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英語為母語的人是如何在口語使用準確用出時態的

時間 2021-06-03 14:37:00

1樓:八十一國英語胡老師

首先英語母語者在日常的對話中用的時態非常有限,像過去將來完成進行時就很少用在口語中,如果用在口語裡面需要很特定的語境。

第二,因為談話時都有語境, 說錯了基本也不會引起歧義,也沒有中國英語老師去打叉號。聽5Es國家的人說話, 只要不是太長, 基本挑不出毛病。但是只要一長, 例如好幾個從句幾連套的, 仍然還會有毛病出現。

第三,任何語言,達意為先。如果Focus on不出錯, 那麼啞巴英語是最佳選擇,就像中國。如果用我們教英語的辦法教小貝貝, 不出100年, 人類的語言就會退化到猿猴的水平。

2樓:涵勒

這個問題其實和不同語言分類造成的不同語法習慣還有學習語言的過程造成大腦儲存資訊的方式不一樣有關。

漢語是典型的孤立語,所以在表達的時候,是把乙個乙個意思加起來。可以把漢語理解成乙個拼盤,要吃的時候想吃什麼就拿什麼出來。

但是英語四一種屈折語,啥意思呢?就是不同語境要對詞進行變化,如果繼續拿水果拼盤來比喻的話,要吃的時候得根據上下文進行加工再吃。

由於這兩種語言的語法的不一樣,所以當漢語母語者開始說英語時,就會用漢語的語法習慣使用:所有東西存好的,應該都是即開即用,放一起就行。所以就容易出錯忘記加工那一步了。

在英語母語者還是小孩,什麼語法都不懂的時候,他們也和我們一樣,靠一次一次的從爸媽那學習說話學習語言。那時候不會教什麼語法,只會說做過了就說 did, 做就說 do 這樣一條一條的資訊。所以,他們最開始不會把 did 記成 do 的過去式,不會有這樣的變形關係。

從而在他們大腦中 did 就是做過了,do 就是做。所以在說做過,就直接會去用did,說現在就直接會用do,少了那麼一步變形轉化。語法時態的形成是後來學校教育裡才開始對大腦已經有的這些資訊進行的整理。

雖說這種記憶方法很蠢,很重複,但是,對大腦的負擔小了很多,都是乙個情景對乙個詞,沒有選擇性。所以就不容易錯了。所以他們大腦內的反應是:

做過了——did

其實我們小時候學漢語也是這個方法。所以你不會覺得漢語什麼時候加「了」,什麼時候加「已經」,什麼時候加「正在」有啥問題。

而學英語時這相反了,我們先學了語法時態變形,然後學的單個動詞,所以就沒有英語母語者小時候建立did 就是做過了, do 就是做的直接對應關係的過程。所以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人,使用語言的時候會比母語者多一步——變形,再加上漢語本來的語法習慣就沒有這一步,所以整體大腦內到外反應大約是這樣的:

做過了——做——do——過去式——did

所以,就比英語母語者容易錯了。想不出錯,就要多去用這些變形,逐步在自己大腦裡建立和母語者一樣的直接反應。

3樓:

題主說著中文考慮過語法嗎?母語是在無數次使用過程中獲得的一套技能。語法只不過是對母語使用者發揮這種技能時的表象觀察後總結出來的馬後炮式理論而已。

對於母語使用者這種理論沒有意義,也可以說不存在。但對於非母語學習者,可以通過掌握這套理論來高效的縮短與母語使用者用了很長時間和無數次試錯獲得的語感之間的距離。

以英語為母語的人,用 He don t I has 這些用法是有意為之還是無意疏忽?原因是?

南橋雨 不是有意為之,是受教育程度和社會階級低下的原因。詳細請參考保羅 福塞爾的 格調 中關於使用詞彙和語言在階級中的反映那部分 可能是每個地方的用法不一樣。英語在世界各地都是通用的,因此也沒什麼標準用法。而我們平時學的或許只是使用最多的一種。之前讀了一本書叫 Of Mice And Men,裡面有...

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的人說的英語都標準嗎?還是像國人說普通話一樣發音參差不齊?

已登出 情況類似中國,英語國家只有一部分人能說標準的英語。標準美國英語叫作General American,是美國中西部地區的發音。標準英國英語叫作Received Pronunciation,是指英國皇室的發音。就平民百姓而言,牛津人的發音最接近RP。 加加 當然不一樣了,你看世界青年說有一期就是...

以英語為母語的人能幾乎完全掌握大部分多義詞的不同用法嗎?

張洪濤 不同意思 這個問題可以用集合的思想去理解,乙個單詞是一堆意思的集合 事實上,人類大腦中要表達的意思就像實數一樣是連續統的,但單詞的含義就像有理數一樣是離散。每個單詞就像乙個框子,框住了大腦區域中的不同含義,就像顏色其實是連續統的,但是我們為了使用方便,就發明了赤橙黃綠青藍紫的框子。而每乙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