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文社會學科中,理論能否指導實際是否可以是評判標準?為什麼?

時間 2021-06-09 23:16:39

1樓:子秉

相信理論必然指導實踐的人實在太可笑了,受馬哲荼毒太深。實際上理論與實踐的關係永遠是非同一的。根據情境差異和主體間性的存在,你不能期望有萬能的理論可以統攝一切。

不說後現代的反邏各斯主義和差異共存論,就是笛卡爾的身心二元論(他沒能證明身心如何同一),康德的二分法(物自體不可知),尼采的透視主義(又叫視角主義)也已經證明了理論與實踐無絕對同一關係。

另外,文化研究的關鍵是理論化過程而不是純粹理論推演,所謂理論化就是從具體現象上公升到理論而不是從理論去推導具體現象。

事實上哪怕是經驗主義研究得出的結論也不能保證可以作用於實踐,看看對經驗主義的各種批判就知道了。

2樓:

小學語文老師說,語文的語是語言的意思,語文的文是文字的意思,你不學習語文,其他科目都學不了,

數學老師說,數學很重要,你看,就連寫個作文上邊都要求你寫呢!

3樓:林彬懋

我間接地回答了這個議題,雖然可能不是很切題,但請閱讀「如何看待網上袁勁梅老師的公開信《做人,做學問—— 乙個美國教授寫給被開除的中國留學生的信》?」

經濟學和其他社會學科的關係是什麼?

九鎮十八灣 1.歷史學和哲學是全部社會科學的兩大出發點,任何社會科學都離不開反思過去和前瞻未來,不管是自覺還是不自覺。經濟學也是如此 不是哲學和史學專業的,勿噴 2.經濟學首先是社會科學的一部分,經濟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基礎,但不代表經濟學是社會科學的基礎。隨著人類社會不斷發展,經濟學與其他社會科學科學...

社會學或者人文學科的學生應該怎樣培養自己的發散思維能力或者提公升自己的社會學的想象力?

一瓶82年的可樂 學習更多專業知識,這樣才知道,一件事情還可以是怎麼樣的,而且是經過別人論證合理的方式方法,事半功倍。發散性思維其實是一種可遷移的能力,如果有的話會一直有,在各個事情上都有,所以培養發散性思維不必侷限於人文社科的學習,而應該養成一種看待世界的習慣性方式。看到乙個問題的時候,多想想為什...

如何自學社會學這樣的基礎學科?

傻白甜 社會學科,即 社會網路分析 它表明工作任務往往通過傳統組織邊界之外的社會網路完成,涉及很多正式員工之外的工作者。全域性互連 李治 如果題主是覺得有意思而有這類想法,我還是勸題主放棄吧,任何學科如果想學習的話都是極其無聊的過程。沒有強大的環境下,盡量還是學好自己的學科就好了。另外,個人覺得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