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的依戀模式是怎樣建立的?

時間 2021-05-06 13:11:53

1樓:穆先生

看資料和科研理論的,其他回答中,已經有相當的內容了。

我就聊一些感性層面的觀察吧:

嬰兒,或者再稍微大一些的小孩子,和養育者(包括可不限於父母)建立依戀模式,

我理解應該有四個因素的影響:養育者的自身性格特質,養育者對依戀關係本身的態度,

嬰兒或小孩子(被養育者)的自我意識的發展和建立的過程,以及由此過程發育出來的性格特質,

被養育者對於依戀關係的態度。

舉一些例子,養育者自身的性格特質,對於情緒情感感受體驗,本身是一種高度接納,甚至是奮不顧身投入其中的態度時,養育者此時再對依戀關係本身,是一種超水平關注的時候,養育者本身就會影響到依戀模式的建立。

它會導致了被養育者,在感知並進入依戀關係的過程中,會不知不覺地嘗試,像養育者一樣,去充分地接納、充分地投入,甚至是奮不顧身地投入到依戀關係中,並且會嘗試像養育者一樣,去充分地感知和接納,自我的情感情緒感知體驗,甚至會發展過界到,被養育者去嘗試感知、接納、甚至承擔起來,響應並處理一部分養育者的情感情緒感知體驗的模式中。

但是,以上過程的分析,我們理想化了乙個前提,就是不同個體的內心體驗的顆粒度不同,有人敏感細膩,有人粗枝大葉,有人洞若觀火,有人視而不見。所以,疊加進去這些,個體差異性之後,再反過來去看,養育者先入為主地對依戀模式的影響,甚至是塑造。

還有乙個問題,不知道大家想過沒有?

會不會存在一種極端的情況,被養育者自身對於依戀模式的影響,甚至遠遠大於養育者本身或者行為,對於依戀模式的影響?會有麼?肯定會有。

郭老師有一段寒窯賦,說得情緒飽滿,朗朗上口,裡面有一句:堯舜明聖,卻生不肖之兒;瞽叟愚頑,反生大孝之子。會有養育者本身對於依戀模式的影響或者認知,遠遠低於被養育者,基於自身訴求對於依戀關係的訴求或期待。

如果出現了這種情況,依戀模式會怎樣?會顛倒。孩子像父母,父母像孩子。

跳躍著梳理了,依戀模式建立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些情況。大家可以再沿著這個思路,再思考思考,整個過程的發展中,可能會出現什麼樣的可能性?

2樓:高高

怎樣與剛出生的寶寶建立起情感依戀關係呢。剛出生的寶寶從媽媽溫暖舒適的肚子來到冰冷的世界內心充滿了恐懼,也就在此刻您的寶寶迎來了人生第乙個關鍵期情感發育關鍵期。

此時,父母該怎麼做呢?父母要抓住這個時機與寶寶建立起情感依戀那麼寶寶在一生中就會對父母抱有信任感及尊敬和深深的愛戀長大,以後情商也高出同齡人許多,很容易融入社會,那麼具體怎麼做呢?剛出生的寶寶在出生後兩個小時之內,它是不會睡覺的這個時候,我們做父母的叫抓住這個機會把寶寶抱在懷裡。

溫柔的撫摸甜蜜的,對是這個時候。和寶寶的距離要保持在15厘公尺之內,因為您的寶寶,此刻只能看到這麼遠,然後輕輕的呼喚寶寶。這種方法就能讓您與寶寶建立起甜蜜的情感,依戀關係。

3樓:夢雪

先都是讓她單獨睡小床,最近產假要結束了,格外寵她。 每天晚上抱著她在胸口睡著,有時候和我躺乙個被窩,哼唧了就輕拍兩下,摸摸頭,告訴她媽媽在呢, 不怕不怕啊!等她睡熟了再抱回小床去,明顯感覺她信任我了, 換尿不濕時間長了也不哭,哄睡的時候趴在肩頭乖乖的,不哭不鬧,要入睡的時候就在胸前蹭來蹭去找乙個她舒服的位置,然後嘆出她舒服的小奶音。

要吃奶的時候先瞅瞅我、沒動靜哼唧兩聲,再瞅瞅我,假哭兩聲,抱到胸前的時候兩個小眼簡直在放光。

第一次放到澡盆洗澡的時候,她害怕得握起兩個小拳頭在胸前,滿眼驚恐加疑問,就這麼睜睜得看著我。但是沒有哭鬧一聲,帶著對我巨大的信任一屁股坐下去了,兩隻小胳膊在水裡撲騰了幾下就適應了,後來每次洗澡都很乖,很享受。

就在剛剛她睡著覺突然吐奶了,嘴巴,鼻子同時噴出來,應該是在掙扎著拉粑粑使勁吧,小眼一紅眼淚都出來了,我簡單得給她處理了下,現在又趴在我胸口睡著了,整個過程也沒有哭鬧,因為我就守在她身旁,她吐奶時睜開眼第一眼就看到了我,是媽媽呀,所以不害怕了。我看著她掙紅的雙眼倒是心疼、後怕!

