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 天問一號 ,你對行星探測任務 天問 有哪些期待和祝福?

時間 2021-05-06 00:19:57

1樓:fyes

我覺得,可能是之前嫦娥次次成功,這次天問有點輕敵,第一次去火星,第一次就上繞落巡,步子邁得太大,實在是不敢有什麼期待,火星任務的失敗率太高,預感不祥。

2樓:

螢火一號,是中國火星探測計畫中的第一顆火星探測器。2023年11月8日,「螢火1號」搭乘在俄羅斯的富比士號取樣返回探測器上一起發射公升空,開始對火星的探測研究。11月9日,俄方宣布富比士-土壤號火星探測器變軌失敗。

受此影響,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童旭東表示兩年內不會再有新動作。螢火一號與俄羅斯的取樣返回探測器一起發射公升空,開始對火星的探測研究。「螢火一號」主要科學探測目標是對火星的空間磁場、電離層和粒子分布變化規律,以及火星大氣離子逃逸率進行探測。

此外,還將探測火星地形地貌、沙塵暴以及火星赤道附近的重力場。

有了新歡不能把舊愛忘了啊.

明明這才是第一次的.

3樓:北西南風

高中的時候尤其愛看航天雜誌,圖書館裡老舊的天文書輪流借回來放在枕頭下面,午休的時候拿出來看,那時候總覺得外國航天航空事業多了一些無畏的勇敢,也尤為喜歡好奇號探測器,奮進號太空梭這樣的名字

相比起來,總覺得國內不管是火箭還是衛星命名,多少有些保守和中庸,不夠激起對星空赤裸的渴望,也總希望國內航天事業也能像60年代的美國,一步登天,大跨步的走起來

於是,關於航空航天的種種,諸如是不是真的有地外文明,那個國家會先上火星,穿越時空悖論等等成了晚自習時的談資,印象最深的一次,突然問到哥們,如果中國有火星探測器了,你希望叫啥,他沉思一番,不作聲,在紙上寫下「問鼎」二字,遞到我面前,當時只覺得真是極富創造力,又極含文化色彩。我想也只有中華民族能領會其中的決心和意志

如今首次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異曲同工之妙,後起追逐的中國航天,也有一天要問鼎蒼穹的氣魄!天問一號衝!

4樓:阿達

從2023年火星探測標識徵集開始就一直等待,

足足等了近四年時間,因為我們終於可以開始中國火星探測的商業開發了。

今年是中國航天大年,有火星探測任務和嫦娥五號任務,能作為官方的IP商業運營方還是挺值得驕傲的,讓我們大幹一場。

5樓:萊瑞蕾

作為移民基地,我不看好火星,據我所知沒有任何已知科技可以地球化火星,人類無法解決水的問題,無法解決大氣的問題,無法解決沙塵暴的問題,無法解決溫度的問題,就連去火星的旅程都是單程票。就算上面的問題全解決,還有乙個無論如何都無法逾越的問題,

火星的磁場

我們現在根本不知道怎麼重啟這玩意

但是不是說火星就毫無用處了,火星和地球很類似,可能還有曾經和地球很像的環境,根據河床,冰層還有火山的痕跡,可能曾經有和地球一樣的生態環境,對於科研來說是個不錯的地方。

再者國家在成功登陸月球背面之後有了很強的信心,將火星作為下個目標也比較合理。

6樓:STS-1

天問一號已公開的技術細節:中國火星探測計畫

天問一號的火星車可能著陸區:烏托邦平原東南部,埃律西昂山山腳下。

天問一號如果發射成功且一切順利的情況下會在明年除夕抵達火星並制動進入火星軌道。

7樓:CHAI Bin

或十年不可,百年無成,但千載之後應會有所不同。

那你又何妨坐臥雲端,靜觀塵寰三千年,替我等看一看,百代之後人族究竟會去往何方。

願我人族,於此魂夢江海,萬古河山之間,星火世傳,奮飛不輟。

8樓:

天問這個名字,讓我想到的是屈原的《天問》。

「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高中第一次讀到這兩句的時候被驚豔,其實也就記得這兩句。

為什麼被驚豔呢?因為帶入了自我。這兩句讓我想起懵懵懂懂的小時候,第一次在科教頻道上了解到了宇宙,星體這些概念,這些漂亮的星星點點居然其實大到我無法想象。

那時是我第一次認真思考宇宙、世界、生命、意識等等概念。帶入了這些經歷,有了感同身受,自然被驚豔。特別一想到是與古人同樣思考過這個問題,有種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感覺,就很激動。

拿人壽命尺度去探尋衡量宇宙的變化,真的就相當於宇宙變化是靜止的,亙古未變,腐朽的是一代代肉體。

屈原的《天問》,是尋道,是探索。天問號衛星何嘗又不是尋道?我覺得立意非常好啊!

