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 社科的學術科研是怎樣的?

時間 2021-06-07 21:36:42

1樓:豌豆黃

top的社科博士,應該有機會回答這個問題,我們的研究大概是

1、觀察社會現象,找到有意思的研究問題

2、查閱相關的文獻(一般重點關注頂級核心期刊,國內大概兩三本,國外大概五本),尋找相關的定理論,看看前人做了什麼研究,做乙個詳細的文獻綜述

3、通過上述兩個步驟,在理論層面構建概念框架,並且將概念框架轉換成為操作層面的變數,大概得出了

自變數*調節變數——中介變數——因變數

的具體模型

理論一般用來構建假設,支援,為什麼這個變數和這個變數之間是這個關係

4、蒐集資料(二手資料、問卷調查、實驗調查、案例研究),嚴謹地進行資料收集

5、資料分析,檢驗假設結論

6、寫文章

然後就是漫長的投稿過程,最害怕REVIEWER問,有沒有OVERARCHING FRAMEWORK,有沒有THEORETICAL CONTRIBUTION吧

做社科的科研,或者做任何科研的結果大概就是變得非常不敢輕易下結論吧

2樓:

贊同 @Dery 。基本套路是先用常規方法做乙個研究,比如grounded theory, ethnography, survey等等,之後被人噴沒有批判地反思自己有沒有reproduce社會的不平等和統治階級的壓迫。

3樓:佐佑思維

我的觀點是利用科學的手段(包括統計計量的一些方法),將一些未發現的人文社科的問題反映出來,或者為現有問題提供新的解決方法、思路,或者發現新的問題並解決它

4樓:Echo

簡單叨兩句。

1、無論學術還是科研,都需要系統的訓練,這相當於思維基礎和學習習慣。並且,需要長時間的刻意練習。

2人文社科不僅像科研一樣對本領域、本學科有深入的認知,應該還要有更廣闊的人文關懷意識和視野。

科研上癮是怎樣的體驗?

夢見高斯,伊藤清,費曼,諾依曼,龐加萊,巴拿赫,希爾伯特,斯梅爾 凱恩斯,盧卡斯,薩繆爾森,克魯格曼,德布魯,阿羅,普雷斯科特一眾男神圍坐在我家。我下班開啟門,他們齊聲道 哦咖一喱! 路德維希 我感覺任何事物上癮,都是在純粹熱愛,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所以上世紀好多科研牛人都是貴族,那真是拿科研當愛好。...

法國的科研環境是怎樣的?

圓的方塊 課題組普遍小而美,10幾個人就算很大的組了。某些學科具有優良而深遠的傳統,比如我所在的電化學,最早就是法中國人在搞。就 科研傳統 多說兩句。這事聽起來玄乎,確實也只能親身體會。在乙個有傳統的地方,有些底蘊積累下來,對做科研的出發點,以及思考問題的角度,都有很深刻的影響。再有,在做科研,都是...

做科研 學術的人在從事這份工作時的狀態是怎樣的?

白毛小狼狗 每個人可能不一樣。個人感覺從沒感覺有什麼驅動我一直做下去。我也一直認為這玩意隨時想不做就可以不做了。只不過做的時候就要把它盡量做好而已。給自己畫的紅線就是,絕對不做毫無意義的灌水。寧可出文章出的頻率低也不灌水新材料。另外我覺得,我思考問題效率最高的時候是不在辦公室的時候。比如在外面乙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