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讀不懂的書怎麼辦?

時間 2021-06-01 20:20:10

1樓:劉雷鋒

首先啊,還是要提高自己的這個姿勢水平,要不然內容理解出了偏差,那可是要負責任的。如若個人文化素養沒什麼太大的問題,那麼可能是自己讀書的態度有些急躁了。

有很多時候,優秀的文學作品不只是用來「讀懂」的,而是可以用來「讀」的。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它勢必具有很濃厚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我們需要理解的是它的文化性,比如背景、作者生平、引用的含義;對於藝術性的部分,很多時候,我們或許可以抱著純粹欣賞的態度來看待,慢慢去閱讀,慢慢地體味。

對於作者而言,作品的藝術性往往是隨性而為的,具有著強烈的個人主觀色彩和一定的隨機性。它來自對日常生活細緻入微的觀察,來自對社會關係沉浸其中的深刻感受,更多的時候,它來自作者天人感應一般的創作(經受過專業文學訓練的人更能夠迸發出這種情感),或許是一次醉酒、一場風流。它不具有可複製性,在欣賞的過程中並不需要我們感之甚且,甚至照應到自己的真實生活之中。

藝術和日常生活是有一定的距離的,這可以更好地保持美感。讀川端康成,我們能感受到那雪松映照冰雪的蕭蕭肅肅的悵惘之美,但我們並不會去認真的分析或是自我對映(當然這是對一般讀者而言);讀到「操吳戈兮披犀甲」我們會不由自主地目含悲切,心中又不乏蒼涼而堅韌雄壯之感,但對於我們來說,誰會在乎「吳戈犀甲」到底是怎樣的形態呢。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閱讀是乙個很閒散的、令人愉悅的過程,如若可以從中汲取優秀的文化知識、充滿才華的修辭與結構是最好不過的,不過這些並不是強求的,我們沒有乙個必要如同對待課本學習一般對待閱讀。

最後送題主朱光潛老師的一句話吧:「慢慢走,欣賞啊」

2樓:

楊絳: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後來才發現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

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吧。

突然想到中庸一句,似乎不太對題,但應該對怎麼辦有啟發: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就是說,人對外界有感應了,要含而不發。要時刻保持自己的本心來思考和處理問題,不要被其他的東西吸引。但我們總會想到自己以前是怎麼處理的。

用過去的方式來應對問題,本心沒有思考,就要停下來不發。

思考明白,是不是以前的方式可以解決,返回到事情的本身,看看當時的環境,做出合乎事情本身節奏的判斷。

簡單說,就是內心遇到問題,要停止住,返回事情本身和當時的環境,再去審視明白,事情是啥樣就啥樣,做出適當的認識。

把事物的個性認知明白了,也就是找到這個事物的位置了。

啊喔,說到這兒都可以來理解中庸了:按照事物本身的規律,找到自己的位置並發展自己。怎麼找這個規律,就是含且不發,再發而中節。不干擾事物的本質規律, 即「無為」。

這好比咱們想讀書,認識人生,認識這個世界。

可是吖,沒有講自己為什麼來認識這些事物沒有正行,自己實質上沒有得到發展。好像知道的很多,自身又沒什麼實質的進步。

第一必須先要明白,儒家要求我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正形,即目的,再學習方法。這樣才能合乎修道的規律。

這好比先知道自己為什麼要看這些書哇? 比如,我要吃飯,想吃鬆軟點,不要太油膩,然後帶著這麼個心思去弄吃的去了。。

同樣金剛經也有句: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我皆令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

哈哈哈,果然儒釋道。

遇到讀不懂的書是硬讀下去還是放棄?

茜茜 如果是我,我會選擇先放棄 就像選擇工作,如果你不喜歡它,你會為了什麼原因繼續留下來呢?找到這個留下來的原因再選擇這份工作也不遲。所以,這個時候讀不懂可能就是心境,經歷都還,等能讀懂的時候再讀不是更好嗎 草叢 那個字跟什麼有關係呢?你就是差乙個跟他最沒有關係的關係,肯定能讀下去的對吧,那你就記住...

讀不懂尼采怎麼辦

守望者 乙個非主流讀法 從 人性的,太人性的 開始讀 第一卷和第二卷都有序言 先讀序言 看能不能有什麼感覺感覺 相見恨晚,順序不要緊 似懂非懂,按照主流推薦順序,當然主流也有不太一樣的幾種順序,選乙個舒服的就行。看完就忘,順序也不要緊 完全看不懂,那就別看了,隨緣吧。 希望是最壞的魔鬼,因為他延長了...

讀不懂詩歌怎麼辦?

下雨了 詩歌不用管什麼懂不懂啊,你能體會到一種美感,一種怎麼能能把心情和景色表達這麼恰如其分的驚嘆就行。如果不能帶給你這樣的感受,也沒必要非要去讀。 咳咳咳咳 不知道是為應試還是為了欣賞 應試的話就去看看教輔材料吧,比這兒提問有用 為了欣賞就沒必要非得欣賞出來個一二三四,不對你胃口就是不對你胃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