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書讀的越多,越發覺需要信仰的存在?

時間 2021-06-05 21:15:44

1樓:約書亞

讀書一般基於三個原因,乙個是想通過學習了解使用,二是想要通過學習進行精神排解,三是因為無聊與好奇隨意閱讀。

第二種閱讀是為了排解心靈上困惑和疑問,這種閱讀量在目前應該是最大的,也是和提問者提出的問題最相關,因為心靈有問題的人會閱讀心理和哲學方面的書藉,進而閱讀宗教書藉,而且這種書藉都會引導人去關注是思想,可思想越複雜,意味著它變化越快,行動就越難以跟得上,就越寸步難行,事實上思想者很難是實行者,他們更多的是指導者,思想的複雜和多變,使人更加困惑和矛盾,在行動上更不統一,也就形成了越讀書信仰就越難以確立,信仰實質上是行動和思想結合後的堅固如一

那第三種閱讀是因為無聊和好奇,就是漫無目的閱讀,這種閱讀量也很大,這種習慣也不好,會讓變得更加散慢和放縱,這樣有毒的書藉會侵蝕你,或引你走向歧途

閱讀原本是有限制的,出版書藉同樣有限制,但經濟勝於一切的今天,書藉有如一條受了汙染的河流在人的生活中流淌,我們很難知道乾渴時飲下的水是否淨適宜,有時它毒如砒霜

書藉該是神聖的,我們對它要有恭敬之心,因為它代表知識與力量,因此開啟它時也是有次第的,我們該如何有次第的閱讀,該由了解它們的人來指導,因此在今天,養成不輕易閱讀的習慣還是很必要的,並且謹慎的選擇與已相關的書藉,這需要節制好奇心和好勝心,知道該有所止

這對寫書的人提出了同樣的道德要求,書是神聖的,因為我們不能完全知道自已的判斷是不是真的是真理,會對他人產生何種影響,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傳播專業知識的書藉的人,更正確更神聖,更能堅固人的信仰

物以希為貴,書藉更應如此,因此,不能輕寫不能輕看,我們若要有信仰,就要努力克制自已養成這樣的習慣,要獲得知識和幫助,要盡量從人那裡獲得,而不是從書那裡,而閱讀要交給專業人員,這麼做非常的不容易,耍克制自大和好奇心,可信仰只能在人那裡獲得,不是從書裡獲得,開啟什麼樣的書是有條件的限制的,告訴自已這一點,限制閱讀

2樓:燕兒在林梢

所謂信仰,就是為人處事的宗旨。

所謂宗教,就是宗旨教育。

乙個人不管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是確立目標,然後朝這個方向去學習訓練。

3樓:薛丁格的老貓

你感覺自己需要的是信仰還是宗教信仰?

信仰是任何人都需要的,無神論,馬克思主義,虛無主義,瑪尼大神等等也都是信仰。

如果讀書很多反而感覺需要宗教信仰,那麼說明沒有看能夠堅定內心的書。

並不是所有的書都能夠讓人堅定自己的內心,有很多書本來就是誘使人心靈脆弱的,比如心靈雞湯,毒雞湯,宗教宣傳書籍等,看的越多越需要宗教的慰藉。

多看看知乎上無神論者和宗教徒大戰的問題,估計就不會有這種問題了。

為什麼讀書讀的越多越容易使我傲慢?

Sweden Nightinga 因為你的見解超過了普通人的思想層次,如果辯證的看待這問題,好處是你書讀的多了,你的思維方式,思想層次越過了常人,對世間事物更通透了。壞處是書讀多了,眼界,心智高了,開始傲慢,讀書多更應該能夠包容世間萬物的參差差異 鵬啟 或許是因為你的基礎不行,讀的書還不夠,陷入到了...

為什麼書讀的越多,越會覺得三觀變得更多?對人或者事物越來越看的透,越來越冷漠的對待?

Gelato 我挺害怕讀張愛玲的書,每次一度,就會很難受。很無力。可是讀其它的書,譬如魯迅與蕭紅,楊絳的書時,又感覺他們的三觀很飽滿,很正確。富有積極意義,對於他們所寫的有些書。他們的書,不會使我冷漠,反而豐沛了我的精神世界。倒是經歷了一些事情,反而覺得自己變得更會保護自己,不輕易示弱,也不會輕易提...

為什麼書讀的越多,發現自己越無知?

城南小村 這個世界和這個宇宙的資訊量都太大了!並不是讀書多少能改變的。書本只是為我們開啟了知識的大門,讓我們看到浩瀚的知識宇宙,我們窮其一生也不可能通透一二。 發現自己的無知,是個好現象。舉個大小圓圈的例子。圓圈裡是你的認知。小圈認知少,對於圈外未知的接觸周長只有很窄的程度,所以不容易察覺自己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