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幼兒連續用電子產品不宜超過15分鐘 ?電子產品的廣泛使用是否已對幼兒構成健康隱患?

時間 2021-06-06 05:09:33

1樓:育兒悅成長

我先說說在疫情期間,孩子的視力從4.9下降到了4.6。

這學期開學,孩子戴上了眼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電子產品使用時間過長,中間有一段時間,在家長不知情的情況下,偷偷打遊戲,每天IPAD的螢幕使用時間一度長達四五個小時。

視力的下降可以說是最直觀的影響,其實還有一些我們看不到的。

過早過多使用電子產品會使得孩子的大腦發育發生一些不正常的變化,比如會引起他的專注力發育與其年齡不相稱。

原因就是,電子產品尤其是玩電子遊戲的話,有著強烈的聲音、影像刺激、還有反饋機制,這些強烈的刺激一直刺激大腦,大腦對刺激的閾值會公升高(在心理學方面,剛剛能引起心理感覺的最小刺激量,稱為感覺閾下限;能產生正常感覺的最大刺激量,稱為感覺閾上限。心理所感受的刺激強度範圍,稱為絕對心理閾值。)

簡單的說,就是孩子的大腦變得遲鈍,較小的刺激是無法維持住他的注意力的。

另外,現在孩子罹患抑鬱症的比例正在公升高,而且呈現低齡化。很多孩子抑鬱的表現都是沉迷於電子遊戲不能自拔。在這樣的現象面前,我們很難說,沉迷於電子遊戲或者電子產品是抑鬱的症狀還是原因。

總之,抑鬱症和電子產品有著相關性。

回到我家孩子這個具體個案上來,好在他有著很好的閱讀習慣,與他而言,書本和電子遊戲處於同等的地位,所以發現之後,我就和他說,鑑於視力的擔憂,電子遊戲是堅決不能打的,他沒有堅持,過了那陣子,也就罷了。

但是如果對於乙個沒有其他方面愛好的孩子來時候,一點沉迷於電子產品,那麼必然會陷於無法自拔的程度。這值得我們警惕。

限制可能並不是最好的方法,培養一切其他的愛好來和電子產品爭「勢力範圍」,可能才是堅決這一問題的最根本的途徑。

2樓:湘親湘愛ing

電子產品的出現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就算家裡拒絕使用,你能控制孩子學習的場合只有面授嗎?幾乎不可能!我家孩子才幼兒園,學校的教學和家庭親子小任務就需要使用電子產品來完成和打卡提交了。

存在就有他的意義,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兩面性的。所以家庭教育和引導中只能盡可能控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時長和光亮程度。至於能不能控制在15分鐘,我個人認為完全由家庭布置的參與部分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學校呢?

校外興趣班呢?就算大家都控制在15分鐘內,但是如果涉及幾門學科,這個時間疊加是很恐怖的。

電子產品的是否構成健康威脅,目前短時間內還見證不到。畢竟還沒有完整的一代人從進入學習領域到工作全場覆蓋電子教學設計。可是不難迴避的趨勢是孩子們的近視率是逐年攀公升。

國家至今也沒有拿出措施調整這場教育更新帶來的不可逆局面。以前把考全國競賽放在人才選拔的規則裡,那怎麼就不可以把視力水平給乙個分數佔比計入考核專案中呢?就算納入考核,還是會有聲音出來,那麼那些先天有近視率的家庭不是還沒起跑就輸了嗎?

關於這一場革新,作為家長的我無可奈何!

3樓:蘆蔚葉

現代社會,讓孩子徹底離開電子裝置不現實。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兒童最早1歲半才能開始使用電子裝置,且每天累計建議不超過1個小時。

限定玩電子裝置的時間。限制時間因人而異,大原則是越短越好,1歲以下嚴禁使用任何電子裝置,年齡小於5歲的每次不超過5分鐘,5歲以後不超過10分鐘,每天總時間限定不超過1小時。孩子沒有自制力,需要家長監督嚴格執行這個規則,時間長了孩子就習慣了。

限定玩電子裝置的場景。很多情況下限制不允許使用電子裝置,比如吃飯的時候,尤其睡覺前1個小時,因為電子螢幕發出的光線會抑制人體內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是幫助人睡眠的,大人也要做到,做好榜樣。

為電子裝置提供替代品。比如和朋友聚會時自己沒時間陪孩子,可以提前準備繪本、書、塗鴉本;平時多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比如爬山、踢球、逛博物館、多帶孩子接觸大自然、多去旅行,這些活動能給孩子各種豐富的刺激,促進孩子大腦發展。我們帶孩子痛快的玩,讓快樂充滿孩子的內心,那孩子也就不需要到電子裝置裡去尋找滿足感了。

孩子是需要通過各種感覺器官,比如聽覺、嗅覺、觸覺和味覺等來感知這個世界的,電子裝置只有乙個平面,和孩子的互動有限,孩子吸收和反饋的東西也很有限,當孩子的大腦接收到的刺激不夠時,就不能很好的發展。

