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強和諸侯兩個詞前面還能加數量詞嗎?

時間 2021-06-03 17:57:43

1樓:語林苓

先要明確一點,「列強」和「諸侯」在詞典中都被定義為統稱。

能否前置數詞、量詞,各回答下已經證明大家語感有所差異,不能作為標準依據。

但我覺得,這兩個詞正在或者已經固定下來。那麼「列」和「諸」作為詞內的語素,本義就很模糊了。就像人們說「凱旋歸來」時,就不會考慮「旋」已經有歸來的意思了。

關鍵在於,如果這兩個詞前面不能加數量詞的話,我們應該如何表述「某一時期內世界上的若干強國中的若干個」,或者「帝王統轄下的若干君主中的若干位」呢?

好像只能說成「若干個強國如何」「若干個國候如何」了,如果前面又恰好出現過「列強」和「諸侯」,代指關係就得一團亂,那可能還不如說「若干列強」「若干諸侯」。

另外 @王贇 Maigo 提到不定指的時候,感覺無法接受「數量+諸侯」的說法。我想到了《戰國策》裡有:

……斶聞古大禹之時,諸侯萬國。何則?德厚之道,得Quest之力也。

故舜起農畝,出於嶽鄙,而為天子。及湯之時,諸侯三千……考慮到文言的語序,這和現漢裡前置數量詞的情況較為相似。或許可以說明無定指的情況下,差不多兩千年前已經有人在使用類似的結構了。

當然這畢竟不是完全等同,僅供參考。

2樓:王偉麟

個人淺見……

一方列強、一方諸侯、一路諸侯、乙個諸侯國……是大家都能接受的用法,比如別的答主提到三國裡常用的「十八路諸侯伐董」。這種語境下,「列強」、「諸侯」語義已經有所變化,不再強調「列」「諸」,而把語義的重點放在「強」「候」,指「強大的割據勢力」。所以違和感小了很多。

語言本來就是一種不斷變化的東西,沒有一成不變的用法。所以沒必要太教條主義,大家都能接受的用法就是好用法。

3樓:GeologicalMonkey

不是有幾路諸侯,十八路諸侯伐董的說法麼?感覺諸侯成詞之後,諸在諸侯這個詞中應該是修飾侯表接受分封的各個,而不是單獨出現的表示數量的意思,所以諸侯一塊出現的時候應該是單指諸侯這個個體,加數量詞表個數應該沒毛病,覺得不順可能是量詞跟習慣上的不符吧……列強應該是一樣的……

4樓:

辭達意而已,語言是不斷變化的,錯的大家都接受並且能在腦袋裡獲得差不多的含義,語法就不得不屈從。

諸侯列強在一些民俗文學中前面加亂七八糟的東西的例子已經不少了,大家大部分能領會。但是類似的「諸位」,「諸夏」,「諸公」,「列國」,「列星」……

這些相似用法的詞完全算不得死絕了,以後會不會完全把諸侯、列強提出來單獨成詞不好說,現在就認為這個詞已經可以完全忽視( @王贇 Maigo 的回答中就屬於很典型的不完全忽視那種)文法屈從俗用,恐怕屬於久病人活埋,操之過急了。

真的禮崩樂壞也要先宰羊,過些年再談霸道。

至於諸侯列強,前面可以加一定的限制性的詞彙。

山東諸侯(不包含秦),西方列強(不包含日本)。

whisky 和 whiskey 兩個詞使用上有什麼區別?

季違久 如果要問,為什麼有時候威士忌的英文拼寫為whisky,有時候是whiskey,有時候是whisk e y?對威士忌有基本了解的小夥伴一定都會舉手回答 美國和愛爾蘭將威士忌寫作whiskey,而除此以外其它國家,都是寫作whisky,而whisk e y則是將兩種寫法合併在一起,照顧所有人拼寫...

如何理解概念和定義這兩個詞?

概念是乙個抽象的名稱,對事物的高度概括,定義則是對概念的具體描述和界定。比如,懂王是個名稱概念,定義則要對懂和王做出定義,什麼都懂,為什麼稱王。正如人名和人物實為一體,概念和定義也是缺一不可。只有名稱,沒有定義,莫名其妙。只有定義,沒有名稱概念,雲山霧罩,不得要領。定義是對概念的定義,所以它是依賴於...

請問「作者」和「編者」這兩個詞的區別?

餘所謂述故事,整齊其世傳,非所謂作也,而君比之於春秋,謬矣。史記 非曰作也,亦非述也,論也。論者 述之次也。五經之興,可謂作矣。太史公書 劉子政序 班叔皮傳,可謂述矣。桓山君 新論 鄒伯奇 檢論 可謂論矣。論衡 古人的著述體例和今天差別很大,其著作大抵可分為三類,一曰著作,前無所因襲比如春秋。二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