9樓:快樂的胖哥

借用一句我最愛的科Phantom視劇的著名台詞,以表達我對「天問1號」深空探測計畫的祝福:To boldly go where no one has gone before!(永踏前人未至之境!)

10樓:Dikkkkkkko

沒有期待但真心祝福。

不期待的原因很簡單,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嘛。當然也不完全是這個理,火星自古以來有探測器墳場之稱,地火軌道週期間隔是兩年,轉移軌道變化極快且難以計算,一秒的誤差就會導致十幾千公尺的偏移,最終導致入軌失敗,況且轉移時探測器應該在幾光分之外,等錯誤訊號穿回來一切都晚了,早不知道飛哪兒去了。連技術積累近百年的漂亮國幾十次發射任務也只有50%不到的成功率,直到最近幾年都沒有很大突破。

所以嘛,畢竟是第一次,沒必要報太大希望對吧。

要祝福嗎?當然要,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群星,我還是很期待那樣的場景的,中國航天還是要穩中求進啊,加油吧。

11樓:BING

闔天闢宇事,星宿處,仰瞻數。

天性了無質,高遠無極,蒼茫誰顧?

九天外,日月星,是伏現無常進退殊?

由乎無根誰系?眾星西沒北斗?

天象蓋笠地法覆,宣夜使人愁。

且萬里天問,俯察千仞,心懷若谷。

天河無窮有窮,問其人生幾度沉浮。

若道身處天地,何知天河面目?

——《木蘭花慢》

12樓:Falcon2

我們先丟擲乙個古老的問題: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存在主義者會回答,存在先於意義,不必追尋人類存在的意義。

犬儒主義者會告訴我們,人類存在沒有意義。

作高深態的人會說,人類只是宇宙的一環,宇宙沒那個功夫給人類那麼多意義。

我是個凡夫俗子,我沒有學過哲學,我本是沒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在這,我只是作為乙個受浪漫主義薰陶頗深的人,作為乙個感性的人,丟擲我自己的回答:

人類是為了追尋世間的一切美,並一直守護他們而存在的。

想想吧,假如那些美麗的事物沒有人去欣賞並追尋,他們該有多麼寂寞呀!他們的存在也會變得沒有意義的。

事物都有它美的形態。就像喜歡數學的人覺得數學美在它的轉換與真誠,喜歡歷史的人覺得歷史美在它的波瀾壯闊跌宕起伏,共產主義者認為共產主義社會是社科最美的樣子。

我們人類是為了追尋美而來的,或者說,美就是上帝,是大一統理論。這個美,不單單只是理解為漂亮。它是一種精神形態的飽滿,一種感官體驗的極大豐富和舒暢的快意。

「馮翼惟象,何以識之?明明暗暗,惟時何為?陰陽三合,何本何化?圜則九重,孰營度之?惟茲何功,孰初作之?」

我們追尋美的腳步一直在前進。從前,我們對宇宙的追隨只停留在一種美好卻幼稚的遐想裡。從東方紅一號帶著中中國人民的美好理想進入到浩瀚空曠的宇宙的那一刻起,我們才終於踏出了最堅實的一步。

今天是東方紅一號公升空五十周年。五十年時間,斗轉星移。我們近乎戰勝了飢餓、寒冷和赤貧,困難沒有打倒我們,我們開始探索。

從長城站打下第一根基柱,到嫦娥四號降落月背,三十多年時間,在探索未知的先鋒隊伍裡,中中國人的面孔越來越多。

而我們不僅僅滿足於這些,太陽風指引著我們向更深更暗處進軍。於是我們發出「天問」,我們從古人的意志裡繼承了好奇和浪漫,我們開始了屬於我們自己的太陽系探測計畫。

這一步,從火星開始。

兩千三百年前屈原在楚江邊寫下《天問》,兩千三百年後,時代傳來他的迴響,那是汨羅江激起滾滾浪潮,這是浪漫主義史觀歷史繼承性最強有力的證明。

人類有野心,有慾望。我們迫不及待用自己的好奇心填滿整個宇宙空間,讓冰冷變得熱情起來。我們詢證天空究竟有多麼浩渺,是因為我們的心胸如天地般廣闊。

我們探問天地,是探問我們內心的深度。

星辰在明月下與我們共呼吸,辜負理想是一種罪惡。我們追尋美,也是為了追尋我們存在的本源。理想的亮光在遠方指引我們,在中子星的脈衝和黑洞的光環間有我們的答案。

13樓:聆聽自己

說乙個超現實主義的期待和祝福吧,現在只要可以解決能量重複利用,並且不浪費,俗稱永動機,那麼天問就是乙個開端,以後星際探索者,會是乙個職業,就如同大航海時代的哥倫布。到時候的目標就真的是星辰大海了。

