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書讀的越多,越會覺得三觀變得更多?對人或者事物越來越看的透,越來越冷漠的對待?

時間 2021-06-01 02:52:04

1樓:Gelato

我挺害怕讀張愛玲的書,每次一度,就會很難受。 很無力。 可是讀其它的書,譬如魯迅與蕭紅,楊絳的書時,又感覺他們的三觀很飽滿,很正確。

富有積極意義,對於他們所寫的有些書。 他們的書,不會使我冷漠,反而豐沛了我的精神世界。 倒是經歷了一些事情,反而覺得自己變得更會保護自己,不輕易示弱,也不會輕易提供他人幫助了。

這就是所謂的冷漠了吧? 我覺得。

2樓:王十

有人說讀書越多三觀越不正,是真的嗎?

我想說是的,起碼在有這個疑問的人眼裡,是的。

首先我們讀書是為了什麼,為了考大學?為了乙份好工作?,這些答案我覺得都是片面的,我覺得讀書只有乙個目的,了解這個世界,或者說為了知道更多。

如果說了解這個世界是我們讀書目的,那麼問題又有了,為什麼我們要了解這個世界?答案是人性,人性的好奇心,人性的幸福感,人性的滿足感,用所謂的「七大罪」來解釋人性最合適不過了,也可以用兩個字概括「慾望」。

讀書越多,人們越來越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想得到的是什麼,清楚自身的「慾望」,自身的「慾望」為源,構成自身的三觀。

而我們普通的大眾的三觀,更多是從祖輩、從執政ZF、從自身環境組成的,這就是我們普通人的三觀。

讀書越多的人三觀與我們普通人相差越來越大,這就造成了「讀書越多,三觀不正」,在我們普通人眼裡,他們與我們不同,所以他們不正。

3樓:梅滿南山

因為無奈,因為無力改變。

在歷史的天空下,不管你愛與不愛都只是其中的塵埃。無論是誰,所能把握的不過也只是自己而已。——歷史的塵埃

世界與社會並不是以往所認為的非黑即白,就如同人性好中混雜著壞,它是個誰也說不清對錯的灰。

經歷的多了慢慢了解到,過去滿腔熱血妄圖改變世界拯救社會的夢想是多麼可笑後,熱血冷卻轉化為理智的冷漠也是遲早的事情。

與其說是冷漠,不如理解為更關注自己了,相反其他什麼的也不是那麼重要了,是好是壞也無所謂了,不影響到自己基本的利益就好。

4樓:求知

讀了幾本書後我也有這種感覺,那段時間不知道自己的三觀是什麼。

但後來我覺得是因為自己本身很狹隘,見到了更大的世界後自己的世界觀免不了會受到衝擊,有疑惑表明你在思考,在探索,在進步。

最受不了一些人剛畢業、才踏入社會沒多長時間甚至高中大學就整日叫囂著「世風日下」、「向社會屈服」、「太黑暗了」。

其實世界一直都是這個樣子,只不過你越來越看清了他,你以前被自己的無知、幼稚和短淺的見識蒙蔽而已。

以前在知乎上看到一句話,能幫助你認識自己

「你願意交給你最愛的人的那些東西,就是你真正的三觀所在。」

*(╰╯)瀉藥

5樓:山神廟

選書很重要。要知道,書是永遠讀不完的,而我們的一生卻是有終點的。讀書,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找到了,你會發現只要讀那麼幾本書就夠了。

為什麼讀書讀的越多越容易使我傲慢?

Sweden Nightinga 因為你的見解超過了普通人的思想層次,如果辯證的看待這問題,好處是你書讀的多了,你的思維方式,思想層次越過了常人,對世間事物更通透了。壞處是書讀多了,眼界,心智高了,開始傲慢,讀書多更應該能夠包容世間萬物的參差差異 鵬啟 或許是因為你的基礎不行,讀的書還不夠,陷入到了...

為什麼明白的越多越痛苦!

我記得 黑客帝國 裡有這樣乙個場景。墨菲斯問尼奧 現在你有兩種選擇,乙個是吞下這顆藍色藥丸,睡一覺之後你就會回到原本的生活中,一切就當沒發生過,你願意相信什麼就相信什麼。或者吞下這顆紅色藥丸,我會讓你見識愛麗絲的兔子洞有多深。是接觸真相,還是活在幻覺裡,由你自己選。可是對於成年人而言,痛苦的覺醒這乙...

為什麼我書讀的越多,越發覺需要信仰的存在?

約書亞 讀書一般基於三個原因,乙個是想通過學習了解使用,二是想要通過學習進行精神排解,三是因為無聊與好奇隨意閱讀。第二種閱讀是為了排解心靈上困惑和疑問,這種閱讀量在目前應該是最大的,也是和提問者提出的問題最相關,因為心靈有問題的人會閱讀心理和哲學方面的書藉,進而閱讀宗教書藉,而且這種書藉都會引導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