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入靜或入定?

時間 2021-06-05 01:28:40

1樓:齊天大聖

定就是指聚精會神不溜號的意思,也叫三摩地,奢摩他,等持,止,它的作用是可以產生智慧型,所以你需要通過不斷訓練自己的專注力而得以入定,入定之後也並不是無思無念,而是繼續聚精會神的專注,除非你修無想定或者滅盡定,並且滅盡定是凡夫修不到的,必須三果以上的羅漢(大乘是八地以上的菩薩)才能入滅盡定。

入定的方法通過原始佛經的記載,主要是通過專注呼吸實現,這很可能就是佛陀自己所修煉的法門,因為他在講解四念住的時候,就是以觀呼吸作為身念住而展開的,這是非常少見的,因為四念住是觀禪,而觀呼吸是止禪,觀呼吸是唯一乙個佛陀在講解觀禪的時候所用到的止禪法門,通常情況都是觀禪是觀禪,止禪是止禪,不會混為一談。

如何判斷自己入定主要是靠四禪十八支,講解起來內容太多,我簡單歸納一下,初禪的主要體現就是因為專注而只剩下眼耳身三識,並且內心充滿雀躍感,二禪主要體現是因為專注而五識全無,並且內心充滿雀躍感,三禪是和二禪差不多的,區別是雀躍感變成了平靜的喜悅,四禪和三禪的區別是喜悅感沒了,變成了不苦不樂受,並且四禪的狀況和四無色定是一模一樣的,只不過四無色定要有一些假想,空無邊處定是假想一切物質世界全沒了,空間遍滿整個宇宙,識無變處定是假想自己的精神體遍滿整個宇宙,無所有處定是假想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全沒了,非想非非想處是讓自己的假想能力處在有和沒有之間,只具備微弱的感知能力

2樓:護法居士

舍利子。有情非有故。當知作意亦非有。

我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見者非有故。當知作意亦非有。

有情無實故。當知作意亦無實。

我乃至見者無實故。當知作意亦無實。

有情無自性故。當知作意亦無自性。

我乃至見者無自性故。當知作意亦無自性。

有情空故。當知作意亦空。

我乃至見者空故。當知作意亦空。

有情遠離故。當知作意亦遠離。

我乃至見者遠離故。當知作意亦遠離。

有情寂靜故。當知作意亦寂靜。

我乃至見者寂靜故。當知作意亦寂靜。

有情無覺知故。當知作意亦無覺知。

我乃至見者無覺知故。當知作意亦無覺知。

舍利子。色非有故。當知作意亦非有。

受想行識非有故。當知作意亦非有。

色無實故。當知作意亦無實。

受想行識無實故。當知作意亦無實。

色無自性故。當知作意亦無自性。

受想行識無自性故。當知作意亦無自性。

色空故。當知作意亦空。

受想行識空故。當知作意亦空。

色遠離故。當知作意亦遠離。

受想行識遠離故。當知作意亦遠離。

色寂靜故。當知作意亦寂靜。

受想行識寂靜故。當知作意亦寂靜。

色無覺知故。當知作意亦無覺知。

受想行識無覺知故。當知作意亦無覺知。

舍利子。眼處非有故。當知作意亦非有。

耳鼻舌身意處非有故。當知作意亦非有。

眼處無實故。當知作意亦無實。

耳鼻舌身意處無實故。當知作意亦無實。

眼處無自性故。當知作意亦無自性。

耳鼻舌身意處無自性故。當知作意亦無自性。

眼處空故。當知作意亦空。

耳鼻舌身意處空故。當知作意亦空。

眼處遠離故。當知作意亦遠離。

耳鼻舌身意處遠離故。當知作意亦遠離。

眼處寂靜故。當知作意亦寂靜。

耳鼻舌身意處寂靜故。當知作意亦寂靜。

眼處無覺知故。當知作意亦無覺知。

耳鼻舌身意處無覺知故。當知作意亦無覺知。

如何入定?

石皮火蘭矢口乎 入定第一身要靜。可以由上至下,從頭至尾,不斷用意念指示身體各部放鬆第二心要靜。心不要有雜念,不要有入定的心,也不要有其它想法。讓自己心情舒解開。什麼都不要想。第三,意要專。意專是定住念頭的方法。氣功師講意守,重在乙個守字。所謂守,主是佛家講的看。看著,但不去有意的控制它。氣功師守的是...

心學入靜功夫如何作?

飛公升大道 如果以入世去做的話,以國學為主,非禮勿做,非禮勿仍,非禮勿視,非禮勿聽,積功累德,謙遜好學,自然是身心安泰,收視返聽,返觀返照,常常檢點自己的言行,減少社交活動,學一兩項藝術修養技巧,比如琴棋書畫,陶冶藝術情操,自然而然就能入境。若站在修煉家方面來說,人之心靜是由人之心神來定,能不能快速...

心肺功能不好或身體有恙就沒法入定嗎?

馬偉 禪修練習不應該追求超越日常的體驗。禪修的結果是你放下的越來越多,而不是你得到的越來越多。看題主的描述,一直在追求某個狀態,希望變成乙個世俗上更優秀的人,整個過程一直被貪心的想法控制。這其實是用想象力進行自我催眠,和禪修沒有任何關係。實際行動方面,建議尋找一位真正的老師進行指導。禪修的陷阱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