孩子需要通過與真人面對面的交際互動中學習,包括學習怎麼識別別人的情緒和意圖,怎麼與人恰當的交流而不產生衝突,怎麼在衝突中調節自己的情緒,所以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和真人互動,而不是和機器互動。

孩子的視覺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全,放縱孩子玩電子裝置,既會傷害視力,又影響視覺,電子裝置能不給孩子玩就盡量不要給孩子玩,在孩子還不能自我控制前,家長一定要身體力行。

4樓:劉鎮銳

在我看來這屬於生理學和心理學跨界搞倫理學弄出來的烏龍(不是說「不能」,而是這裡確實太多可疑的地方沒處理,感覺像是「事先覺得小孩子用螢幕不好,然後為了證明它而強行找出來的理由」)……

所謂的「健康隱患」有哪些呢?……

1 螢幕光線影響視力

2 缺乏交流影響語言能力

3 被動接受影響思維能力

4 快速瀏覽影響注意力

5 缺少互動影響社交能力

但是問題來了

對1,現在我們真的那麼需要乙個孩子在未經矯正的情況下的視力有多好嗎?……

對2和3,是「使用螢幕」使得孩子缺乏交流被動接受,還是「使用螢幕的方式」導致孩子缺乏交流被動接受?——難道你以為他去學校裡上課就不是缺乏交流被動接受了?……

對4和5,那麼,是不是我們的社會如此看重注意力和所謂的社交能力,甚至將其定義為健康的一環,這件事情本身出了錯呢?……

5樓:胡彌兒

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

15分鐘,對有些人來說拉個屎都不夠,對幼兒(3-6歲)的視力影響也可以忽略不計。

美國和加拿大兒科學會都建議:孩子每天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不能超過兩個小時,理想的話應該控制在乙個小時之內。

所以我們不要看到「教育部發文」就開始焦慮。

只有長時間(姑且認為持續1小時以上)高頻率(姑且認為每天)的使用電子產品才對幼兒有危害。

另一方面,幼兒玩電子產品的危害也不容小覷,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視力發育受損;

快速接受資訊,容易缺乏主動思考;

缺乏交流,語言能力發展機會減少;

快速瀏覽,注意力難以集中;

缺少互動,不利於幼兒的人際交往。

我們發現,避免上訴危害的最好方法就是,父母或老師為幼兒提供乙個更具吸引力的生活和學習環境。

沒用替代方法,總不能讓孩子坐在沙發上看天花板發呆吧。

最能的父母不是嘮嘮叨叨的不讓孩子玩電子產品,而是能把在玩電子產品的孩子吸引過來去玩別的。

多花心思,提公升自己,用有趣靈魂教育孩子,比天天「窩裡鬥」要好。

6樓:豆豆S爸

對於學齡期的孩子,每次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在10-20分鐘左右,一天的總和不得超過1個小時。

當然,孩子玩起手機看起電視來,20分鐘轉瞬即逝,根本無法過癮,也難以停止。

孩子愛玩遊戲,可打一局遊戲時間難以掌握,不得不讓家長再三催促甚至發怒。

1、這時家長就要把控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內容,並在一開始就確定好規則,使用時間一到就要馬上停止,不能找藉口拖延。

2、如果孩子能夠接受,那麼可以開始使用電子產品,如果孩子違背了規則,那麼就要承擔相應的懲罰。

如何看待孩子試用電子產品?

小TOP 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孩子可以通過許多途徑接觸到,所以不能一味制止,也不能一味放任孩子玩,有個度,告訴孩子電子產品的正確用途,並和小孩一起制定使用時間,使用方式等等。 編小美 適度。畢竟長時間看電子螢幕對視力有影響。電子產品是無法避免的,所以要利用好電子產品。比如用電腦 ipad學學程式設計...

幼兒適合接觸電子產品嗎?

簡單科普小博士 先回答問題,拋開劑量不能談毒性。幼兒可以接觸電子產品,但是適不適合,要看家長怎麼管理。在這裡,我不但要說說幼兒的困惑,還要講講家長的問題。自己已經刷手機沉迷,千萬別再嚯嚯孩子了。你是不是也有同感,沒事拿著手機刷刷,一會兒一下午就過去了。電子裝置普及之後,發現了嗎,再也沒有人提網癮兩個...

飛機上是不是不讓用電子產品?

已登出 各位答主似乎都沒有找到問題的根結 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頭等艙乘客看書而普通艙在玩手機 作文題目大概是要求就這種現象對比來 過度解讀一下 所以我還是可以理解老師的心情的 你把關注點放在能不能玩手機上,不算你離題都是批卷老師客氣了ps 題主的思維邏輯,很大機率會註孤生以上 格拉摩根羅 之前有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