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真正理解「芻狗」的象徵含義?

時間 2021-10-31 11:28:28

1樓:好好說話

「芻狗」,理解成草編的狗,祭祀時用的。這種解釋沒毛病。天地沒有喜好,對人沒有感情,就像人對草編的狗沒有感情一樣。

不是說利用人民,沒用了,棄之一邊的說法。老子是個智者,同情人民,鄙視沒有智慧型的統治者,只會憑藉個人的喜好,瞎指揮,甚至奴役人民,滿足自己的窮奢極欲的生活。這句話裡聖人就是指統治者說的。

老子在道德經裡說的是世界的規律和道理,沒有陰謀論,只有對水深火熱的普羅大眾深深地同情,對統治者橫徵暴斂的憤怒!真正的智者都是真正知道人間煙火的,絕不是高高在上的偶像!

2樓:寒樵

《莊子·天運》「夫芻狗之未陳也,盛以篾衍,巾以文繡,尸祝齋戒以將之。及其已陳也,行者踐其首脊,蘇者取而燓之而已」認為芻狗就是祭祀祈神所用的草扎的狗畜之供品,用畢便無用。《老子研究》認為《天運》之解有始用終棄之意,不合道的「萬物為一」。

認為河上公注「天地生萬物,人最為貴,天地視之如芻狗、狗畜,不責望其報。」更為恰當。另王弼注「地不為獸生芻,而獸食芻,不為人生狗,而人食狗」

此篇本意為表達大仁不仁,《老子》第二章: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便與此相應。

3樓:windyneo

實際上就是不把人當人看唄。當然,這不是貶義的。實際上類似於眾生平等。

就像是看著一場你毫無興趣的電影那種感覺。不注攝身心。只是看著熒幕上的變化。

當然,這感覺是開悟後才能明白的。我也只能說個大概。

4樓:李仙玉

……芻狗,

草狗,草與狗,是什麼?

稻草也好什麼草也罷無論什麼草,凡是叫草的都,有乙個特點那就是長得快又,多到遍地都是啊,過去人為了自己的生計經常要割草,一茬一茬割了又生。

狗呢!你看狗這麼樣,他也有乙個特點,對於主人狗總是呼之既來,你叫狗一聲狗就來了。不僅如此狗還有乙個非常顯著的特點,有乙個成語叫狗仗人勢,主人在的時候這個狗叫的特別兇。

還有一點狗很忠誠,忠誠。

芻狗這兩個字,就是用這兩個事物本身的特點來借喻,天地不仁之後,天會做的事情。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5樓:南虞子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芻狗出自於道德經中的這一句話。芻狗指的是古代用來祭祀的用草扎的狗,整句話天地是沒有感情的,所以萬物在天地之間是不分貴賤,一視同仁。道家聖人也應該效仿天地,對於百姓,也應該不分貴賤,一視同仁。

在道德經第二章中,老子提到萬物作而弗從,生而弗有,為而不持,可以與這句話相互印證。

6樓:A Kevin

芻狗就是草扎的小人,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指的是天地在執行宇宙的規律的時候是不夾雜主觀的情緒和偏見的,道德經教導我們對待任何事物就像對待草扎的狗一樣,不加入主觀的情緒和偏見,沒有花和泥的區別,去除主觀回歸客觀,實事求是

7樓:斯多葛的嘆息

用現代語言來說,就是用客觀,唯物的視角去審視事物因為客觀世界是矛盾的對立統一,是人將事物區分為好壞善惡,佛學說不要有分別心,心學說無善無惡,都是這個意思!

8樓:吳老師說寫作

在古代,英雄是身份,是人名,不是榮譽稱號。

在古代,龍是生物,不是文化現象。

以此類推,芻狗或許也是有生命的一種生物。

天或許也是有生命的一種生物。

9樓:朝花夕拾

道德經有一章說,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所以天地萬物跟芻狗一樣,別無二樣

既然別無二樣為什麼要用芻狗

因為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芻狗祭祀完了就功成身退

就像人完成了事情也需功成身退

把世界的舞台留給後代

10樓:我住蒙特內哥羅上

「芻狗」是草扎的祭品也僅是一家之言,

首先什麼是「仁」?從字面上看,從人從二,親也,仁者兼愛,所以,仁與愛是分不開的。

對於天地來說,對萬物的仁,就是生之、畜之、育之、養之,有恩於萬物生育。

「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如果天地執仁,則不是無慾無為,乃失道失德。所以天地只有不仁才能合道合德。合道合德則無欲無為,萬物自然而然。

芻狗,芻乃是指食草而養的牛羊,狗和豬則屬於豢,所以牛羊豬狗又稱芻豢。

天地不仁,合道合德的情形下,萬物與芻狗沒有什麼兩樣。

同樣,聖人也是合道合德的人,乃是無為而治。這種情況下,眾生平等,百姓與牛羊豬狗在聖人眼裡沒有什麼不同,聖人都是順其自然,無慾無為。

11樓:魯仲連

芻狗代表抽離了情感的身體,乙個外科醫生給病人做手術的時候其實就處在一種情感隔離的「不仁」的狀態,這時候對他來說病人只是一具身體,因為任何的感情波動都可能影響手術的進行,聖人也是這樣,老子並沒有否定「仁」本身,而是否定因為仁蒙蔽雙眼,影響判斷力,就像某些溺愛子女的父母一樣。真正的利益他人,需要能入乎其內,又能出乎其外。

