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作品中有哪些常見的軍事類錯誤

時間 2021-09-17 07:15:33

1樓:刈夫

《激情燃燒的歲月》,製作非常良心,但是還是出現了錯誤,主要是體現在軍銜上面

首先來看兩張圖

第一張是58式軍服的領章。

第二張是1955-2023年間,解放軍少將以上軍官授銜人數。

從第二張圖中可以看出,1955-1964近十年間,只有533名軍官由大校晉公升為少將,少將及以上軍官無一人晉公升。(注意:補授不是晉公升,補授是該軍官之前在地方工作,調入軍隊後按照資歷和職位重新授予軍銜)。

下面是我在電視劇集中的截圖

圖中左邊的人是東遼軍區的政委,可以看出他現在是少將軍銜,此時參謀長石光榮是大校軍銜。我再放兩張近景的圖

這兩張圖可以清楚的看到兩人的領章。

後來石光榮晉公升為少將

此時政委也獲得了「晉公升」

可以看到,此時政委佩戴了中將領章。在職務上,政委可能是晉公升了,但是軍銜應該保持少將不變。

55年授銜後,少將以上的高階軍官只在職務上得到晉公升,軍銜沒有隨之晉公升,導致軍銜和職位不匹配,並引發了一系列問題,這也是65年取消軍銜制的原因之一。

2樓:需要逆襲的大佬

戰狼2,據我分析,裝填手拿了顆穿甲彈。

這是個穿甲彈

這確實是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

穿甲彈不就是直接用動能來給對面坦克開瓢打腦洞的嗎,一大飛鏢炸個錘子啊……

3樓:達瓦里西

第一步槍需要填裝彈夾。

第二日軍軍中沒有女軍官。

第三國民黨軍中並不是所有部隊都帶鋼盔。

第四日軍不是在什麼時候都會揹著揹包。

第五機槍打久了是需要換槍管的。

第六彈藥箱不是排成一排在沙包上。

第七戰壕是彎彎曲曲的不是一條直線。

4樓:江湖傳說的青華人

若較真,可以說絕大多數影視作品與事實都是不相符的,但是,要知道那只是演戲,演戲,演戲。。。不要當真!難道演個死人真要打死個人嗎?

5樓:生命的空白

自從抗日神劇出現狙擊手的概念以後,到處都是用著光學瞄準鏡的抗日英雄或者敵軍狙擊手,當年連歐戰都沒有很普及,中日兩方更沒有這種器材或者概念,都是機械瞄具,有的甚至用上吉利服或者槍身裹著偽裝,看得無奈

6樓:GingtinCheung

不是長得帥就一定是王牌尖兵,漢奸不一定就長得像漢奸。

在戰備狀態下一定是槍不離身的,不會給你敵人來了到處找槍,慢慢上子彈的機會。

手撕鬼子可能不會有手撕熟雞那麼容易。

手榴彈主要是破片或鋼珠傷害,不是靠放烟花殺死敵人,也不會一炸乙個坑。

單兵火箭筒一發裝填可能轟不破一塊大理石牆面。

手槍百公尺外能槍槍精準爆頭,可以能是死神附體,幫忙收割陽壽已盡的人。

還有槍的後坐力較大,雙槍連發的精神小伙,你把你的肌肉藏哪了,後坐力怎麼就被你給吃了呢。

7樓:翔雲

像那些包子雷,手撕鬼子,抖槍術等一系列抗戰神劇才出現的部分。咱們先不談了(都爛了大街了)但現代軍事電影也有很多槽點。

有些空戰電影在戰機發射飛彈時是直接發射,而在現實生活中飛彈有兩種發射方式。

彈射式發射裝置:飛彈通過標準掛鉤懸掛在投放式發射裝置上,發射時,彈射發射裝置中產生推力,並將飛彈按預定的彈射分離速度彈離飛機,這種發射裝置多為中型以上,靠近機身安裝、機身半埋或者彈艙中發射的飛彈採用。優點是結構簡單、體積小、能量大。

導軌式發射裝置:飛彈通過前後滑塊懸掛在導軌上。飛彈發射時飛彈滑塊在導軌內滑動,滑塊按照先後順序依次或者同時從同導軌中滑出,這種發射裝置一般用於發射彈重較輕、細長型的飛彈。

這是比較常見的錯誤望採納

8樓:David

心中多年的疑惑

在一些潛艇戰爭片中

比如:紅潮風暴、從海底出擊、獵殺U-571……為了營造出一種緊張刺激的影視效果

潛艇上方的艦船會隨著聲吶聲音的變大而變進

這個時候就會有深水炸彈的一頓操作

把潛艇炸得左右傾斜,官兵們鼻青臉腫

然後爆管、反擊(說不定還有什麼魚雷管故障)(好像扯遠了……)

