每個人都有不痛快的時候,提問之前就要做被罵的準備,因為想獲取必定要付出呀。中學時每天都跟著老師問個不停,他們還很認真。但是到了大學,剛要問教授們就跑光了,沒有人理比被罵一頓更憂傷。總之臉皮要厚,要微笑,沒準那個罵自己的人現實中其實是個又厲害又帥的人呢...

如何看待現在的知乎已經很難學到知識了?

burden 四年前我用知乎 看不懂,嗯 好厲害,但還是不太懂得再搜搜資料 兩年前我用知乎 我在知乎上看過乙個人說過講的蠻有道理的,他說 現在我用知乎 遮蔽,別給我推了,什麼 問題 又是講故事,能好好說話嗎 怎麼看待 看 不看不就得了? 這個我要噴一下。自從知乎放開註冊的那一年起。很多厲害的大神都走...

當乙個人的知乎答案長期被低點讚率 高反對率 高圍攻率包圍,他會不會自我反省?

假如是我,那我不會反省的。除非反對我的,是在我追求的地方比我強,而且是進行有誠意的反對。剩下的人,想自取其辱?還是撒潑?隨便。我自認流氓起來比對方流氓多了。還有,我討厭麻煩。 王灰 哥白尼,達爾文。當初都應該好好反省自己了。題主為什麼不允許不一樣的聲音存在?大多數人就一定是對的嗎?這些大多數人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