12樓:吉祥友

「芻狗」是非常形象的。祭祀用的東西,都是非常莊重的,視如禮器實物。但祭祀之後就恢復草狗的本質,扔了燒了也就無所謂了。

現代社會中,各種人物角色,本來如是。這個某某官、那個某某總,大家在這個「社會祭祀」中玩得很當真,讓當事人也覺得高人一等。反之,也有那種被踩在地上的,自卑自賤,憤懣難平的,其實也是認同了這種「社會祭祀」中給定的角色。

但天地不這樣看,不論你是什麼人,社會遊戲規則怎麼定,它都給與自然的安排。看明白真相,乙個人才會對自己有真正的認識,在社會中被尊貴的時候,不自矜;被低賤的時候,不自卑;得失之間不失本心。

13樓:一味黑時尤有骨

聖人是得了一,給大家看到的人。

那個一,其實就是德。是明白了自己。唯有真正的明白了自己,才能明白別的人。才能守住自己的人道,和天地一起,維持這個大系統的穩定。

仁是對別人的。那不是對自己的。所以天地和聖人都不仁。不拿那些去要求人束縛人。他們只要求自己。

這就是芻狗的真正含義。那不是說大家的。

是說,在天地和聖人的眼裡,只要求自己,明白自己。不要求別人。如果不知道自己,不了解自己,單純的說仁義禮智信,每乙個都是要求別人的呢,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好像是這樣的意思。

14樓:趙老師

芻狗本來是用稻草扎的狗,是古代用來做祭祀用的。祭祀活動結束就扔掉了。

聖人以百姓為芻狗,意思就是所有以肉身存在的凡夫俗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只有在從生到死的這段生命過程中,不斷的提公升,歷練,修行,把自己的天賦才華發揮出來,給自己這個芻狗和所有芻狗們帶來開心,喜悅,愛,豐盛,富足的美好感覺。所以就有了一些能夠把事業做得成功的芻狗們,為很多的芻狗帶來了美好,也有一些芻狗庸庸碌碌過活一生。更有一些芻狗一直處在無明中,直到生命結束。

總之說白了就是不要把自己當真,也不要把別人當真,人人皆芻狗,人人皆演員,只要在每時每刻做讓自己開心喜悅和平,愛的事情,如果你感覺好而且也能帶給其他人同樣的愛,喜悅,和平的事,就投入其中,好好發揮,最後當要離開的時候體驗到值得,滿足就可以了。

15樓:神棍

我覺得對於任何乙個讀者來說,對這句話最重要的不是理解芻狗具體指的是什麼。最重要的是。

首先,天地和萬物壓根不是同類東西。聖人和百姓也壓根不是同類東西。

其次,對於幾乎所有讀者很重要的一點是。讀書經常會把自己代入主角享受一把主角體驗。讀這句話的時候也很容易把自己代入主語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千萬別忘了自己的身份。自己可是萬物可是百姓。並不是天地,也不是聖人。

另外這句話可以肯定不是老子本人(至少不是那個傳說中的老子本人)所說所寫。因為首先要有仁的說法,才會有不仁的說法出現。

從這句話來說,天地不仁也好聖人不仁也好。重要的是為了給國君進言。反對仁的觀點,更有可能就是反對仁政的觀點。

很有可能就是為了反對孟子。你看孟子為了論證仁政的觀點最喜歡的乙個方法不就把商湯,周文王這些人給自己站台麼?作為反對者於是就針鋒相對的說別說聖人了天地都是不仁的。

孟子那套千萬別聽

16樓:虎踞龍蟠BBS

就是用草編的象徵是狗的草結,天地不仁不是天地真的不仁的意思,而是天地化生萬物,對待萬物都是平等的,沒有一絲偏愛,這正是道法自然的體現

17樓:紅稅工稅務博物館

豬狗就是豬狗,沒什麼了不起的。在絕對智慧型面前,任何人與任何動物之間,在智商水平上都很近似的,這也不妨礙什麼,該吃吃該喝喝該睡睡,啥也不耽誤。放心吧,智慧型面前人人平等,你可以想想,在地球面前,一粒大公尺和一粒小公尺之間的差距,地球在乎嗎?

