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為學術而學術,抑或為應用而學術?

時間 2021-06-01 17:57:32

1樓:CH TAN

從為自己的角度,既可以出於興趣為學術而學術,也可以為賺錢或實踐做應用的學術。另一方面,從養活你的國家和專案的金主,既可以為應用而學術,也可以在當中找到興趣或者專接感興趣的應用,就算是同時能為學術而學術。

為學術和為應用感覺沒必要對立起來,只要不是為文章、經費、地位在那裡瞎糊弄、坑人,不要昧著良心做所謂的「學術」就可以了。全看自己。

2樓:

我想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會給出不同的答案,因為這個世界原本就是錯綜複雜的。有的人為自己的求知慾而追求學術,有的人只是因為不想接觸社會而選擇留在大學裡,有人用研發專案來賺錢。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應用型學術的價值顯然更容易體現出來,但是,如果只是為了應用,大部分就人文學科根本沒必要存在了。有人曾經問薩特:「這世界上可不可以沒有文學?

」薩特的回答是:「當然可以,這個世界上還可以沒有人呢!」

好奇心、求知慾以及實用主義,都是人類進步的動力,這種進步可以是顯的或是隱的,物質的抑或是精神的,因此「學術的學術」與「應用的學術」的存在都是合理的。

補充一點:我認為,就從事學術研究的個人而言,「為學術而學術」是一種非常可悲的狀態。因為生活是美好的,而學術在很多時候是枯燥和令人沮喪的,因此,我不贊同所謂的「為學術而獻身」,多關心身邊的人,感受生活之美遠比學術重要的多。

而且,學術研究的動力應該源自於個人的興趣、對研究課題意義的認同,而不是獻身的精神、或是評職稱拿獎金的需要。

3樓:

為學術而學術。

學術這麼純潔的東西,做學術的人就不該考慮什麼應用。

各司其職,這世上自然會有一幫人將你的學術成果應用起來。

歌德說:生命是灰色的,而理論之樹常青。(...歌德這樣說過嗎?)--我不是搞學術的---

到底什麼是學術

圖有靈 什麼是學術?每個人的理解或許都會有所差異,介於人的經歷不同,會形成不同的思維模式。這裡的 思維模式 我稱之為 學 也就說學是思想層面的東西。而 術 便是實操技能。所以 學術 應該分開理解,虛實結合,前者思維模式 後者實操技能。自古以來,任何發展進步,都是先有想法後實踐驗證,出來最終的成果普及...

人類是為環保而環保,還是為人類而環保?

斯人若谷 個人認為是為人類自己。作為乙個學環境的人,看到的幾乎所有與環境有關的名詞,都是以人類為中心定義的 幾乎所有的環境保護舉措,終極目的都是為了保護人類健康和人類更好的生存發展。近幾年環保之所以興起,就是因為如今的環境問題愈發嚴重,已經威脅到了人類的生存,地球的環境即將不再適宜人類生存。人們開始...

因為讀了 PhD 而擔心自己學術眼界太狹隘怎麼辦?

反對排名第一的回答。這不是杞人憂天。以前看過一篇文章,名字似乎叫PhD讓人變聰明還是讓人變蠢。裡面談到的就是這個問題。不過這並不是個多麼無法解決的難題,尤其當你已經問出了這個問題,這說明你已經有了這個預想。PhD是一生中你最最最最最最精於某個特別小的 具體的topic area的時刻,所以從知識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