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該不該打孩子?

時間 2021-05-31 14:54:02

1樓:很有網癮的神經病

孩子不聽話,常常會令家長火冒三丈,解決方法就是打孩子,卻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孩子沒有選擇的權利. 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年代觀念已經過去了,2歲之前最好不要打孩子,經常有孩子無理取鬧,到超市就要買這買那,不給買就坐在地上哭鬧打滾,到別人家去好奇就亂翻亂動,還會穿著鞋到人家沙發上亂蹦,無論你怎麼說,孩子都不聽話,每次媽媽都會氣不打一處來,回到家就痛打一頓,但是,打完以後又心疼,想想孩子也就3歲,雖說不聽話,但總歸是心疼的。即使孩子犯錯誤,是因為父母事先沒有告訴孩子不能這樣做,或者父母沒有把話講清楚。

父母最好還要對孩子以後的行為提出明確的要求,孩子應該怎麼做、達到什麼要求或標準,表明對孩子下次行為的期望。例如,如果每次主動把玩具收拾好,可以增加看動畫片的時間。行為亢奮神經有障礙的孩子,十分敏感的孩子,曾受過情感傷害的孩子,孩子生理與心理具有以上狀況的更不能打。

6歲以後要盡量少打,12歲以後的孩子不能打,會影響親子感情,養成暴力傾向,傷害自尊心,造成懦弱、自卑的性格,導致拘束、緊張情緒。孩子學會撒謊,讓孩子失去內疚感,打孩子前要交流,不能用手或鞋子打,孩子犯錯,父母也要一起受罰。你知道小時候經常挨父母打是種怎樣的人生考驗嗎?

孩子一想到回家就發憷,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美國兒童教育家海姆·吉諾特曾說過:「懲罰不能阻止不良行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時變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飾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覺。

孩子遭受懲罰時,他會暗下決心以後要小心,而不是要誠實和負責。 打罵孩子時,孩子雖然表面上誠惶誠恐,內心深處自己對錯誤的行為根本沒有反省,更不會去思考該如何修正自己的錯誤行為,甚至有些極端的孩子會想辦法趕快逃離家庭,逃離父母的管束,更加放任自己。

2樓:中度殘廢1公尺72

火車上有好多從上海參加完夏令營回家的小孩,觀察一路不禁感慨,確實一屆比一屆強,孩子都很聰明。但是滿嘴髒話,口無遮攔,小學畢業的孩子什麼都懂(他們接觸這些資訊的真早啊)我開始理解老師說的一屆比一屆差是什麼意思了,情商越來越低,對長輩沒有那麼多的敬畏了。素質好都體現在對保護環境上,不會在外面丟一張紙,但能當面對長輩罵出髒話,現在孩子真的不怕挨打嗎?

3樓:貝爾機械人

在提到國內的兒童教育時,我們通常都繞不過乙個核心問題——該不該打孩子。

在中國的傳統觀念裡,棍棒底下出孝子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我們這一代成年人在成長過程中,也或多或少的有過被父母「修理」的經驗。

打孩子正確嗎,在中國的傳統觀念影響下,這個答案很難說絕對。

但是,當打孩子成為父母唯一的教育方式時,它顯然是不對的,因為這種教育方式是粗暴的,是父母為了在孩子面前建立「權威感」而使用的最簡單的手段。

打孩子通常只能遏制孩子的錯誤行為,但並不能解決孩子內心的問題。偉大的前蘇聯教育家蘇霍林姆斯就提出過,教育首要的任務在於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

把打孩子作為唯一的教育手段,其結果無疑是割裂了親子之間交流的紐帶,最終造成的是孩子幼小心靈的疏遠,情感上蒙上陰影。

兒童心理學裡有個概念叫做「超限」概念,意思是刺激過多、過強、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象,被稱之為「超限效應」。

超限效應在家庭教育中時常發生。如,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會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複對一件事作同樣的批評,使孩子從內疚不安到不耐煩乃至反感討厭。被「逼急」了,就會出現「我偏要這樣」的反抗心理和行為。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孩子會出現逆反心理的原因。

所以,問題的核心在於,我們應該和孩子建立更豐富的溝通方式,從不同的角度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比如,孩子打碎了吃飯的碗,簡單粗暴的方式,當然是一頓斥責,但是問題解決了沒呢,或許看上去孩子乖乖低下了頭,但是很可能他們只是習慣了這種回應方式。

