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育應該培養通才還是專才?

時間 2021-05-30 02:23:08

1樓:劉語絲Angela

我的觀點是,先培養專才,把乙個領域打通,然後贏家通吃,再打通其他領域也相對容易。

乙個人,想把任何一件事做好,做到極致,都是很難的,而且越往上走越難。就像60分提高到90分很容易,95分提高到100分,會非常非常難。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沒有辦法成為全才的。

若過分追求所謂的全才,大概率會「一瓶不滿,半瓶晃蕩」,什麼都會一點,但樣樣都不精,不專。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才華,都有獨特的優勢,人要學會揚長避短。我給幾百上千人做過一對一職業規劃和人生規劃,得出乙個結論:人一定要做自己喜歡且擅長的事。

每個人都想在人生之路上不斷公升級,跨階,躍遷。換言之,每個人都想成為乙個高手,成為某一領域的專業人才,成為高精尖。那麼,你怎麼才能成為高精尖?

答案是,一定要做你喜歡且擅長的事。喜歡且擅長的事,就是最高的能量。

每個人從出生開始,自帶的能量就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從出生開始能量就比別人高一些,有的人則剛好相反。無論你先天能量是高還是低,但是,只跟你自己比就好了。當你做自己喜歡且擅長的事時,你的能量一定比你做其他事情時要高。

所以說,做你喜歡且擅長的事,就是最高的能量,它會大大提高你成為高精尖精英的可能性。

喜歡且擅長的事所賦予你的高能量,並不是靠自律和焦慮去驅動的,而是靠多巴胺驅動,靠享受驅動。就像我寫作和搞心靈修行一樣,我瘋狂熱愛這兩件事,一天不做就渾身難受。有了這種高能量驅動,何愁做不好?

退一步講,若你連喜歡且擅長的事都做不好,那麼,你做其他的事就更做不好了。若高能量都無法驅動你把一件事做到高精尖,做到頂級,那麼,低能量狀態下,你覺得還有可能嗎?

所以,若你想取得世俗層面的成功,那麼,你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差異化的優勢。人活著,不怕有短板。找到長板,爭取早日把它變成超長板,超超長板。

若找不到長板,就選乙個興趣點,著重培養。重點是,千萬不要分散用力,一定要把所有的力都集中在那個點上!時間長了,你就有了「鐵飯碗」,你就有了成為高精尖精英的可能。

人不怕有短板,怕的是沒有長板,可替代性極高。長板夠長的人,根本沒人在乎你的短板。待到時機成熟,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教育,比起家庭、學校和社會對你的教育,更多時候,你要學會自我教育,分析自己,為自己找到最適合的道路,走上天命之路。

人間美好,人間值得。感恩所有的相遇,祝福大家能量越來越高,越活越圓滿!

——劉語絲Angela

2樓:掌握

分情況,對於窮人來說,接受專才教育很有必要。

紐曼教育,紐曼是英國的大主教,他提倡通才教育,反對窄的課程教育,他認為應該盡可能地開設更多課程給學生,他認為上大學的目的是學生在一起學習、交流、一起玩,如果失去這些,上大學就沒有意義了。這個理念在19世紀被教育家艾略特貫徹了,艾略特對哈佛大學進行改革,從以前的以教為主,變成以學為主,學生想學的課程可以提出來,如果沒有教授能教,就請能教的教授去教,到今天,哈佛大學的本科生只有6000名,但是課程開了6000門,盡可能地讓學生學到課程。

但是通才教育並不能保證學生畢業之後,對某個領域有專業水平,通才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畢業之後有個好的素質,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在今後的工作或者研究生教育中學習專業知識會有很大的幫助。

與之相反的是普魯士的洪堡教育,洪堡在德國柏林洪堡學院中,分為四個課程,但是到最後時,學生必須對某個專業有較深的專業水平,這個和紐曼教育正好相反。洪堡教育體系對普魯士這個弱國,提公升很快,普魯士一躍從歐洲弱國成為歐洲強國。洪堡教育對於前往工業化發展的普魯士的作用很大。

柏林洪堡學院一共培養了29名諾貝爾獎得主。後來,洪堡在柏林洪堡學院又開設很多自然科學和工程類的課程,以適應社會發展和工業化發展。洪堡教育是專才,它的目的培養專業人才。

洪堡教育和紐曼教育這兩種教育不好比較,只能說要根據個人和國家的情況來看,如果你是乙個底層出來的大學生,那麼最重要的是掌握技能,成為專業人才,而不是素質教育,對於乙個快要餓死的人不是給其山珍海味而是一碗小公尺粥,專才教育對於底層有立竿見影的作用。

專才教育,雖然能夠培養專業人才,但是很難培養實幹家和領袖,假如你是乙個中上產階層,想往精英階層靠,如果缺少素質教育,那麼這條路是走不長的。素質教育本質上是精英教育,是培養精英的。

3樓:

