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明之後是什麼?

時間 2021-05-29 23:53:25

1樓:聖道與禪修

行者,無明緣行之苦容易觀察,容易知道。

若人不動,心直取定,靜止不思,以對無明。

心若動搖,身若不安,無想即苦,不能抑制,即見無明苦。

無明緣行,為解此苦,為解不覺,為解念念破散、生滅不定。

行者,當觀念與念非連綿不斷,念與念為集起與集起,想與想相續生滅不定。

行者,若人思緒紛飛,前後之想不能連貫、不能安定。心識造業亦復如是。細唸不斷,紛飛不定。

人於此苦,不知何以安止,故有無明緣行。

何以滅除無明?唯有得覺,唯有滅苦,唯有斷此生滅變異相續之心集,趨於涅槃,於如來法中正性離生。

過去釋迦牟尼佛時代,有一鴿子,落在舍利弗影子之內,不能安定;落於佛之影子之內即得安定。

何以故,如來諸根寂靜,法性如是,離於一切生滅變異和合心境,苦盡,無漏,善逝,正自覺。

行者,若欲斷無明,應觀十二因緣,觀盡念念和合,觀盡有取愛著,觀即成矣,知苦當離,住於寂靜。

無明緣行者,

諸根非寂靜。

行緣識別者,

速行從此生。

識緣名色者,

心身有我色。

名色緣六入,

母胎黑牢苦。

六入緣觸覺,

紛擾不知躲。

觸覺緣受迫,

受者復緣行。

受緣愛取者,

實有乃心成。

生老與病死,

輪迴顛倒生。

名目之士夫,

應觀正離生。

念念集起苦,

迫受應不樂。

五蘊皆無常,

變異誘愚夫。

和合因緣生,

無我無我所。

如來說如是,

知矣當解脫。

涅槃離於苦,

無明永斷除。

2樓:普波居士

以十二因緣法為基礎隨觀,結果是破無明。如果最終破了無明,那之後是《心經》所說的「無無明亦無無明盡」。那個時候,如果還有沒有乙個「我」,說明不是真的破無明妄惑。

3樓:齊天大聖

十二緣起法就是佛陀對三界眾生如何輪迴的理解,而無明本身也表示眾生對十二緣起法不理解而導致的種種煩惱,所以十二緣起法是斷煩惱用的。進一步概括十二緣起法,它實際上是三世因果,所以無明最本質的含義就是你沒有實證三世因果流轉,所以對於很多問題比較無知,無知就會導致行,識,名色,六入等。總體來說,無明就是指不明白佛陀的三世因果理論,所以會有煩惱,造業並生死輪迴。

但是十二緣起法最終揭示的內涵就是輪迴的斷滅,也就是無餘涅槃,它不僅僅解釋了三世因果,因為三世因果在其他宗教中也會出現,而區別於其他的宗教的佛陀思想,就是輪迴的主體同樣也是因緣而生,但是其他宗教普遍認為輪迴的主體不遵循因果,是永恆的或者永生的,所以不主張斷滅輪迴,因此這個在佛教中稱為我見,就是指認為存在永恆的輪迴主體

無明的第一因是什麼?

坐在屋頂看著你 無明,即痴愚無智慧型。造成無明的原因,有很多。對於正常人類來說,無明的第一因是六識錯覺。六識錯覺是生物與生俱來的認知障礙,佛經稱之為六根不淨,道經稱之為六煞 通 傻 聖經稱之為原罪。喬達摩悉達多通過開悟眼識錯覺勘破六識錯覺,故而法名為釋迦牟尼 通 釋假眸睨 智慧型 知日 核心本質 為...

佛教中講無明緣行是什麼道理?

方外俗漢釋悟修 唯識版的十二因緣XD 發業無明 大約有二。一者 異熟果愚。不知善惡因果 確然無謬 故發三途惡業。二者 真實義愚。不知三界無常無我 貪著人天色無色界果報 故發有漏善業 及禪定業。由此二種無明 既發有漏善惡不定三種行己。便於現前一念心中 引得將來三界受生識種 便具名色六入觸受等種。故云無...

明與無明平等是什麼意思?

藏海尋幽 談明與無明這顯然是佛教用語。小乘12因緣一念妄動為無明乃至受愛生死環環相連。大乘心經講無無明亦無明盡。涅槃經佛欲涅槃,從初禪而四禪如此反覆尋無明而不得。佛經講明不多。壇經講對法外境明與暗相對,非與無明對。自性啟用菩提與煩惱對,佛教一般把無明與妄想分別執著 統稱煩惱 等觀。因此從語義學上看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