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是否會在可預見的將來與英語並駕齊驅成為科研界主流語言?

時間 2021-05-29 22:15:22

1樓:overlook2016

完全不可能,事實上應該是反過來的,漢語正在退出科研領域,逐漸被英語代替。

這不是因為外國的科研能力有多麼強大,而是我們國家自己的科研人員放棄了中文,他們不僅不使用中文作為科研語言,甚至還逐漸用英文教材代替中文教材。

其實別說科研領域了,目前在中文的各個領域都使用大量英文詞彙,這種使用正逐漸成氾濫趨勢。英文詞彙都已經是現代漢語的一部分了,英文詞彙被語言學家們取了個詞叫「字母詞」,成功的成為現代漢語的一種詞彙,也被大量收錄於《現代漢語詞典》。可以預見,隨著英文教育的普及,中中國人正在放棄中文而使用更多的英文。

2樓:

我覺得有點困難,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優點。其作用也在不同方面得以體現

台灣著名詩人余光中先生曾有過論述:"中國文字在文法上彈性非常之大,不像西方的文法,好處固然是思維縝密,缺點也就在於過分繁瑣…中國文法的彈性,在文學作品,尤其在詩中,表現得最為顯明。"所以說漢語鬆散,不嚴謹,高度依賴語境,這是漢語的客觀特點。

舉個栗子,唐詩《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

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

雲深不知處。

對於漢語,如果沒有主語,我們依然能夠理解。可是對於美國學生就不行了,如果沒有主語的話,理解起來就非常困難,就一定要主語。如果把這首詩翻譯成英語一定加上主語的話。

一首五言絕句就變成了七言絕句:

Beneath the pines I look for the recluse.

His page replies:"Gathering herbs my master's away"

You'll find him nowhere,as close are the clothes.

Though he must be on the hill, I dare say.

突然間,你就覺得原詩渾然天成的意境。被人工味兒毀完了。

在語言學上,每種語言都天然,客觀的存在優勢和劣勢,漢語也自有自己的優缺點,漢語的缺點甚至會折射在我們的思維方面,影響中國的自然科學發展。為什麼中國自然科學發展沒有這麼快?這個漢語邏輯的嚴謹度高,語境依賴度也是有關係的,漢語特有的鬆散的語言體系導致我們對數字相對而言較為不敏感,漢語在嚴謹程度和效率上低於英語,這是乙個語言學界公認的現實。

舉個例子來證明英語的嚴謹程度和效率高:I love you和I loved you請你細品

再次強調說明這不是乙個關於好壞的判斷。漢語的差異只是不同文化孕育出來的不同語言擁有不同的追求而已,不存在所謂的價值判斷,崇洋媚外之類的。

從發展的角度來觀察語言的演變,語言的發展是兩種力量的對抗。一種是希望自己越來越精確,然後越來越簡潔、越來越短,另一種希望自己越來越簡單,我寧願囉嗦一點,只要能夠說清楚就可以了。顯然英語傾向於前者,而漢語傾向於後者。

即其實早期秦漢時期的文藝文就是特別簡潔資訊密度比較大,意思很深刻,但是不好用,是無法普及的,老百姓看不懂。但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們語言交流的需要越來越普遍。為了普及一種語言,漢語就不得不犧牲於的精確和高效向簡單的一端而演變。

到宋明時期和秦漢時期古漢語同等資訊量的文字已經越來越長。到了我們今天的普通話,其實相對而言,單個字所蘊含的資訊量比文言文已經少的多了。同樣一段資訊需要數倍長度的文本來表達。

對比《關雎》原文和現代漢語: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雎鳩關關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島上。善良美麗的少女,小伙理想的物件。

區別不言而喻

我認為,漢語不會在將來與英語並駕齊驅成為科研界主流語言,但漢語一定會在日常生活中廣泛運用,在人際的日常交流中,漢語的優勢比英語更強。

3樓:黑洞電網

我有乙個烏克蘭同學,暑假去哈薩克旅遊。順便在阿拉木圖某所高校做訪客學生(guest student),修了幾門統計學和生物學課程。開始我還納悶,心想一烏克蘭人是咋想的起到乙個中亞國家去修學的。

後來我查了資料才知道:因為俄語。

用他的話說,哈薩克今天為止在極力擺脫俄羅斯的影響,但是他們擺脫不了。因為哈薩克語相比於俄語太弱,支撐不起哈薩克的現代的需要。哈國大學圖書館裡的書90%都是俄語,然後大學的實驗室主頁也是俄語的。

