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正念。覺察到自己的不良狀態真的對改善不良行為有幫助嗎?

時間 2021-06-01 07:02:28

1樓:鄭永萍

你好!正念練習確實是對覺察力的培養。但是正念的覺察向度與一般覺察向度有所不同。

一般覺察向度為:想法—情緒—想法—行動,即遇到事情或人產生乙個想法,隨之激起某種情緒,然後在這個情緒裡又產生要做些什麼的想法,隨之行動,甚至直接由情緒付諸行動,這是人們慣用的自動化行為模式。

正念的覺察向度為:身體—情緒—想法—環境,即遇到事情或人時覺察身體感覺,回到自身,非評判的覺察情緒及想法,把自己帶回此時此刻的環境解決問題。其中關鍵一點是經由對身體或呼吸的覺察把自己帶回當下,而非評判的覺察情緒時已經不受情緒所控,因此可以針對當下環境做出較適應的反應。

正念的練習很重要,是在培養覺察力和把自己帶回此時此刻的能力。

2樓:藥師淨琉璃光

當然有幫助,但不用一直糾結於自己的意識,真誠待人,把事做好,就行了。有餘力,多做慈善公益事業,不一定只是捐錢,身體力行看望孤老兒童等更好。

3樓:洪達

止息乙個不善行為的先決條件是,你知道這個不善的行為正在發生,對吧?

如果你不能覺察到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情,只是被惡不善法所驅使,那麼談不上改善不良行為,大多數情況這些不良的狀態會發展為不良的行為,不良的行為多多少少會帶來悔恨,而悔恨會妨礙禪修的進一步發展。

如果建立清淨的戒並樹立了正見,並且訓練自己盡量保持對當下身心狀況的覺察,觀察惡不善法的生起、滅去,觀察它們生起的原因並且知道有什麼方法能使這些惡不善法不再生起,隨觀惡不善法的過患:自害、害他、兩害, 如此持續地對身心持續觀察,就會逐漸對身心有如實智見,有了如實智見,就有厭、離欲、滅、煩惱的徹底止息。

我們為什麼要保持覺知?因為在有覺知的時候智慧型才有機會生起,才有選擇的餘地;否則,我們的行為都只是慣性反應,基本上所有的慣性反應都是由煩惱所驅使的。-德加尼亞禪師

推薦閱讀隆波帕默尊者的法談、焦諦卡禪師的《禪修指引》

4樓:觀心解脫

瀉藥。狀態說白了就是一種習慣。

而習慣不僅僅是反應在心上,其實也刻印在身體上。

比如乙個小孩緊張時,下意識會把手放到口袋裡扣橡皮。

緊張就是一種不良狀態,身體會隨之有一系列的動作。

那該如何改變,首先要知道自己進入了這種狀態。

其次要選擇容易改變的那個,身心兩條路,心的習慣力量其實是很大的,不容易去改變的。

所以先選擇身體這條路,比如對於那個緊張的小孩,你可以安撫它,讓他學會放鬆,先學會把手鬆開,然後把手掏出來,再用治心的方法:你不要緊張,沒人會責怪你,你做的很好。

那個小孩可能就是小時候的你。

這是很粗淺的方法。

但正念、冥想、禪修仍然是很重要,因為自知是改變的開始,沒有這個,人就談不上想去改變自我。

5樓:靜靜

覺到自己念頭,只是覺/觀,一次又一次地,不厭其煩的只是覺/觀,慢慢就會脫落。

等到變化了,可能你不知道,不過你的確變了。

你也不知道果實什麼時候就成熟了,等你注意到,已經熟了。

6樓:若無閒事掛心頭

……正念之前是正知,就是正知生念。正知正念基本上就是安住當下……這需要乙個止觀禪修訓練的乙個過程……它本身並非心理觀察分析……當然如果你想從心理分析入手改變自己也可以……不過兩者都需要有明師而非人氣粉絲的名師指導……

覺察到內心擔憂怎麼辦?

panpan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焦慮,有些焦慮無法克服就放寬心,轉換思想,換個角度看問題。有些焦慮是可以解決的,就具體找到它,尋求解決的方法,盡力解決它,能解決一點是一點 護法居士 汝今當於大師修習正念。如所說句。有所依者則為動搖。動搖者有所趣向。趣向者為不休息。不休息者則隨趣往來。隨趣往來者則有未...

潛意識究竟是什麼 怎麼覺察到自己的潛意識?

你的任何非主動的動作 思想,都是潛意識所為。比如你的鼻頭不痛不癢,你卻用手指摸下鼻頭,這就是你潛意識在起作用。再比如你可以嘗試讓自己大腦放空什麼也不去想,但你始終也做不到,總是不停的有思想占用你的大腦。這些隨機而來的思想就是潛意識。所謂 我思故我在 主動意識只是人類思想意識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潛意識...

如果覺察到孩子的友情出現問題,家長應該干涉孩子的友誼嗎?

下雨 首先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女兒原來班級裡,有同學見談戀愛的,也有玩刺激自殘的。QQ群裡的聊天不能直視,網路語惡俗,把沒教養當時尚流行。這種隱私家長有必要干預,她那段時間生活中情緒裡,都有群裡聊天的壞情緒和口頭語。值得說下,她那幾個同學都早熟長的很漂亮,生活中平時都是很有禮貌的,也很善良。平均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