這就是我和我女兒的故事沒有那麼多專家理論我自己總結想讓孩子依戀你首先需要她信任你,多一點「肌膚之親」,務必及時回應她的需求,多陪伴她,找到她世界的密碼和令她最舒服的姿勢。

4樓:布蘭格

鮑比提出,嬰兒會創造出他內在的工作模型,它源於與主要養育者之間的互動模式,隨後會泛化,嬰兒從與養育者之間學到最初的模式,並且內化成乙個模型,後來在未來與他人的互動中,把這個模型複製出來,會有一點刻板性。當代的理論不認同這麼僵化的工作模型。不安全的孩子碰到安全型的老師時,內部模型還是會執行?

乙個有不安全型別的孩子與安全型的人相處,也會內化新的安全型別。人的依戀模式相對比較穩定,但並非固定不變。研究表明:

依戀模式的改變一般是需要4年左右的時間,在這段時間,你可以通過兩個辦法進行改變。一是找一位安全型依戀模式的戀人;二是通過心理諮詢做個人成長,讓自己的內心成長起來。可以發展出另外替代的模型,所以不要放棄希望。

5樓:Liz

我所認為的依戀是在每一次的親密接觸、每一次的呼喊回覆、每一次的笑眼相對中建立的。

我們家孩子在一歲期間都是由我帶,他哭的時候我會去觀察、去安慰,他笑的時候我會和他一起笑。每天都會親親他的額頭,告訴他媽媽愛他。

其實媽媽和孩子之間的依戀是最容易建立的,這是天生的紐帶。根本不用懷疑,孩子是最愛媽媽的。當他睜開眼睛就看見媽媽,睡覺閉眼前也是看到媽媽,依戀其實就建立了。

如果換做是別人的話,每天的陪伴,也可以建立依戀。

6樓:王小浪

依戀是指嬰兒與母親之間的一種特殊的持久的感情聯絡,它是母親與嬰兒之間的充滿深情的積極的相互關係。它的形成與母親經常滿足嬰兒的需要,給予愉快的強化刺激有關,也是嬰兒在與人交往中對人的從泛化到分化的社會性認識的結果。

7樓:陌殤

個人覺得是陪伴。

孩子一開始是住在媽媽肚子裡,安全感十足。出生之後,脫離母體,接觸到外面的世界,嬰兒依賴的安全感瞬間就被奪走了,而適應有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陪伴便能讓孩子重新獲得新的安全感。

這就是嬰兒長期挨著奶奶婆婆,會讓她們對奶奶婆婆的親暱程度大於父母的原因。

8樓:燕掌門AngelWu

我讀了依戀理論提出者約翰.鮑爾比(JOHN BOWLBY)的《依戀》三部曲,感到依戀模式主要受以下影響:

1、孩子天性

這是生物基礎。

有的孩子就是天生好動難養,有的就是天生安靜易養。這種天性也影響著照料者的教養方式。

2、與主要照料者的互動模式。

不僅父母環境影響孩子,孩子也影響父母對其的照料方式。相互的互動模式建構了孩子的生活環境。

3、相處時間

相處時間長短不決定安全依戀,但可以增進熟悉感。

9樓:海雲舟

1-2歲寶寶會有分離焦慮,缺乏安全感。因此寶寶早期教育很重要的,家長一定注意前期的家庭教育。在自己離開的時候一定和寶寶打招呼,告訴他自己去幹什麼了,什麼時候回來了,不要突然就走了,讓寶寶有乙個心理準備。

平時多帶寶寶接近大自然,多和小朋友玩耍,多給孩子接觸更多東西,分散孩子注意力。

海雲舟:海雲舟:寶寶離開奶奶就吵得很?做到這點,寶寶對你親暱如初

10樓:大洋

這兒這麼多專家,我簡單說兩句。依戀模式是一種反饋模式,就是英文的call and response。孩子餓了、尿了,就哭鬧(call),大人給予回應(response),餵奶、換尿布。