在大城市俄語比哈語通用。

敢問大中華區以外的學校教學語言以漢語為主的地區有哪些?果敢、佤邦?新加坡的南洋大學,還被李光耀關了(當然也不能怪他,畢竟新加坡周邊環境和中國不同)。

列個簡單資料吧:

美國GDP:20萬億+

英加澳GDP:5-6萬億

德國GDP:3.8萬億

法國GDP:2.5萬億

歐盟其他國家GDP:10萬億+

中國GDP:14萬億

日本GDP:5萬億-

印度GDP:2.6萬億

彙總:用英語做科研(去掉法德日,其實德國現在英語也越來越普及了)國家之和:40萬億+

中國兩岸四地:15萬億

阿拉伯語:2萬億

表面看,中國GDP好像離美國「也不算特別遠」;不過如果從科研/科普界來看,差距就很明顯了。

4樓:

不可能,基本上用了字母文字的國家是不可能再用中文這樣的象形文本的。我相信我們能儲存自己的語言文化,但我也認為這種語言也只能成為世界上的孤島了。當然,隨著中文科研水平的提高,會有音譯的漢語詞輸出影響,也會有一些研究者學習漢語。

5樓:

impossible,就憑著中文的多義性,雖然可以比英文表達更豐富的內容,但是乙個不是在中文環境下薰染長大的人如何能夠理解中文的複雜,如何快速上手中文。讓中文成為科研界主流語言,首先翻譯功能得有實質性的突破,其次隨著科研界的發展,內容更為繁雜,需要多義性表達進一步優化表達形式,還必須得存在於中國科研界湧現大量的優秀理論的前提。不得不說用英文表達知識時會有一種魔力,讓人覺得知識在唱歌。。。

6樓:

不會的,這是語言學上的馬太效應。

要想漢語變為主流科研語言,那需要漢語出版的科研文章足夠多,快,好。那麼需要漢語母語的人及其母國擁有足夠強大的科研水平,而全世界以漢語為母語的國家/地區裡,只有中國台灣地區和中國大陸地區是以漢語為主要科研語言的。好像直到這裡看起來好像都還有希望,只要這兩個地區科研足夠發達,漢語是不是就可以上位呢?

但是大家忽略了重要的一點:

科研的好壞,是以英語出版的質量和數量為重要指標的!全世界都是這樣的!

哪怕在台灣和大陸,好的科研文章也是以英語為媒介的。也就是說,英文的優秀科研出版物會越來越多,而英文出版的出版物越多,英文對於科研就越重要,以此形成迴圈。

自然科學尤其如此。哪怕在人文科學層面(鄙人博士就讀某種人文學科)老一輩的教授大多都是會好幾種語言,我的導師會日德法英四門外語,但是到了我們這一輩的學術,基本已經只會英文了。只要不做到領域翹楚,基本沒有學習第三種語言的必要性,可見在一代人的時間內,其他語言的邊緣化多麼迅速,而這還是歐洲語言在二戰之前本身就有厚重身家的積累情況下,漢語沒有這種積累,只會被邊緣化得更快。

很多人小粉紅或許不服氣,覺得英語能取代德語,為什麼漢語不能取代英語。因為19世紀到20世紀初,全世界得文盲率受教育度都是很低的,科研得受眾任然是極為小眾,而今非昔比,如今一年的科研產出,估計比過去十年都多。積重難改,就像50年代大陸能夠把漢字換成一簡字,但是70年代的二簡字就失敗了乙個道理。

當然還有一種美好的幻想,就是如果某一天大陸的科研全面碾壓英美,然後漢語母語的頂尖科研者也足夠覺悟變得只用漢語發文章,那麼為了接觸和研究最尖端科技,英美人也只能學習漢語,久而久之漢語就成世界性科研語言了。

不過這種白日夢,看著也知道,不可能的。畢竟,語言只是一種交流的工具不是嘛括弧笑

7樓:無上甚深喵法

這方面可以參照英製單位。雖然英製單位目前是世界上唯一超級大國的主流單位標準,可是全球範圍內還不是被孤立?連發源地英國都棄用了。

中文要想統治世界,怕是比英製單位還難一萬倍。中國再強大也不行,難用就是難用。

8樓:安好

我覺得不會。畢竟漢語那麼難。大部分中國人都搞不懂。

還指望外中國人搞得定?英語相比於漢語是比較簡單的。只能說。

漢語以後使用的人會很多。但是要想和英語一樣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9樓:

