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漢語經常省略主語甚至賓語?

時間 2021-05-11 09:22:31

1樓:碩鼠

- 'They don't do this job. I will' (省賓) - 'Looks tough.' (省主)

- 'Does the dictionary help?' -'Depends' (省主又省賓)

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愛好之一,是:偷懶。哦不,是提高效率。

2樓:esperanza

謝不邀。

中文系語言學本碩。

漢語經常省略主語或者賓語——這個論斷是有問題的。因為你說的這句話就有乙個預設,預設漢語是有主語的,或者說是在預設不論是書面語或者口語,完整的表義都是有所謂的主語或者賓語的存在的。

完整的表義是否一定要有主語或者賓語的出現的確和不同語言的特點有關。如果說是受到文化因素影響,不如回歸語言本身。因為最能體現一種思想或文化的特質的東西恰恰是語言。

回到剛才的問題。漢語有沒有主語?或者說是不是乙個句子必須要有主語?我們以下列3句為例:

王冕死了父親。

2. 今天吃食堂。

3. 台上坐著老師。

「王冕」是主語嗎?如果是主語,為什麼謂語動詞「死」後面會有賓語?「王冕死了」和「王冕死了父親」兩句裡的「王冕」都是主語嗎,功能一樣嗎?

「今天」是主語嗎?如果我們認為它不是主語而是乙個表時間的詞,那也就是說「吃」的主語省略了,那麼省略的主語是什麼?在不同的語境下,我們可以補出的主語有很多,今天-我們、你們、他們、孩子、張

三、流川楓-吃食堂。因為可以補出的主語不是唯一的,所以我們不能夠說這裡省略了主語,省略是有條件的,不可濫用這一條原則,否則我們會覺得很多本不是省略的地方都省略了某些成分,這就沒事找事了。

「台上」是主語嗎?如果不是主語,是乙個表示處所的詞,那麼同上,我們想辦法另外補出主語,然而我們發現這個例句和上乙個不太一樣,我們不好補出主語。如果說這個句子沒有主語,那麼這個句子表意完整嗎?

答案是表意完整,我們經常說這種句子,它的意義很完整,這是沒有異議的。如果說這個句子有主語,那只能是「台上」,接下來的問題是「主語」有什麼樣的特點,只要是句子動詞前面的詞都是主語嗎?

我們將上述漢語例句譯成英文,先來說英語的句子:

1.王冕死了

WangMian died.

2.王冕死了父親。

WangMian's father died.

3.今天吃食堂

沒有對應的英文例句。

4.我今天吃食堂。

I will eat in the canteen today.

5.台上坐著老師。

On the stage are seated the teachers。

是「The teachers are seated on the stage.」的倒裝句。

英文的主語通常是謂語動詞左側的那乙個名詞短語,所以僅僅從形式上我們就很容易確定乙個英語句子裡哪乙個詞是主語。從語義上說,英語的主語一般都是動作行為的發出者,「主語」和「動作發出者」剛好統一在乙個詞裡,上述例句已經很好的體現了這一點,這是英語的特色。實際上,「主語」這個範疇最初是西方語法的乙個範疇,我們只不過是拿它來指代漢語裡和英語的主語有著相同功能的句子成分,漢語裡所謂的「主語」和英語裡的「主語」有不同的功能和語義,這是很自然的一件事。

回到漢語例句,下列例句中,動作的發出者有的不是在我們習以為常的謂語動詞的左側的主語位置,如「王冕死了父親」的「父親」和「台上坐著老師」的「老師」都是在謂語動詞的右側,這個位置上的成分我們習慣於當作賓語。對於「王冕死了父親」「台上坐著主席團」我們如何去理解賓語位置上的詞卻是動作發出者呢?對於「今天我吃食堂」和「今天吃食堂」,我們又如何理解賓語不是動作的承受者,而是動作發生的處所呢?

