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於世界的探索應當是由內及外的還是由外及內?

時間 2021-05-12 02:50:02

1樓:一抔土

個人感覺是先由外及內,再由內及外。如此迴圈,是個螺旋結構。

沒有外部經驗,則沒有任何材料供自己意識進行抽象。有了足夠經驗,便可以從中獲得規律,然後自己實踐進行驗證,然後根據實踐結果修正自己的原則。

所以我認為外部才是整個認知螺旋結構的基礎。

2樓:方法工廠

當以探索物件為中心丶以距物件中心遠近為外內時,由於人類總是先看到的物件表象,只有不斷深入挖掘物件才能探求它更深的內部,故此時探索應是由外向內的。例如:1丶探知雞蛋結構,先是外部蛋殼丶再是內部蛋白蛋黃;2丶探知彩虹,先是外表現象,再是內在成因。

當以探索者(人類)自身為中心丶探索物件與探索者關聯程度遠近為外內時,由於關聯近的事物對人類發展更重要,所以人類總是會先探索與自身關聯近的內物丶再探索關聯遠的外物,故此時是由內而外的探索。例:人類先探索更近的地表,後探索更深的地下;先探索生活的地球,後探索外星球。

3樓:雙皮奶與蛋黃酥

這個我感覺並沒有肯定性的答案啊,探索本應該就是多層次和角度的,並不存在以上兩種方法那個好,只是要看不同的事物了。

針對抽象性的事物,我覺得最好還是由內而外比較好琢磨。

比如判斷乙個人是否能和你交往,比起看外在的相貌,更重要的則是你是否認可他作為你朋友的精神核心,和你的三觀是否匹配等等。外在的條件在很多時候雖然也起作用,但並非是決定性因素。不過對於內在抽象的判斷,人類則更傾向於使用「直覺」。

很多時候你的腦子並沒有列出來給你的朋友打分,單純就是「我覺得和他聊得開心」,於是決定交往。

我認為關於人類為啥會有這種思考,還是因為我們對於大腦的開發少之又少,或是我們無法將「感受」變成「資料」進行科學性的解釋。腦電波還是無法解讀你潛意識和「自我,本我,超我」中的核心。

比如說下棋。如果你讓狗子哥(Alphago)去和你下,他是等你下完以後匹配他的資料庫,然後從裡頭開始自我模擬,算出除了你和它下過的點以外的每乙個點的勝率,匹配出最高的那個。所以才會誕生出令無數人類棋手為之讚嘆的「step #37」,打敗李世石成為全球最nb的「棋手」。

而當你下棋時,你所依賴的只是你的經驗,但是人類的思考很多都是潛意識的,所以才會誕生出「直覺」讓你去猜測琢磨棋局的內在。然而畢竟dio也說過「人類是有極限的」,我們不可能把數百萬的棋局全部分析一次,那你估計要累死。所以內在思考是有所侷限,偏主觀,偏重對於經驗的總結,匹配與理解。

(也就是所謂的演算法)

然而針對具象的事物,還是先從外側觀察比較好。

這很簡單,因為比起不確定的內在,如果擁有乙個確定的外在,它就會提供很多線索幫助你縮小思考的範圍,也就是說,哪怕你無法一次性把所有可能性列出來,你也是極有可能將其盡量分析全面的。細節可以很大程度上限制你的思考,幫助你在腦子中先形成乙個「像」。借助這個「像」,既減少了你的工作量,又會幫助你變得更準確。

比如在描寫場景時,如果能先把場景回憶起來,就可以幫助你補完細節,使你的描寫更具有信服度,能夠使得讀者產生強烈的代入感。相反地,如果你先思考你的核心,嘗試去貼近乙個抽象概念,那麼場景的描述將會失真,同時描寫難度將大大增加,是一件吃力而不討好的事情。

再轉回下棋。在狗子哥(Alphago)眼裡,他就是從外到內分析棋盤的,先觀察,然後開始模擬,最後選概率直到抬公升至百分之一百。除非他卡bug,否則幾乎很難失手。

從外開始思考會顯著提高準確性,但是對於過於複雜的抽象概念,從外思考難度實在過高,侷限性太小,根本無法形成腦子裡的「像」去看圖描述,還是交給狗子哥它們吧。

當然思考沒有絕對的分割,本質上來講從外到內和從內到外都是一樣的,抽象的概念和具體的形狀同時融合的事物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所以兩種方法並無優劣。只能說依照個人習慣和經驗積累決定你使用哪種方法,從而降低你切入問題的難度,終歸兩個方面都需要思考。

4樓:正能量傳播大使

每日提醒(119)

基本常識,

我們懂得多,

我們就可以用得多,

我們懂得少,

我們就用得少,

我們懂都不懂,

我們用也就不會用,

我們懂得深刻,

我們就用得靈活……!

如何懂得多?

那就是多學習,多思考,多實踐……!

每日提醒(120)

束縛我們的往往不是實實在在存在於外部環境的影響,而是我的思想觀念……!

每日提醒(121)

從大的方面來說,外界環境就是宇宙萬物,環境對我們有沒有影響?

