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未來的研究方向是提純有效物質嗎?

時間 2021-05-11 03:17:51

1樓:saika

中藥是依附於中醫的。中醫的生命力在於通盤考慮人,即先考慮人體,再考慮人生病。遇到病症可以直接進攻病灶,也可以通過調整人體平衡讓人體自然痊癒。中醫的手段可以更靈活。

中藥的驗證和發展必須與此對應。否則也無法發展出現代的中醫。具體到手段,大資料篩查,化工方法提純,儀器儀表監測等倒是次要的。

只要有利於目的的達成就可以。甚至直接採用化學合成藥也未必不可以。

未來一定是中醫思路,西醫的手段。

2樓:長風

中藥的核心理念是形成藥材的組織體系,是乙個形成組織的過程。

乙個團隊,要根據每個成員的特長進行組織規劃,以求最強的組織力量。

中藥的理念是將若干不同屬性的藥材進行組織規劃,使各展所長、互抑其短,以求最大的藥效。

乙個物體的重心,未必在它本體上。重心在本體的物體,你可以「提純」,不在本體的物體,比如圓環,你怎麼「提純」?乙個單體雷達,你找到了雷達波的源頭,消滅了就是消滅了雷達,可是對於多基雷達,你衝著「唯一雷達源」使勁,能消滅那雷達麼?

說過多少遍,就是當沒看見。

醫者診療物件,是個活人,不是具屍體。

3樓:

中藥無論如何發展,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更好的服務臨床需求,解決病人的實際需求。那麼,無論是從技術上還是從監管上,標準化的研發,生產到上市的全流程的質量把控和安全性保障才是關鍵。沒有這個作為基礎,其他基本免談。

提取有效物質什麼的單純是技術性問題,作為乙個產業而言重要性沒那麼高。

4樓:飛雪連天

中藥的未來食品化,把什麼山藥枸杞黨參黃芪,炒上神壇,讓農民有錢賺,讓木有見識的洋人們有新鮮東西吃。

養好身體,不生病,少生病,養好病,才是中醫藥最牛的方向。

5樓:夢中貓

你所說的提取純化只是乙個方向,乙個便於藥理研究的方向。

而這種方式有弊端,具體就是:

1.中藥成分複雜,分離提純很難,而找到哪些物質有效果更難。

2.中藥資源複雜,不同產地儲存時間炮製工藝對於藥材內含物影響大,固定的流程不一定適合所有批次藥材。

3.單味藥,或是單個物質並沒有配伍的參與。而中藥發揮藥效,單行真的很少,處方佔大多數。這就使分離提取的物質可能藥效並不是很明顯。

4.現代中藥借鑑天然產物化學對於中藥加以分離提純,或是基於藥理學知道藥理實驗。中醫藥理論體現的並不是十分明顯。

現在中藥主要應用中成藥和醫生處方,而提取物質或多或少已經歸於西藥的範疇,藥企關於新藥的研發也是多主要在中成藥這方面。

以後應該還是會走一段時間雙軌,即科研機構的部分人會做提取分離純化物質,大多數藥企做成藥的新劑型和處方改進。相互促進,相互影響,但我相信最終分離純化也會最終從單行走向配伍,最終歸於中成藥處方的研究。

6樓:水火

沒有意義。中藥的理論意義在於陰陽五行相生相剋,那些什麼有效物質的說法簡直是與之背道而馳,如果能研究出對於某種疾病的有效物質,那簡直可以批量生產了,對於醫術來講還有什麼要求呢,幾乎人人都可以穿上白大褂當醫生了。中藥與中醫理論是一體的,脫離了中醫理論的中藥就不是中藥了,也不會有中藥應該有的效果。

中藥本質上是一種植物,也是大自然的產物,其藥性在於性味,而性味在於其所有物質綜合之後的屬性,也就是它的自然屬性,也就是它本身。中藥之所以有藥效,那是因為秉承了中醫所講的陰陽五行的屬性,而非某種物質。

7樓:

「君臣佐使」是中醫的組方原則。這種組方原則最早見於《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說:

「主藥之謂君,佐君之謂臣,應臣之謂使。」元代李杲在《脾胃論》中再次申明:「君藥分量最多,臣藥次之,使藥又次之。

不可令臣過於君,君臣有序,相與宣攝,則可以禦邪除病矣。」

清代吳儀洛進一步解釋說:「主病者,對症之要藥也,故謂之君。君者味數少而分量重,賴之以為主也。

佐君以為臣,味數稍多,分量稍輕,所以匡君之不迨也。應臣者謂之使,數可出入,而分量更輕,所以備通行嚮導之使也。此則君臣佐使之義也。

」主張中藥提純的基本都是以西藥的角度來看待中藥的,甚至連點中醫基礎都沒有。指望這幫人把中醫引向現代化的道路,基本是不可能的。

就算是可能,那麼過程應該是:先提純,再按照某個標準進行配比,還原成原來的方劑。在小孩子看來這個過程是沒有什麼意義的,但是在某些專家看來,是中醫向現代化的道路前進了一大步!