「王冕死了」一句,「死」是王冕的行為。

「王冕死了父親」一句,「死」不是王冕的行為,而是「父親」的行為。

「今天吃食堂」,「吃」不是「今天」發出的動作。「今天」是「吃」發生的時間。

「今天我吃食堂」,「吃」是「我」的行為。

「台上坐著老師」,「坐」的處所在「台上」,「坐」是「老師」的行為。

理解上述各種問題的重中之重是,不要用英語的語法思維套漢語,英語只是世界上的一種語言,只不過因為它的研究比較強勢,所以其他語言的人在看待和研究一種語言時,無可避免的受到它的影響。英語的語句,句子中謂語動詞左右的成分各自有什麼功能從形式上是很容易確定的。漢語和英語不是同一型別的語言,謂語動詞左右的成分分別有什麼功能從形式上無法確定,必須要借助語義。

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可以更好的理解,為什麼我們說英語是「形合語言」,靠名詞、代詞、動詞的不同形式確認功能,英語的謂語動詞要和主語保持一致,比如主語是單數,謂語就是單數,語序比較固定,而漢語是「意合語言」,靠詞語之間的語義確認各自的功能,語序是非常靈活的。

不是所有的語言都要出現「主語」,沒有主語的句子也不代表「主語」是被省略的。

最後,我們說如果我們不把漢語的「主語」當作英語的那種一般要求主語是動作發出者的「主語」,那我們叫它什麼?如果我們可以找到乙個更適合漢語的詞,可以把位於句首的「王冕」「今天」「台上」都納進去,一定會比舶來的適合印歐語的「主語」這個詞,更加適合漢語的語言特色。

對此,前賢時彥已經做了豐富的研究,那就是「話題」。用最通俗的方式理解話題,就是「說話的起點」,話題後面的內容都是接著話題說下去的內容,它們或是解釋話題,或是補充,或是定義等等,我們可以稱之為「述題」。

我們說「王冕」,他的情況是「死了父親」;

我們說「今天」,有關的一件事是「吃食堂」;

我們說「台上」,目前的狀態是「坐著老師」。

以上解釋只是這個大問題的乙個方面,僅供參考,漢語語法大有可為!

3樓:惡魔獵人

很簡單,因為漢語、中文日語中有英語裡不存在的元素:語氣詞。日語叫「間投助詞」。

舉個例子:

今日という今日は絕対

今兒就今兒了非要收拾他一頓不可了!(今兒就今兒了是北京的土話,格式和今日という今日一樣,我覺得是其最佳翻譯。)

マジで真面目だな。

還真是認真呢。

就是這個語氣詞,明確區分了句子的功能:是祈使句、是表示自己要做的事、還是對對方的評價。

這就是區別。

不過。英語也有省略主語的時候,並不是沒有。

鬼泣3:Gotta clean up the mess father left behind.

事實是,只要表達夠清楚,誰都願意少說兩個字,不過語氣詞的出現,把「少說兩個字也能聽懂」的範圍擴大了。

漢語中什麼時候可以省略「地」?

稽古不明今 舉例說明吧 慢慢地變紅 可以說成 慢慢這樣 這麼 變紅 慢慢這樣子變紅 本地方言有多種發音 皆 這樣 這麼 義 1 慢慢間 or關 變紅 慢慢間裡變紅 慢慢間樣裡變紅 慢慢裡變紅 有些人 間 是 貫 or 貢 宮 音 有些人用 子 代替 裡 2 慢慢厎變紅 英語 ly 疑似 裡 音 粵語...

怎麼看待聊天中經常發省略號的人?你討厭這樣的人嗎?

little buling 看情況,如果是在別人回覆正常生活或工作事宜的情況下只會回覆 我會覺得對方很討厭,很沒教養。我就奇了怪了,你要求那麼多,怎麼就不能自己能耐點,別找別人辦事呢,幫了你的忙最起碼得一句感謝應該有的吧,你又不是我爹媽領導的這種人不慣著,以後絕對不會再有任何交往了 古二木 可能是習...

袁崇煥為何經常被黑?

洪亮亮 1 袁崇煥的一些操作在程式上很有問題。2 袁崇煥被乾隆平反,一部分人認乾隆是為了黑明朝黑崇禎,所以認為有利於袁崇煥的史料是清朝篡改的。 哎喲你是黑人 網上黑袁的其實都是一些無腦黑,事實袁崇煥死後遼東的局勢是越來越差,後來之人打的都是敗戰,有人一直扯住袁崇煥一句五年平遼說事,然而歷史只給了袁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