14樓:M1911A12

五百年前,我們的祖先放棄了海洋,

一百八十年前,被屈辱的扣開國門,

我們抱怨五百年前祖先放棄了海洋。

不能讓五百年後的子孫抱怨我們放棄了星空!

15樓:超級無敵大萌神

「天問」!有人說名字不好聽,沒有某國探測器的名字霸氣側漏,可是據了解,這名稱源於屈原長詩《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真正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所以這是中國自己特色的名字。相比入圍的前八強「麒麟」之類,更顯文化氣息。

標識有人也吐槽前八強沒有。可是象徵「攬星九天」的任務標識,展示了獨特字母「C」的形象,匯聚了中國行星探測(China)、國際合作精神(Cooperation)、深空探測進入太空的能力(C3)等多重含義,展現出中國航天開放合作的理念與態度,更能突出中國航天的氣魄

16樓:「已登出」

天問。出自《楚辭.天問》,屈原所作。

第一句為「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代表了中華民族千古以來堅持不懈追尋真理,

追尋天地宇宙奧秘的精神!

名字起的太好了!

17樓:Tommy

NASA之前在火星的探測和分析中發現了火星的大氣中有異常的甲烷變化,同時火星有水也得到了證實。

我一直認為,從歷史來看,現代的我們在絕對智力上而言,不會比千年前的古人聰明多少,重大的事件往往就在不經意間徹底改變我們的歷史。曾經的我認為人類對於太陽系已經了解地非常透徹,生命只在地球上特殊存在。現在的我認為,任何把我們作為唯一生命形態和存在的說法和想法在本質上和中世紀的地心說與人類與其他動物不同的說法一樣,都是傲慢和無知的。

今年的新冠對世界造成的衝擊已經可以和兩次大戰列為同一級別。而這恐怕還不是最讓我們開眼界的事件。

我相信,現實一定會比想象更加魔幻,而我們這代人在將來恐怕會見證這個世界更加誇張的顛覆。

18樓:寒冬

冷戰結束後太空探索迎來了低谷,但不可否認的是太空代表了人類的未來,前期投入巨大,但後期回報也會大的誇張!

我們民族錯過了大航海時代,不能再錯過太空時代了,要牢牢地把握住我們的未來,現在投入還是太少。

另外強烈建議將劉慈欣的《中國太陽》拍成電影,啟示意義比流浪地球還要強,還接地氣。

祝融號 火星車完成既定探測任務,共獲取約 10 GB 原始資料,如何看待這一進展?

蛋科夫斯基 祝融號火星車圓滿完成既定巡視探測任務,這裡的說的是祝融號火星車,已經按照原先預定的計畫,完成了巡視過程的任務。祝融號火星車屬於天問一號的一部分。這裡可以宣告火星車的巡視工作圓滿成功。火星車巡視工作在這過去的90天裡,按照七日一週期,一日一規劃,每日有探測的模式執行。其中包括地形導航相機獲...

為什麼要探測火星更甚至是宇宙?

逸舟觀察 這麼想的人大部分都是窮人思維,不思進取,安於現狀。窮人會一直存在,這是自然規律,就算未來到了火星,也依然會存在貧富不均。文明為了生存,只能不斷發展,停下來是最危險的選擇。 星文喵 蘇聯科學家齊奧爾科夫斯基說過,雖然地球是人類最安全的搖籃,但地球資源總有一天會消耗殆盡,人類就喜歡離開地球小心...

火星車 的製造過程有何難點,用來探測火星上的哪些資訊?

圓形山峰 其實製造火星車的過程不難,中國在無人探測器的理論也上相當的成熟,火星上的資料人類也掌握的比較多了,而且目前成功的火星車也有不少,中國有很多可以去學習的地方。但是,相比於月球探測車,還是有一定的難點的。1 更強的動力 火星的引力更大,需要更強大的動力。2 更好的電力 火星有大氣,離太陽更遠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