但是!學過物理的人都知道

超聲波人是聽不見的……

9樓:朝陽區群眾

就像射擊遊戲裡的血條設定一樣,如果搞得很真實,挨一槍就是去行動能力,那這個遊戲也就沒人玩了。

影視作品也有類似的考量,很多軍事場面的真實畫畫或者看起來不「震撼」,或者一些真實的表現現實中因為普通人幾乎看不到,反而不會理解真實的畫面怎麼回事這樣,反直觀。

所以,影視作品要照顧到佔觀影人數大多數的理解水平,貼近他們才能盈利,導演不知道這麼拍從專業的角度來看「很假」嗎,估計大多數導演誰知道,為什麼還是這麼拍,就是在受眾面前做一定的妥協。

其實你們以為的專業的軍事裝備,戰術動作,各種作戰體系,都是經過血的教訓,妥協出的乙個相對合理的最終結果,然後軍人都按照這個執行,影視作品也是一樣,也是乙個妥協的產物。

所以,看著開心就好

10樓:夜末微涼

雖然是乙個軍迷,但我連燕雙鷹扛AWM都看得津津有味,其他也就見怪不怪了,要是非跟周圍的親友解釋裡面的錯誤,他們的反應通常是「哦」。

11樓:鴻鵠

非常常見的是把古代正規戰拍成流氓群毆。

古代正規作戰都是排成一定的陣勢,然後雙方的陣勢互相衝殺。而影視作品中的古代戰爭都是流氓群毆那樣人與人之間互毆。

12樓:馬營

我來說個非常常見的,但是大家已經見怪不怪的了。

能不能別讓女紅軍/女八路畫大白臉塗鮮紅嘴唇了?為藝術獻點身好不好?怕自己因此不好看的話,那就輕輕地微微地畫一點淡妝,也還能勉強接受。

記得94年考電影學院,一試環節紋眉的和紋眼線的全刷掉,一票否決制絕不含糊。

嗨,文藝工作者,或者影視工作者,現在連這一點點誠意都不給觀眾了嗎?

13樓:小螃蟹Cobra

特種兵喜歡徒手格鬥,而且每個都能乙個打十個,導致知乎出現了很多特種兵打散打運動員,特種兵打拳擊手,特種兵打銀背大猩猩的提問。。。。

14樓:一葉方舟

身中數彈,不會馬上死,交代各種後事並繳納最後一次黨費後,才在戰友的懷裡死去。

事實上,人只要中彈,尤其是要害部位,立刻會直挺挺倒下,根本不會有那麼長的彌留時間。

15樓:

後坐力。

生平只在大學軍訓時候摸過真傢伙,81槓,五發實彈,臥姿100公尺。

在有心理準備,臥姿,肩膀頂實槍托的前提下,五發實彈我連根毛都沒打到,回寢室換衣服時發現肩膀有巴掌大的一片淤青,乙個多星期才減退。

現在看影視劇裡很多抱著長槍短炮瘋狂掃射嘴巴裡狂喊還能乾掉對面一片人,我只能說佩服,簡直就是霸王再世呂布重生。

而對面那幫白痴裝備精良非要迎著這邊的彈雨梗著脖子衝鋒,過來幹什麼?來幫我們實現共*產主*義啊!

16樓:請叫我小胖子

古裝劇,兩軍對陣,一頓互砍。主角的隊伍被敵人砍的七零八落,派一小兵去請援兵。援兵和主角隔著幾百里呢啊,小兵跑過去,請了援兵來救,一頓廝殺,把敵人打敗。

我就特別好奇,幾百里地啊,騎馬跑個來回,不吃不喝得兩三天的時間,這麼長時間敵人為啥沒把主角滅了,而是等著主角的援兵來滅了自己呢?

17樓:haha kim

在電影《董存瑞》裡有個場景,就是董存瑞剛加入八路軍的時候,他發現老兵身上的子彈帶都是鼓鼓的,似乎裝滿了子彈,而他只領到五發子彈,於是董存瑞認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在晚上開會的時候就發了一通脾氣。結果,老兵們把子彈帶解開才知道,裡面裝的都是樹枝之類的,鼓鼓的樣子是糊弄鬼子的。

此片是2023年拍攝的,當時的人有很多是經歷過抗戰時期的,八路軍彈藥不足一直是個大問題。

現在拍攝的抗戰題材影視劇中,八路軍幾乎不存在子彈不足的問題,手榴彈更是隨便扔,就連每個民兵都能有幾十發子彈。

還有乙個常見的錯誤情景,某支部隊經過激戰突圍到某地,到達後全體集合列隊由某位首長進行總結,此時每個戰士身上的衣服都是乾乾淨淨的,只有首長是一身泥土。

電視劇集《紅日》沈振新部撤出漣水後

18樓:

翻了下高讚,為什麼幾乎都侷限於現代戰爭,沒人提及古裝片的野戰?