如果這種時候換個方式呢,比如趁著這件事情,帶孩子去親手做一次陶藝,讓他感受到親手製作瓷碗的過程,藉著這個機會再進行教育,想必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其實在家長眼中,孩子每一次的犯錯都是很珍貴的教育機會,只是粗暴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才讓家長們忽略了很多問題。

教育是一門藝術,它不光是需要家長們傾注金錢和時間,更需要家長們動用自己的人生智慧型,反覆的思考和琢磨,用自己那雙溫暖的手叩開孩子的心門。

當然,人非聖賢,尤其是本就艱難的父母,對於孩子的種種頑劣行為,偶爾會控制不住脾氣,也是在所難免的,只是,千萬不要讓自己成為了帶著「臉譜」的父母,這樣的教育是失敗的。

4樓:yun端

看是什麼事吧,你這明顯小題大做了,偶爾一次不洗手是多大的事我每次對孩子發火前都再三思考:這到底是不是孩子的錯?是不是原則性的錯多數時候並不是

不輕易動怒,不輕易表現負面情緒,盡量做乙個溫柔而有原則的媽媽,雖然很難

5樓:大螃蟹

讓孩子為不洗手而羞愧是最好的解決方式,找幾個父母孩子一起聚餐,然後大家一起噓他,不洗手真髒,別坐我旁邊之類的。

打孩子永遠是最差的解決方式,省事是省事,但心理上會產生逆反感,最終也許會造成童年陰影,搞得他成為乙個懦弱自卑的可憐蟲。

6樓:「已登出」

不要因為小事就打,不要一不順眼就打。。。

但是反了極大的原則性錯誤,該懲罰還是要懲罰,(不會造成後遺症的情況下)

打完了,再表示自己很心痛,和孩子好好說,讓他知道為什麼這樣不對,為什麼要挨打。

打的目的是為了讓他有一次性很深的印象,說白了就是長記性

7樓:高明媛

理解當時的情景和心情。

我一般會問,今天為什麼不願洗?問清後再決定怎樣做。

不主張打的方式。這不是讓孩子在內心建立規則的方式,只是讓孩子懼怕。因懼怕而遵守,相信不是父母的初衷。

孩子不願洗,可能是累了,煩了,也可能是突然間就想自己做一回主了。不能要求小孩子每次都能自覺自願遵守規矩,不遵守就打一通。

另外,對孩子提要求時要確保幾件事:

1.解釋為什麼這樣要求,2.確定孩子理解明白你的要求,3.不要對孩子能100%達到要求有奢望,4.提前想好孩子不能配合要求時你的處理方式,而不是一打了之。

之所以迷惑,我認為是不懂孩子,不知道到他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心理發展狀況,不知道他的行為哪些在他的年齡段是正常的,不知道影響孩子行為舉止的決定因素是什麼,諸如此類,所以才會這樣糾結。

孩子調皮到底該不該打?

兜爸 首先,調皮不是孩子的天性嗎?為什麼要打?不如把問題改為 該不該採用棍棒教育?乙個最簡單的方法是,把職場上下級關係和親子關係模擬 這裡就不提朋友關係了,因為你是絕對不可能因為朋友調皮而打朋友的。在職場上,員工調皮不聽話,會被上司打嗎?實際上,正如管理員工,員工犯錯,公司自有一套規定給以懲戒,如同...

孩子到底該打不該打?

ENLEIA 先記錄一下小弟叛逆的行為 他現在10歲叛逆期,現在小孩作業什麼的需要手機,所以給了他一部手機,但是他手機用來打遊戲 放假了,答應媽媽每天寫幾頁作業,可是他每天從起床到睡覺都在玩遊戲,今天媽媽罵了他,他憋屈也爆發了 我在睡覺,一開始覺得小吵吧沒什麼,我聽到這麼幾句話 我真的受不了你了,是...

孩子不聽話,到底該不該打?

婉兒 我覺得還是要看情況,一般還是不要動手,但要是情況特別惡劣的就讓TA感受一下什麼叫痛徹心扉!這個真心不要手軟!比方說孩子偷盜,這個真心不能忍! 戀戀 不贊成打,事發之前只用溝通,事發之後講道理無用,會啟用罰站或者其他能讓他感同身受的方式 比如小朋友打人,則讓他適度感受被打的滋味,並且告訴他後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