8樓:子靜

日本做過白虎東加人參湯的實驗,裡面一共有五味藥,石膏,知母,甘草,粳公尺,人參。這五味藥按照張仲景原方的比例有明確的降血糖作用。用大鼠糖尿病模型做實驗(喂四氧嘧啶抑制胰島細胞),單獨五味藥只有知母,人參有降血糖作用,當時人們就想了,其它三味藥沒用就不用了,然後單獨早就研究這兩味藥,發現提高人參的用量之後,降血糖的效果逐漸降低,直到知母和人參用到乙個用量比例之後,就沒有降血糖效果了。

但是再加上石膏之後,又有了降血糖效果,提高石膏用量,效果變好,直到乙個限度,加入粳公尺又有所提高,加入甘草又有所提高,但是這樣還是達不到原方的降血糖效果好,按照原方做實驗,達到了最好的降血糖效果。

五苓散有明顯的利尿效果,前提是在澤瀉用量最高,豬苓,茯苓,白朮用量居中,桂枝用量最小的情況下,如果五味藥用量一樣,幾乎沒有利尿效果。

以上。題主告訴我兩個方子應該怎麼提純?是把每一種藥物提取出有降血糖或者利尿作用的單一成分,還是把五種藥按照原方比例混合在一起混合提純呢?

如果混合提純,那麼個站在的沖劑又有多大區別?

9樓:小雲先生

非中醫藥科班出身,確實化藥相關專業的。只是目前從事的工作正是從事中藥提取物的研究,其中很重要的或者最難的就是中藥中有效成分的識別與提純。

那中藥提純後,還是不是中藥?我明確回答不是。中藥組方多利用中藥材之間的協同~拮抗作用,但,有沒有利用單一成分治病的呢?

有,目前來看是有例子的。老祖宗的東西有很多的精華,但不能盲目,其中也有非常多的不靠譜。

目前,國家在進行中藥配方顆粒試點後,計畫全面放開了,在試點的這些年,有沒有效,回答肯定是有。這裡面利用的方子都是有限的幾個。但不要忘記,這種做藥,上市的方法與西藥是完全不同的。

我們利用經驗,長期以來覺得它有效,再做成顆粒劑,但注意,中藥配方顆粒都是單位中藥分開水煮,濃縮。這能不能和一位方子一起煎藥一樣?我不知道,我想醫生也不能肯定回答。

只能是患者吃了再說,有效就有效,至於無效?那也不能怪醫生,老祖宗就是這麼說的。不關他們的事。

中藥提純,得單一成分,那就是西藥了?可以把這種方法當做尋找新藥的方法,大家都知道的青蒿素就是這種情況下找到的。但,我們有沒有按照科學的實驗方式來進行臨場研究?

沒有,為什麼?我不知道,可能因為我們有老祖宗吧,需要維護中藥文化額等等。

手機打字,累

10樓:

哦,,,其實吧,臨床上開方劑基本不會去看現代藥理學研究,是吧。因為中醫理論上沒按藥理學的報告來啊。。

中藥的效果本來就是從臨床上總結出來的,沒有臨床不是中醫,你見過古代中醫真的跑去研究理論的麼,都是總結出來的經驗,李時珍就跑到各地去收集藥材和各個地方的使用資料,所以你覺得用現代實驗的方式研究中藥怎麼樣呢。

況且2023年前認識到了藥這個東西有毒之後就誕生了方劑,用各種方法來調整藥的毒性,藥效的部位。都是按著這個來使用的。

所以,單味中藥的研究雖然可以加深對他的認識,但也只是方向之一。更多的對西醫比較好。況且國家體制這樣要求,又不是研究者的問題,別人也要過生活。

你說中醫不能救急,那我們就不救急嘛,注射液畢竟因為通道是優於口服的,我的態度,病人優先,病情優先,怎麼好怎麼幹。

我覺得更應該做得是發現新的中藥和研究一些西藥提取自的植物(這個植物包含這種物質,臨床報告比較多嘛)。中國之外那麼多植物是吧。。非洲那麼大,世界那麼大,星辰大海。。。

中藥本來只是植物,用在中醫方劑裡就是中藥,提取出來用於西西理論就是西藥。

至於中西醫的看法,文化決定社會,社會決定經濟,經濟決定上層建築,歷史的車輪碾過去,說不帶誰玩,就不帶誰玩。所以不用爭。中醫要擺正態度,學了就好好學,學好了才能進步,你是治病的,不是出來表演的。

