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孩子們都有手機,還有必要捐實體書嗎?

時間 2021-09-14 22:14:39

1樓:二瓜仔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手機不是。

書籍從學習習慣培養到知識獲得到整理精髓輸出仍然是目前最廉價的選擇。

乙個愛看書的小孩和乙個愛看手機的小孩有什麼區別?愛看手機的小孩張嘴王者吃雞,你就知道區別了

2樓:跑調的歌

實體書更方便啊,小孩子想看隨時就能看,而電子書就不一樣了,就比如學校有閱讀課,總不能因為沒有實體書就讓每個孩子把電子產品帶到課堂上吧。

3樓:灰色記憶在跳動

現在的孩子獲取知識的渠道不只看書這一條路徑了,順著他們自然而然地發展挺好的,不過書我還是照樣往家買,看不看,什麼時候看隨便,反正家裡有的是書供她看。

4樓:粒粒大

我反正堅決不允許我兒子私自玩手機,要看書可以,買實體書,想看多少買多少。小孩子分辨能力不行,自制力不行,家長就得引導好。哎,現在實體書越來越貴了,可是看電子書時間長了眼鏡又會不舒服。

5樓:just just

非常有必要。

使用手機閱讀的效果總體來說並不比紙質閱讀更好,雖然說手機閱讀查閱相關知識比較方便,但是我依舊認為手機閱讀獲取的知識是比較零碎化的,是比較有限的,這樣的閱讀很難形成體系化,並且也不易長時間做到專注閱讀。

6樓:幹就完了

籍儲存好的話,存活週期是比手機長的,更是比個人手機裡的資料存活時間長的。

更為難得的是,書籍上的留白,可以一次次用線條、筆記之類的做上記號,做了記號後,這本書就屬於了你,每次再翻到這些記號,總能給人上次閱讀的回憶。

電子書不屬於你,它只是一股資訊流,你眼前呈現的只是那塊螢幕上畫素點的明滅組合,翻頁可以看到資訊流的下一段,翻回去,卻找不回之前的光陰。

7樓:魄力

逛動物園是件正經事 9.金花的秘密:中國的生命之書 10.佛法真義這裡面有一些真的不適合捐,比如排第十的那本。

捐書的另一大主力型別就是教科書,教科書,人家自己有,現在不是幾十年前,教科書都要靠捐的了。

倒是有些工具書,捐出去還是比較適合的,比如辭典、字典之類的,但也要注意下出版時間,防止被語委背刺。確鑿、說服、一騎當千、蕁麻疹……

8樓:陽光下的泡沫

覺得沒必要,實體書現在確實不太行,喜歡買書的人買的也都是一些暢銷書,這樣的書捐出去是要考慮考慮的,這是商務印書館2023年度暢銷書榜單前十:

1.醫學的溫度 2.道不遠人:走近傳統文化 3.老子今註今譯(珍藏版)

4.隴關道 5.理想國(精裝) 6.莊子今註今譯(上下冊)(珍藏版) 7.社會契約論(漢譯名著本)

9樓:執筆述繁華

前兩周,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進了一趟書店。

上一次進書店是多少年前,我已經記不清了。

但這一次,從書架間穿行而過,目光打量著兩旁各式各樣的書籍,有一些心潮澎湃。

很想找本書,坐在一旁閱讀。

就如同小時候的新華書店。

10樓:趙世奇

非常有必要

電子書受限於裝置和排版的問題,其實很多書閱讀體驗不佳。iPad 和 kindle 稍微好那麼一丟丟,不過依舊沒有更好的排版。

不少書沒有電子版,根據這些年買書的情況,有個比較粗淺的判斷,暢銷書一般有電子版,經典老書、工具書、專業書、兒童繪本一般都是盜版 PDF 掃瞄。

在這種情況下,其實捐贈實體書依舊是一種低成本高收益的事情,蠻值得推廣的。

11樓:龍眾生

有啊因為手機誤人

不用說了吧

還是實體書,培養人的讀書學習習慣

我媽媽是鄉村教師,退休後在家裡辦了個公益圖書館。

給大家看看家鄉的小河,簡陋的圖書館和清晨讀《論語》的孩子們。

如果你們有不用的書,可以發物流給我們。我們提倡物盡其用,大家生活不易,不要買新的捐贈。

12樓:天涯獨步輪迴

你的很多孩子都有手機,是指東部沿海城市嗎?還是首都三環以內?不要把你沒有去過的偏遠偏遠山區當做你生活過的南山區!中國不是每個地方都是南山區和朝陽區!

