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原研哉設計的小公尺新logo?

時間 2021-05-10 23:10:42

1樓:JChen

很好、很專業、價效比很高(如真是200萬人民幣的話)的設計。具體原因如下:

品牌設計價值,不能以畫圖的工作量來衡量,小公尺這種體量的品牌公升級,背後要做很多調研工作,要改動太多反而風險很大,改不好的損失可能難以估量!

從專業品牌形象公升級來說,這保留了原標誌字母與原來的橙色,很好的繼承了之前積累的品牌資產;圓方的設計與名稱線形的修正,整個視覺形象變得更圓融、更美了,這會為後序應用,乃至整體品牌形象帶來很大的視覺變化,這種潛移默化的視覺影響,會讓品牌受益,並最終帶來更大價值。

ps: 跟大師的合作帶來的傳播影響,這當然也是其附加價值!

2樓:施坦威和他的兒子

反正對於小公尺而言是值的。原因很簡單,企業的商標絕大多數時候就是企業的象徵,不管它的設計多簡單,都要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企業的價值。而且外購的商標是可以作為無形資產入賬的,堂堂上市公司的商標就幾十幾百或者幾萬的金額掛在賬上肯定不合適,你要是ceo也不希望自家商標就值一點錢。

說到底就是個面子問題(

3樓:186大包子

藝術創作中有種手法叫反差,或者叫製造矛盾。最典型的是在一些情節狗血的電視劇集情節中的任務關係,引起觀眾的好奇心,產生話題,疑惑,持續的關注,一直看到最後一集。這種類似情節最典型的就是灰姑娘情節白看不厭,乙個平凡的女子遇到乙個多金帥氣的王子,最後#%…&》

好了,說回小公尺的logo和原研哉。理論上來說,小公尺的這次logo變化就是設計的「行活」,很多公司隔一段時間都會做的事情,沒有什麼特別;原研哉是日本國寶級設計大師,世界頂級設計師之一。乙個設計「行活」和乙個頂級設計大師放在一起,在加上一場隆重的發布會,就成了話題。

設計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大師也沒有問題,但是放在一起就有了反差、矛盾、話題性----微小的變化vs頂級大師,成了茶餘飯後的消遣話題。

所以,不管是幫助讀解的專家,還是覺得雷哥上當了的觀眾,當個「戲」看就好,沒必要為了圓和方認真。

4樓:林外

原研哉設計的小公尺 logo,是乙個純粹的商業行為,至於有多少設計價值和藝術價值,就不要去苛求。

請問:如何評價魯迅寫下這句話,他當時又想表達什麼?

5樓:赭巖

你可以說新logo好看/不好看,因為你是消費者;

但你沒資格說原研哉「騙錢」,因為你是外行。

而且說到「騙錢」這個被到處複製的梗,根據小公尺發布會,小公尺市場部2023年就開始準備換logo,找了全球那麼多家知名設計公司參與,然後只有原研哉打動了他們。

那些說請個20塊美工就能設計出的,要不要試試讓美工給個方案去競選,看看能不能打動雷總?

6樓:晴天明

我認為小公尺選錯了設計師,他設計的是目前人類的生活形態,但小公尺更應該選擇具有科幻風格的對未來的想象式設計。

這位大師的理念,創意來自於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也侷限在他所感受到的人類現代生活,他對未來生活缺乏想象力。包括他所說科技越是進化,就越接近生命的形態,可他怎麼知道未來生命的形態與今天相同,人類的進化史也說明了人類在變化。

一句話他缺乏對未來的想象力。小公尺要造智慧型電動車應該是面對未來的,所以小公尺選錯設計師了,他不是一流設計師,缺乏想象力的設計師是平庸的。

7樓:

1、這個logo改和不改,對大部分小公尺的客群物件來說幾乎沒有影響。

2、這200萬對小公尺來說,九牛一毛。

3、這200萬對原研哉來說,可有可無。

8樓:春季裡開花十四六

就MIlogo網路上各種看法,人總是對自己不了解的東西過分自大。設計師當然應該關注設計,但是你只看到眼前的圖形,不去做背後的思考,頂多就是個畫圖匠。

9樓:胭脂有劍鞘

絕大部分人太過於在意這個LOGO了,其實LOGO的變化為了是設計體現,而不是設計的目的。

這200W的設計主要在於「Alive」這個概念,這是一種給小公尺品牌定調的設計,為小公尺走向高階領域塑造品牌文化。這種概念會在之後逐步擴充套件到小公尺的所有產品,並向著高階擴充套件,比如科技汽車之類,在時間的潛移默化後讓人能因科技帶來的「生命感」這個企業文化而記住小公尺,而不是現在小公尺給人以價效比/產品雜亂的品牌形象。至於LOGO的圓角以及LOGO的動態應用,都是服務於這個設計理念的,是這個設計的基礎體現,是為小公尺以後的視覺系統提供規範,引導小公尺之後的視覺形象的改變。

10樓:

你可以說「大道至簡」,也可以說「一分鐘的事兒」。

反正設計圈的事兒,屬於藝術領域。

而我們凡人對藝術是不懂的。

你們說是什麼就是什麼。

11樓:冒號

現在你們眼裡成功的Logo設計,大部分不過是擬物向扁平改變,一部分是換了顏色(比如蘋果Logo)。

回看小公尺本來的Logo,本身就是扁平的,另一方面背景的橙色和MI的標識也不能改,顏色不能改,字不能改,又沒有別的圖案,還有啥能改?

再者有的人質疑200W,Logo設計本身可能不值200W,但是原研哉值200W,明白?