以上。個人看法。

11樓:淨平

中醫與西醫是兩個不同哲學思維體系下的產物,去搞中藥提純,本質上來說已經與中醫無關。只不過是在西醫的藥物原料名單上多加了乙個族群而已。

12樓:

竟然改了題目,原題是問提純有啥意義

喏~你要的意義↓化學是藥理的基礎,就算要吃屎也得弄清楚成分吧!趨利避害!舉個栗子↓

如果沒有對黃連提純生產黃連小檗鹼,不造多少人會腹瀉未及時補液狗帶(我有個童年小夥伴就是喝了放冰箱的稀飯去世了)

直接吃黃連卻是清熱緩解便秘的~黃連上清丸,火鍋伴侶

13樓:原十五

此設想早就有人有過。最出名的,並且成功了的。屠呦呦。

但是提取了青蒿素後,青蒿素很快耐藥了。但是用青蒿煮取汁,又有效了。只能說目前各方面的科技尚無法達到完全了解藥物作用機制。

所以單純提純萃取不是長久之計。

14樓:王汪汪

我是中醫的~中醫研究百花齊放挺好的。有研究經典的~有研究現代中藥藥理。不能否定誰。

我個人是都支援。只要能夠搞出成果出來為人類的文明做出一點貢獻就好了~至於定性的問題就擱置唄~時代在發展~更多東西放在歷史長河中都會被湮沒的。比如搞經典的,很有可能被某個出土文物給全部否定了。

搞現代中藥藥理研究的,被更新更前沿的技術否定。不過,都要感謝。畢竟為當下的中醫發展做出了貢獻。

搞中藥藥理研究的還是偏向化學一點把~不要被中醫理論給束縛了。

15樓:白蠡

沒有意義。現代化的中醫應該從這幾個方面1科學的用機械化工程化處理中藥炮製的古法現代化,例如,用烘乾機處理藥材那就是錯的,但把乙個合理的九蒸九曬的流程中所有人工搬運,翻動的過程如果可以通過自動化實現,日照長短的監控,濕度管理等,那就是好的。2對現代化大規模生產中藥後產生的不同產地的中藥的藥性進行細節差異分辨,對現代化的新藥品新藥材(萬物之偏性皆可入藥)進行藥性歸經的歸檔。

3應用大資料保管和利用醫案,但反對西方的測血壓,xx素含量方式的大資料

16樓:

我是支援走藥材提純的,這至少是一條值得嘗試的發展之路。

我們可以從另乙個角度來看提純。提純的本質是找出有效成分,把沒有用的部分去除掉。這種思想也是很正常中醫藥學思想啊。

為什麼有的植物我們取其根,取其子,取其葉,取其莖來用藥,為什麼不整株入藥?為什麼當歸頭身尾藥性不同?因為我們在實踐中了解到區域性取材用藥確實效果不同,一步步找到真正發揮特定效果的那個部分,在我看來這就是提純的一步,只不過我們暫時只走到了這一步而已。

要不要再繼續往下走,繼續細分,為什麼不呢?

中草藥提純有效成分的研究方向有意義嗎?

中藥材有效成分研究很有必要。具體可以參考 中藥化學 課程。但是提純就完全沒必要,提純不代表就是完美的。中藥向來是複方使用的,是眾多有效成分相互作用的。我們在看食物既要看微觀的有效成分,也要看巨集觀的作用與療效。提純不一定能把療效給顯著出來。 咖啡貓 有意義,有一門叫天然藥物化學的了解一下。但我覺得中...

天然藥物提純有效成分,再配伍,是中藥的發展方向嗎?

我們知道,光是一種天然藥物,其成分有很多種,其中最主要成分是不是最重要的,其成分之間有沒有協同作用,起協同作用的成分的最佳配比,成分有沒有經過體內的化學轉化等等這些研究,就讓人頭大。 已登出 這應該算是偏離中醫的本意了。不過目前確實部分的高校或研究所學者在研究,但是沒有完善的理論體系支援,而且也需要...

物聯網到底是不是未來的方向?

盒知科技 我們是做包裝物聯網的,簡單說幾句。傳統包裝印刷行業日漸式微,包裝物聯網方興未艾,大有可為。隨著手機 PC IPAD等智慧型裝置的普及,人與人之間的連線已經到了天花板,而下一步就是人與物 物與物的連線。包裝物聯網是傳統包裝公升級的基礎,在萬物互聯的時代,實現快消品智慧型物聯,智慧型商業普惠大...