你的這種問題真心感覺故意挑起地域爭鬥,要是有心,看看希望工程官網!看看你只要捐多少錢就能讓山區小朋友每天乙個雞蛋!目光短淺就看看!

13樓:Komorebi

看書不還得看實體書嗎?勾勾畫畫,一本書翻幾遍,翻到其中有幾頁已經散開了,但即使這樣,那幾頁是什麼內容我依然記得很清楚,這是我關於自己小時候看書最美好的回憶。

14樓:毒奶粉雲玩家

書非借不能讀也。

看書有時候看的不是書,而是在看書過程中的代入感,沉浸式體驗,紙質書能夠借助觸感,嗅覺,給人更深刻的體會。這是電子書永遠無法取代的。

有多少人的平板淪為了泡麵蓋?

15樓:小樓一夜聽春雨

而就算對於擁有手機的孩子來說,長期使用螢幕會對視力造成不可逆性的損傷,他們才剛剛認識這個世界,就要逐漸模糊周圍的景象。我常聽人說「父母為子女,計之深遠」又曾聽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想,我是不願意讓乙個孩子獲得這樣的傷害的。

捐實體書,是社會公益力量的一種體現,耗費的是公眾的利益和價值。而對節省資源來說,沒必要通過對兒童的幫扶來減少。讓每乙個孩子通過書本明智開言,是曾放下書籍的萬萬人的心願,並非必要問題,而是希望的傳遞。

16樓:我不想寫

有,非常有,雖然現在已經不是印刷術時代了,但印刷術時代的用來讓人更好的吸收的技術本身已經趨近完美,這實際上更容易讓其思考,這是目前所有資訊化技術都完不成的事情

17樓:春雨壽司

對提出此觀點的背後邏輯分析:

1.何不食肉糜。

2.不讀書,不知實體書和電子書的思考深度,沉浸深度區別。

有條件還是多讀實體書,電子書是沒條件的時候的替代品。

18樓:Donald蕃薯

首先,手機對於山區孩子並不普遍。且不說是山里孩子,就連現在發展較好的農村地區,倘若上一輩對金錢的使用觀念仍然固守在只購買衣食住行的必需品,或者是家長的老一輩觀念對孩子的手機管控比較嚴格的話,許多孩子在離家上大學之前都是不會擁有完全屬於自己自由支配的手機的,那麼在城市裡司空見慣的「手機普遍」的現象,對於山區孩子來講就基本不存在。

其次,手機閱讀不能代替實體閱讀。如果我們要說可能用手機來代替紙質閱讀,那麼這個前提是建立在我們隨時可以拿出手機,並且對於手機只想做閱讀這一行為。但是顯而易見,我們看手機絕不僅僅只是進行閱讀,更何況對於山區的孩子來說,隨時可以拿出手機這一前提就不成立。

退一萬步,即便是人手一部手機,那麼我們作為成年人都幾乎無法有足夠的自控力專注在干擾眾多的手機閱讀上,尚未成年的孩子們是否會足夠成熟自製能夠保持在手機閱讀狀態呢。

最後,看書與不看書的人差別大嗎。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人與人的差別就足夠大;從另一種程度上來講,人與人卻又是極其相似。這些與看不看書都無關。

如果硬要說的話,那麼愛看書的人,他們或許是對知識的渴求,或許是對走出平凡生活的嚮往,也或許僅僅是享受著看書時那片刻逃離俗世的歡愉,等等等等。那麼不愛看書的人呢,他們或許在生活觀察裡渴求知識,或許在腦海天空裡嚮往走出平凡,或許在田野山林裡踱步的時刻裡享受片刻逃離世俗。差別大嗎,很大吧,也幾乎沒有。

結語,很多事情沒有所謂必要或者不必要,時代的發展逃不開一些事物被替代甚至消亡。但我也相信始終存在那麼或許不多也或許很多的人,仍然享受或回憶著曾經的那些事物給他們帶去的那乙份感受。

19樓:老姚文字江湖

當然有必要,為什麼,我說三點原因。

第一,山里的孩子有手機不假,但只是少部分有,基於經濟和保護視力的原因,更多的孩子還是沒有手機或者說,沒有用手機進行學習活動。

第二,就算孩子有手機,但他們懂得像大人那樣,用手機去學習各種知識嗎,顯然不會。

第三,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其實都還是讓孩子閱讀紙質版圖書。至於說閱讀紙版書和電子書的好壞,不用多說了。