12樓:君陸離

設計界之前有個更有名案例,賈伯斯找保羅蘭德重新設計next的logo,別人大師可好,研究一月,原封不動,完璧奉還,收費十萬USD刀勒。

話題轉回來,任何有價值的品牌,它的形象更換通常都意味著一次品牌公升級的故事,以及藉著這個故事產生的無數新文件新物料和策略、管理上的變更。也意味著現在的小公尺會和以前的小公尺產生新的變化。換個新logo,其背後的意義並不只是logo設計改變了一點點那麼簡單。

但是讓我個人很不滿意的是,明明國內優秀設計師不少,為什麼雷軍還要找個外國和尚來講這個經?還是說日本人更懂中國市場和中國使用者?

13樓:Marine9526

看著新Logo,挺好看的,感覺小公尺會把這個Logo用很久。

這次是兩個設計:圖示+字母。

有人說,這麼簡單,幾秒鐘就搞定了。

就像一副畫,「創造它」和「模仿它」,完全是兩個難度。做這兩件事的人,也是兩種人。

乙個成熟的品牌,它的logo還能大變麼?只能微調了。

14樓:北國風光

先上兩張圖

圖一是我手機的圖示,系統自帶,如果把裡面的標識改成mi,我覺得和小公尺的新logo一模一樣,說實話我很不喜歡這個圓圓的框框,我喜歡四方的,四角處稍微磨圓即可。

圖二是羅技的新舊logo對比,我覺得從感覺上是能實在感受到變化的。

我不懂藝術,但以普通人的視角,我覺得小公尺這次換logo是失敗的,尤其是還花了200萬,當然也可以說小公尺原logo很成功,畢竟修改空間這麼小,雷總真的是打碎牙往肚子裡咽,但是玩營銷真的是牆都不扶就服雷總,給跪了!

15樓:蘇格蘭格仔裙

本人不才,不如就改名叫小你吧。

原研哉騙了小公尺兩百萬。所以設計這事真不能全靠設計,還得看怎麼賣,是誰來賣。

眾所周知,早些年亞洲設計看日本,日本平面這塊就看原研齋。學過設計的都知道,上學那會不張口閉口乙個原研齋你都沒法跟人聊設計。

原研齋三個字擺這兒,出場費你不得交個188萬?剩下12萬才是設計費。那12萬幹點啥呢?問問甲方吧。

這次我們想給原來的logo公升個級,但是具體怎麼做我們沒有想法,還需要你們專業的來做。我們希望新的logo仍然秉承著小公尺的初心和理念,同時呢又要緊跟時代的浪潮能適應未來的趨勢。

得,就這樣吧回去改改。出個一稿。

我們內部一致認為這一稿確實適應的時代的變化,但是在小公尺精神的傳承上不足。

好的,改二稿。

第二稿很不錯,但我們覺得在未來領域的應用上可能有點欠缺。

差不多了啊,還乙個月交稿時間就要到了,vi還沒動呢!十二萬三稿了我原研哉不要面子的嘛。

這一稿雖然改動不大,確實體現了大師的水準。我們內部一致認為很不錯,它的變化是我們理想的樣子。定了,就這稿了。vi抓緊哈,雷總在問了。

16樓:Gu3dball

如果就事論事來說這個設計其實是比較成功的。第一繼承了小公尺的特點,不會被認為新的logo是另一家公司。第二新logo可以適用於更多的場景,對進一步強調小公尺的精神特質有正向作用。

之所以這個logo被很多路人吐槽,一是普通人對於設計專業的了解很膚淺,從奧迪的四個圈到微軟的四個方塊,看起來都很簡單,是個人應該都會設計吧。但真有這麼簡單嗎?我們回頭來看看中國產汽車品牌的商標,簡直一言難盡。

現在看起來的結果可能平平無奇,但得出這個結果的過程可要艱辛的多了。

17樓:

因為設計者是著名設計師原研哉,所以才值盛傳的200萬。

請看下面這個標誌:

以及:其設計元素如出一轍何其相似,拔特,因為是名不見經傳的我,那麼就只值2毛。

所以只有不斷提高自我價值,才能讓附屬物不斷公升值。小公尺花200萬,由原研哉帶來的名人效應和背後的營銷價值,已經掀起了網上幾千萬人的關注,這錢花得只少不多。

如何評價原研哉的《設計中的設計》這本書?

雲深 能顛覆你對設計的認識 國內大學和機構撐死教你怎麼去美,怎麼去脫穎而出,功利性不要不要的。沒人在乎設計到底是什麼。不包括國內設計頂尖的那幾個巨無霸院校 你會發現哇.設計原來是這麼的有趣複雜,有一種學科感,感覺像進入乙個很大的領域。也可以理解為在 笑傲江湖 中,你乙個劍宗的人看到了氣宗的秘籍,當然...

如何概括原研哉的《設計中的設計》主要理念?

張腐 1.三個字概括 再設計。2.我解釋一下,這本書在我看來主要是講現在社會的設計問題其實本質上都是再設計問題。即設計是在傳統設計的基礎上再次設計,這樣才有效。因為現代社會已經是鋪天蓋地的設計了,如果你做的是設計而不是再設計,那你的設計和別人沒有區別所以無效。3.如果設計是1,那麼再設計達到的效果可...

原研哉的「空無」設計語言 與 「侘寂」設計哲學 其中有什麼關聯 有什麼不同?

Carina 設計決策並不是非黑即白的在特定情境下,我們所熟知的那些通用設計原則都可能會受到挑戰,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解決方案並不存在,設計決策的制定需要考慮諸多方面的因素,看情況 才是常態。糟糕的設計模式?未必近些年,漢堡選單在可達性等方面被各種詬病,因為很多選項會被它隱藏起來。但實際上,漢堡選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