18樓:秦皇

天地不仁,那麼天地能幹什麼?知道這個就知道答案了,天生萬物啊,萬物的父母就是天地,芻狗就是天地的孩子,父母怎麼管孩子?結合整篇文章看,是生而不有為而不宰啊,簡單點說,就是我可以給你們所有人提供機會,但你們得自己去努力發展,不是生了你,就會一直保護你,讓你成為巨嬰,無法客觀面對世界,最終反而一事無成。

19樓:雲出山

按照帛書甲本,原文為: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聲人不仁,以百眚為芻狗。

芻,是雛的本字。芻狗,就是吃奶的小狗。仁,親也,本能的親近能力。

天,認知之外就是天。地,認知所陳就是地。物,本字為勿,分類的意思,加上牛表示意義重大的分類。

天地依託於認知而存在,本身沒有感知能力,所以不能仁,也不會仁。萬物只是天地所描述總類的細分而已,萬物對天地的關係就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天地對萬物的關係就是任由萬物各回各家各找各媽,沒有任何主觀分配意味。

聲,指事字,接收資訊形成認知。聲人,接收新的資訊形成新知的人,也就是側重於創新認知的人。眚,自眼睛觀察到的內容而生,也就是直觀認識。

百眚,各種直觀認識。聲人對百眚,就是天地對萬物的關係,也就是小狗各回各家各找各媽的關係,不可載入主觀的親近拉攏,這樣才能實現認知的目的。

20樓:Magic Waltz

天地生旺萬物,如天地編芻狗,萬物生旺之一時,於天地如祭祀之一瞬。聖人教化百姓,如聖人編芻狗,百姓教化之一時,於聖人如祭祀之一瞬。

草木隨四季,百姓依興衰。草木生髮,百姓教化,雖美而不可久。

聖人教化百姓,如天地滋養萬物,順其自然耳。

21樓:大無稽

「芻狗」的意思是「把某物像牲畜一樣虐殺」。

這是不是很出人意料?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這是一大句話,請樓主不要分開說。

先說天地,不解答天地是什麼,我們沒法解釋。

天,在先民眼裡,是一切威力的降生者。封建帝王登基,是受天命。百姓討伐帝王,是錯天命。帝王修訂法律、發布政策,是依天命行事。

也就是說,對於官僚階級來說,天是法之上的東西。

這東西,在明朝有了乙個更形象化的稱呼,叫祖宗之法。

什麼意思呢?這個東西,他凌駕於一切法律之上,是官僚內部遵守的。我們稱之為「綱領」。

換作自然界,自然界的綱領,就是規律。

而與天遙遙相對的就是地。古代帝王登基,說治理天下。海晏河清,說天下大治。

顧炎武先生說民族、文明的崩潰,叫「亡天下」。可見,地是一種與規律不同的事物。古人科技不夠強,以為萬物從土裡生,於是地,就是物質的代言詞。

那麼物質和規律的關係,到底是誰決定誰呢?

答案,誰也不決定誰,而是互相影響,他們最終合於世界這個概念。

我們從道德經第四章「道衝」的概念可以得知,衝,就是水中,比喻用水擊打正中。我們可不可以比喻:物質(體)、規律(道)就像杯子裝水一樣,水裝進杯子才是「一杯水」。

如果把水撒了,不叫一杯水。如果把杯子敲碎了,那也不叫一杯水。

所以什麼是世界?世界就可以用「天地」指代了。

由此我們可以發現,在老子這樣的邏輯下,世界是靠兩個互相正反的事物組成的,誰也不統

一、消滅誰,而是互相合作,這或許就是「陰陽合」的意義了。

那麼,仁的意思呢?仁,就是人二,指的是乙個人就像上面說的那樣,把一切事物拆分成兩個等量齊觀的矛盾來看,不互相妄下斷言,說誰統一誰。

這樣,我們就可以解釋「芻狗」了:芻,是割草,狗,是牲畜的代指。也就是說,芻狗的意思是,將某物像牲畜一樣虐殺。

我們可以這麼翻譯這段話:

「世界如果不再二分,那麼萬事萬物就可以像牲畜一樣,被世界隨意虐殺。聖人如果簡單地覺得世界只屬於物質,意識只是附屬品,不再二分,那麼百姓在他眼裡,就像行屍走肉一樣,可以隨意調配、虐殺。因為在他眼裡,人是物化的。

怎麼真正理解順其自然的含義?

我佛愛你 順其自然其實是道教的乙個成語,道教一直主張道法自然,因為道法自然是道的最高的境界。這個道不僅僅是佛教裡面說的道,也是每個宗教裡面說的道。這個道是一種廣義的,不僅僅是佛道儒等等,各行各業可以說都是道的影子,都是道在外現的一種表現形式。道教的道法自然與佛教的無我是同一種涵義,是同一種境界。什麼...

如何真正理解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wency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為普世間最恆久之象狀,其有大信,體現於 種因而得果 中中國人常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因果是不虛的,天地間亦然。天地是無有一己之私欲的 故而其不會有偏私,讓種惡因者得善果,種善因者得惡果 縱一時之體現,報盡仍現昔日之因。而聖人,至誠通神...

如何真正理解生老病死皆人之常情?

玲瓏瀑 1 一聲嗩吶 生 你的出生不管你願不願意,你已經出生了2 老嗎?你能控制自己的衰老嗎?當然心態健康愛鍛鍊,這也是可以的。但終究會老死。3.生病,也是人生的一部分。你的身體雖然你最清楚。或許別人比你關注的更多。4.一聲嗩吶 死,自然死亡。人一生平靜的結束。也是人所祈求的呀。 嬰如 別聽那些花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