其實英語自身有嚴重缺陷,讀寫不一致,字母(加上希臘字母)太少,遠遠趕不上科學研究的實際需要——今天的科學符號系統已經難以為繼,縮寫詞已經走到了盡頭——同乙個詞意思太多,等等。

今天英文統治了學術圈是事實,很多了也談到了英文的使用國家、領土、人口等——沒辦法,中國錯過了關鍵的大航海時代,造成了今天的局面——但未來還有一次競爭移民太空的機會可以去把握,不過現在說這個還比較遙遠。

能否在天然的明顯劣勢下,(經濟軍事等)、文化先進性、語言文字的科學性。

10樓:

數學物理目前這符號系統,主要還是基於拉丁字母系統,非常需要借鑑漢字的構字法…

舉個例子,高階一些的數學總得用範疇化代數語言吧,可是這套語言系統裡面,為了區分範疇,函子,函子範疇,元素,阿貝爾範疇等等,要用上花體 ,大寫 ,空心大寫 ,小寫 ,拉丁字母 ,希臘字母 等等。pdf還能勉強看得明白,手寫的黑板上的,真的跪了。

且不談重複但是不是同乙個意義符號有多少

為了再區分特例,上標下標,下標的下標, 暈了為什麼不規定一些偏旁部首,雖然不需要形聲,至少一下能知道是這個符號大致是什麼「理論語境」中出現的

11樓:Alison

【未來語言應該是沒有國界的】

隨著地球上各中國人類的不斷交流,未來語言應該是沒有國界的。

首先語言是什麼,是拿來交流用的,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語言,事實上更多,比如中國並不是只有中文,還有五十六族語言,換個說法,各「地區」方言,四川話,重慶話,東北話,北京話……為了我們能交流,我們必須有共同的語言,所以有了普通話,中文。

因為有地區和民族,所以有方言,因為地區民族交流越來越密,所以普通話成了主流。所以當各中國人民的交流到了某個層次,會有新生出的語言來幫助大家更方便的溝通交流。

雖然說這不是乙個簡單的事情,影響因素超多,非一日之功。但是我相信,這是大趨勢。畢竟,人類也並不是世界上唯一的生靈。

除去陸地上別的生物,還有神秘未知的海洋,除去海洋,還有地球以外別的星球,除去銀河系,還有更大的世界等我們去上下求索。

說到會有新的語言生出,那麼講講應該是怎樣的語言。每個國家的語言都有自己的特點,比如中文就是比較細膩、含蓄,英文就是比較直接、簡潔。新生出的語言應該盡量吸收各國需要的長處,磨合後衍生出。

拿中英文舉例。

某些人很反感中英文夾雜著說話,I don't(如果這裡用「我不」,效果大家自己體會),因為某些情況下某些詞就是要用英文才更準確,中文同理。比如我們在描述乙個很微妙的東西時,也許中文乙個詞就能搞定,用英文要好幾句甚至都解釋不清。再比如,人家問,哎,你今天感覺怎麼樣啊?

就是要用How are you? 不然人家還要想,我是生病了嗎!問我今天感覺怎麼樣?

(黑人問號)

諸如此類。不同的文化造就不同的語言,人類不斷溝通交流,文化不斷磨合交融,就會造就新的統一的語言!

同案不同判是否有違法的可預見性?

年少挽劍世無雙丶 首先請你查一查最高院發布的指導性案例,如果有與你案例相似的或者相同的,那麼該案的判決肯定是以後你的判決,這是沒跑的,最高院就是為了減少同案不同判的數量發布的指導性案例。如果翻遍了指導性案例沒有,那麼恭喜你可以自行了解下與你案例相關的法條,然後結合個別地方法院的判決判斷一下,每個案子...

髮際線的高度是否與將來的禿頂有關?

一野一菩提 1 你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形成的 2 現在脫髮量大嗎 需要根據你情況來預估你後面會不會禿頂 哈哈哈哈別擔心,禿頂的機率是很低的 不過為了以防萬一還是需要了解下你情況 植髮醫匠 髮際線高並不是一定會禿頂的哦 有的人是天生的髮際線比較高,但是沒有脫髮的情況有的是脫髮脫得髮際線高,這種是男生是有機...

與漢語相比,英語算不算一種低效的語言?

因為你沒有文化加上想當然才會認為英語是為每乙個新事物都隨機賦予個新名字。沒有那門語言會愚蠢到這個地步,不曉得用舊詞彙,詞綴,詞根組合造新詞。有語言學家說過 語言裡所有不規律的現象背後都有更深一層的規律 如果你認為 internet telephone computer 這些首先產生於英語國家的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