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捐實體書仍有必要。

至於說愛看書和不愛看書的孩子差別是不是真的很大?這個問題很簡單,短期看,可能看不出太大差大,但拉長時間週期,差距極大,甚至命運完全不同。

20樓:斌哥哥

喜歡手機看書的人,大多有這樣的感覺,就是看了很多東西,不是記不住,就是無法形成乙個整體的思維邏輯。而且長期手機看書,對身體健康不是很好。

紙質書幾乎是不可替代的,濃縮在一本書裡的文字思想精華,被我們在翻頁的時候,一點一滴進入我們的腦子,可以起到很好的薰陶作用。

21樓:劉瑩

肯定有必要啊,實體書很有用的。

手機畢竟是手機,像我曾經也喜歡用手機學習,但寫著學著就開始玩了起來。電腦還稍稍好點。

所以啊,實體書很有必要。

就是用來替代手機的,實體書看著的感覺也比電子書好上很多。

這是實話。

22樓:火山甜點

1、真的都有手機

手機這個東西大家也都知道,是把雙刃劍。能不用到手機,那自然還得不用到的好。

2、並非都有手機

在這種情況下,當然是送實體書是必要的。實體書比電子書多的就是溫度和質感。

綜上,不論什麼情況。送書是有用的,並非無用。

23樓:填填

看實體書和電子書是有區別的,雖然電子書很方便,但是對眼睛有影響,適合作為實體書的補充。看實體書會提公升閱讀專注度,手寫筆記記憶更深,所以還是建議青少年看實體書為主,電子書作為補充。

24樓:Arnold

作為接受過捐書的人,我的看法是不必要捐實體書了。

不過這和手機沒什麼關係。

實在是捐過來的書,和我們沒什麼關係,儲存得好的,被拿去學校閱覽室了,閱覽室,沒什麼人去的,學生們要上課,放學的時候老師會把閱覽室鎖起來,防止有人躲在裡面早戀。

儲存得差的,被處理掉了,我印象很深刻,那時候我學校還有鍋爐房,鍋爐房的大爺閱讀量很高。他像一部電影裡一樣,一邊讀書,一邊把讀過的那頁撕下來燒掉。

25樓:陳觀

沒過時。有必要。差別可能有,不絕對。(但多看點書總歸比不看書好一點)

「認為實體書過時,手機可以替代書籍獲取資訊。」

首先,實體書真的過時了嗎。實體書有很多缺點,厚重,攜帶不方便,容易發霉,內容一定程度上滯後。相對應的,通過網路獲取資訊很方便,很快捷,很即時。

可所謂的方便快捷是要能有手機平板一類的裝置與暢通無阻的網路,手機對於大山里的孩子來說沒有普及到每乙個人吧,,甚至還有點困難。當我們預設每個山里的孩子都能方便接觸到網路時。我們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剝奪了一些孩子去通過書本學習東西的權利。

另外,相對於網路繁冗雜亂的資訊來說,實體書上的資訊來得更加高質密集。其他的不說,就知乎,男女地域神兔之間沒有實際意義的爭論還少嗎,而這些東西又能帶給孩子多少好處呢,沒有形成正確的三觀之前接觸這些爭議對孩子的成長不是很好。當然實體書上的糟粕也挺不少,但公益機構可以有針對性地篩選,選那些經典的作品,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作品。

最後,孩子對於網路真的沒啥自制力,特別很留守兒童,他們家長出去打工了,爺爺奶奶也也管不住他們,沒有監管得使用手機對他們真的沒啥好處

現在的孩子們盲目追星,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假媽支招 追星,是個人的審美和愛好,本無可厚非。之所以提出 盲目 和 教育 的問題,大多因為孩子追星追出了問題。比方說,影響學習,在 星 身上花錢,模仿 星 令家長看不順眼等。對待孩子追星的問題,家長不用教育,只要管住自己的 錢袋子 就行。1 在孩子出現追星苗頭時,孩子會跟家長分享 星 的美,此時,...

現在孩子們的價值觀怎麼了?

遲夏垣良 只是了解世界的渠道增加了,更 現實 和所謂的 成熟 了而已。這本就是人類的本性激發,精神和物質的異化。人是為物質而活的,後來思想居上,只不過是進化出的錯覺。人本就是動物,也不可能不是動物。一些人作為動物而過,一些人被精神迷惑 沒有高低對錯。 Noisy7 我不知道題主所說的孩子指的是那個年...

現在,孩子們都忙著上各種興趣班,如果不上,孩子會不會輸在起跑線上?

噹噹媽彭維 其實各種興趣班的教學理念與目的是要培養孩子從小有良好學習習慣和良好的行為能力,但現在各種培訓機構及一些家長的目的卻是利益最大化和相互攀比的話資。我認為教育孩子還是要以孩子父母為主力軍,多陪伴,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正能量的傳遞,良好家風的傳承有了這些孩子永遠都不會輸在他人生的道路上。 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