有影響。

而且環境對我們的影響一直都存在,以至於讓我們幾乎感覺不到整體範圍內環境對我們的影響,以至於我們總是以為只有小範圍內環境對我們的影響,其實大環境一直影響小環境,小環境一直影響我們,到某一極端情況的時候,我們就以為只是某個人,某件事情影響我們了……!

每日提醒(122)

如果把環境影響看作是存在,我們對環境的反應就是感知,感知也可以反過來影響環境,也就是說我們人類沒有辦法改變所有的環境,但是我們還是擁有自由選擇的權利,在某一小範圍內我們可以改變環境。(比如說,修路,搭橋,蓋房子等等。)

每日提醒(123)

我們能夠做些什麼?

不要把環境看作是唯一條件,我們也可以創造良好的環境,我們認為不好的環境裡面還是有許多資源的,然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有乙個良好的心態。(比如:包容,理解,感恩。)

結構決定了性質 ,性質又反過來影響結構。(比如說,有的人胖,有的人瘦。人是結構,人之所以為人,每個人都具備了人的性質,但是每個人的生活習慣與飲食習慣,飲食偏好不一樣就造成了有的人胖,有的人瘦。

這樣人的性質就反過來影響我們的身體結構與心理結果。比如說,貓會抓老鼠,鳥會飛翔,魚會游泳,都是一樣的道理。演化論強調了環境對物質世界的影響,但是這個影響是有內而外產生的,演化論沒有作出詳細的論證說明。

也就是說演化論忽略了主體的主觀能動性與主體的自我影響力。)

每日提醒(124)

迷與悟在一念之間。

心不會迷,心不會悟。

心是如同是功能,心如同是平台。

平台始終都在,功能始終都在。(比如說,大樹種子就是功能,它舉辦生根發芽的潛力,也具備長成參天大樹的潛力。比如說,我們的手具備拿東西的功能與潛力,我們的手具備製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等等。

比如說,我們的身體會衰老,但是心從來都沒有老過,我們總會覺得我們自己就是我們自己,不論我們自己改變了,還是我們自己沒有改變,不管我們喜歡什麼,不管我們討厭什麼,這些都只是表明有乙個我的存在,讓我們有乙個目標與方向,而真正讓我們體驗到上面體驗的永恆不變的還是我們清靜的心。)

每日提醒(125)

追求真理與探尋人生。

我們可能會痛苦,可能會迷茫,但是這一切都只是路上的乙個節點……!

一旦我們發現了什麼,領悟了什麼,一切煩惱與痛苦都會煙消雲散……!

等待我們的就是無窮無盡的喜悅與平靜……!

每日提醒(126)

有人也許會覺得探尋真理沒有什麼作用?努力賺錢才是正道。

但是賺到錢之後呢?

之後怎麼辦?

一生一世只為賺錢而賺錢嗎?

其實我們可以一邊賺錢,一邊探尋真理,挖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世俗與理想毫不衝突,這是可以預見的……!比如說,富裕我們可以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富裕也是一件好事情。

每日提醒(127)

當我們對某些事情迷惑不解的時候,我們去認真做我們的事情就好了,不要去冥思苦想了,這是靈感也許就會到來。

每日提醒(128)

不要老想著名利雙收。

踏踏實實的去做事情就好,真正體會的為人民服務,人們當家做主,人民是推動社會發展與改良的核心力量的深刻內涵……!

大家早安……!

[微笑][玫瑰][玫瑰][玫瑰]。

5樓:追夢者2007

從哲學的角度看,人類研究問題是由表及裡由外而內,都是發現乙個現象然後透過表象看實質探索本質,基本都這個套路,除非你是神,啥都知道,不開啟雞蛋就知道裡面有蛋黃,蛋黃外面是蛋清,可惜人只是人,永遠不是神,永遠都是從表象到實質來研究現象。

完美的世界應當是什麼樣的?

在乙個沒有痛苦的或者說完美的世界裡面,觀察者的狀態將不再有意義,記憶和時間也會不復存在。完美的世界是不可見的,因為觀察的可能性本身就建立在差異 痛苦或者說不完美之上。乙個更通俗的版本就是,身處絕對幸福的人不會去考慮幸福和不幸這個話題,幸福的人是失語的,而當人想要表達些什麼的時候,他的心靈就已經不再處...

如何理解婚姻中,夫妻應當是共同戰友的關係?

肉肉媽 楊瀾說,好的婚姻有三個要素 義氣 默契和恩情。謝楠曾在微博上寫過這樣一句話 我對夫妻的定義,是戰友,能把後背交給對方的那種。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這就是為什麼古時形容戰友情的詩句,今天能會用來形容至死不渝的愛情?出自 詩經 邶風 擊鼓 的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意為無論生...

真正的絲綢應當是滑滑的還是澀澀的?

冰瀏 這很難說呀,主要看織造的方法 同一片絲綢布,可以一面很光滑一面有點澀滯感的。這種時主要靠綜合的手感,你摸多了就知道了。純棉 麻 滌綸 雪紡 絲綢 帆布 牛仔布,每種手感都不一樣,腈綸在棉花裡混的程度不同,手感也不一的。但我覺得絲綢光的那面會比較涼,而且絲綢一般很透氣。 杜夏的複瓣 絲綢,從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