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大組 是怎樣運轉的?

時間 2021-05-07 12:26:12

1樓:

大老闆要退休,底下兩個小老闆爭繼承人,小老闆一號又沒能力又要出成果,按著兩個讀了七年滿足畢業要要求的博士不給畢業,其中乙個受不了壓力燒炭自殺了

2樓:

看到各個回答50人就說自己是大組,我突然不知道我們組這種核心成員200+,邊緣成員若干,橫跨多個單位的,算是什麼級別了(手動捂臉),光我們組在我們單位就不止15個小老闆,從傑青到講師(助研)都有,還有幾十個博后,運轉模式無非就是分級管理,大老闆抓小老闆,小老闆抓高年級學生,高年級學生抓低年級學生~

以前還有大組會的時候,都是在小禮堂或者報告廳這種地方開,每次一開就會被我各種同學嘲諷一波,聽說你們組去禮堂開組會了,厲害厲害,我說,80多個人要報組會,一報一整天,甚至兩天,不去這種地方也不合適啊……

3樓:李昂

實名回答這個問題是一種作死行為。但是作為靈長類,都有一種冒險的衝動哈哈。

現在一提科研大組就各種批判,這是不對的。事實上,單槍匹馬的科學家很少。科學家都需要合作者和各種輔助人員。成功的科學家,合作者和輔助人員多,是科研活動所必需的,也是合理的。

科研大組的運作和足球俱樂部的運作是一樣的,沒啥黑幕,可以很好的模擬。資源和硬體都是必需的,成功團隊和俱樂部都有獨特的風格,產出和成績是硬道理,但是也要主動造星。造星都會產生更衣室問題,因此就有了跳槽和轉會。

4樓:

課題組碩博人數110+

......看到這個問題,寫了幾個字又刪了,猶豫一下還是不要回答的比較好,畢竟可能就是吐槽吐槽加吐槽。

人太多真不是什麼好事。

5樓:SUMMITYLE素密肽

這些年有個不太好的風氣就是把發文章當成科研。其實在科研水平比較到位的公司裡,特別是真的靠科研吃飯的公司,發SCI文章其實是作為發廣告管理的。當然很多大公司大實驗室是給自己打造了科研公司或者頂尖實驗室的人設,融了太多資拿了太多錢什麼真東西都沒有只能刷標刷文章的,確實把發文章作為一項任務來做了(用這個給投資人交代)。

以下只說真的科研大組

機械、工程領域真的需要很大的研發團隊,因為需要大量的實驗測試標定等。這類團隊老大如果水平真的高經驗真的足,可以讓整個團隊少走很多彎路,最牛的老大甚至逼急了能乙個人幹幾十個人的活,而且出手就是準確率奇高不需要複雜的分析驗證就能跳到正確結果,就是這麼霸道(身邊真認識這樣的大牛),但無論怎樣工作量擺在那裡,最後還是要大團隊才能幹,這類團隊整體水平很重要,但老大的水平決定整個團隊的突破能力。

偏基礎的領域,其實真正出成果的都是比較小的團隊,甚至就是乙個人兩個人的小組。因為基礎領域主要拼的是深度,人多也意義不大。很多非常厲害的成果,就是乙個小小的實驗室裡一兩個人幹出來的。

很多甚至主要是思考發呆,只有很少實驗。一般基礎領域的科研大組,反而是意味著研究水平不太高了,應該主要是在做一般水平的研究,因為高水平的基礎研究能搞的人就是少,組不出大組。當然大組容易刷文章。

現在比較熱門的需要大組的比如創新藥研究,也要大團隊,但是核心研究其實還是一兩個人做,是後期大量驗證和合規類工作和工程領域類似,工作量擺在那裡人少了根本做不完。

所以如果是健康的大組,大家都是按部就班在做浩如煙海的工作。爭幾作這類其實是現在特定風氣下的特定情況。

在科研上,其實有個關鍵點,就是有沒有「精神原子彈」。這個是中國大部分科研組完全沒有的。大部分人是把科研單純當成乙個養家餬口的工作或者是投機的領域了。這是目前最大的短板。

科研上癮是怎樣的體驗?

夢見高斯,伊藤清,費曼,諾依曼,龐加萊,巴拿赫,希爾伯特,斯梅爾 凱恩斯,盧卡斯,薩繆爾森,克魯格曼,德布魯,阿羅,普雷斯科特一眾男神圍坐在我家。我下班開啟門,他們齊聲道 哦咖一喱! 路德維希 我感覺任何事物上癮,都是在純粹熱愛,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所以上世紀好多科研牛人都是貴族,那真是拿科研當愛好。...

法國的科研環境是怎樣的?

圓的方塊 課題組普遍小而美,10幾個人就算很大的組了。某些學科具有優良而深遠的傳統,比如我所在的電化學,最早就是法中國人在搞。就 科研傳統 多說兩句。這事聽起來玄乎,確實也只能親身體會。在乙個有傳統的地方,有些底蘊積累下來,對做科研的出發點,以及思考問題的角度,都有很深刻的影響。再有,在做科研,都是...

科研沒有進展,組會的應該匯報什麼

國際科學編輯 作為導師我跟你說 匯報失敗的結果不見得是浪費時間。失敗是科研的常態,你所在的階段,做什麼出什麼結果相對不重要,你受到的訓練更重要,你的表達能力,做ppt匯報能力,總結問題的能力,這些都是組會能提公升自己的地方。但是個別導師要求不同,也許你什麼都沒做出來,會收到批評,不過問題不大,結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