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是不是最高效的學習方式?

時間 2021-06-03 17:36:57

1樓:明性居士

我理解的「心流」是一種狀態,類似佛家的「入定」,進入這種狀態的人,工作與學習效率都特別高,覺得時間會過得很快。現實中已經過去1小時,你進入心流狀態,可能感覺只有10分鐘。另進入心流狀態,乙個人的記憶力與理解能力特別高。

2樓:資訊

心流從一本教育心理學上看,是與個體興趣和動機有關的。心流就是學習時全神貫注,沉浸其中的感覺。說白了就是很專注,陶醉。

專注也需要你投入精力,意味著你主動,做這事時有很強的意識。肯定要與天性對抗,專注了你才能深層次。

觸發心流很可能是在學習者對學習環境或學習活動有很強的掌控感時發生。掌控感很強意味著舒服。

而學習也確實是一件耗費精力的事。學習需要一定的自控力,而自控力就是前額皮質掌管。除了自律(自控力,自我控制),認知還需要耗一定的精力,思考的程度越深,就會覺得越累。

比如全神貫注學習了3個小時的數學題,雖然只做了10道(答主親身經歷,要拼命地想),但做完後就會精疲力竭,不想幹別的。克服情緒。比如你在乙個環境裡沒有歸屬感,你學習上就會伴隨著一定的焦慮、恐懼、不安,哪怕是你沒有自我察覺。

為了克服這些不良情緒,你就又得消耗精力了,沒法全身心的投入。

從一定角度說,如果選了同樣的方向,同樣的環境,投入精力多的那個學得多。你沒發現很多學習方法就是引你更深入的思考,或是換一種方式思考?比如比較,通過比較能得到兩個事物的不同和相同,但比較時你肯定是集中注意力的。

再比如,度50遍不如背5遍,為什麼?讀的時候可能讀到第10便往後,就心不在焉,敷衍了事了。但是背誦不行,它逼得你使勁想,投入精力。

也可以得知背誦是一種主動地,有意識的學習方式(被逼迫的)。

所以有效地學習方式,如果沒什麼意外或大偏差,那麼當然是投入的精力越多,越專注,越主動,學習效果越好。只是有的專注可能你是被逼迫得或是令你不舒服,有的專注你有很強烈的興趣,在合適的範圍內,於是產生了心流。但投入精力後,肯定都會有疲憊感,無論過程是舒服的還是不舒服是的。

所以無論說的哪種,都是不錯的學習方法,都需要耗費身體許多能量,區別只是它們學習的過程喚醒個體的情緒不一樣,學習的東西不知道是哪個區(恐慌去還是舒適區)。文獻12

3樓:央際教育

克里斯·貝利的《專注力:心流的驚人力量》從人類專注力的脆弱入手給了我們不一樣的專注力解讀。它解析了專注能力的形成過程和專注力的影響因素,闡明了專注型思維模式和發散型思維模式之間的關係。

為獲得和持續提公升專注能力提供了方法和途徑,讓高度專注的「心流」狀態不再難以捉摸,使我們能夠在專注和發散莫模式之間靈活地切換,實現快速進入專注,保持長時間專注,及時覺察分心走神,進而完成需要高度專注的複雜工作。

與此同時,通過專注力訓練,擴充套件注意力空間,有助於提高發散模式的質量,獲得創造性解決問題和創造價值的能力。「心流」不僅僅發生在專注中,也發生在建設性的發散思維模式中,高效完成工作很重要,但是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是不是更重要呢?

4樓:豐沙

不舒服的學習,和心流,兩者並不矛盾。還應該是個結合體。

心流是一種學習狀態,它讓你忘記周圍的環境,忘記時間,完全沉浸在學習中。

想要提高能力的學習,必定是不舒服的,但是這種提高的難度我們是可以控制的。

只要難度在可接受的範圍內,那必定是可以達到心流的。

而且要是事情要是沒有一點點難度,那就等於做著機械化運動,這樣反而達不到心流。

解對你有點難度,努力想一想能解出的數學題,你最容易忘記時間,忘記旁的事情,而且做完還有成就感,讓你開心快樂。

這難道不就是心流的狀態嗎?所以,我認為不舒服,也是達成心流的條件。

只要這個不舒服的度,控制好,那麼它反而是學習的動力。

況且要是沒有這種不舒服,才不行。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完。

提問是不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式?為什麼?

紹紹的後花園 我最近剛好研究了下提問這個主題,學會提問,帶著問題學習,能讓自己的知識輸入更高效。我每次要學乙個新知識版塊,我都會先給自己提一些問題。比如說 高階醫療 我會在紙上先列好。這跟百萬醫療有啥區別?能給我現有的客戶帶來啥好處?怎麼在實際場景進行應用?目前在國內市場的發展狀態如何,具體是哪些人...

什麼樣的方式背單詞 最高效?

1 要制定合理的計畫 由於剛剛熟悉背單詞的技巧,所以背的少一些。要對每個時期能背的量有合理的計畫,一開始背的少一些,當我們漸入佳境後,每天背的單詞會越來越多 2 不要沒有掌握好舊詞,就馬上背新詞的 因為背過不等於記住了,比如每次背完單詞後花時間快速將每個詞過二三遍,加深印象,這樣背單詞的效率就提高了...

最高效的學習方法是什麼?

南山 經常有人說,有些人很有天賦,上課睡覺,下課光玩,成績卻還是很好。你只看到他們閉著眼睛,卻不知道他們耳朵在聽 人同時用兩個感官效率會很低,除非你腦子裡的已經有大概的別人將要講給你的知識體系,這樣才能做到又看又聽。預習過的人,大部分時間在完善自己頭腦中的知識體系,只是聽個別地方,關鍵地方,其他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