我們經常看到古裝片裡打仗,兩軍對沖之後就攪做一團,亂打一氣。小兵們都在捉對廝(bi)殺(hua),武將都在敵叢中玩三國無雙。

甚至大多數歐美大片也是如此,勇敢的心,騎兵衝鋒後步兵跟上,於是就打成一鍋粥。

真是這樣麼?

其實不管是古今中外任何戰爭,哪怕是流氓打群架、鄉民械鬥,都是講陣型的。

這個陣型,不是開戰前排好,短兵相接就散開亂打。而是貫穿整場戰鬥,雙方都是排成緊密的陣型,前後左右都有戰友依靠,肩並肩戰鬥,人群密度有時候轉身都困難。

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是戰場上人們心理的自然反應。你如果上了戰場,看見對面的敵人,第一反映一定是腿軟,然後趕緊和戰友擠在一起,不敢出頭。

所以這不是哪個朝代或哪個國家的發明,而是從人類開始有組織的戰鬥那天,就自然形成了,多人戰鬥必然會形成陣型,失去陣型的一方一定會失敗。

馬其頓方陣、古羅馬軍團,在今天的影視作品裡表現的比較多,好像國外更重視軍陣,其實是誤解。

中國古代戰爭一樣重視,一點不少講究。只是中國文人修史不注重記錄戰術層面的細節,導致沒有太多相關史料流傳。

但依然可以從很多史料推測出來。

比如三國志記載,曹操和呂布在下邳的戰鬥,雙方從早到晚鏖戰一整天,未分勝負,都沒能突破對方的軍陣。

要做到這樣,軍隊必須要有專業的佇列訓練和豐富的軍陣戰鬥經驗。

更多時候,是陣型被衝破、缺口被開啟後,缺口處的士兵因失去側面保護而驚恐四散,軍心由此動搖,全軍開始崩潰,從而導致戰鬥的失敗。

這就是為什麼衝擊騎兵如此重要。

古代軍功最高的等級,是先登和陷陣。先登是指攻城時最先登上城牆。陷陣是指野戰時最先衝破敵方陣型。先登和陷陣是同等的大功。

近幾年反映軍陣相對真實的影視作品,我記得有吳宇森的赤壁。不過那裡面軍陣的戰法過於誇張。

真正的戰爭,比拼的不是武藝和技巧,更多的是勇氣,毅力,和體力。

設身處地想象那個場景吧:頭頂烈日高照,你頂盔摜甲已經站了一整天,滾燙的頭盔讓你昏昏沉沉。軍陣中四面都是緊張的同袍,水也喝不上,尿都沒法撒。

前後左右除了腦袋,啥也看不見,你不知道敵人離你多遠,哪方佔優勢,戰況如何,全都無從了解。能看見的只有頭頂的漫天塵土,能聽見的只有遠處陣列前方的喊殺和哀嚎。你不知道何時天上會落下箭矢,或者被突然衝到的騎兵長矛刺穿、戰馬踩踏。

更多的時候是被突然聳動的己方隊伍擠倒。

這才是真實的古代戰爭。

影視作品中有哪些常見的套路?

賣文案 盧卡奇說過 人的意志屈從於物化結構 這一派別贊成物質是世界的本源,物質決定意識,顯然這屬於唯物主義的觀點,連不是唯物主義的伊曼努爾康德也曾站在唯物主義的立場上喊過 給我物質,我能造出乙個宇宙來!撇開老外不談,我們古代的範縝早就說過 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 充分說明世界上是先有物質後有意識,物...

影視作品中有哪些犀利的眼神?

想想寫寫 必須這個啊!闖關東 中朱開山中淘金後回家,一路走到家門口,見到家人後,心一松跌坐在地上,但是這個眼神卻死盯著家人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太帥了!狼一樣眼神! 喵嗷嗷 這大概是個跑題的回答 唐人街探案1 裡,潘粵明演的繼父的眼神,還有張子楓演的女孩對劉昊然的最後一笑。在電影院看的我毛骨悚然,一身...

影視作品中有哪些經典的母親形象?

哇啦哇啦 大明宮詞 裡,歸亞蕾飾演的武后,乙個兼有控制欲和母愛的母親,蠻複雜的角色。父母愛情 裡,梅婷飾演的安傑,乙個有性格 有知識,但也為家庭付出了很多的傳統母親角色,喜歡角色在生活中的 颯 智慧型和溫柔。 一塊小陳皮 楢山節考 裡辰平的母親阿玲婆。楢山節考 的故事發生在日本楢山的乙個小山村,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