專才易得,通才難求。

在某乙個領域方向定下心來,通過系統的學習和長時間的實踐,成為該領域的專家,並不困難,也容易複製。所以目前的大學教育還是以培養專才為目標的,簡單易操作。

而通才的培養,對師資和個體的要求就要比專才高出一大截,而且容易畫虎不成反類貓。

4樓:禾呈提扯

大學是自我塑造的過程,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況且,專與通是相鋪相成的,沒有知識廣度的積累,在深度上也很難突破。比如非基礎性學科的實驗專案通常會涉及到的模擬和邏輯思維等知識。

5樓:Chenkcan

T型人才,多通一精。

現代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是複合型的人才,僅靠單一的專業知識已不能適應現實對學生的要求,學生應成為「T」型人才,「丨」代表專業基礎知識必須紮實,而「一」則要求學生通覽各方面的知識。

6樓:

因材施教才好,每個人的性格特點都不一樣,既要有通才出現也需要專才,乙個蘿蔔乙個坑,根據自己的特點去找到那個坑就行了,問題來了,很多人對自己理解得有偏差,任由別人來主導自己的節奏!

7樓:採蘿蔔的小姑涼

大學應該是能讓大學生學會思考自己要成為通才還是專才,知道不論是專才還是通才都要自己努力學習,並且提供資源讓大學生去發展自己

8樓:冉甲男

大學只是乙個機構,賦予大學某種意志,由它去培養人、去教育人、去塑造人,這個企圖本身就是違背大學建設的。

大學所做的應該是,無論專才還是通才,在學校內,學院中,師資的配置上,使這兩個維度都有所積累,無論學生如何選擇,通過大學的階段學習,都可以實現或者部分實現。

至於乙個即將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應該成為專才還是通才,這個問題應該由個人自行解決,他人無從代答。

9樓:Benny

什麼是通才?

什麼知識都「略懂」? 那不用大學培養了,自己自學也能搞定。

還是什麼知識都精通?那是阿牛和小達,都是不世出的天才和大師,大學也教不出來。

問每個人,如果可以做「通才」,誰又願意屈做一「專才」?

so,問題不成立。不是大學應該培養通才還是專才,而是其只有培養專才的能力,而向「專才」努力,直至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也已是一般凡夫俗子的極限了。

10樓:

分享乙個TED:論重塑博雅教育

在當今社會推崇專才的環境下,作者談論了自己對 liberal arts educattion的改革方向。

我認為也是中國大學教育需要借鑑的。。

11樓:jun zheng

什麼是通才?達文西式的全才?這不是大學能培養的。

當然大學可以搞一些通識教育,比如理工的學一點法律、設計、心理學等等。

這可以拓展學生的綜合素質,但離通才還很遙遠。

12樓:lequnsong

大學裡應該是打基礎吧,不存在什麼通才或專才。讓他們自由發展去吧!

有本事成為通才的就去做通才,看他有多少時間與精力與實力?

13樓:

雖然我認為大學本科階段應該進行通識教育,或者至少通過選修課來給學生提供接受通識教育的機會。但是無論在哪個國家,這種教育的成本都是很高的,只能屬於精英教育,無法大面積鋪開;其次,真正早就通才的主要也不是大學教育,那些歷史上的怪物往往是從小就接受牛的一塌糊塗的家庭通識教育。總的來說,在可能的情況下,本科還是盡量多開些選修課,各種導論性質的課程供學生選擇,在研究生階段再進行非常專業的學習。

至於較低知識含量的工作,應該由職業教育代替,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責任,能力和動力為全人類思考的。

14樓:趙研™

學生想當通才,學校有能力給培養成通才。學生想當專才,學校也能培養成專才。學生要當蠢材,學校能把他淘汰。你想吃什麼廚子就給做什麼,而不是他就會一蛋炒飯翻來覆去給你灌。

15樓:瘋狂蝸牛

說實話,別對大學培養你抱什麼希望,儘管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哪怕朝三暮四,學校的教育永遠都是乙個大綱,開設什麼課程這些東西。我個人覺得多讀書吧,多跟老師,優秀的學長交流(純屬個人見解)

大學應該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共性還是個性

老傢伙 我覺得是個性多一些,共性在高中時期應該都培養完了,大學是釋放自我的時候,也是個性培養的關鍵時期,大學也是找個性相同的朋友最好的時期,多交些朋友,到工作崗位進行積累,後期如果想創業還可以找回最初,性格合適的夥伴。 姜兆儒 應注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自小學至高中的應試教育,已嚴重磨損了孩子們的個性...

父母應該怎樣培養和教育自己的孩子?

翱讀 培養和教育孩子,每個家長都煩愁的事兒。管的多了,孩子主動性差 管少了,又不知道孩子自己能不能管好自己,尤其現在電子產品隨時使用的時代。這個度實在是不好把握。個人對於孩子的要求是盡量少接觸電子產品,尤其是遊戲類。多閱讀,我家孩子閱讀興趣還算可以,控制電視和電子產品的情況下能自己找書閱讀。因為有一...

大學教育應該採用liberal education or profession education?

liberal education 這種資產階級的東西放到我們國家實際嗎?如果真的搞成 liberal education 估計高考會崩潰,高中教育也會崩潰.大家初中畢業就就業去了。 譚伊格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篇遺書,深有感觸 放在下面了噢 很遺憾這位浙大的學生沒有領略到愛和美。我支援libe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