不僅依戀模式,人一生對感情的體會,就是從這簡單的反饋開始的。

所以在一切感情和關係中,無論是親情、友情、愛情、生意、職場,能夠及時充分地給對方response何其重要。不懂得這個的人,在對方需要自己的時候不回應、漫不經心應付,就好像不給孩子吃奶一樣,讓對方潛意識裡產生極大的失落感。反之,則可事半功倍。

比如職場上迅速回覆郵件並且認真回的人,肯定比溝通不暢的人混得好。溝通,交換資訊只是一部分,它也是某種聯絡感情。

11樓:胡小貓

20世紀40年代,約翰.鮑爾比(Bowlby)開始對依戀的研究。依戀是嬰兒與主要撫養者(通常是母親)之間的最初的情感聯結,也是情感社會化的重要標誌。在嬰兒同主要撫養者的最多、最廣泛的相互接觸中,在同母親的最親近、最密切的感情交流中,嬰兒與母親之間逐漸建立起一種特殊的社會性情感聯結,即對母親產生依戀。

通常表現為:(1)尋求接近。嬰兒傾向於接近母親, 這是依戀最基本外在表現形式。

嬰兒將其多種行為,如微笑、咿呀學語、哭叫、注視、依偎、追蹤、擁抱等都只想母親;最喜歡同母親在一起,與母親的接近會使他感到最大的舒適、愉快,在母親身邊能使他得到最大的安慰。(2)分離焦慮。當與母親分離時, 嬰兒會緊張不安, 重逢時嬰兒會輕鬆愉快,這被公認為依戀形成的標誌。

同母親的分離會使他感到最大的痛苦;在遇到陌生人和陌生環境而產生恐懼、焦慮時,母親的出現能使他感到最大的安全,得到最大的撫慰;當他們飢餓、寒冷、疲倦、厭煩或疼痛時,首先要做的往往是尋找依戀物件母親,接近母親的可能性大於接近任何其他人。

[1]依戀作為相對穩定的潛在內部模式,廣泛而持久地作用於嬰兒多方面的發展,尤其是對兒童社會性的發展。嬰兒是否同母親形成依戀及其依戀的性質如何,直接影響著嬰兒情緒情感、社會性行為、性格特徵和對人交往的基本態度的形成。由於依戀對嬰兒的重要作用,父母應十分重視早期兒童積極依戀的形成,力求兒童的安全依戀而避免不安全依戀,為兒童心理品質及社會性地進一步發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

12樓:吳欣躍

我最近正好在研究早教回答下。

我個人覺得嬰兒的依戀模式最主要的還是體現在7-8個月開始有自我明確意識的階段,表現是睡覺方面,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出現睡覺困難的現象即需要哄才能睡著,其實這就是依戀的形成了。那麼它的起源是何時呢?我認為是在2個月左右是否與父母接觸較多有關,依舊以睡覺為例,如果一直獨自睡小床那麼到七個月睡眠上的依賴會相對和父母同床睡的要小很多。

所以依戀模式的產生和父母的接觸有關係。

依戀關係的建立在什麼時候如何建立

多公尺諾 依戀關係的建立,從出生就開始了,因為一出生就有被照顧的需求,如果這種需求沒有回應,就是互動的切斷,正常的依戀關係就會受阻。如果有穩定良好的互動關係,就會形成安全型依戀。總是得不到積極回應,可能就會形成迴避型依戀。總是變換撫養人,可能會形成紊亂型依戀。如果撫養人不但變換,還要有條件照顧,就會...

為什麼只有安全型依戀是健康的情感模式?

總結了其它答主的回答發現 不安全依戀的原生家庭通常有很大的缺陷,他們也可以叫做不完全依戀,其中恐懼型依戀由迴避型依戀或焦慮型依戀發展而來。還有,之前好像我答主提到過也有一部分恐懼型依戀是由安全型依戀裡過於功利現實的個體發展而來的。所以保持完全平衡的安全型依戀其實很少,雖然他們的情感模式健全完整,但是...

錢包生活是怎樣的模式?

技術部混亂無比,空降的CTO就是一傻叉,把內部鬥爭的那一套帶到技術部,招了很多以前的手下,基本不幹活,待遇薪資卻比忙的找不到北的老員工多很多,陸陸續續蠻多人離職的,我也準備走了,這邊不是CTO的人,哪怕你幹的再多再好,加薪什麼的你也是最低的 Vincent 錢包生活真的別用,本人真實經歷,當初來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